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印度侵染甜叶菊的三大土传病害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solani)和丝核菌根腐病(Rhizoctonia bataticola)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性、培养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甜叶菊病害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防微生物BRF-1对大豆根腐病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RF-1是从大豆根际分离获得的生防细菌(Bacillus spp.).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该菌对大豆根腐病4种主要病原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霉菌(Pythium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进一步盆栽试验发现,BRF-1的不同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大豆根腐病发生,而且还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是一株极有希望的生防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浙江省各主产麻区红麻烂根死苗,有“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诱致的立枯病和镰刀菌(Fusarium Spp)诱致的根腐病。这两种病害历年来对红麻一播全苗和壮苗威胁甚大,而且轻病苗所造成的后遗症,往往是红麻中后期引起烂根(茎基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浙江省各主产麻区红麻烂根死苗,有“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诱致的立枯病和镰刀菌(Fusarium Spp)诱致的根腐病。这两种病害历年来对红麻——播全苗和壮苗威胁甚大,而且轻病苗所造成的后遗症,往往是红麻中后期引起烂根(茎基腐)死株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腐病菌拮抗细菌筛选及抗生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388个细菌菌株,从中筛选对大豆根腐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tm oxyspo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无菌室内点接法初筛,抑菌带大于20mm以上的有12株,通过盆栽防效试验,进一步证明12个菌株中有6个菌株盆栽防治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达到46.0%-78.5%.菌株与病原真菌共培养结果显示,菌株B2、B57、B85和B69使尖孢镰刀菌菌丝干重分别减少51.27%,40.78%、38.87%和34.58%;菌株B57使茄腐镰刀菌菌丝干重减少71.48%.菌株分泌物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57的分泌物对尖孢镰刀菌抑制率最高,3d为82.1%,6d为90.6%;其次是B16,3d为58.8%,6d为51.1%.  相似文献   

6.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明  陈丽 《玉米科学》2006,14(4):151-154
经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区苗枯病进行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玉米丝核菌(Rhizoctonia)等多种真菌复合侵染引起,其中河西地区主要以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为主。带菌的种子和土壤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品种抗性差,苗期低温高湿及土壤肥力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选择抗病品种、种子药剂处理、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治玉米苗枯病的有效措施。其中以种子量0.15%的多菌灵、福美双等拌种,防治效果分别为94.13%、91.32%。  相似文献   

8.
新疆甜菜根腐病病原种群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新疆各主要甜菜产区采集669个甜菜根腐病样,共分离出735个分离物,其中真菌分离物715个,细菌分离物20个,说明真菌是主要的病原种群。真菌中镰刀菌501个,占分离物总数的68.2%;丝核菌113个,占15.4%;腐霉菌81个,占分离物总数11.0%。经鉴定,有6种镰刀菌,即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茄病镰刀菌(F.solani)、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3种腐霉菌,即瓜果腐霉(Pythiumaphanidermatum)、简囊腐霉(P.monospermum)和P.spp;丝核菌主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2和AG-4融合群,分别占丝核菌总数的50.4%和35.4%。用上述代表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均可引起甜菜根部腐烂、维管束变色等典型根腐症状。  相似文献   

9.
甜菜野生资源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的评估与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对65份甜菜野生种质资源的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进行了初步的鉴定与评估。结果表明:.maritima、B.vulgaris、B.corolliflora及B.intermedia均具有一定的抗丛根病性;B.maritima和B.vulgaris对丝核菌和镰刀菌根腐病具有一定的耐性。由此我们筛选出12份抗丛根病及6份耐根腐病性突出的野生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麻作》1979,(2):36-38
测定了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2,3,和4联合组群分离菌诱致亚麻枯萎病的能力。所有分离菌诱致种子腐烂,但只有AG4分离菌感染亚麻胚轴。AG2和AG3分离菌诱致有限的根腐。发现两个亚麻品种能抗全部供试分离菌。植物科学家们在研究作物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ni Klien(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的抗性方面成就甚少,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病原菌的复杂性。新近的报导提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热区地处热带北缘,经常遭受寒流侵袭,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逆境因子之一,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开展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选育抗寒高产优良品种已成为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收集、抗寒新品种选育、以及抗寒机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论述了国内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成效,指出当前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近年来已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培育高抗粗缩病的玉米新品种是减轻产量损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从病原、病症、鉴定方法、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病QTL定位和抗病育种方面综述玉米抗粗缩病理论与研究进展,展望玉米抗粗缩病抗病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一种严重病害。系统阐述了我国在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其生理特征分化、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抗性机制、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克隆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充分利用现有抗源、大力开拓新的赤霉病抗源、改进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及抗性资源发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抗纹枯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对防治纹枯病具有决定性意义,而纹枯病抗性资源的发掘、抗性遗传、抗性基因定位及外源基因的利用是抗性品种选育的基础。综述了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的定位、纹枯病抗性QTL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纹枯病抗性资源挖掘的最新进展,以期对纹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叶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气候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近年来,小麦叶锈病有加剧危害的趋势,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叶锈病危害最经济环保的途径。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对小麦叶锈病病原菌、抗叶锈基因定位、抗病育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研究对策和展望,为抗叶锈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茄子青枯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对茄子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对茄子青枯病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茄子青枯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抗性品种的筛选和选育、茄子青枯病的综合防治,同时对茄子抗青枯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讨论,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毁灭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最经济环保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赤霉病抗性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其在常规育种中的应用、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赤霉病转基因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在加强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研究的同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加快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穗发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发芽是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和分子基础,有助于穗发芽抗性改良。本文从穗发芽抗性QTL发掘、功能标记开发、穗发芽主要抗源以及抗穗发芽分子育种几方面对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小麦穗发芽抗性研究重点及育种思路进行讨论,以期为小麦穗发芽遗传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麦黄花叶病是欧亚冬大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国内外对大麦黄花叶病抗病品种培育的重视,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麦黄花叶病病毒株系的分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抗性遗传、抗病基因的定位以及抗黄花叶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大麦黄花叶病遗传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系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多数三系杂交稻组合抗病性较差,其抗病性受恢复系与不育系的共同影响,提高杂交稻抗性的关键是向三系亲本同步导入抗性基因.目前杂交稻的抗病育种基本立足于常规育种,但常规抗病育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三系亲本抗病单基因导入和多基因聚合育种中均取得较大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病育种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