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龙云叁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19-120
沾益县岩溶地貌面积2 054.87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2.98%,其中已形成石漠化面积564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0%。伴随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库塘淤积、灾害频繁。探讨了石漠化治理模式,提出了生态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储小院  朱仕荣  李云  徐洋 《林业建设》2012,(5):81-84,88
个旧市以山区为主,其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48%,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属于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地区。本文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个旧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然后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石漠化是富宁县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分布广、危害大、治理难度大三个方面。全县11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出现石漠化,总面积达667.81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7%,其中,处于轻度石漠化土地有60.8平方公里,占9.1%;中度石漠化土地有301.11平方公里,占45.09%;重度石漠化土地有305.9平方公里,占45.81%。另外,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8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漠化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1%,人口占16.5%。贵州是全国喀斯特发育最充分、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类型最多、影响程度最深的地区。通过治理,据监测:全省石漠化面积比2005年减少29.23万hm2,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经过长期探究与实践,提出五项措施和四项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石漠化土地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赖兴会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4):49-51,55
云南省有岩溶分布的县 115个 ,其中 6 3个县分布有石漠化土地 ,面积 2 14 9万km2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 5 % ,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严重。近 5年来经多方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今后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岩溶面积达11.0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14%,是西南地区岩溶集中分布区,岩溶石漠化面积已达2.15万km2.分析云南岩溶的分布,以及岩溶地区生态脆弱给当地人民带来生产、生活的生态危机,并结合云南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山州石漠化状况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石漠化面积10 017.3 km2,占全州岩溶面积的59.65%,占国土面积的31.07%.目前石漠化已经成为制约文山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危害是:土地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地生态功能下降;加剧区域农民贫困.文山州石漠化的形成是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下,一些地区植被退化乃至消亡,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最终形成了连片分布的裸露石漠.  相似文献   

8.
发展麻疯树 治理石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柳州市石漠化及治理现状广西柳州市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发育典型,其面积约占广西岩溶土地面积的8.1%。全市岩溶土地面积672,01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2.2%。石漠化现象相当普遍。石漠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岩溶区贫困之源。因此,加快石漠化治理已刻不容缓。据柳州市岩溶地  相似文献   

9.
水城县是西部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县。据2004年调查,全县潜在石漠化土地61763.1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9.1%;非石漠化土地147076.3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5.4%;石漠化土地114876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5%。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27043hm2,中度石漠化68958.4hm^2,强度石漠化11706.8hm^2,极强度石漠化7167.8hm^2。石漠化的产生,制约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治理石漠化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石漠化的成因、特点,结合水城县治理石漠化的经验,提出水城县人工恢复植被的首选树种,并同时提出了多项技术措施,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石漠化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广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广西是全国岩溶分布面积大、石漠化严重的省区之一,居贵州、云南之后,位列第三。据2005年首次开展76个县(市、区)石漠化土地监测结果,我区现有石漠化土地237.91万公顷,占岩溶区土地面积的28.6%;潜在石漠化土地186.71万公顷,占复.4%;非石漠化土地408.39万公顷,占49.0%。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中,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8.05万公顷,占7.6%;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南省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从沙化土地面积、沙化土地类型以及沙区林地面积对河南省沙区沙化土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沙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化土地类型以沙化耕地为主,沙区林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河南省沙区面积正向着可逆的方向发展,但尚有一小部分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丘)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12.
全球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在讨论了荒漠化定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全球荒漠的分布状况和因荒漠化引起的经济损失情况,论述了荒漠化的主要危害,并针对干旱地区的不同地类,如旱作农地、灌溉农地、草地、林地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荒漠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林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寒地落叶松林的生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多年冻土不断退化,寒地落叶松林逐渐北移,致使寒地落叶松林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使寒地落叶松林得到有效保护,文章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树种选择是关键。选择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光蜡树等3个树种,分别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最高,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4.1%、92.2%,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7.1%、94.1%。造林3.5年后,不同树种生长量的差异也显著,其中光蜡树生长量最大,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03m,平均地径3.0cm;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55m,平均地径4.1cm,且都生长良好。飞蛾槭和长花厚壳树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均生长不良,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则都生长较好。初步认为,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只适合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而光蜡树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效果皆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2.43 km2,占喀斯特分布区的42.47%,1988年与2004年分别下降至33.95%和21.14%;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至2004年中度石漠化土地取代轻度石漠化土地成为分布面积最广的石漠化类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持续降低,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连接度升高;石漠化土地斑块密度增大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7.
古浪县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区,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草场退化3种类型。古浪县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94%,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荒漠化现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987~2000年的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全县荒漠化程度整体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局部地区荒漠化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北部占全县面积22.51%的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区,荒漠化程度已达到了重度。古浪县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的减少和不合理的牧业活动。  相似文献   

18.
对大理市洱海东部面山区域土地石漠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石漠化土地的类型、分布及其面积.根据石漠化土地的具体情况和已进行过治理措施的效果,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和对策:进行森林植被的恢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严格进行现有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制定能激励当地民众参与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实地测量达布希勒图草场2004年的植被盖度、裸沙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的基础上,利用高尚武(1998年)提出的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的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为当地荒漠化防治工程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达布希勒图草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沙质荒漠化,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封育后围栏内的荒漠化程度比围栏外降低;围栏内由东向西荒漠化程度逐渐增强;草场内植被盖度大于41%的地段为轻度荒漠化,植被盖度小于41%的地段为中度或强度荒漠化。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沙化土地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变化都有指示意义,为了定期掌握本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本省制定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在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统计各类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监测方法。与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连续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从最近20年5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看,在1999年之前的5年沙化土地是发展的,年均速率达到了2.7%,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沙化土地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其之后的15年保持持续逆转的态势,逆转速率在0.25%~2.3%之间,逆转速度逐步减缓,小有起伏。同时尽管沙化土地总体在逆转,但局部地段仍在扩大,而且沙化土地面积占到区域陆地面积21.4%,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2.6%,而露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较大,比例较高,沙化土地的逆转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可逆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