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口面积为0.1ha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鱼苗6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一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6kg,单位面积产量为1160kg/ha,全长10.80~17.20cm,平均全长13.81cm;体长9.00~14.10cm,平均体长11.46cm;体重11.0~37.9g,平均体重21.77g。  相似文献   

2.
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人工繁殖刚开口摄食的乌苏里拟鲿水花,在池塘和水族箱内同时进行培育。池塘每667m^2投放水花3万尾,水族箱内投放水花400尾。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的乌苏里拟鲿体长由1.21cm增长至15.31cm,体重由0.023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为96.8%;水族箱培育的乌苏里拟鲿体长增长至5.76cm,体重增长至1.92g/尾,成活率为33%。雌雄个体生长不均,池塘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10.2cm,体重为16.5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21,8cm,体重为60Ag/尾;水族箱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5.6cm,体重为1.49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6.6cm,体重为2.42g/尾。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水土池设置网箱驯养漠斑牙鲆,苗种规格平均体长7.9 cm,放养密度2 000尾/箱,体长15 cm以后放养密度350~400尾/箱,经9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32.2 cm,平均体重630 g,养殖成活率88.2%。直接放养于土池养殖的比网箱养殖的生长更快,养殖6个月可达500 g。漠斑牙鲆适宜生长水温18~28℃,耐高温可达34℃,适盐范围0~40‰,能适应闽南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张修建  范弘毅 《河北渔业》2002,(5):45-47,51
<正> 本文简述了短期保存金鱼卵与精子的简单操作方法,为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发育正常健康且性腺发育好的金鱼,雌鱼10尾,平均体重51.3g(43.2~57.1g),平均体长14.5cm(12.7~15.6cm);雄鱼20尾,平均体重45.8g(38.2~48.3g),平均体长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从北京引进俄罗斯鲟鱼苗在广西水产学校名特优水实验场(武鸣基地)进行了南移人工养殖实验。在室外水泥中投放鲟鱼苗4500尾,平均体长为7cm(5-10cm)经153天饲养,得鲟鱼种3150尾,平均体长为37.8cm,均重215g。其中最大个体体长为50cm,体重378g,养殖成活率为70%。  相似文献   

6.
大鲵引进与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山东省成功引进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开晨了大鲵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其结果表明:放养1 100尾,平均体重5.43 g、体长8.5 cm,经过2年饲养,平均体重1.146 kg、平均体长50.12 cm,成活率98.7%,总重1 244.6 kg,最大个体为2.3 kg.大鲵在海拔108m地区人工养殖的成功,对野生种群修复、保护及开发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1年 6- 7月在新疆赛里木湖进行了新疆高原鳅种群结构的研究。共测量 32 2 4尾 ,1 7974g ,平均体重 5 6g ,体长波动在 2 1~ 1 6 1cm之间 ,平均体长 9 2cm ,雌雄比为1∶0 7,雌性群体体长、体重组成大于雄性。已经成为赛里木湖种群数量最多的鱼类  相似文献   

8.
牙鲆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我国产褐牙鲆,属冷温性底栖肉食性鱼类,其适盐范围广,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饵料来源容易,是北方地区优良的鱼类养殖品种。牙鲆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土池养殖三种模式。土池养殖在山东、辽宁均有成功报道,以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养殖面积最大。2004年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渤海资源增殖站进行了褐牙鲆土池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投放鱼种4220尾,平均体长13.4cm,平均体重32.4g,经过5个月的养殖,出池1537尾,平均体长25.8cm,平均体重351g,其中最大个体长33.4cm,重735g,总产量538kg,共用…  相似文献   

9.
将体长2.4~3.00锄,平均体长2.64 cm;体重2.37~3.16 g,平均体重2.68 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扣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 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 cm,平均体长增长3.12 era/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 g/尾,增重率180.6%.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10.
漳州破灶屿网箱养殖区斜带髭鲷无公害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描述了2002年12月~2004年1月间在龙海破灶屿网箱养殖区开展的斜带髭鲷无公害养殖试验。根据国家已建立的养殖用水水质、养殖环境和产品无公害标准规定的项目,对养殖生产过程的水域环境和产品进行检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以无公害为目标,改进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龙海破灶屿网箱养殖区养殖环境符合无公害标准;从2003年3月19日~12月15日,将平均体长5.9 cm/尾、平均体重4.0g/尾的鱼苗饲养至平均体长24.9 cm/尾、平均体重420.9g/尾的规格,养成成活率60.1%,使用湿性颗粒饲料的饵料系数为5.2;养成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从北京引进史氏鲟鱼花5万尾,平均体长1.1cm,平均体重0.0185g,取其中1.2 万尾,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为期60天的精心培育。其结果为:试验A组中种苗平均体长达到14.8cm,平均体重19.241g,成活率为37.3%;试验B组中种苗平均体长达到14.6cm,平均体重18.776g,成活率49.8%。试验C组中种苗平均体长达到14.5cm,平均体重16.221g,成活率为74.5%。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C组中采用剁碎的水蚯蚓或卤虫等活饵进行开口培育至平均体长约为8cm时,再进行人工配合饲料转饵驯化的方法,是进行史氏鲟种苗培育的一条较佳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虾池养殖牙鲆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是鲆鲽类中的大型种,经济价值高,活鱼价格100~180元/kg.近几年辽宁工厂化养殖牙鲆已经成功,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室外土池养殖尚未开展,2000年4~11月,我们和青堆子运成水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虾池养殖牙鲆试验.7月1日在6.7 hm2虾池中放养平均体长11.2(8.1~12.5)cm牙鲆幼鱼8 532尾,之前45d曾投放中国对虾仔虾100万尾.至10月27日出池,获牙鲆2 584尾,平均体长(23.5±2.7)cm,平均体重(161.4±56.7)g,成活率30.3%.同时获对虾1000kg,虎鱼1 750kg.对虾池养殖牙鲆的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从美国引进夏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鱼苗2000尾,平均体长8.3 cm,平均体宽3.6 cm,平均体重8.26g,在室内长方形育苗池内试养,水温9-32℃,盐度20-28,通过投喂自制的湿颗粒饲料,控制水质,防治病害等措施,经过1年试养,夏牙鲆平均体长36.80 cm,体宽15.77 cm,体重达750 g。本试验为室内池养殖夏牙鲆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海休渔期间,广西鲜活海产鱼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利用南方冬春季节积温比北方高的有利条件,于2002年10月22日从山东青岛引进低温养殖品种——牙鲆,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北暮生态海水养殖场进行了工厂化养殖试验。在67.2m^3有效水体中投放平均体长13cm的牙鲆鱼种3620尾,采用投喂鲜杂小鱼、水质监控等综合技术方法,经196d饲养,于2003年5月6日起水收获商品鱼3421尾,总重1539kg,产值138500元,成本66482元,平均产量22、9kg/m^3。商品鱼平均体长32cm,平均体重450g。最大个体体长39cm,体重620g。养殖成活率94.5%,饵料系数为4.9,投入产出比为1:2.1,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将体长2.48-3.00cm,平均体长2.64cm;体重2.37~3.16g,平均体重2.68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2~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cm,平均体长增长3.12cm/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g/尾,增重率180.60%。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16.
珍珠龙胆石斑鱼、斑石雕鱼工厂化养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引进7~8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12 000尾、斑石鲷3 500尾。经过一年的养殖,成活率98%,斑石鲷平均体长17cm,体重400g;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长25cm,体重750g,目前开始上市销售。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老虎斑或珍珠斑,是人工培育的龙胆石斑和老虎斑的杂交种,集父本龙胆石斑鱼生长速度快和母本老虎斑的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于一身,其主要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养殖10月体重就能达到1kg,养殖两年可达到3kg。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适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1月从美国引进夏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鱼苗2000尾,平均体长8.3cm,平均体宽3.6cm,平均体重8.26g,在室内长方形育苗池内试养,水温9~32℃,盐度20‰~28‰,通过投喂自制的湿颗粒饵料,控制水质,防治病害等措施,经过一年试养,夏牙鲆平均体长36.80cm,体宽15.77cm,体重达750g。本试验为室内池养殖夏牙鲆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区黄鳝体长、体重与性比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季节在黄鳝市场随机购得的569尾黄鳝体重、体长测量及解剖取性腺观察鉴定性别,统计、分析得出:569尾黄鳝雌性占76.8%,间性占6.5%,雄性占16.7%.春季122尾黄鳝中雌性占85.2%,间性2.5%,雄性12.3%;夏季95尾黄鳝中,雌性占84.2%,间性8.4%,雄性7.4%;秋季231尾黄鳝中,雌性68.4%,间性8.2%,雄性23.4%;冬季121尾黄鳝中雌性78.5%,间性5.8%,雄性15.7%.体长25 cm以下全为雌性,未见雄性;体长25~30 cm,雌性:间性,为1:0.017;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间性黄鳝出高峰期,但50 cm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40cm范围以下雌性占多数,45 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25 g以下个体很少见到性转化个体,雌性:间性,为1:0.012;初步认为体重25 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25~150 g是间性黄鳝出现高峰期,但黄鳝体重150 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规格为体重75 g以下,体长40cm以下,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黄鳝体重75 g以上,体长45cm以上,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叶尔特斯河野生北极茴鱼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30日~9月3日,对生活在阿勒泰市富蕴县可可托海镇额尔齐斯河上游支流叶尔特斯河里的野生北极茴鱼进行了野外采样和资源调查,采样距离5 km,采集样本36尾.逐尾进行全长、体长、体重等测量及性腺发育、食性、鱼鳞年龄等观察,并做记录.生物学研究表明:渔获物中1+龄鱼平均体长11.07 cm,平均体重17.67 g;2+龄鱼平均体长17.79 cm,平均体重86.08 g;3+龄鱼平均体长22.48 cm,平均体重196.33 g;性成熟个体3+龄;年龄组成主要为2+龄、3+龄.野生北极茴鱼规格偏小,年龄组成和性成熟年龄均呈现低龄化.野生北极茴鱼秋季摄食旺盛,胃充塞度多为2级和3级,在水温5~8℃时,摄食强度与水温升高呈正比.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军曹鱼在北方地区的内陆养殖技术,我们在长春市进行了人工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在小网箱,利用鱼糜、人工配合饵料混合投喂。养殖过程中,水温平均为26.2℃,上下温差不超过2℃;溶氧始终保持在6.3mg/L左右,最低未低于5.5mg/L;盐度始终保持在29‰左右,上下不超过1‰。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将平均体重为0.44g、平均体长为5.59cm的军曹鱼鱼苗养到平均体重为133g、平均体长为33.4cm,最大个体体重为335g、体长为42.5cm的军曹鱼商品鱼。试验证明,军曹鱼完全可以在内陆用人工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