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碱木质素(AL)与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为原料,于80℃和150 r/min条件下,反应2 h,制备碱木质素-聚乙氧基接枝共聚物(PEGDE-AL),研究其对纤维酶的非生产性吸附性能和酶糖化效率的影响机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位滴定和接触角测试的结果表明,碱木质素经过聚乙氧基接枝共聚改性后,表面元素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氧元素与碳元素的比率由0.28增至1.56;表面正电荷数目降低,亲水性能增强,使得纤维素酶与PEGDE-AL间吸附结合力较纤维素酶与AL间结合力降低了57%,酶蛋白与底物间的非生产性吸附能力下降。在水解体系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4 g/L的AL和PEGDE-AL,PEGDE-AL和微晶纤维素72 h的葡萄糖得率为50.67%,较碱木质素和Avicel水解体系72 h的葡萄糖得率增加了41.14%,且上清液中游离蛋白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56倍。碱木质素经过聚乙氧基接枝共聚后,显著减弱了对纤维素酶的无效吸附,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现有的预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蔗渣纤维素、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AETA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纤维素吸附剂,对制备该吸附剂的影响因子如碱化时间、碱质量分数、单体的用量、引发剂(NaHSO3、(NH4)2S2O8)用量、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纤维素吸附剂的最佳合成工艺为:碱化时间90 min,NaOH质量分数30%,AA中和度60%,相对于吸附剂整体,纤维素质量占20%,单体AA占47.3%,AM占26.3%,MAETAC占6.4%,引发剂占2.6%(相对于单体用量),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该工艺条件下所得吸附剂对Cu2 的吸附量达25.1 mg/g.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木质素的功能性,利用2-溴代异丁酰溴改性木质素制备木质素基引发剂,然后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将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AA)分别接枝到木质素上,合成亲水性木质素基接枝共聚物。对接枝聚合物进行接触角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时,木质素接枝聚合物亲水效果最佳;木质素接枝前后接触角分别为45°、21.6°,接枝后木质素亲水性能提高。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木质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Lignin-g-PHEMA)共聚物中具有HEMA的特征峰,表明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成功接枝到木质素分子上。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改性松香酸钠和氯丙烯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用量为丙烯酸改性松香钠质量的0.2%),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用量为丙烯酸改性松香钠质量的3倍),在微波辅助条件下,探讨了工艺条件对二元端乙烯基型松香衍生物丙烯酸改性松香烯丙酯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 W,反应时间100 min,催化剂用量4%,物料配比n(氯丙烯)∶n(丙烯酸改性松香钠)2∶1,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产物得率高达92.2%。采用GC、GC-MS和FT-IR等技术表征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结构与目标产物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碱木质素经H2O2预处理,再经磺化、胺化、烷基化合成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方法。首先考察了过氧化氢预处理条件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与碱木质素质量比为1∶10,温度70℃,处理时间30 min效果较好,经该条件预处理后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9%时,表面张力降至24 mN/m。进一步考察碱、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孤岛原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并与同条件下未经预处理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对比,结果表明,碱木质素经预处理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4%时,与质量分数为0.4%NaOH复配后可使最低油/水界面张力达0.07 mN/m,较未经氧化预处理组稳定时间明显延长。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了碱木质素改性前后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引发剂(H2O2-FeCl2,K2S2O8与H2O2-CaCl2)在桉木质素磺酸钙(HLS-Ca)接枝共聚中的作用,采用差示化紫外、FTIR、UV和特性黏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上述引发剂对HLS-C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LS-Ca会与接枝反应体系中的引发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HLS-Ca的结构与反应活性.在本文研究条件下,HLS-Ca经Fenton(H2O2-FeCl2)和K2S2O8引发剂处理后苯环结构保持稳定;酚羟基(Ph-OH)含量降低,但其未被氧化为类醌型结构;芳基醚键含量增加、黏均分子质量增加.H2O2-CaCl2处理HLS-Ca后,HLS-Ca中Ph-OH含量降低,部分Ph-OH被氧化为羰基;HLS-Ca的苯环结构受到破坏,黏均分子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松香与丙烯酸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了丙烯酸松香(AR),再对其进行酰氯化和酯化反应成功制备了丙烯酸松香(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酯(ARA),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分析了上述物质的组成与含量.通过细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AR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溶剂抽提等手段考察了共聚物的物理性能并将其与MMA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ARA主要由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丙烯海松酸的二种异构体的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的酯化产物组成,ARA是一种良好的交联剂,可与大多数乙烯基单体共聚合,其与MMA的共聚物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ARA与MMA共聚合物不溶于丙酮,在丙酮中抽提流失率为7.5%,热失重(TG)曲线整体向高温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8.
以柠檬酸为交联剂,利用酯化交联工艺将功能主体分子β-环糊精接枝到杨木木粉表面制备β-环糊精/木粉(β-CD/WF)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酚酞探针分子技术进行表征.以Pb2+为吸附质,β-环糊精/木粉接枝共聚物为吸附剂,系统探讨接触时间、pH值、Pb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不仅被接枝于木粉表面而且可以体现出包合活性;在298 K时,β-环糊精/木粉接枝共聚物对Pb2+吸附平衡的接触时间为30 min,适宜pH值范围为4~8,平衡吸附量随Pb2+的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Pb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即以化学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吸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说明Pb2+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负值,熵变和焓变分别为54.45 J/(mol·K)和13.75 k J/mol,即该吸附是能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2 -H2O2-二氧化硫脲体系引发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初步讨论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用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纤维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组分二氧化硫脲的加入能有效地使接枝共聚得以顺利进行.适当提高温度,增加过氧化氢用量,减小液比,控制合适的二氧化硫脲用量都能提高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并在较短的时间就能成功接枝.接枝效率几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一般维持在97%~99%,接枝过程产生的均聚物极少.  相似文献   

10.
对微波法合成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微波火力、反应时间、加料次序、原料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能力的影响,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CMC)2g,丙烯酸18g,去离子水50mL,NaOH6.0g,K2S2 O8 0.7g,1g/L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4mL,微波低火加热2.5min,真空干燥温度60℃,树脂的吸去离子水倍率为738g/g.还测定了树脂对自来水、模拟尿、模拟血和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研究了产品的吸水速率、保水能力和再生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黄原酸酯-H_2O_2引发体系、底物聚集态结构的变化,考查了接枝产物的热塑性。结果表明:在碱溶胀、黄原酸化和接枝聚合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结晶被破坏;而当底物没有被碱溶胀,或被碱溶胀而没有黄原酸化时,接枝聚合没有明显引起纤维素结晶的变化。接枝产物经混炼和热压以后可得到均一的试片。  相似文献   

12.
对麦草碱木质素改性聚氨酯薄膜(PUF)的热稳定性、热水稳定性、紫外光降解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加入20%碱木质素的聚氨酯薄膜与不含木质素的PUF相比:热氧化后的拉伸强度保留率由纯聚氨酯的89.3%提高到132.0%,拉伸率保留率由19.6%提高到66.3%;紫外光老化28 d后的拉伸率保留率由纯聚氨酯的9.4%提高到48.6%;热水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保留率由74.8%提高到了95.5%;但加入碱木质素后PUF的耐碱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观测了金叶红瑞木Swida alba ‘Aurea’在石家庄的物候表现,叶色、枝条的颜色变化;以培育乔木型为目标,以3年生梾木S. macrophylla为砧木,对金叶红瑞木进行了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金叶红瑞木开花时,枝条大多数花芽均可生出1~2个伞房状聚伞花序,树冠外围花序先开花,一般是枝条的顶端和向外伸展的侧枝开始开花。生长期叶片金黄色,休眠期枝条鲜红色。在春季3月25日切接成活率为8.22%,4月15日插皮接成活率为7.98%;夏季7月20日一级侧芽作芽穗嫁接成活率高达86.2%,而枝下芽作芽穗嫁接成活率达74.7%;采集带一级侧芽的接穗嫁接,嫁接芽萌发早,长势好;以嫁接为基础,首次提出灌木乔木化理念,成功培植乔木型金叶红瑞木,开发产品新类型。探明了金叶红瑞木在石家庄地区叶片和枝条颜色变化规律以及时间节点,为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杉属树种嫁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皮云杉不同苗龄型为砧木、采用不同嫁接高度培育白杆嫁接苗,结果表明:S2-2苗龄型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0.8%;嫁接高度以距砧木地际10cm处效果最好,成活率为75.5%。嫁接植株经过3a生长,平均株高为34.4cm。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S2O28-促进的含锆介孔分子筛S2O28-/ZrO2-MCM-41,通过模型反应获得了对酯化反应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550℃下焙烧3 h的介孔分子筛,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在甲醇用量与热解油质量0.3∶1的条件下,催化剂可重复使用3次,酯化率仍保持85%以上。通过XRD,N2吸附脱附以及FT-IR表征了催化剂结构,将该催化剂用于油脂裂解产物的三相催化酯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酯化处理可将桐油裂解油中羧酸转化成酯,有效降低羧酸含量,在降低了酸值的同时还增加了燃烧热值,提高了燃料油品质。  相似文献   

16.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wood fibers and polypropylene and the toughness of wood-fiber/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PP-g-MAH) and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styrene-ethylen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s (SEBS-g-MAH) were used as modifi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fiber/polypropylene (WF/PP)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when PP-g-MAH or SEBS-g-MAH was added. When either of these copolymers was added, the composites had better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than the unmodified composite. This was verif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observation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good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wood fibers and polypropylene when PP-g-MAH and SEBS-g-MAH were add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 29(2): 133–137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7.
首次进行了西瓜四倍体苗的试管内嫁接研究,发现砧木苗龄和嫁接方式影响着嫁接的成活率,以2日龄黑籽南瓜做砧木进行劈接,可达100%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天然气净化厂废水采用Fenton试剂进行高级氧化处理。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H2O2和Fe^2+浓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当H2O2的投加量为600mmol/L,FeSO4·7H2O投加量170mmol/L,反应时间60min,pH值-3.5时,废水中的COD浓度从2280mg/L降解至46mg/L,去除率为98%,出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花椒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花椒生产中快速、高效嫁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花椒生产对嫁接育苗的要求,针对花椒嫁接研究现状,选择嵌芽接、单芽切接、T字型芽接、插皮接、嫩枝腹接和单芽腹切接6种嫁接方法,从接穗的采集与贮存、接穗品种、砧木类别、嫁接时间、嫁接人员、嫁接速率及土壤水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陇南白龙江沿岸花椒产区,采用嵌芽接方法嫁接的效率最高,嫁接成活率最高。春季于12月底到3月初采集接穗,并贮存于0~5℃的低温中,3月下旬到4月下旬嫁接;夏季随采随接,7月中旬到8月上旬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有效嫁接时间均可以达到30 d以上。采用单芽切接的方法在春季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嫁接时间可延长到30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