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于天锡  卢晓寰  初琪洋  蔡屹 《畜禽业》2002,(8):X048-X048
犊牛是指生后到3月龄成4-6月龄的小牛.犊牛的正确饲养,对提高犊牛成活率至关重要. 1哺喂初乳 母牛产犊后5~7d分泌的奶叫初乳.其中蛋白质占18%,相当于常乳的4~5倍;钙、磷等矿物质比常乳多1倍;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是常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初乳中还含有溶菌酶和抗体,能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初乳进入犊牛胃后,能刺激消化腺大量分泌消化酶,以促进胃肠机能的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奶水牛是德宏州和保山市自1997年7月以来利用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杂交育成的乳、役、肉水牛,是近年来在云南省的滇西地区用于生产水牛奶的奶水牛。在生产中因产犊母牛主要用于挤奶,其所产犊要靠人工饲养育成。为此,犊牛的正确饲养,对提高犊牛育成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兰天明 《畜禽业》2002,(7):X042-X042
过去乳犊的哺乳为6个月,现国内外均缩短到1~2个月,犊牛提早断奶可节约"饲料乳",增加"商品乳",同时,只要正确培育,后期的补偿代谢也不影响成年体格大小和产奶量.为了促进犊牛正常的生长发育,在培育技术上应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犊牛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就能排出胎粪,如果超过1d或更长时间仍不排粪者,称为新生犊牛便秘或胎粪停滞。1病因常见的病因有:新生犊牛因分娩前胎粪的积聚,分娩后发生便秘;新生犊牛未给予初乳或哺初乳时间过晚,影响犊牛消化功能;大量饲喂品质恶劣的合成乳或代乳粉,引起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5.
乳用犊牛生后即与母牛隔离,采取人工哺乳,其饲养技术要求细致,管理也较为复杂.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年牛的体型结构和奶牛终生的生产性能.故应规范其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以增进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早期断奶应激对犊牛小肠主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3头中国荷斯坦犊牛,(40±1)d一次性断奶,研究了早期断奶应激对犊牛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断奶应激引起犊牛小肠吸收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保育仔猪是指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是哺乳仔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搞好仔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  相似文献   

8.
吴国涛 《畜禽业》2015,(2):32-33
<正>1围产期补饲技术围产期系指母牛在分娩前后的一段时间,牦牛的围产期划定为产前一个月到产后一个月,通常在每年的4、5、6月份。对妊娠母牦牛在每年的11月底,以体况评分为补饲依据,体况低于2.0以下的牦牛每天补饲1 kg/头,体况界于2.0~2.5的牦牛每天补饲0.5 kg/头,产后母牦牛体况评分维持在2.0以上,补饲时间为6个月。2犊牛隔离断乳技术对产后3~5月龄的犊牛实施隔离断奶,犊牛与母牦牛分群饲养,犊牛采用犊牛培育料进行饲喂。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0,(4)
哺乳母猪饲养的好坏与仔猪的断乳窝重、仔猪的均匀度、仔猪的断乳时间等有关系密切。德宏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虽然多年来畜牧兽医部门在不断地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但由于语言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养猪水平仍较落后。据统计近年来德宏州的哺乳仔猪断乳时间在25 d内占26.7%,30~35 d断乳的占41.1%,双月断乳的占32.2%;平均断乳头重6.2 kg,均匀度差;母猪年头均产仔1.62窝,产仔数12.8头,仔猪育成率达86.5%。为此,提高广大农村养猪户养猪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约化养猪生产,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断乳时间的缩短21~28d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g的个体迟15d左右上市体重100kg。  相似文献   

11.
郭万志 《畜禽业》2004,(3):14-15
断奶后的肉用犊牛或乳用公犊牛,均可采用持续育肥方式进行舍饲育肥饲养。现以断奶体重150kg肉用犊牛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的持续育肥为例,介绍其饲料的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5)
<正>为提高母猪的生产力,降低养殖的经济成本,目前养殖场普遍采用2128 d龄的早期断乳。但由于过早地离开母猪以及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变化,导致仔猪产生了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和腹泻等问题,即断乳应激综合征。断乳应激综合征严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给养猪场造成经济损失。1仔猪早期断乳应激综合征的产生因素仔猪早期断乳应激综合症是由于断乳时的强烈应激而产生的,其影响因素主要如下。1.1营养因素营养因素是指仔猪的日粮由母体的乳汁改变为自由采食的固体,由此  相似文献   

13.
<正>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犊牛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为养牛生产中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对犊牛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般人工哺乳犊牛发生腹泻比一般母牛哺乳的犊牛要高3~4倍。奶水牛是德宏州与1997年引进印度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育成的奶水牛,由于对奶水牛的饲养管理在我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综合饲养管理配套技术在探索和研究中,攻克犊牛的人工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12):3-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红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红安格斯犊牛32头,分为4个组,试验组犊牛分别在25、45、65日龄断母乳,后饲喂代乳品至90日龄,对照组为随母哺乳组,哺乳至150日龄。各组颗粒料于25日龄补饲至150日龄。测定犊牛15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尺数据,90、15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重,并记录犊牛的采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50日龄时各组犊牛体尺和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体重指标并结合生产实际,将红安格斯犊牛的断乳时间提前至45日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孙洪文  宫海燕  刘然  杨海泉 《畜禽业》2002,(9):Y020-Y021
长期以来,我国饲养的黑白花青年后备母牛,一直按照18~20月龄,体重400kg开始初配的常规配种模式,平均配种年龄要在21月龄或以上.近年来又规定16~18月龄,体重达350kg可进行初配,平均配种年龄要在20日龄左右,为了加速奶牛群的发展,提高经营效果,在加强犊牛,育成牛阶段饲养管理,缩短哺乳期的基础上,对育成青年母牛进行了早配种试验.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5)
正由于各地的习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肉牛肥育的类型及方法也不同。根据饲养方式可分为:持续肥育法和后期集中肥育法;根据肥育龄可分为:犊牛肥育、育成牛肥育和成年牛肥育。根据工作实践,下面就持续肥育法和后期集中肥育法作一探讨。1持续肥育法持续肥育法是指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肥育阶段进行肥育,一直到出  相似文献   

17.
王宏伟 《畜禽业》2024,(2):28-30
犊牛断奶应激是指因饲料、生长环境等发生变化引起的一系列应激反应,会影响犊牛的食欲、采食量,削弱犊牛的身体免疫力,导致犊牛出现身体炎症以及腹泻等疾病,增加犊牛的死亡率。针对犊牛的断奶应激预防,可以选择在犊牛饲料中加入益生菌、植物提取物丁酸、谷氨酰胺等物质,这对缓解犊牛断奶应激,增强犊牛的身体免疫力,降低犊牛腹泻疾病的发生概率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仔猪水肿病又称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俗称仔猪"摇摆病"或仔猪"红眼病",有高度的致死性。本病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是断乳仔猪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断乳后1~2周龄仔猪多发。发病无明显季节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5,(12)
牛弓首蛔虫病,又称犊新蛔虫病,是指由弓首蛔虫寄生于0~5月龄内的犊牛小肠而引起疾病,患畜呈现严重的下痢和消瘦,重者可导致死亡。该病是德宏州犊牛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加强牛弓首蛔虫病的防治,对提高犊牛育成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1直线强化育肥的概念与技术体系直线强化育肥技术体系的要点是:根据羔羊的发育生物学特性,采用现代动物营养技术,充分发挥羔羊在初生早期阶段生长快的潜力,利用高效乳羊料从羔羊出生后的第5d开始实施强化育肥,20~30日龄断奶,100~120日龄体重达到出栏标准。从生产环节上讲,羔羊的早期断奶和断奶后的强化育肥紧密相连,在短期内实现羔羊出栏,不再经过断奶后的再次育肥或出栏前的第2次育肥。2羔羊超早期断奶的概念羔羊超早期断奶,是指羔羊在出生20~30d内实现完全断奶。羔羊早期断奶技术是高效养羊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羔羊实现早期断奶,具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