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自中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以来,凤县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全力推广中蜂新法饲养技术,将传统的桶式饲养改进为活框饲养,大幅度提高了中蜂的采集力和繁殖率,使2014年凤县饲养中蜂群发展15 000多箱,比2006年蜂群增加了10倍多。现就在推广育王分蜂养强群、春季奖饲夺高产、秋季增产小转地、越冬补饲双王群等中蜂高产新法饲养管理技术过程中,要严把五关。1严格早春繁殖关1.1适时排泄  相似文献   

2.
我市活框饲养的中蜂年群产蜜高的为20至40市斤,旧法圆桶饲养的只有5—7市斤。可见,即使养一群活框中蜂一年也只有20多元的收入,旧法圆桶的中蜂收入更微。为了提高中蜂的生产效益,是山区养蜂的当务之急。提高中蜂生产效益的措施1.继续开展圆桶中蜂过箱,认真推广中蜂科学饲养。(1)饲养强群。强群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保证。为了培养强群,早春提早包装,双王同箱繁殖;适时加础造脾,及时控制分蜂热;选育优王,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分蜂。炎热暑天作好安全渡夏工作,秋季培育好适龄越冬蜂。根据南方中蜂越冬期短或越冬期不  相似文献   

3.
中蜂越冬状态,与意蜂基本相似。但黄河及秦岭以北地区,中蜂每年冬蛰的日期比意蜂推迟20天左右。翌年开始活动的日期,也比意蜂提早20天左右。我国各地冬季的气温差别很大,中蜂在不同地区越冬的状态各不一样,因此饲养管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些年来,各地大力发展中蜂饲养,但西北中蜂越冬死亡率高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养殖户,针对当前西北中蜂养殖越冬死亡率高这一问题,深入中蜂主产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导致死亡率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越冬蜂群死亡率高的管理技术,推动中蜂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讨论处于我国北方的中蜂,在结团越冬条件下所出现的飞翔活动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其中阶段性多次阵飞是冬飞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中蜂群体活动,提高蜂团和工蜂个体温度创造了适于个体活动条件,结合自然界具有可供飞翔的条件,方可实现飞翔。中蜂在越冬期阶段性出巢飞翔活动,说明它在整个越冬期的生活习性并不完全像西方蜂种那样,在适宜越冬条件下,只是以较松散结团状态附着于脾面,以微弱的个体活动进行取食和食物传递,用工蜂不断进行内外交换的方法,调节蜂团内温度,维持群体生存。中蜂是以紧密越冬蜂团为基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1,62(7)
第一关,春季繁殖分蜂关,由于中蜂喜好结半球形蜂巢,我们就顺着中蜂的习性,让蜂群在蜂桶中繁殖,把从桶中分出的第一群养在活框箱内,利用活框巢脾摇蜜,然后把桶中随后分出的小蜂群用土法养起来,不取蜜,到越冬时就是个强群了。  相似文献   

7.
我国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蜜蜂在巢内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贮备的饲料度过寒冷的冬季。长江以南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冬期后,在蜂巢内形成越冬蜂团,蜂群内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限度,蜂群处于冬眠状态,越冬饲料逐渐被蜂群消耗。本试验就中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及适时断子与自然状态蜂群作了对比,测量了具体数据,为中蜂科学饲养与季节性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戴圣宇 《蜜蜂杂志》2016,(11):32-32
我是一名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从事中蜂、意蜂养殖至今的爱好者,根据我40多年来繁养中蜂、意蜂的实践得知:蜂盛蜜多全靠把握好蜂群越冬这—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据试验结果分析,中蜂阶段性阵飞的越冬方式,为中蜂越冬管理技术在生物学方面提供了如下依据:1.据标记观察,越冬期中蜂咬毁旧脾以结球空间的方式保温御寒。通过越冬飞翔,调整蜂团结构,也由原饲料较少的结球部位移向饲料充足部位。由于这种移动是在提高蜂团及巢温,使冬贮饲料能够溶化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严寒北方,就是在保温不良情况下,虽然中蜂冬贮饲料均暴露在蜂团之  相似文献   

10.
中蜂能否顺利成功越冬,直接关系到来年春季蜂蜜产量。下面我谈谈自己近几年中蜂越冬管理的一点体会,希望能与地理气候相似地区的蜂友共同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宜都中蜂个体较小,喙也相应稍短,不易采集花管较深的苕子蜜源,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论点,1958年4月下旬,潘湾公社某集体养蜂场的陈昌瑞同志用10群意蜂和1群中蜂做试验。当年苕子花期阴雨较多,花期结束,意蜂群势有所发展,除留足了到乌桕开花前断蜜期的存蜜外,尚收获商品蜂蜜25kg;而中蜂由于喙短花管较深,整个花期群内滴蜜未进,靠不断饲喂维持,群势更谈不上发展。1959年早春,枝城公社养蜂场为了建立中蜂组,特向社员购入越冬后土法饲养的中蜂21桶,由李文喜同志负责管理。他利用早油菜花前期把中蜂过入意蜂标准箱,因中蜂原有自然蜂巢在越冬期大量…  相似文献   

12.
西北冬季寒冷漫长,但中蜂养殖区,除了部分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地方冬季在-10℃以内,虽不是十分严寒,但越冬阶段持续时间约4~5个月.近些年来,各地蜂农的养蜂热情高涨,西北中蜂饲养量逐年增加,但在生产实践中,许多中蜂饲养者特别是初养者,因缺乏中蜂越冬管理经验,常常导致越冬蜂大量死亡,轻者影响第二年蜂群发展,重者导致全场毁灭...  相似文献   

13.
蜂群长期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它们每年的生活、生长、繁衍都有一定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研究得愈全面愈深入,就能利用蜜蜂为人类谋取更大的利益。概括起来,各地中蜂蜂群在一年里的消长规律大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这种类型的中蜂蜂群有越冬期,蜂群呈半休眠状态越冬。蜂群经过越冬,蜂王开始产卵,新、老蜂交替,到生长(积累采集蜂),至蜂王产卵,出现周期性下降,发生分蜂(繁殖),一群变  相似文献   

14.
<正>1室外最低温度在-10℃以上的中西越冬蜂群不宜过早巢内保温2016年12月2日上午,河南省卢氏县沙河乡的张、马、别3位蜂友一起来到我的育种场询问有关问题。得知他们3家养的120群西蜂、91群中蜂,因天冷气温低怕把蜂冻死,当时温度-2~13℃,就用保温物做了箱内保温,白天不断有蜂往外飞。这种做法好么?从我养中、西蜂五十多年来的实际经验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只要达到满脾蜂,是一脾封盖蜜,越冬群势中蜂2脾蜂,西蜂至少3脾蜂,温度不低于-10℃蜂就不会被冻死。最佳越冬蜂团温度在15~  相似文献   

15.
在山区,定地饲养的中蜂一般不需要喂糖越冬,因为山区秋冬季蜜源充足,蜜蜂能充分利用外界蜜源贮备越冬饲料,但也不是年年如此。例如2003年冬季,赣东北部分地区长期干旱,造成冬季蜜源枯竭,中蜂越冬饲料不能自给,蜂群需要喂糖越冬,极少数蜂友忙于其他工作,又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地处山区,历来蜂群越冬饲料自给有余。有一位胡姓蜂友在“大寒”节后给蜂群紧脾包装时,全场有8群蜂被活活饿死,其他30群蜂也被饿得奄奄一息,虽然立即喂糖营救,但由于饥饿降低了蜜蜂的自身素质,开始春繁时,工蜂对幼虫的哺育和抗寒能力都有所减退,幼虫得不到应有的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一、中蜂也能补强意蜂意蜂在早春进入复壮阶段,对一些群势特弱的蜂群,为了加快复壮,利用早期蜜源,能使其及时复壮加继箱投入蜜浆生产,可以采取两次性利用中蜂老熟封盖子进行补助。(一)越冬前期:南方各省越冬前期的主要蜜源野桂花花期,意蜂子脾很小,而能耐  相似文献   

17.
<正>在长白山区,大多数中蜂饲养者采用室外越冬的方式。实践证明,中蜂室外越冬符合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越冬期间有排泄机会,越冬比较安全,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能力较强,蜂群春繁起群较快。近年来,长白山区受异常气候的影响,中蜂的室外越冬效果不尽理想。为确保长白山中蜂室外安全越冬,在抓好繁殖越冬适龄蜂的基础上,应根据冬季天气的变化灵活管理越冬蜂群,为蜂群创造适宜的越冬环境,减少蜂群越冬期出巢排泄次数,并加强越冬蜂群的后期管  相似文献   

18.
防治中蜂白头病和巢虫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药液和蜂蜡、蜂胶、烟叶制成“巢虫白头灵”药物,直接撒在中蜂箱内,可消灭中蜂白头病和巢虫的危害,一次用药有效期可保持30~70天。经崇庆县养蜂站2年推广应用,可提高中蜂夏、秋两季蜂蜜产量一倍,还能多收越冬蜂,每群中蜂可增加现金收入2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袁春颖 《中国蜂业》2022,(12):34-35
<正>辽宁中蜂以室外越冬为主,越冬方法有土埋法和包装保温物法等。根据目前养蜂生产实际,看似非常成熟的中蜂越冬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若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因越冬损失蜂群的蜂友很多,为保证蜂群安全越冬,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培育适龄越冬蜂1.确保蜂群健康无病若蜂群夏季时感染病害,即使到了秋季,蜂群也无法正常发展,更不可能越过冬季。因此,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中蜂病害的防治,不要轻易转地,  相似文献   

20.
刘杨阳  李斌 《中国蜂业》2013,(11):13-13
中蜂越冬工作即将开始,针对黄龙县中蜂养殖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新增养蜂户较多,基层兽医技术力量已远远满足不了蜂农迫切需求这一现状,9月10日,黄龙县养蜂试验站举办了首届基层兽医工作人员中蜂科学养殖技术培训会,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专业的技术专家方冲伟对全县10个乡镇(社区)的30多名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