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及下属的九个林场,经营管理着天山西部的雪岭云杉原始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森工为主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木材。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也不否认,随着林木的过度采伐,迹地更新相对滞后,以及管理模式的粗放,使得天山西部林区的生态质量下降。有些地区甚至有比较严重的破坏。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天山西部的森林资源将逐渐步入良性循环。随着林业政策的调整,天西林业局和各林场为摆脱困境,及时转变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依托森林自然景观,合理地开发森林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开展试点工作,新疆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工作,工程一期期限为2000年~2010年。天保工程的实施,是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向转变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新疆44个林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个方面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两期中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1年、2010年和2015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350.39×108元、737.83×108元和887.99×108元,且6类服务功能项价值量大小排序整体表现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2)2000-2015年新疆天保工程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地州所属林场及其他;3)全疆44个林场在天保工程实施期间价值量基本上均呈增长趋势,其中2000-2010年价值量年增长率3.84%~43.71%,2010-2015年价值量年增长率1.83%~13.94%;4)所有林区在2000年、2010年、2015年的总单位面积价值量分别为2.66×104元/hm~2、2.83×104元/hm~2、3.79×104元/hm~2。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展现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价值潜力,可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通过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和中幼龄林抚育等的实施,可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增强森林碳汇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和木材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有效增加就业、大幅提高职工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林区改革等措施,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林区社会稳定,促进林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天然林资源是中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我国的天然林面积约8 727万hm2,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5%,大体上分为3种情况:一是处于基本保护状态的天然林,主要包括552个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74个森林公园、尚未开发的西藏林区等,面积为2 000万hm2左右,约占天然林总面积的23%;二是零星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天然林,面积为1 769万hm2左右,约占天然林总面积的20%;三是亟待保护且集中连片分布于…  相似文献   

6.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包括3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这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工程,包括了"三北"地区、沿海、珠江、淮河、太行山、平原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护林建设。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计划到2010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 266.7万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2 666.7万hm2;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t。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计划到2010年工程区林草覆盖率由目前的6.7%提高到21.4%。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010年前重点实施10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和30个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 六、重点地区次速生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完工后,每年提供木材1.3亿m3,约占国内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资源,木材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 本刊辑  相似文献   

7.
宁海、奉化绿化造林与森林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宁海、奉化山林保护和造林绿化情况宁海、奉化有关部门对山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工作十分重视,例如宁海县的五山林场,除经营好2184.2hm2的林区,同时把7hm2的良种苗木场地管理得很好。该场生态公益林为1556.76hm2,(其中防护林1544.73hm2,灌木林11.9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4.7%,商品林461.2hm2,(其中用材林308.0hm2,竹林309.5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2.10%。森林资源蓄积活立木总蓄积138318m3,均为乔木林分蓄积,其中针叶林蓄积有85462 m3,占总蓄积的61.8%,阔叶林52858 m3,占38.2%,针阔混交林36 m3,占0.1%,五山林场是开辟旅游业很有发展前景的林场。目前是宁波市林木采种基地。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天然林面积广阔,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地,其具有独特的物种植被,拥有巨大的木材存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保护这些天然林资源非常有必要。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北天然林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措施展开论述,以期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君民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75-176
近年来,五华县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视森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了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完成规划落实生态公益林面积101863万hm2,商品林13.6万hm2,建立了914人的村级护林队伍.但是在一些镇、村乱砍滥伐、无证运输加工木材、非法征占林地,毁林开垦及山火现象仍然严重,林区治安形势严峻,也暴露了该县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的不足,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该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认真落实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行政领导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扭转林区治安形势,促使五华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7项功能10个指标,以2001、2006和2011年布尔津县天然林区一类连清数据为基础,评估了新疆布尔津县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新疆布尔津县天然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量平均值分别为77 047.98 hm2和1 751.13万m3,各年森林面积分别为72 927.76、77 872.02和82 816.27 hm2;蓄积量分别为1 675.55万、1 762.76万和1 815.07万m3。新疆布尔津县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为50.34亿元/a,各年价值分别为41.80亿、51.72亿和57.50亿元。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看,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量最大,平均为35.59%;森林游憩价值增幅最大,2006年森林游憩价值是2001年的35.95倍;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其对应的林分面积排序一致。这说明布尔津县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面积、蓄积量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松林储碳量基本估计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依据油松林面积分布、林分生物量、地表枯落物、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估计中国油松林总储碳量约为2.8478×108t,土壤有机碳占总储碳量的65%。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屯溪区2009年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GIS10.0为数据加工与分析平台,建立不同林地类型遥感影像解析标志,进行林地小班界矢量化数据采集,生成.Shp格式小班图形数据,与小班属性数据链接,形成屯溪区林地小班图形与属性数据库,并对林地结构、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及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屯溪区林地面积5 364.35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 451.43 hm2,疏林地面积13.86 hm2,灌木林地面积536.44 hm2,未成林地面积327.88 hm2,苗圃地面积10.93 hm2,宜林地面积19.14hm2,其他林业辅助生产用地4.67 hm2,以有林地居多,占林地面积的82.98%;林地保护等级共有3级,各等级林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Ⅳ级林地面积>Ⅲ级林地面积>Ⅱ级林地面积;全区林地分为4个主体功能区,包括北部生态公益林区、西部与南部休闲游憩观光风景林区、东部重点旅游风景林区和东南部城郊防护林区。该研究为制定屯溪区林地1张图、实现林地资源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疆杨树用材林固碳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4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依据,用蓄积量法对新疆杨树用材林的各龄组进行固碳能力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杨树用材林的总面积是7200hm2,总蓄积量594600m3,总固碳量达792495.93t;各龄组固碳量分别为近熟林占67.84%,中龄林占13.61%,幼龄林占18.55%;各龄组的单位蓄积量以及碳密度均是近成、过熟林大,中龄林最小。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技英语术语的正确翻译是保证林业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首要前提,事关能否准确有效地传播国外林业的先进科学和技术。但此类术语覆盖面广、词量丰富、新词渐增、词源复杂、同近义词众多、一词多用现象普遍,译时常遇诸多困难。加之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尽相同,致使翻译难度更大。本文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总结了此类术语古旧词时新化、普通词术语化、复杂词缩略化、传统方法沿袭化等构词特征和有关语义特点,从而相应地提出了术语翻译的三条准则和八条技巧,并向志在成功的译者们提出了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3S技术的精河林场森林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的精河林场,占地面积大,它的管理发展与整个县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区划有利于整个林场的管理和发展。采用3S技术手段,对精河林场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基础数据的处理,并进行合理区划,探讨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区划中的应用方法。经过统计分析该林场国家公益林总面积27 588.7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7 363.4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94%;疏林地914.3 hm2,占3.31%;灌木林地9 311.0 hm2,占33.75%。  相似文献   

16.
以现行林业行业标准为基础,核算标准工序下木材生产的综合能耗量,并以此计算木材生产作业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在基本条件下机械化木材生产的碳排放在9.4050~12.3488 kg/m3,其中木材运材碳排放最大,约占65.3%~74.7%;其次为集材段(拖拉机占12.2%~15.7%,索道占11.0%~14.3%);碳排放作业过程还受气温、海拔及林型、蓄积量等的影响,尤其是采伐工序,平均条件下的油锯采伐碳排放是基本条件下的2.22倍.虽然木材运输在平均条件下的碳排放是基本条件的1.5倍,但由于木材运输阶段所占的排放比例最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提高车辆的使用率与尾气排放技术对降低木材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大意义;从碳排放角度看,油锯采伐—索道集材—绞盘机装车—柴油车运材—水运到材为最优作业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森工作业过程中合理选择木材生产作业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杉落混交林是河北省木兰林管局的一个重要林分类型,为提高该地区林木经济效益,采用野外调查杉落混交林不同树种的分布密度、断面积、胸径、苗高等数据,评估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木材经济价值和总价值。结果表明: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为69.375 25万元·hm~(-2),木材经济价值为14.347 6万元·hm~(-2),总经济价值为83.722 85万元·hm~(-2)。由此看出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高于木材经济价值,落叶松和云杉经济价值高,可以通过近自然经营,使杉落混交林针阔比达到7∶3,提高云杉和落叶松的整体比重,最终使杉落混交林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营方针、经营特征以及森林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50多年的森林经营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质量恶化和逐步恢复两个阶段。森林经营结果表明,1950—2003年,我国森林资源在采伐利用蓄积量为130.57亿m3的同时,森林面积和蓄积仍有增加,森林经营成绩显著。但是,由于森林经营理论滞后、经营理念重采轻育、分类经营界定不清晰、结构调整目标不明确、经营以木材需求为核心,忽视了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等问题,导致森林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天然林面积比重下降了30.6%,蓄积比重下降了9.4%;用材林面积和蓄积比重减少到46.52%和45.57%;森林低龄化明显,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67.9%;针叶林面积和蓄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由于森林采伐利用强度较大,择伐周期较短,森林质量在第二阶段虽有所恢复,但仍然较差。林分单位蓄积平均仅为84.73 m3/hm2,低郁闭度(0.2~0.4)面积占34.41%,平均胸径为13.8 cm,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面积仅占42.22%;同时,虽然人工林面积较大,但中幼龄林面积比重达77.40%,单位面积蓄积仅为46.59 m3/hm2。因此,新世纪的森林经营必须依据森林资源现状,对经营理论与实践合理扬弃,优先解决经营理论、产权优化、分类界定和经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新疆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特点,以及水土资源开发潜力,对新疆未来粮食生产能力和优化布局进行模拟预测,为新疆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线性优化模型.[结果](1)通过水土资源开发和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布局优化,在满足棉花、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发展需求,以及考虑各地州(市)粮食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2020年新疆具备发展种植规模313.33×104 hm2(4 700万亩),产量达到2 700×104 t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2)假定在我国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等极限状况下,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在不兼顾其他种植业的基础上,2020年新疆具备发展种植规模500×104 hm2(7 500万亩),产量达到4 700×104 t以上的极限粮食生产能力.[结论]新疆粮食生产能力潜力大,具备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的条件和要求,国家应采取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提高新疆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退化及盐碱化现象严重.研究综合运用3S技术与相关辅助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目视解译遥感影像,开展新疆绿洲耕地盐渍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新疆绿洲盐渍化耕地为162.02×104 hm2,总体上轻度盐渍化比例最大,中度次之,而重度较少,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4.33 ;、6.28;和1.46;.可见,耕地盐渍化问题依然严峻,威胁着新疆绿洲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针对目前耕地盐渍化现状,最后提出了治理耕地盐渍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