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我国小麦原原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行奇  谢金良  张宗敏 《种子》2006,25(9):71-73
在彻底控制各种机械混杂和品种间生物学混杂的前提下,采取免去杂技术繁殖小麦种子,决定所繁殖原种纯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繁殖种纯度和品种天然异交率.首先建立了品种纯度与杂株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杂株率(%)=1-纯度(%),接着又建立了所繁原种杂株率(X)与原原种杂株率(X1)及品种天然异交率的数学模型:X=X1(1+R%).结果表明,在免去杂条件下繁殖原种时,要求原原种的纯度一般不低于99.95%,最低为99.00%,最高为100%.  相似文献   

2.
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小麦种子生产与经营具有品种区域性强、种子需求量大、纯度要求高、生产周期长、经营时间短等特点。在小麦种子生产与经营中,应注意小麦品种的区域适应性,重点利用广适应性品种,注意防杂保纯,实施小麦生产用种原种化,推广种子生产的免去杂技术和实行种子联繁联营。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小麦种子纯度对产量的影响,提出提高小麦种子纯度,首先应实行小麦生产原种化,足量生产育种家种子和原原种,从源头上把关;其次建立高标准的种子生产基地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原种生产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小麦原种繁育基地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国家、地方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等,结合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现状,建立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原种生产操作技术体系,为该麦区小麦原种生产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行小麦原种“三三制”,就是有计划定期地用经过提纯复壮的品种,更新生产上同一小麦品种,即大田用种按照原种——原种一代——原种二代三年一贯制的办法更新,形成制度,周而复始。邓州市种子公司从1981年计划实行小麦原种“三三制”,10年来坚持不懈朝这个目标迈进,大田全部用上优良品种,原种更新换代三个轮次。实践证明。“三三制”轮换更新,有利于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6.
张存信 《种子》2001,(5):50-51
四级棉种生产程序是以群体遗传学为理论基础,按繁育棉种世代高低和程序,分为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等四级。属于重复繁殖技术路线,能确保种性和纯度,实现质量标准化;操作简便、经济省工、缩短生产年限;节省种源,便于低世代贮藏分期利用,减少繁殖世代,延长使用年限,有利于“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产业,与国际接轨和知识产权保护。并提出:研究编制棉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必须高起点,搞好生产基地建设和品种布局,稳定主栽品种,实行以品种为纽带的联合,加强世代监督和棉种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高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繁殖纯度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并分析了提高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繁殖纯度的技术措施,即通过选用高纯度两系不育系(原种)繁殖、严格隔离、实行连片繁殖、选择最佳育性敏感期与抽穗扬花期、严格除杂去劣保纯、适时收割、严把加工关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制种去杂工作搞得如何,对种子纯度关系极大。近几年来,建湖县庆丰种子站对杂交稻制种去杂工作认真把好“三道关”,确保了种子纯度。他们生产不育系原种230万公斤,纯度达到99.8%;杂交稻制种2500万公斤,纯度达到98%以上。一、把好选种去杂关。实践证明,选去一粒杂种、病粒,等于拔去一棵杂株,不仅省工节本,更重要的是减少田间去杂压力,有利于减少谷粒黑粉病的传播。庆丰种子站按不同品种的形状、特征深入到户指导群众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子的质量包括种子的遗传、纯度、发芽率、含水量、种子活力等因素,其质量控制要贯串于自交系繁殖、杂交制种直至收获、脱粒、晾晒、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一、按程序繁殖自交系。自交系防杂保纯繁殖是提高杂交种纯度的重要措施之一。依据市繁县(区)制的原则,由市上集中人力、财力繁殖自交系,统一分配县(区)使用。自交系实行自交与姊妹交隔年交替繁殖,既可避免连续自交而降低自交系的生活力,又可较好地保持自交系种子的纯度和典型性,延长种子的利用年限,减少制种田去杂困难。二、严格坚持繁殖、制种安全隔离条件,防止异质基因侵入。选择两个国营良种场为自交系繁殖基地。针对原种繁殖面积小,隔离区难选的问题,采用大田繁殖隔离区内地膜覆盖技术,比常规自交系繁殖田提前12~15天播种,有利于套  相似文献   

10.
三圃制小麦原种机械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罗家传 《中国种业》2009,(10):81-82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浅谈小麦的原种生产和新品种利用河南省郏县种子公司(467100王领刘付欣任天德为了充分发挥小麦良种的生产潜力,延长良种的使用年限,克服生产用种多、乱、杂现象,特对小麦原种生产方法及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谈几点看法。1小麦原种生产方法问题小麦品种的原种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的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优良品种开发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广大农民能够增产增收,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国家、地方种子质量检验标准与我国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现状,在所提供的繁种材料确能达到规定标准前提下,实施本技术管理规程能使所生产的种子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甘薯脱毒技术是我国甘薯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生物组培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良种快繁技术的结晶。甘薯脱毒苗应用技术是我国继脱毒马铃薯之后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又一成功典范。该技术先后在江苏、山东、四川、广东、安徽、河南等国内甘薯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累计推广面积230万hm^2,增加社会经济效益67.77亿元。为了更大范围内、更好地推广应用脱毒甘薯,发挥甘薯良种的增产增收效益。脱毒甘薯原种繁殖的提纯复壮日益重要,作为原种繁殖单位或基地应紧紧抓住脱毒甘薯原种生产的3个关键时期,及时去杂、去病、去劣。  相似文献   

14.
近日,来自安徽、江苏、河南各地的近500位农业技术员、种子经销商汇聚新乡市,对河南德宏种业公司繁育的百农矮抗58、衡观35小麦(万亩)原种基地进行了观摩考察,观摩者一致认为繁育基地面积成方连片、生产管理规范,小麦原种纯度高,质量好。图为与会代表观摩百农矮抗58小麦原种基地。  相似文献   

15.
优质的小麦良种是大田小麦生产丰收的基础,而良好的田间去杂则是获得高质量小麦良种的关键。下面仅就影响小麦繁种质量的几个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止对策,供同行们参考。1影响小麦繁种质量的原因1.1种源纯度低优质的种源是获得小麦良种的基础。一些繁种单位为了眼前利益,将一些根本达不到原种标准的种子当成原种(只是净度稍高罢了)来繁种,这样就为后代小麦的杂株多而打下了基础。到去杂时,繁种户的工作难度加大,思想上易产生松懈,去杂积极性下降,导致去杂不彻底,品种纯度降低。1.2种子外繁外繁就是个别繁种户为了亲戚朋友的利…  相似文献   

16.
史新敏  唐君 《种子科技》2008,26(1):58-58
甘薯脱毒技术是我国甘薯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生物组培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良种快繁技术的结晶,甘薯脱毒苗应用技术是我国继脱毒马铃薯之后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又一成功典范。该技术先后在江苏、山东、四川、广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等国内甘薯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累计推广面积230万hm^2,增加社会经济效益67.77亿元,“甘薯脱毒薯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于2002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更大范围内更好地推广应用脱毒甘薯,发挥甘薯良种的增产增收效益,脱毒甘薯原种繁殖的提纯日益重要。作为原种繁殖单位或基地,应紧紧抓住脱毒甘薯原种生产的三个关键时期,及时去杂、去病、去劣。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与防杂保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生产实践表明,一个优良的玉米(原种)自交系,经过几年的繁殖后往往会出现与原种性状不相同的植株,甚至丧失该自交系的典型性状.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种性退化(混杂退化).据多年的经验及有关资料报道,用混杂退化(纯度低)的自交系制种比用原种(纯度高的)自交系配制的同名杂交种.在生产上一般减产10%~20%.因此,在亲本繁殖过程中,搞好自交系的防杂保纯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种子质量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因此要保证白菜杂一代种子纯度 ,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把关 :1 种源方面保证有该品种的原种或原原种 ,它是种子纯度的关键。原种在保存过程种 ,要做到标记清楚 ,不同的自交系之间隔离要安全 ,保存场所宜干燥、低温。2 田间方面( 1)播种期 :根据亲本花期的差异 ,来合理安排适宜的播种期 ,保证花期相遇。 ( 2 )去杂 :苗期进行严格的人工去杂 ,宁缺勿混 ,使亲本在定植前百分之百纯。( 3)隔离区的选择 :大面积制种 ,隔离距离不少于10 0 0~ 2 0 0 0米 ,且保证周围生产田种 ,无同…  相似文献   

19.
李翠云  孙凤翔 《种子科技》2009,27(12):32-34
近年来,通过对本地小麦大田生长情况考察发现,部分麦田田间纯度较低,混杂退化现象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种子企业没有稳固的种子繁育基地,繁种质量把关不严,种子管理机构缺乏田间检验监督,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因此,种子管理机构必须监督种子企业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并加强田间检验工作,实行种子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品种真实性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20.
1 建立健全种子繁育体系 采取由科研育种单位建立“三圃”田、原种田繁育原原种、原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原种,由具备种子生产资格的单位建立小麦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扩繁良种销售给农户,按照这个繁育体系生产的小麦种子就能有效地保证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