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秦王川引大灌区进行的蒙古黄芪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蒙古黄芪的最佳适宜栽植行距为 4 0cm ,株距为 15 cm,密度为 16 .7万株 / hm2 ,其主根性状优、产量高 ,产量达 8811.1kg/ hm2 。可供蒙古黄芪的规范化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榆林地区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以探讨播期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影响总黄酮、总皂苷及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以20 cm×25 cm和20 cm×20 cm的栽植密度播种,能够提高蒙古黄芪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优化其品质。生长一年的蒙古黄芪根中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也以在5月10日播种时最高;因此,蒙古黄芪在5月10日播种,生长发育期间温度、光照等生态条件最为适宜,利于黄芪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能够确保蒙古黄芪产量及内在质量的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3.
黄芪是甘肃省陇西县主要地产药材之一。近年来,黄芪根腐病在全县普遍发生,调查表明,一般地块发病率在30%左右,重者达8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大田种植黄芪多采用不合理的轮作和连作,导致黄芪产量下降、品种降低。为掌握黄芪根腐病发病因素,更好的指导大田生产,作者在甘肃省陇西县黄芪主产区开展了调查,调查表明,温湿度、土壤质地、茬口对黄芪根腐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连作是黄芪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轮作对根腐病的防治作用明显。当年栽植甘草、黄芪的地栽培黄芪根腐病发生严重。栽植过马铃薯、党参、小麦、板蓝根的地块栽植黄芪根腐病发病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4.
从品种选择、播种、栽植密度、施肥、收割头季甜高粱、再生甜高粱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以为甜高粱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索黄芪最佳栽植方式(横卧式、斜卧式和立式),通过对黄芪移栽不同栽植方式的产量和品相进行比较试验。得出:在黄芪栽培中采用斜卧式栽植时,黄芪产量最高,品相最佳。  相似文献   

6.
在临洮县旱地条件下,对黄芪新品系西芪1号不同移栽栽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移栽方式对黄芪株高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前期生长量以传统立式栽植表现较好,后期则斜卧式栽植与横卧式栽植的株高稍高于传统立式栽植.折合产量传统立式栽植方式最高,其次为斜卧式栽植,综合考虑认为黄芪移栽以斜卧式栽植为好,容易采挖,商品性高.  相似文献   

7.
在杏树栽植过程中,由于果农未掌握规范的栽植技术,造成杏树生长缓慢、产果量少,达不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本文从栽植密度、栽植方式、栽植时期和方法,以及栽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的技术总结,用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8.
食用玫瑰双植双剪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指导食用玫瑰生产,提高科学栽培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宣威实际,结合多年的食用玫瑰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从品种选择、栽植密度、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整枝修剪等的食用玫瑰双植双剪栽培技术,促进食用玫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以食用型甘薯品种徐薯32为试材,通过不同密度、相同收获期的产量表现,来确定其最佳栽植密度,从而为指导甘薯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食用型甘薯于5月下旬栽植,无论是适期收获,还是收获适期前一个月收获,其适宜密度为49500~54000株/hm~2,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圆葱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华  马光恕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2):55-58,65
通过生产调查与实践,根据大庆地区生产中存在的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栽植密度、水分管理以及肥料施用等问题制定了圆葱高产栽培技术,目的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玉米主要为酿酒及养殖业提供原料。玉米生产主要应抓好育苗质量、栽植密度及前期管理等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介绍玉米栽培的选地,选种,以及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以期指导玉米种植户实现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玉米栽植密度、肥料管理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栽植过密、不合理施肥对玉米的不良影响,结合豫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土质和种植习惯,提出科学密植和施肥操作,为玉米密植增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几年来指导药农大面积栽培丹参的经验体会,认真总结分析出了丹参栽培中整地质量不高、栽植时间不当、土壤墒情较差、根段质量不佳、根段处理有误、根段数量不足、地下害虫危害这七大死苗原因,并科学提出了科学精细选地整地、适时安排栽植季节、规范选择优质根段、适时处理按时栽植、因地制宜科学下种、科学防治病虫为害这六条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对指导丹参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年来对紫晶李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科学的技术管理是紫晶李丰产、稳产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杜仲丰产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育苗、地块选择、选择良种壮苗、合理密度、精心栽植等方面介绍杜仲丰产林营造技术,以期为杜仲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苹果矮密栽培的栽植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植密度与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关系极为密切,建园时必须慎重考虑。本文论述了栽植密度对苹果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以及与密度有关的主要因子,包括砧穗组合、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并论述了确定栽植密度的方法,最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栽植时的栽植密度,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密度的栽植试验,探讨不同的栽植密度,对水稻有效分蘖率,抗倒伏、抗病性及产量等因素的影响,为推广合理密度栽植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双低油菜栽培技术,包括土地选择、优良品种推广、育苗、栽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双低油菜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试验设置栽植密度、种子大小和施肥各3个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探讨栽植密度、种子大小和施肥量对大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是栽植密度。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抛物线增加,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施肥处理对大蒜产量和品质也有一定影响。栽植密度与施肥处理之间并不存在互作反应。种子的大小对产量和品质无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对比实验研究适宜本地区的黄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种苗移栽时间、密度、种植方式、种苗大小四个方面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互助县黄芪最佳移栽时间为4月中旬,密度为300000 株/hm2,种植方式采用黑地膜全覆膜,选择直径大于0.5 cm、长度大于30cm的无分叉、根条均匀光滑的优质种苗。运用该技术栽培的黄芪出苗率高、产量高、品质佳、经济收益好,为互助县大面积推广黄芪种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