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区多种经营,原指除林业主产品(木材及其物理化学加工产品)之外的、与森林环境相关的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林副特产等事业的经营。日的旨在提高林业事业的效益,发展和壮大林业事业,增加林业职工的经济收入,改善和丰富林区职工的生活。为达到上述目的,目前在实际林区生活中,林区多种经营虽然仍以野生动植物的种植、饲养、采集等业为主,但多种经营的项  相似文献   

2.
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兴盛起来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甘肃省林下经济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模式初具特色,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但也存在林区立地条件较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和产业发展布局分散等问题。为此,提出甘肃省林下经济发展要以“扩大规模、丰富品种、培育主体、强化品牌、拓展市场”为主要目标,以河西走廊、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巴山地为主要发展区域,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及森林景观利用为主推产业,不断完善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展森林认证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森林经营状况和促进林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作为我国木材产品主要供应基地之一的东北国有林区应该在这样一个有利的契机下,抓住机遇,改变现有国有林区普遍出现的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局面。新形势下,东北国有林区如何开展多种经营,并通过森林认证这一市场机制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生态安全,发展林区产业,结合林区产业现状,立足生态促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境外采伐和森林旅游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谈林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木材市场比较疲软 ,木材价格普遍偏低 ;同时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 ,对森林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因此广大林区有必要对生产经营进行调整 ,从以往的单一木材生产向多种经营转变。如何使林区能进一步地发展 ,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 ,必须结合各地特点 ,利用现有丰富的资源 ,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以维持林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达到保持生态平衡与提高林区经济效益的协调和发展。1 发展多种经营是林区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1 .1 发展多种经营 ,是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的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 ,资金周转具…  相似文献   

6.
打破林区以往传统经营理念及生产模式,变单一木材生产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变,依托林区现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植物种群资源,以生态保护和种群发展为重点,充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努力发展林下资源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环保品牌,逐步形成林区的新兴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丽水市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林下经济,着力培育笋竹、木本油料、花卉苗木、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森林旅游等七大林下经济产业。针对丽水市现阶段资源条件及基础,探讨了以林下种植和养殖为重点,林下采集、森林旅游等为辅,全面发展丽水市林下经济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建昌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2015年为例),结果表明:建昌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模式,林下种植占林下经济总产值29.20%、林下养殖占林下经济总产值27.50%、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占林下经济总产值24.50%、森林景观占林下经济总产值18.80%。林下种植效益最高,每公顷达26.5万元,每万公顷解决就业人口203 097人。  相似文献   

9.
森工林区森林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实际情况,提出森工林区发展要走生态经济之路,要从以木材生产为核心转移到以生态利用为核心上来,建设森林生态经济体系,讨论了森林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下经济是不以采伐木材为主要目的,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开展的采集、种植、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等经营活动,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对吉林省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考察了森林保护、公益林建设、沟系综合开发和木材加工以及多种经营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天保工程中有关林区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森林管护和林下资源开发、资源培育、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祖国的北疆,总面积83049平方公里,森林总蓄积量为5.38亿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三十多年来,林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林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区域经济结构单一发展不协调 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必须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紧持林业经济与地方经济并举,大力发展不以木材为原料的非国有经济的方针。目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仍未改变“独木支掌”的局面,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十分缓慢,非国有经济的份额较小。作为林区经济的林业,在产业结构上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基础薄弱,基础产业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家逐年减少伊春林区木材商业性采伐的情况下,为加快推进林区经济转型,扩大就业,保证林区职工群众“减产不减收、下岗再上岗”,保持林区社会和谐稳定,黑龙江省伊春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思路,立足市情,科学决策,把发展森林猪产业作为推动林区经济转型的重点产业,促进林区职工群众增收敛富的主渠道、好项目之一,举全市之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规模发展。这不仅让林下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更为绿色食品开发、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对吉林省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考察了森林保护、公益林建设、沟系综合开发和木材加工以及多种经营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天保工程中有关林区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森林管护和林下资源开发、资源培育、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木材产量逐年调减。阿里河林业局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多业并举,并不断加大多种经营发展力度。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产业化发展,形成了集养殖、种植、加工、餐饮、运输、采集、旅游、建筑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多种经营产值逐年大幅增加,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讨论川西林业经营方向,要有改革观点、分类观点和整体观点,要依照整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本文根据生态环境分析认为,地区间差异性大,应合理规划,因害设防,分区指导。根据资源分析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向,认为增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均在于利用林业用地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营林事业,不断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被率,据此提出: 森林经营的结构—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永续利用的立体林业; 林区经营的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新型林业基地; 林业经营的方向—以生态为前提,以营林为主导,发展多种经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林区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展多种经营 搞活林区经济吕梁山森林经营局局长郝福丁吕梁林局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木材质量低劣的贫困林局,随着可采林木资源的日益减少,后备资源的接续不足,单靠经营森林,林业经济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要使林场绿起来、富起来,首先要活起来,而活起来的战略就是...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的绿色朝阳产业“林下经济”是我国提出的新型森林经营生产活动概念范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促进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业态。广义的“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颁布《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战略,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2月新修订的《森林法》首次明确提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并经过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  相似文献   

19.
提高林区公路抗御水毁灾害的能力黄伟琦林区公路是木材生产、综合利用、营林、防火、多种经营以及林区其它运输的综合性运输道路;是保护森林、开发建设林业,繁荣林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南方林区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山高谷低,地形破碎。林区公路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多年来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践,对林下经济进行了定义,即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供非木材林产品为目的的现代林业产业;依据长白山区特色资源,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四个方面,阐述了长白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林-菌、林-参、林-果、林-蛙、林-蜂、林-菜重点模式,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