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水产养殖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养殖环境与养殖方式的不断转变,传统的饵料投喂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水产养殖的需求,而饵料投喂技术是养殖主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养殖品种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饵料投喂技术加以改良,从而实现"减量、增收、提质"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养殖对象摄食量的主要因素,重点从投喂原则、投喂数量、投喂方法、投喂次数以及投喂时间等方面讨论了水产养殖过  相似文献   

2.
将杂交鲶分为夏花阶段、鱼种阶段和成鱼3个阶段进行养殖,每个阶段投喂不同的饵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蚯蚓是杂交鲶苗种阶段最好的饵料,其成活率高,体质强,增重快;其次为小鱼虾。杂交鲶鱼种长到7 cm后,可以对其进行转食驯化,一般经过10 d左右驯食,杂交鲶可以投食人工配合饲料,但其培育效果差于纯动物性饵料培育。用小鱼虾投喂养殖杂交鲶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等都明显高于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相似文献   

3.
一、饵料投喂 1.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螺蛳、花白鲢、玉米、小麦等饵料。 2.投喂量早期(4-5月)水温较低,加上养殖苗种刚投放.投喂饵料种类要精细.量偏少。以投放的鲜活螺蛳等贝类为主.配合投喂部分套养的花白鲢.日投喂量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5%左右:中期(6-8月)水温适宜.中华鳖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4.
赵芬 《农家科技》1998,(12):18-19
<正> 在黄鳝养殖中,常遇到以下的投喂难题:投喂肉食。由于黄鳝具有争食抢食的习性;故不论将肉食投于水上食台,还是水下食台,黄鳝均要将食饵拖入水中,极易污染水体,发病率是投喂鲜活食饵的9倍,是投喂工人饲料的2.7倍;且换水频度均远远高于上述另两种投食情况。另外,由于黄鳝取食便返入水中,在食台上停留时间短,不易形成黄鳝空时性条件反射,故取食频度高、时间长,不适应清理食台、水质平衡等规范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诚 《农家顾问》2009,(1):26-27
什么时间开始养殖黄鳝最好? 答:由于黄鳝的吃食生长旺季为4-10月.在4-9月开展养殖是最佳时期,由于开展养殖需要提前做准备。尤其是想开展使用蚯蚓作为驯食饵料或投喂的主料时.则应至少提前3个月进行准备。因此.应在春节前后开始进行黄鳝的技术、场地、饵料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生鳝苗进行人工养殖,小规模低密度时,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昆虫等新鲜活饵料,黄鳝能够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大规模(1000平方米以上)、高密度(投苗量在1千克/平方米以上)养殖时,投喂这类饵料,就有明显的弊病,如饵料难以长期稳定供应、饵料系数高等。因此,进行黄鳝大规模人工养殖必须要进行人工驯养,使其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目前,国内已有黄鳝灶生产专用饲料,具有摄食率高、增重快、饵料系数低等优点。驯养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饵料投喂 1.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螺蛳、花白鲢、玉米、小麦等饵料。 2.投喂量早期(4-5月)水温较低,加上养殖苗种刚投放.投喂饵料种类要精细.量偏少。以投放的鲜活螺蛳等贝类为主.配合投喂部分套养的花白鲢.日投喂量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5%左右:中期(6-8月)水温适宜.中华鳖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8.
河蟹生态养殖中动物性饵料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河蟹生态养殖中动物性饵料投喂数量,分析了动物性饵料量与河蟹每667m2产量、平均规格和每667m2利润的关系,提出了河蟹生态养殖中动物性饵料量的数学模型,初步确定了动物性饵料的合理投喂量、饵料系数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生长特性及投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下生长规律、体重增长的Logistic曲线和蜕壳规律,河蟹养殖过程中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和综合饵料系数.结果表明,高淳地区河蟹养殖投喂新鲜小杂鱼、全价配合饲料和农家料(小麦、大豆、玉米等)的综合饵料系数分别为4.5、1.0、0.6.根据净增肉倍数和综合饵料系数,可以做好全年饵料计划;根据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可得每日投喂量.优化了投饵技术,提高了投喂效率,改善了水域环境,加速了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10.
谢刚  于丰 《新农村》2005,(8):20-20
近年来,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提高,用全价颗粒饵料养鱼的方法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但由于不少养鱼者对投喂驯化不得法,使所驯鱼类迟迟不能上饵料台,不仅影响摄食,耽误生长,也增加了工本,影响养殖效益。下面将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两种简单易行的驯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水产养殖中,配合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占到养殖成本的50%-70%,饲料的合理选用及其高效投饲技术成了养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如何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生态养殖增产增收,是提高养殖技术和效益的热点课题。饲料的投喂技术,包括鱼儿授食面、授食时间及授食量等因素。传统的人工投饲方法由于费时费力,受人为的情绪影响较大,已逐渐被机械投饲所替代。生产实践得知,机械投饲时授食面广、授食均匀,在通常情况下所饲养的个体均匀,生长速度也较快,鱼儿的生长成绩也较人工投饲有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汪翔  宋光同  陈静  佘磊  武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25-13926
在水温恒定28℃的情况下,对中华鳖投喂4组不同壳高的铜锈环棱螺,经过60d的投喂,对中华鳌增重率、饵料系数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华鳖投喂不同壳高的铜锈环棱螺研究壳高与中华鳖进食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仿野生中华鳖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壳高与中华鳖增重率关系密切,壳高越大中华鳖进食数量相应减少,同时增重率也明显下降,饵料系数急速增高.生产中在对养殖只重200 g左右的中华鳖投喂铜锈环棱螺时应选择壳高小于2 cm的螺蛳,利于中华鳖有效进食.  相似文献   

13.
刘文斌 《农家致富》2005,(10):36-37
池塘养殖投饵除需遵循“四定”的基本原则外,还需依据养殖对象、水体环境、养殖目标等选择适合的饵料和投喂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生物饵料对口虾蛄幼体发育的影响,将口虾蛄幼体期分为11期(Z1~Z11),其中Z1、Z2不摄食,Z3以后开口摄食.根据试验设计,将苗种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Z3~Z6,第二阶段Z7~Z8,第三阶段Z9~Z11.在各阶段分别投喂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和桡足类以筛选适宜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一饵料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单一饵料无法满足口虾蛄幼体发育需求.随着幼体发育,需要及时更换、添加新的饵料,从规格、营养上满足幼体摄食需求,保证幼体的能量供应,促进发育.本研究中,各阶段分别投喂不同饵料,Z3~Z6投喂卤虫无节幼体,Z7~Z8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Z9~Z11投喂卤虫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正饲料系数又称饵料系数,是指投喂的饲料量与养殖对象总净增产量的比值,反应了养殖动物对饲料的利用能力。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单位水产品产量所用的饲料越少,即饵料系数越低,也就是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实际上,饵料系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原料质量、饲料配方、加工工艺、放养模式、投喂方法和水环境条件等,降低饵料系数是—个系统工程,贯穿整个饲料生产和养殖的全过程。1饲料原料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三、饲料投喂 投喂高效饲料是无公害养殖成功的保证。无公害水产养殖提倡使用全价膨化配合饲料,对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建议每周至少投喂一餐青饲料。饲料投喂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坚持少量多餐,每天投饲3~4次;同时以不影响鱼类下一顿抢食能力为前提来掌握目投喂量,就是每餐只喂8成饱,具体掌握到每餐投喂饲料时,到有60%~70%的鱼群离开时就可以停止投喂。  相似文献   

17.
用稀释滴种定量方法,分别于甘露醇卵黄多黏菌素、马铃薯葡萄糖、伊红美蓝、链球菌琼脂、CDC厌氧琼脂和营养琼脂,分离并计数不同饵料投喂阶段饱食和空腹状态下养殖欧洲鳗鲡肠道细菌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在空腹状态下肠道菌群组成以大肠菌群为主,未开口期和水蚯蚓(Tubificidae)投喂期厌氧菌第二,其次为芽孢杆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芽孢杆菌第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出现肠球菌。饱食状态下以厌氧菌为主,其次为大肠菌群,水蚯蚓投喂期间肠球菌占第三位,其余时间芽孢杆菌占第三位。饱食和空腹状态下,肠道菌群数量以水蚯蚓(Tubificidae)投喂期最高,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肠道菌群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大口黑鲈规模化养殖中易出现脂肪肝等疾病,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基于鱼类补偿生长这一现象,采用“饥饿-投喂-再饥饿-再投喂”的循环饥饿模式来研究加州鲈的补偿生长效应,探讨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的健康状况及补偿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建立一种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的投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饥饿1d+投喂2d的循环投喂模式,能够综合平衡大口黑鲈生长速度、成活率、饵料系数、肥满度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我们推测最终能够实现最大程度节省饲料、人力,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杨淑玺 《新农村》2006,(5):18-18
1.出血病 发病原因鱼池底水质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养殖管理不善,或投喂霉变劣质饵料,都会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20.
夏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饲养夏季水温在20~28℃,特别是25~28℃之间时,鱼类生长最贬,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机会强度投喂,以保证实现高产。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3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等动物饵料每天投喂一次。投饵数量可根据如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1)池鱼摄食情况。精饲料以投下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适度,动物性饵料以下次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