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修水县蚕农的养蚕方式是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致使修水县部分蚕区蚕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严相顺 《四川蚕业》2002,30(4):34-35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 ,诱发蚕病 ,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大多数蚕农有了良好的消毒防病意识 ,能够做到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然而蚕期季季消、蚕病期期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在生产实践中 ,蚕农用药步入误区者甚多。1 蚕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重视养蚕期中的防病治病用药 ,忽视养蚕期前后的药物消毒多数蚕农忽视环境消毒 ,忽视蚕病的潜伏期 ,不重视预防。特别是春蚕期 ,不少蚕农心存侥幸心理 ,以为经过了冬天会把病菌冻死了 ,养蚕前不进行药消 ,而使用药物进行回山消毒的近似于零。养蚕…  相似文献   

4.
廖文英 《蚕学通讯》2006,26(3):42-43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种场与农村合作育种在蚕种生产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在我场已占到了80?左右。由于农村生产条件较差和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措施不力等原因,致使原蚕生产中时有蚕病发生,给蚕农和单位带来不少损失,同时也挫伤了农民养蚕致富的积极性。为此,结合我场种茧育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原蚕点防病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蚕种场与乡、村密切合作,做好管理工作1.1做好技术培训组织蚕农认真学习和贯彻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养蚕前对蚕农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防病意识。使其自觉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胡雯侠 《四川蚕业》2010,38(1):54-55
<正>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蚕农进行联户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  相似文献   

6.
<正>原蚕区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要做好农户的消毒,确实困难不少,难度不小,而防病消毒又是养蚕生产的关键一着,直接关系到种茧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蚕农和种场的收入,因此做好原蚕区的防病消毒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农村生产特点,采取分片集中蚕农学习,分批深入巡回指导,限时保质完成防病消毒任务的办法,狠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如何确保蚕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作安全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蚕桑主产区每年都有5%以上的蚕中毒损失,笔以为,农药中毒不仅造成蚕农减产、减收,还直接影响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而且成为制约新蚕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至于如何确保蚕作安全,生产上应抓住这样六点:  相似文献   

8.
睢宁县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部分蚕农小蚕期进行联户共育外,绝大部分养蚕户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平均张产茧不足20kg;2005年中秋蚕临近上蔟前大面积暴发脓病,全县平均张产茧20余kg;2007年晚秋蚕,全县大面积暴发僵病;  相似文献   

9.
袁乐成 《中国蚕业》2004,25(1):29-29
用木盒饲育小蚕,是在80年代初期桃源蚕业科技工作者与蚕农一道从养蚕操作实践中创造发明出的一种小蚕饲育方法.与传统的蚕匾育相比,该方法具有省工、省叶、省房、省防病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蚕具成本等优点.以后又经过20多年的应用与改进,木盒育小蚕以其木盒制作简单,养蚕操作方便,消毒彻底,保温保湿,适合小蚕生理发育等特点深受广大蚕农喜爱.目前小蚕木盒育正在桃源县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严相顺 《中国蚕业》2002,23(1):44-45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诱发蚕病,因此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大多数蚕农有了良好的消毒防病意识,但在蚕药的正确使用方面还存在不少误区,因而蚕期季季消、蚕病期期有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吴凤祥 《蚕桑通报》1989,20(2):13-14
近年来,夏秋蚕茧的连续获得丰收,使得全年蚕茧大幅度地增产。蚕茧丰收理当庆贺,但在丰收喜悦之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正视一下蚕病的潜在危害,以利今后加强消毒防病工作,促进蚕茧持续稳产高产。农村实行家庭式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以来,广大蚕农培桑、养蚕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种桑改桑,桑地肥培管理、蚕儿精心饲养、稀放饱食、蚕体消毒等环节上,确比过去有所改善,对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蚕桑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世纪农村养蚕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八字方针有了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养蚕要高产,防病是关键,蚕药是首选”已成为当今蚕农蚕好养、产量高、质量优、效益  相似文献   

13.
熊小利 《蚕学通讯》2007,27(3):27-28
2007年夏蚕养殖中,偶遏大量虫灾,同时蚕期又遏高温多湿天气,给蚕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也受到一定打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浅析我区2007年夏蚕夏病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出一套适合平果县蚕桑发展的省力化高效小蚕共育技术,平果县2014年在马头镇驮弯村建立了1个省力化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示范点,该示范点在3年间为平果县新安、马头等6个乡镇的蚕农共提供健康小蚕8 885张,平均张种产茧量35.9kg,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实践得出,省力化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包括桑园肥培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控、蚕期的防病与消毒、小蚕精养技术以及小蚕售前与售后服务等内容。而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技术是小蚕共育成功的保障,叠框式小蚕共育是一种能有效促进新蚕区蚕桑生产,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劳动效率的实用技术,有利于新蚕区蚕农养蚕的稳产、高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环江县蚕病发生的主要情况,分析该县蚕病发生的气候、环境和蚕农管理方面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养蚕设施、加强消毒防病、合理规划生产安排、加强桑园管理、落实综合防病技术措施等对策,以期为该地区蚕桑病害防控,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兴蚕的关键是提高广大蚕农养蚕无病高产技术能力,正确引导蚕农重视消毒防病工作,消除“用药量少轻防重治”的现状,将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的“三消”工作上.充分发挥现代宣传工具作用,更新陈旧观念,运用循序渐进法向蚕农灌输科学养蚕消毒彻底“贵在药足”的道理,走依靠科学技术振兴蚕业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丁秋林 《广东蚕业》2007,41(2):16-18
去年晚秋,我市部分蚕区由于蚕血液性脓病在5龄蚕期大暴发,大部分蚕农颗粒无收,损失惨重。通过调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广大蚕农对消毒认识不足,消毒走过场,消毒防病方法陈旧、单一,消毒效果差。为此,我们指导蚕农提高消毒防病认识,强化消毒,严格做好蚕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蚕药是蚕桑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蚕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甚至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成败.我市虽然是蚕桑的零星产区,但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危害严重,如2001年中秋,我市的重点蚕区棠溪乡就有50%以上养蚕户的蚕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15%,有些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蚕病的流行与蚕农的消毒防病,天气环境,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但蚕药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蚕农反映现在的蚕药质量差,有的根本就无效,蚕药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9.
姚瑞德 《广西蚕业》2009,46(2):8-11
近年来,蒙山县新圩镇第五批蚕发病严重,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寻求防治蚕病的方法,笔者与镇蚕业干部,到本镇村屯部分养蚕户家中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这次发生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很严重,有的颗粒无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蚕病发生是因为6月至7月之间天气温度高湿度大、桑叶质量不高、养蚕设施或条件差、蚕农防病意识不强、养蚕技术及防病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蚕病不同程度发生、蚕茧减产。由此提出本镇蚕病综合防治的几点建议:严格消毒,执行防病制度,加强饲养管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邓卫东 《四川蚕业》2004,32(2):29-30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何将蚕农从蚕儿饲养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蚕农的养蚕劳动效率,是每个蚕业工作者必须面对且解决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