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祯农书>是元代东鲁名儒王祯所撰之农书,而"曾氏农书"则是<王祯农书>中所提到的一本农书.本文作者认为,这里的曾民农书很可能就是宋代曾安止及其侄孙曾之谨所撰之<禾谱>和<农器谱>.本文从历史学和文献学等方面就<王祯农书>和"曾氏农书"之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祯《农书》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书》是我国古代附有图谱之作的农书中最有影响的科学文献之一。本文以此为题讨论了王祯的图学思想,《农器图谱》的主要内容,王祯《农书》图学成就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雄生 《农业考古》2003,(1):152-156
有迹象表明 ,王祯在《农器图谱》中不仅沿用了曾氏《农器谱》的名目 ,而且也大量地保留了曾氏书中的内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钱门”中的“薅鼓”一节就直接引述了“曾氏薅鼓序”。王祯不仅沿用了《农器谱》的正文部分 ,就是宋人周必大为《农器谱》的题辞 ,王祯也加以引用。周必大为周氏《农器谱》题序中有关于牛耕起源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 ,王祯在稍作删改后 ,悉数收入《王祯农书》的“农桑通诀”和“农器图谱”之中。南宋·周必大 ,曾氏农器谱题辞(文忠集 ,卷五十四 ,文渊阁四库全书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牛耕起本(王毓瑚校 ,王祯农…  相似文献   

4.
由唐朝著名诗人陆龟蒙撰写的《未耜经》,是一部专门记述农具的作品。全篇文章除最后对“爬”、“(石历)(?)”等三种农具略作了一些介绍外,十分详尽地记载了唐代的重要农具——犁。我国历代农书,多以讲农艺为主,即使像《王祯农书》将农具作为重要内容编进书中,也仍然只是全书的一部分。《耒耜经》专讲农具,这在古农书中是不多见的。全篇分量不大,连序文在内,总共六百三十三字(没有断句)。文字虽少并有些古奥,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对犁的各部结构,使用功能,尺寸大小,所用材料等都作了详细而准确的记述,以致直到近代阎文儒先生还可依此文的记载复制出唐代犁来。《宋耜经》中所记述的“犁”、“爬”、“(石历)(?)”,“磟碡”等四种农具(有人说是五种,不确),都沿传到今天,还在许多农村有效地应用着。  相似文献   

5.
《二如亭群芳谱》是一部农书,可谓古今学人的共识。然而,通观全书,不难发现,书中还包含了许多与农学无关的内容,与《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这类农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鉴于其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的独特性,解读《二如亭群芳谱》需要突破单一的农学视域,而采用一种"复调式"的视角。《二如亭群芳谱》的文本属性有别于一般农书,它既非纯粹的专业类农书,也非通书性质的农书,而是一部布局独特、立意新颖、内涵丰富且有着深厚生活积淀和扎实学理依据的人文作品。该书的人文价值要远高于其自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直民 《农业考古》1995,(1):183-189
中国的畜力犁北京农业大学杨直民从农业科学技术史的角度,对中国畜力耕犁历史发展中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是相当费力而饶有兴趣的事。9世纪后期,唐代陆龟蒙撰写了以耕犁为主的农具专著《耒耜经》。13l3年成书的元代王祯《农书》,称犁为垦田器,引述:“犁,利也,利...  相似文献   

7.
周郢 《农业考古》2019,(4):207-210
新发现的元《王氏葬茔之铭》碑拓,碑额题写者为“泰安学正王伯善”。今考其人即《农书》作者王祯,为泰安州人,并曾出任泰安学正,王祯早期事迹据此得以补充。又《农书》中提到泰山“淳于泊”,今考其地即今泰安淳于村,其泊近代犹存,此条记录亦可佐证王祯里居所在。  相似文献   

8.
《农业考古》2021,(3):121-129
在中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历史时期曾普遍使用了一种极小型的稻作收割工具——禾剪。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广泛存在于中国大江南北的有孔系绳石刀或岭南等地的蚌刀,后逐渐衍化为《王祯农书》中所记载的"粟鉴",以及清代以来史籍中描述的形制各异的禾剪(摘禾刀)。该农具主要用于收割糯稻,迄今仍存续于某些少数民族社会。禾剪的历史际遇与传统糯稻种植的兴衰相辅相成。从其使用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种农具的演变历程,也能看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农作物种植历史的变迁、民族社会发展样态,乃至禾剪本身所蕴藏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周昕 《农业考古》2013,(1):122-123
文章分析比较了“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的特点,论述了《王祯农书·农器图谱》的“散点透视”技法,是正确理解《王祯农书·农器图谱》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直以来重视对我国农书的研究。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齐民要术》《耕织图》、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政全书》上,其中对《齐民要术》较为关注。日本的中国农书研究拥有稳定的研究团体,呈现出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重视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等特征。理清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状态,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农书研究提供他者视域的基础信息,也能为我国农村发展研究及乡村文化的域外传播提供跨文化思考及借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柴福珍  张法瑞 《农业考古》2006,(4):142-146,16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农业古籍十分丰富,但是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行文的农书却仅只元代王祯《农器图谱》(1)一部。《农器图谱》何以采用这一体例尤其是在农书中附诗,后世农书又何以不能继承这一体例继续在农书中附诗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去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农器图谱》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的历史原因首先,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农事诗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王祯作为重要的传统农书的作者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自《诗经》开始,我国就有农事诗出现。到宋时,大量农事诗产生,而且南方农事诗的作者数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农学著作,计约6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年),宋代的《陈旉农书》(成书于1149年),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成书于公元1271—1313年)和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公元1628年)等。在这些著名的古农书中都有关于作物病害的记载,有的农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作物病害。关于古农书有关植物病害的知识,以往研究甚少,裘维蕃(1953)和张斌成(待发表)  相似文献   

13.
赖作莲 《农业考古》2001,(3):108-111
宋元时期是传统农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北方旱作传统农学理论及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而 且南方农业也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两朝,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 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要了解古代农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情况,最完整的资料还是要依据古农书”(1) 。当时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农书空前增多。王毓瑚先生的《中国农学书录》中,收 入宋代以前的农书仅有六十多种,宋元时期突增至一百三十多种。宋代农书有105种,元代 则出现了三部好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是农书…  相似文献   

14.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6世纪的农业科学巨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肥料科学史籍记载的分界线。《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肥料科学知识,且其所述并非仅局限在北魏时期,也兼具了秦汉以来的北方地区肥料科学史籍资料。本文兼采《汜胜之书》《王祯农书》等史料中有关肥料的篇章,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中国古代肥料科学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6世纪的农业科学巨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肥料科学史籍记载的分界线。《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肥料科学知识,且其所述并非仅局限在北魏时期,也兼具了秦汉以来的北方地区肥料科学史籍资料。本文兼采《汜胜之书》《王祯农书》等史料中有关肥料的篇章,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中国古代肥料科学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推镰考功记     
我国古代收割农具,以推镰堪称机巧,而又最使人莫明其妙。据王祯《农书·农器图谱》所载,其柄为七尺之木,首端歧为两叉,中嵌镰刀;贯以横木,两端各穿小轮;用则执柄就地推去,以断禾茎云云(图1)。按图索骥,推镰作用颇似近世手推割麦机,然借普通镰刀和圆轮滚动,便能如图谱附诗所赞“推拥捷  相似文献   

17.
《王祯农书》是元代重要的农业典籍之一,在成书及今人校勘、译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仍然值得订正整理和研究,如原书引诗张冠李戴、用词失当,校译本失校、字词释义忽略语音因素等等。这些无疑会影响今天我们对该书的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2,(1):239-247
《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两部当代农学目录学著作,堪称研究传统农书的架海金梁,是为学者入门、研究必备的案头书。但两书或囿于时代条件限制,或因书成众手,误收的情况在所难免。通过研究考辨,可知两书误收宋代农书29种,兹为揭橥以提高其著录宋代农书部分的准确性,从而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汉,是中国农具史上第一次大变革之后的巩固发展时期:从耕耘到收获,都出现了很多新式农具。一些旧的工具也都得到进一步的改革逐渐用于农业。作为田园灌溉的辘轳就是其中的一个。然汉代辘轳到底是什么样的型制?从来无人深究,以至在古农书校注和博物馆陈列方面出现了很多错误。例如有的博物馆抄录元人王祯《农书》上的辘轳,作为汉代辘轳的复原图;有的农史学家以《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图》中的辘轳图,作为校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一书的辘轳图释。我们认为这是有必要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农考 《农业考古》2012,(2):338-341
利用水力带动机器,进行加工、生产,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一大特色,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利用水力的智慧进行了记录和总结,为今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留下了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