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根据环县城关镇南关外场WR-98型火箭规模化作业参数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连续监测资料,通过火箭增雨作业影响区与对比区自动雨量站的小时降水量对比,利用双比分析方法客观评估作业区和对比区天气雷达回波物理参量作业前后的相对变化,应用Z—R关系计算作业后小时降水率的变化,检验人影火箭增雨的效果。结果表明,外场火箭增雨3h内效果显著,影响区小时降水量的持续增强与非影响区的随机变化差异显著;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垂直液态水积分含量和云顶高度作业后相对增强值分别为43%、106%和54%;此次规模化火箭增雨小时降水量增加率为93.4%。  相似文献   

2.
沈南  刘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3-17225
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探测的回波资料就2004年6月18~19日、2008年3月12日2次成功的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多普勒雷达和713数字化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效果提供了佐证,作业实况演示说明了利用火箭实施人工增雨的有效性;此外,还阐述了利用天气雷达跟踪探测积雨云、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及利用雷达探测资料检验增雨作业效果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胡振菊  欧阳也能  张东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78-4879,4891
2006年7月7日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指导桃源县山丘区进行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就其作业条件与作业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依据多普勒雷达资料,利用山丘区迎风坡地形对云系的招升作用,适时开展火箭作业进行人工催化,可以取得显著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利用火箭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在国内属于较为前沿的一门科学,WR-98型增雨火箭弹中所含有的碘化银催化剂具有成核率高、播撒范围大、发射高度高等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回波资料就2008年3月12日一次成功的人工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演示,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气象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WR-98型火箭焰弹作业效率增强了论证,增雨实况演变图说明了碘化银人工降雨的效果性,阐述了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饶彤华  张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75-7076
基于2003年6~9月进行的宁夏火箭人工增雨试验,对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利用雷达和探空资料,结合火箭性能特点,提出了包括雷达监测、目标云选择、增雨潜力判断、作业判别指标、作业时机、催化部位等对流云增雨作业技术方法,旨在提高固原市火箭人工增雨业务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技术获取面雨量资料,采取了非随机统计方法,对比区根据地形相似和时间相似方法选择,统计计算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降水相似程度,建立作业区与对比区的自然降水关系回归方程。分析作业后对比区和影响区的3小时累计降水量的变化,即用作业区的实际雨量减去用对比区雨量计算出的作业区雨量,得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结合桂林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规定各作业区与对比区,检验分析发现,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降水总量有明显差异,多年统计平均,增雨率达到15%左右。雷达定量测量降水资料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2年辽宁夏季一次人工增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月1~3日,辽宁省气象局在辽宁部分地区实施了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此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明显,有效地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本文从需水情况、天气形势、降水预报、增雨潜力及作业条件、作业方案设计、实时指挥、增雨作业情况及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这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8.
邢俊江  丁锦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45-11646
利用2007年8月7日下午实施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通过雷达回波的效果检验,来说明高炮和火箭作业的明显效果区别。说明选择作业时机和增雨设备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2018年6月30日至7月8日,长沙市气象局在全地区实施了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显著,作业后旱情全面有效缓解。本文利用长沙地区自动雨量站资料、天气图资料及Z9731多普勒雷达产品等资料从需水情况、天气形势、作业条件、作业方案设计、实时指挥、增雨作业情况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望胜玲  许焱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92-12394
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及地面密集的区域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3年9月10日夜间的一次火箭增雨作业进行物理检验和雨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增雨效果明显,相对于自然降水量的增雨效率达20%,为今后清江流域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春辽宁省久旱降水过程增雨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姝慧  杨旭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56-258,291
2009年4月18~21日,辽宁省迎来了久旱后的第1场降水过程,辽宁省政府、省气象局抓住了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了全省大规模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取得了很好的增雨效果。分析了此次增雨过程的作业条件、作业实施情况,为有效开展增雨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7年3月3日夜间烟台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径向速度的回波演变特征,分析人工增雨的作业时间、地点及发射炮弹方位。通过反射率因子作业前后回波变化,验证增雨效果。结果表明:增雨作业要选择在天气系统发展或成熟阶段进行,即反射率因子回波呈片状、强度最好在30 dbz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存在风向或风速上的辐合,这种回波特征有利于天气系统发展,且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非常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并能取得较好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9年5月5日,受高空槽、地面冷锋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铁岭市出现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在全市范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本文利用天气形势图、气象雷达和地面降水资料,对此次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铁岭市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2017年9月28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浙南山区景宁县出现有利人工增雨天气形势,景宁县气象局利用在大漈老婆丘安装的ZY-2A地面烟炉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本文利用天气形势图、气象雷达和地面降水资料,对此次地面烟炉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地面烟炉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丁岳强  唐林  赵新兵  肖波  张中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98-13899,13959
介绍了基于DMGIS平台的服务端与基于PDA的GPS车载终端共同组成的车载火箭远程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应用智能手机与人影指挥中心进行通信,通过GPRS链路将指挥中心分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指挥作业参数和实时雷达回波图像截图传输到作业现场,并利用PDA的GPS定位功能,实时传输车载火箭的定位信息到指挥中心,实现动态指挥人工增雨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人影办车载火箭作业系统的现场作业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17年7月,阿拉善盟气温变化变幅大,降水偏少,出现较严重的旱情,干土层厚度孪井滩和诺日公分别增大了5 cm和7 cm。根据内蒙古人影指导产品和阿拉善盟气象台会商意见,盟、旗两级气象部门提前部署,积极沟通空管部门。同时,在巴彦浩特由阿拉善盟人影办、北京市气象局人影办、乌海五五六厂三方联合开展了增雨作业。此次降水天气联合增雨作业团队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5点(次),共计发射增雨火箭184枚,受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全盟普降中到大雨,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曹建新  陈连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85-6387
气候分析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及环境城市化,秦皇岛市区域年平均气温指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年出现了连续偏高的异常变化;年降水指数呈明显减小趋势,出现了连年干旱,高温少雨使农田干旱、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因此人工增雨变得更加迫切。总结1999~2008年火箭人工增雨经验,人工增雨操作的技术关键一是分析局地降水气候规律,跟踪天气变化伴随增雨作业效果显著;二是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增雨,需要适当的温度条件,即所谓进行冷云催化。在增雨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物理机制,选择好合适的发射高度,把催化剂送到可催化的温度环境中,以保证作业成功率。因此,在增雨作业时应尽可能准确地找出适宜催化云的适当部位,才能达到有效增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装已运行7年,期间,运用多普勒雷达天气资料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通过研究两次大范围稳定性降水的速度场演变情况,得出系统加强、维持、消散的图像特征。这两次降水过程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大范围降水回波长时间维持与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的结果。其速度场具有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并且在增雨催化阶段表现显著,可以作为该地区增雨作业识别增雨催化的时机和潜力区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天气雷达起着监测天气系统、选择催化云和观测催化效果的作用,所以天气雷达的配合就成为人工增雨工作中减少盲目作业、增加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宁南山区的“三七”高炮人工防雹和增雨工作最早是于70年代在固原、西吉进行的,其后逐渐发展到整个固原地区,1975年配备了“711”型天气雷达,2004年又配备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别是1982年以来,宁夏的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已普及全区,并且人工增雨与防雹又使用了飞机与火箭,目前我区已有三部天气雷达在进行着对全区天气的预警与监测,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区的三部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