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前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分析传统耕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性耕作对吉林省农业生产的现实意义,最后展望了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我省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作物残茬覆盖地面和不翻耕土壤为特征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研究取得的成绩;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应加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落实《2016年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吉林省从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升作业质量,2015年12月15日,省农机局在长春市举办了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详解保护性耕作各项关键技术环节,为做好2016年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3-1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多方位决策服务以及技术支撑,多种农业技术并行,技术专家走进乡村进行指导,高标准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吉林省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逐年增加。对吉林省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情况以及制约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促进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的吉林省土地资源概况、退化现状、现行耕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作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吉林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及模式。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又迈新步伐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为了增强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推广科技支撑能力,加快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通过免耕、少耕、作物残茬覆盖来增加土地的修养生息,以及各种营养的汇聚,近几年来,这项技术在吉林省得到很好的推广,2006年吉林省开始对这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并组织培训学习,本文将通过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述、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展望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全国耕作技术的意义这几点的论述、探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广大学者对于玉米耕作技术的研究,以及提高玉米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8.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是以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为依托,运用保水保肥、机械植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耕作制度。吉林省在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保护性耕作农机设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不断改善,为吉林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利弊、适合吉林省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利弊、适合吉林省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省的推广及适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宜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农业应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6年起,吉林省开始示范探索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并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吉林省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加快推广进度,从2015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资金,计划"十三五"期间共安排3亿元资金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补贴政策的带动引领下,作业面积迅速增长,耕作技术日臻完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由示范阶段走向全  相似文献   

13.
<正>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增产工程和生态工程,一直都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最近五年中央刚下达的中央1号文件明显的提出了"要大力度发展保护性耕作"。此项工作在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被列为重要的工作。近几年各个地方都在认真的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和推广,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指导与沟通,总结出秸秆粉碎还田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秸秆粉碎还田部分覆盖保护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是以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为依托,运用保水保肥、机械植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吉林省在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保护性耕作农机设计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不断改善,为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1,(14)
正1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情况介绍多年的传统耕作,使我国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自2007年起,中国科学院在吉林省梨树县开始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示范及推广工作,经过十几年的研发,形成了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梨树模式)、完善的农机配套体系及创新的推广示范网络,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5):F0002-F0002
<正>刘武仁(Liu Wu-ren),男,1957年生,汉族,学士,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耕作与栽培"学科专家,研究室主任;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首席专家(省农业委员会特聘)。现任中国耕作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耕作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吉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八五"期间完成了"玉米氮磷肥适宜比例及其肥效的研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吉林省农委和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耕地质量耕作生态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实施意见》(吉农机发[2018]22号),决定从2019年~2025年在全省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10月10日,省农委在农安县举办2019年全省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工作落实推进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深入扎实推进2019年全省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  相似文献   

18.
宽窄行与常规耕作方式下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08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香山村玉米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田,宽窄行和常规耕作方式下分别进行了密度试验。通过分析宽窄行条件下密度与产量关系以及两种耕法之间的对比研究。明确了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宽窄行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4,(3):36-41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和金山村的农田土壤养分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模型,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大于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比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结构性强,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除速效磷外,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均小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图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团块状分布,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垂直于垄向的条带状分布;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人为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大于传统性耕作模式,而且结构性和相关性较强,说明精准施肥更适用于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艳秋  张维奇 《吉林农业》2011,(11):129-129
榆树市是吉林省最先系统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县(市)之一,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多年的不断试验、探索,现已形成了适宜本地特点的、技术与作业机具成熟的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