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10个分属MGⅡ~MGⅣ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对比,筛选出了适合豫东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夏大豆救灾补种品种。7月18日前播种可选商豆06-1、商豆1201和商豆1099是此时期理想的救灾品种。  相似文献   

2.
豫豆10号是采用系谱法从郑77249X海交17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等特点,平均产量2385kg儿m’,比跃进5号增产20.04%,比豫豆2号增产12.5%。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炭疽病和紫斑病,适宜黄淮夏大豆地区推广种植,在豫、苏、皖、鲁、冀、晋、鄂等省已累计推广达91万hm’。1选育经过豫豆10号(原名郑84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育成的。1981年针对黄淮夏大豆产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稳产性差、抗病虫性弱等突出问题,依据株型育种原理,选用具有多技多荚型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且配合力高的高产品种郑77…  相似文献   

3.
“合豆3号”是一个高抗倒伏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 0 0 1-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41 2 0kg/hm2 ,比对照“中豆2 0”增产5.13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3 3 95kg/hm2 ,比CK“中豆2 0”增产10.2 3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3.3 7%,脂肪含量2 0 .3 4%,生育期10 3d ,籽粒较大,商品性好,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合豆3号”。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 1~2 7万株/hm2 ,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是河南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为了实现种地养地、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1994年安阳县开展了“6000hm2大豆综合增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取得了单产2635.5kg/hm2,总产15813t,较前3年平均增产46.4%的好收成,创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经济效益975.63万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1选用良种与麦垄套种选用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豫豆8号、10号、14号和诱变30等。据北部乡、辛村乡、高庄乡、良种场等4点结果,优良品种较当地常规品种增产20%左右。大豆麦垄套种是解决晚种、温度低、光照不足…  相似文献   

5.
永城农技中心针对当前夏大豆生产存在突出问题,把先进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形成"一推四改"技术,即大力推广中熟大豆优良品种,改铁茬播种为覆秸或旋耕灭茬播种,改大豆密度过大为合理密植,改大豆不施肥为平衡施肥,改苗前封闭化学除草为苗后化学除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适宜在豫东及周边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优良品种选用,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适时调控、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13创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利用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皖豆 16号 (MS8118)经等离子处理后的突变高产株系为母本与豫豆 10号有性杂交 ,育成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 13,有效地把等离子诱变技术应用在大豆育种上 ,在黄淮地区获得 315 .0 8kg/ 667m2 的籽粒产量。其植株形态表现为 :根系特别发达 ,高抗倒伏 ;株形收敛紧凑 ;植株繁茂 ,主茎节数适中 ,有效节数多。其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是 :生育前期抓构健壮苗匀植群体 ;中后期抓生长调节和营养运转 ,促进有效积累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豫东地区鲜食大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好基地和优良品种的选择,提高播种技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科学施肥,按无公害要求防治病虫草害,适时采收等。  相似文献   

9.
濉科928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以巨丰×豫豆21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490.0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6.51%;2005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51.2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12.36%.产量具有一致的平均稳定性.籽粒蛋白质含量44.93%,蛋脂合计62.39%.蛋白质产量1 001.9~1 253.9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5.41%~23.39%.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生育期适中、综合抗好,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不同生态区优良大豆品种的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年大豆种植面积约 30 0~ 4 0 0万亩 ,单产水平一直徘徊在 85~ 90公斤之间 ,较全国平均水平 1 1 0公斤低 2 0~ 2 5公斤。近年来 ,我省育种工作者针对各地不同生态特点和病虫害发生情况 ,培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 ,在“八五”、“九五”共审定品种 1 4个。如“晋豆1 9” ,先后参加过全国北方春大豆区试、全国黄淮海夏大豆区试 ,平均每亩达到 1 67公斤和 1 73 9公斤 ,比对照增产 1 0 0 %和 2 3 1 9%。为此 ,根据我省不同生态区特点 ,合理布局与之相适应的优良大豆品种 ,使良种的适应性、高产性及稳定性得以充分发挥 ,是提高我省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11.
谢辉  王玉梅 《大豆科技》2012,(3):61-64,68
濉科998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以巨丰×豫豆21高代材料为母本,FK9507-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夏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11年通过国审,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油601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中豆32为母本,郑85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2015-2016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56.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1增产7.1%;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21.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1增产12.1%;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油6019产量高、籽粒大、抗逆性好、商品性优,适合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种植.2018年在湖北省天门市开展了油6019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高产地块产量可达4 500 kg·hm-2以上.试验表明油6019接油菜茬最佳,适时早播,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保苗16.5万~22.5万株·hm-2,初花期化控1次,可创高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濉科928是濉溪县农技推广中心和科技开发中心以巨丰×豫豆21(♀)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00kg/hm2,比中豆20(CK)增产6.51%;2005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51.2kg/hm2,比中豆20(CK)增产12.36%。产量具有一致的平均稳定性。籽粒蛋白质含量44.93%,蛋脂合计62.39%。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4.
濮豆1788为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1.79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8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15.51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6%。籽粒蛋白质含量41.29%,脂肪含量19.6%,中感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适宜在河南各地及周边夏大豆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建三江地区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说细地介绍了建三江地区优质高产大豆的选地与轮作 ,选用优良品种 ,播种方法与质量 ,田间药理等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说细地介绍了建三江地区优质高产大豆的选地与轮作,选用优良品种,播种方法与质量,田间药理等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与大豆复种是“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特别适合庄河地区。从庄河的无霜期和水热条件看,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如果采取“三早”措施,即选用早熟品种、早播种、实行早管,即可收到高产高收的效果。薯豆复种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二熟,这一种...  相似文献   

18.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河南省大豆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品系进行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周0002-2-1-8产量最高,但产量位于第3位的品系安豆4号HSC排名第1。产量位于第2位的品系商豆14号产量稳定性差,只适宜在高产地区如商丘、濮阳、安阳、漯河等地种植。郑0260-3产量最低,也无高产适应地区。  相似文献   

19.
濉科998是以巨丰×豫豆21的优势单株为母本,开豆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732.2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7.30%;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8.99%.籽粒蛋白质含量41.52%,脂肪20.07%.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1.8 d,中抗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SC7,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沿淮淮北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0.
"石豆4号"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合作,采用化学诱变和常规育种相结合育成的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石豆4号".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产、高油,含油率高达22.11% ,比我国大豆平均含油量高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