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适合于大葱花蕾总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本研究以大葱花蕾为材料,对大葱花蕾总蛋白提取方法、IPG胶条梯度范围、上样量、等电聚焦等双向电泳的关键步骤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大葱花蕾总蛋白的双向电泳条件为:TCA-丙酮沉淀法提取大葱花蕾总蛋白,选择24 cm p H 4~7的IPG胶条,上样量800μg,按聚焦程序Ⅰ聚焦后进行双向电泳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该体系可以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2.
棉花叶片双向电泳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叶位棉花叶片总蛋白提取方法、线性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胶条pH值、上样量、水化上样缓冲液中还原剂和两性电解质等对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结合甲醇等有机溶剂洗涤纯化样品能获得纯度较高的棉花叶片蛋白样品。24 cm pH 5~8的线性IPG胶条,300 μg上样量,水化上样缓冲液中用还原剂TBP(三丁基膦)代替DTT(二硫苏糖醇),两性电解质pH 3~10和pH 5~8按1∶1(V/V)的比例混合使用,并结合适宜的双向电泳参数,可获得背景清晰、重复性较好、蛋白点数目多且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从而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棉花叶片蛋白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甜菜叶片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最佳提取方法,建立甜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最佳的双向电泳体系。以甜菜叶片为材料,通过比较分析,研究甜菜叶片总蛋白提取方法、IPG胶条pH值及其对应上样量等因素对甜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酚提取法、TCA/丙酮提取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蛋白提取方法中TCA/丙酮法提取效果较好,pH值4~7与pH值5~8的双向蛋白电泳比较发现:pH值4~7胶条蛋白点清晰且在图谱上的蛋白点分布均匀,无蛋白点集中现象,更适合甜菜叶片的蛋白质组分析。采用7 cm线性固相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150μg上样量蛋白点明显增多,双向电泳效果更好,pH值4~7的17 cm胶条300μg上样量胶点更多更清晰,试验结果为甜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最佳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花叶唐竹二年生苗木的健康叶片为材料,采用3种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酚法, TCA-丙酮法, TCA-丙酮/酚法)、不同的上样量、不同p H值IPG胶条及不同等电聚焦方案等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期获得最佳的花叶唐竹叶片总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建立适用、高效的花叶唐竹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选择TCA-丙酮/酚法的蛋白得率高、纯度高,选择17 cm pH 5~8的线性IPG胶条,450μg的上样量以及60 000 Vhs的等电聚焦强度进行双向电泳,共检测到726个蛋白点,整体分布均匀,分离效果较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花叶唐竹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有助于后续研究叶片呈色机理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并建立刺参的体腔液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实验对刺参体腔液的蛋白质制备方法、上样量、IPG 胶条的pH选择及等电聚焦程序进行了优化,并利用银染法进行染色。结果表明:改进的TCA-丙酮沉淀法增加了提取的蛋白量和纯度;采用8.5 cm,pH 4~6.5的IPG胶条,45 μg蛋白上样量,等电聚焦先设250 v电压,7 mA电流,聚焦时间30 min后,再将电压升至1000 v,聚焦时间3 h,能有效提高双向电泳(2-DE)图谱中蛋白点的分离度和分辨率。本实验可用于筛选刺参差异表达蛋白以及后续的刺参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花生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方法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鲁花14为试验材料,提取叶片可溶性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的基础上,对样品抽提、样品溶解、胶条pH范围选择、蛋白上样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改进,获得了蛋白点较多、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开展花生叶片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于虉草种子破眠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技术体系,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选育的"通选一号"虉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蛋白质提取方法、分离技术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A法)提取种子蛋白,结合使用p H 4~p H 7的18 cm IPG胶条,200μg的上样量,12%SDS-PAGE胶,硝酸银法染色,可得到清晰、丰富的蛋白质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适用于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三氯乙酸/丙酮法和改良的酚提取法对水稻种子蛋白的提取效果,不同蛋白提取液上样量、不同p H梯度(p H 3~10和p H 4~7)IPG胶条对水稻种子蛋白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双向电泳体系下,采用改良的酚提取法,24 cm p H 4~7线性IPG胶条,上样量1 200~1 500μg的条件可以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胶内蛋白点适用于后续质谱分析的双向电泳图谱。最后本实验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对10个随机挑选的胶内蛋白质点进行了初步蛋白质鉴定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改良的酚提取法可以适用于水稻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9.
薄皮甜瓜果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适宜的薄皮甜瓜果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的试验体系,以‘京蜜11号’薄皮甜瓜为试材,从果实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等电聚焦条件、IPG胶条梯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优化。结果表明,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能够高效的提取薄皮甜瓜果实总蛋白质,选用24 cm pH 4~7的IPG胶条,800 μg上样量,120000 Vhs聚焦,SDS-PAGE电泳后采用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该优化的体系可以获得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0.
薄壳山核桃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以及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生长季方块芽接不同发育时期的嫁接为材料,采用不同的蛋白质抽提方法(TCA-丙酮沉淀法,改良TCA-丙酮沉淀法,Tris-HCL浸提法和酚抽提法)、上样量及IPG胶条p H范围等关键因素进行探索与优化,旨在获得薄壳山核桃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建立适用、高效的薄壳山核桃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Tris-HCL浸提法进行蛋白质的提取效果最佳,可检测到的蛋白质点数量最多约为1 504个,蛋白质中杂质较少,凝胶背景较清晰,基本无横向和竖向条纹,分离出的蛋白质点基本没有拖尾现象。以p H 4~7的IPG胶条、上样量260μg进行双向电泳,蛋白点数量多,分离效果好,基本没有重叠现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浓度适中、双向电泳蛋白质点最丰富,最适合双向电泳研究;利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对第一向等电聚焦参数等条件,以及不同p H值范围的IPG预制凝胶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 H值3~10的IPG预制凝胶条时,采取电压梯度上升的方式,总聚焦70 000 Vhs、上样量800μg效果最佳,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时,总聚焦80 000 Vhs、上样量900μg效果最佳,并且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相比p H值3~10的凝胶条能分离到更多的点,最后结合蛋白质点MALDI-TOF-TOF质谱鉴定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即采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提取蛋白,采用24 cm、p H值4~7的IPG干胶条,上样900μg电泳效果最佳,等点聚焦程序:500 V、1 h,1 000V、1 h,2 000 V、1 h,4 000 V、2 h,8000 V、4 h,8 000 V、80 000 Vhs,500 V保持。试验研究为后续玉米籽粒发育差异蛋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本研究对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总蛋白质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参数进行了筛选和优化,以期建立适合毛尖紫萼藓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实验体系。分别采用Tris-酚抽提法和TCA-丙酮法对毛尖紫萼藓总蛋白质进行提取,比较分析了两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效果,并研究了IPG胶条的pH范围及蛋白质电泳上样量等因素对毛尖紫萼藓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SDS-PAGE电泳结果中,与TCA-丙酮法相比,Tris-酚抽提法提取的蛋白质条带清晰,数目较多,完整性较好;在双向电泳结果中发现,与pH值为3~10的IPG胶条相比,使用pH值为4~7的IPG胶条的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清晰且分布均匀,更适合毛尖紫萼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使用24 cm的pH值为4~7胶条,上样1200μg蛋白质时,电泳结果中可分辨的蛋白质点最多,且形状规则,水平和垂直拖尾情况较轻,图像清晰。本研究基于Tris-酚抽提法建立的毛尖紫萼藓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获得的蛋白质样品质量好,电泳分辨率高,为毛尖紫萼藓进一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西瓜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西瓜根系蛋白质样品等电聚焦(IEF)条件、样品上样量、IPG胶条p H值范围、染色方法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法提取西瓜根系总蛋白,裂解液组成为7 mol/L Urea、2 mol/L Thouirea、4%CHAPS(m/V)、1%Cocktail(V/V)、65 mmol/L DTT、2%p H值4~7 IPG Buffer,上样量为800μg,p H值4~7 IPG(13 cm)胶条、IEF条件为48 000 Vh,分离胶浓度为12.5%,CBB-R250染色时,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技术条件为适合西瓜根系蛋白分离的较优双向电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适合甜瓜(Cucumis melo L.)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2-D),以甜瓜植物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了2种不同植物叶片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对双向电泳的2个重要的环节技术即聚焦参数和上样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Tirs-酚提取法相比,使用改良后的Mg/NP-40/PEG3350/TCA丙酮提取法提取叶片蛋白,经过SDS-PAGEF分析之后,所得的蛋白含量较高,Rubisco酶去除的较好,条带清晰。采用 pH 3~10,18 cm的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时,适当增加低电压聚焦时间,得到了较为清晰的2-D图谱。蛋白上样量为800 μg时,得到的蛋白点数最多,低峰度蛋白较为清晰。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甜瓜叶片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得到了蛋白点数目多且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下一步在蛋白组学水平上分析与甜瓜抗病、产量、性状等相关蛋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建立绿盲蝽取食胁迫下赤霞珠冬芽防御反应的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旨在为后续筛选和分析差异蛋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选取赤霞珠葡萄冬芽,分别设置绿盲蝽取食胁迫和空白对照试验,于24 h后采集样品用液氮带回,-80℃冻存;利用TCA-丙酮法、TCA-丙酮法+酚抽提法提取粗蛋白干粉;利用CBB G-250染色法进行蛋白质浓度测定;确定上样量及凝胶染色技术。扫描得到凝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均可获得双向电泳所需粗蛋白,采用TCA-丙酮法获取的粗蛋白量明显多于TCA-丙酮法+酚抽提法;2种方法所提取的全蛋白浓度差异较大,TCA-丙酮法操作更为简便,蛋白丢失少。不同上样量对双向电泳图谱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400μg蛋白上样量比800μg所得的凝胶图片上的蛋白点清晰,易于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表明,R-350更适用于葡萄冬芽全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利用TCA-丙酮法抽提蛋白,400μg蛋白上样,pH值4~7 NL 17 cm的IPG胶条,G-350热染色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得到的赤霞珠冬芽全蛋白凝胶图谱,符合绿盲蝽取食诱导赤霞珠防御反应产生防御蛋白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棉花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叶片为材料,针对试材中含有大量色素、酚、醌等干扰物质的问题,从蛋白提取方法、裂解液成分、上样量等方面对棉花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TCA/丙酮法提取棉花叶片总蛋白,含有7 mol·L-1尿素、2 mol·L-1硫脲、4% CHAPS、80 mmol·L-1 DTT、1 mmol·L-1 PMSF、0.3%载体两性电解质的裂解缓冲液,上样量为600 μg,采用pH 4~7、24 cm的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时,2-DE图谱的蛋白点分布均匀、清晰且重复性好。本体系为开展棉花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玉米叶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条件,通过比较3种总蛋白提取方法对玉米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并对蛋白质上样量、IEF等电聚焦条件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等参数进行探索、优化;结果发现,与酚提取法和磷酸缓冲液法相比,采用改进的TCA/丙酮法提取总蛋白操作简单、方便,所得的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量多、背景清晰,是一种适用于提取玉米苗期叶片总蛋白的有效方法;同时筛选出:第一向IEF等电聚焦样品上样量为800μg,聚焦条件为20 000 V/h,在浓度为12.5%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能够在17 cm的IPG胶条上获得背景低、分辨率较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优化体系适用于玉米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对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C-乳清三种蛋白提取方法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C-乳清是胶乳的主要组分,就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而言,目前仍无有效的蛋白提取方法,这严重制约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在橡胶树蛋白组分析上的应用。本文选取3种方法提取C-乳清蛋白,通过对蛋白产量和提取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系统评价3种方法。就蛋白产量而言,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产量最高(0.86 mg/ml C-乳清),三氯乙酸沉淀法次之(0.72 mg/ml C-乳清),酚提取法最低(0. 66 mg/ml C-乳清)。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表明:酚提取法可检测到447个蛋白点,图谱背景较暗且横纵向纹理多;三氯乙酸沉淀法可检测到821个蛋白点,图谱背景居中;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可检测到1052个蛋白点,图谱背景清晰且基本无纹理。综上所述,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最适合C-乳清蛋白提取。本文首次系统评价C-乳清蛋白提取方法,必将推动橡胶树C-乳清蛋白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橡胶树热研7-33-97花序为试验材料,分别采取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酚抽提法和Tris-丙酮-酚法)提取橡胶树花序总蛋白。对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的蛋白提取率、单向SDS-PAGE电泳和双向电泳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TCA/丙酮法的提取率最高(6.09±0.22)mg/g,单向SDS-PAGE电泳条带清晰且较完整,双向电泳后获得的蛋白点最多(994±25),是建立橡胶树花序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的较好方法。进一步对基于TCA/丙酮法提取的橡胶树花序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利用p H范围为4~7的IPG胶条,在聚焦时间为7.0×10~4 Vh、蛋白上样量为1.0×10~3μg,以及12.5%凝胶浓度条件下,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获得的橡胶树花序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质量最好,可为橡胶树生殖发育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百合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蛋白提取方法的得率、电泳上样量及聚焦除盐时间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百合叶片蛋白质比Tris-HCl法效果好,蛋白得率为38.5 mg/g,且颜色较白,获得的2-DE图谱较好;上样量为600μg时得到的图谱分辨率高、蛋白斑点分布均匀、清晰;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IEF)中的2个除盐步骤的时间分别为2 h和2.5 h时,可以较好地去除盐分,顺利完成聚焦并得到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体系的建立将为下一步百合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