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梵净山不同海拔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500~600、900~1000、1300~1400、1700~1800、2100~2200 m)植被根际土壤,利用湿筛倾析法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孢子,通过孢子形态进行物种鉴定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丛枝菌根(AM)真菌物种资源丰富,现确定6属23种;海拔显著影响AM真菌的多样性和分布,随海拔降低,AM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AM真菌优势群落,依次为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硬囊霉属。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云南松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关系;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F孢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苯胺蓝压片中未观察到丛枝菌根的特有结构,认为云南松根系与AMF不存在共生关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7属25种AMF,包括无梗囊霉属6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多样孢囊霉属2种、巨孢囊霉属3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1种、根孢囊霉属1种,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是云南松根际土壤AMF优势属;云南松林分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存在差异,Shannon-Weiner指数、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种数和优势种:幼龄林15.15个·g-1、9种、瑞氏无梗囊霉、微白巨孢囊霉、长孢球囊霉,中龄林38.13个·g-1、22种、瑞氏无梗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疣壁球囊霉,成熟林14.19个·g-1、7种...  相似文献   

3.
对天津盐碱土中6种菊科植物的AMF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植物均被菌根真菌侵染,但不同植物的侵染率不同,孢子密度也有较大差异,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0.495,r=0.353,n=6)。根际土的盐分含量整体均较低,最高为1.92mg·g-1。根际土壤中共发现2属22种AMF的孢子,其中球囊霉属19种,无梗囊霉属3种。柑橘球囊霉,地球囊霉,何氏球囊霉,单孢球囊霉,凹坑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是出现频度较高的6个种。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AM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频度(species frequency)及AMF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从5个样点不同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 (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8种AM真菌。该地AMF侵染率为23.0%~89.0%;孢子密度为每100 g土壤27~42个;物种丰富度为2~6;在受侵染的植物中,82%的植物的AMF结构类型为Arum型,而Paris型只占18%;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AM真菌是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类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以陕西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为材料,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种属分布,以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2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宁陕、横山小叶杨和刺槐根际土壤中鉴定出的AM真菌种类数目分别为13,13和18,19。(2)有效N、速效P含量与各采样地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横山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均呈负相关;pH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刺槐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宿主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气候带AM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宿主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根际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贵阳市东山何首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种类及多样性,为优势AM真菌在何首乌人工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和湿筛法测定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分离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7.5%;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4个属55种和一个未鉴定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优势种主要为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s)、褐色球囊霉(G.badium)、孢果无梗囊霉(A.sporocarpia)。东山何首乌AM真菌资源丰富,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物种多样性,探明其形成乔木与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系,野外采集栌菊木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土壤湿晒法和根系透明染色镜检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及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AMF孢子优势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传统形态学方法初步鉴定出栌菊木土壤中存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2种AM真菌;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18SrRNA中的NS31-AM1区,通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A-1真菌与Glomus mosseae(DQ273793)亲缘性为97%,A-2真菌与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AJ510231)亲缘性为99%。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双重鉴定,确定侵染栌菊木根系的AM真菌是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侵染率、丛枝率、菌根长度、菌丝密度、泡囊数、孢子数等为指标,系统地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AMF)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供试AMF为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Gla),供试PAHs为菲和芘。土壤中菲和芘含量分别为41.87、42.80 mg·kg-1时,接种AMF后35~65 d,AMF各项生物学指标随培养时间延长均呈增大的趋势;65~75 d,由于部分丛枝衰老和消解导致AMF侵染率、丛枝率和菌根长度下降。接种AMF后65 d,与无污染对照相比,供试PAHs污染胁迫下AMF侵染率、丛枝率、菌根长度变小,且随PAHs污染强度增大这3项AMF指标趋小;AMF菌丝密度和孢子数变化与PAHs污染强度密切相关,供试高浓度PAHs污染下AMF菌丝延伸和孢子形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丝密度和孢子数减小,低浓度PAHs污染下该2项指标增大;供试PAHs污染胁迫下AMF泡囊数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黄檗根际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取样调查,共发现4属23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和原囊霉属。从出现频度看以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其中无梗囊霉属的细凹无梗囊霉、刺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的聚丛球囊霉、悬钩子状球囊霉,以及盾巨孢囊霉属的美丽盾巨孢囊霉是出现频度较高的5个种。  相似文献   

10.
广西木薯主产区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广西木薯主产区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种类、分布及其多样性。[方法]以尾叶桉和甘蔗地为对照样地,以广西北海、南宁、梧州等23个木薯产区采集的样品为试验样地,利用湿筛倾析法和蔗糖离心法对总共25个样地的AMF孢子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从25个样地中共分离、鉴定出19种AMF孢子,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是广西木薯地AMF孢子的优势类群。木薯地土壤孢子平均密度为4 891个/100 g干土。Margalef指数(d)为0.76±0.01,Shannon-Wiener指数(H)为1.29±0.01,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分别是0.63和0.67。[结论]该研究为广西区木薯AMF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求科尔沁沙地不同树龄榆树根系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分别选取10、25、40 a榆树林,测定了不同树龄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土壤理化性质及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均呈现出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pH随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速效P、速效N质量分数随树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树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种树龄榆树根系共鉴定出4属30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7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9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  相似文献   

12.
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D.Chu et C.S.Chao)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物种多样性状况,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测定合江方竹根系侵染率为23%,说明二者可以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对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通过形态鉴定其种类。结果表明: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共8属24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0种,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球囊霉属(Glomus)6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2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1种,双型囊霉属2种(Ambispora);其中柯氏无梗囊霉(A.koskei)、小果球囊霉(G.microcarpum)、长孢球囊霉(G.dolichospor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艾纳香根系侵染特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进行孢子分离,根据《VA菌根鉴定手册》和国际丛枝菌根真菌保藏中心提供的种描述及图片,对贵州兴义市南盘江镇的歪染村和田房村艾纳香的根系及土壤进行AM真菌分离鉴定。【结果】歪染村和田房村艾纳香根系及土壤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4属53种,其中,球囊霉属25种,无梗囊霉属8种,巨孢囊霉属1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歪染村样地中鉴定AM真菌2属35种,其中球囊霉属22种,无梗囊霉属13种,两样地的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结论】不同样地AM(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种类分布有明显差异,AM真菌能与艾纳香根系共生形成疆南星型丛枝菌根;秋季AM真菌孢子密度明显高于夏季,但夏秋两季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AM真菌侵染率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r=0.549,P0.05),AM真菌的空间分布及其侵染特性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刺梨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特征及其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刺梨丛枝菌根真菌优势菌种应用于生产,促进其果实品质的提高及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贵州栽培的不同刺梨品种根系菌根真菌侵染特征及其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号刺梨、5号刺梨、6号刺梨和7号刺梨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15.6%、15.8%、20.8%和25.6%。侵染率的高低与根际土壤速效钾、pH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解氮、全钾呈显著负相关。从刺梨根系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共4个属54种,包括类球囊霉属1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33种,无梗囊霉属19种,优势种为孢果无梗囊霉和近明球囊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兔儿伞与AM真菌之间是否存在共生关系,同时调查松嫩盐碱草地兔儿伞根际AM真菌多样性,采用染色法与形态学鉴定的方法探究兔儿伞根系的AM真菌侵染情况及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9个采样地的兔儿伞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且各采样地的侵染率均达到100%、侵染强度为40.57%~79.05%、丛枝丰度为5.52%~29.99%、泡囊丰度为14.76%~43.0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侵染强度与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鉴定得到AM真菌13属34种,球囊霉属(Glomus)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8种,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4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2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多氏囊霉属(Dominiki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树种,为适应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苏铁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建立特殊的共生体系。选用不同树龄的攀枝花苏铁为研究对象,采集攀枝花苏铁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醋酸墨水染色法观察根系的AMF定殖情况并计算定殖率;同时采用湿筛沉淀法对AMF孢子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攀枝花苏铁AMF的种类、多样性及与树龄的关系。结果表明,14年生、8年生和3年生攀枝花苏铁根系AMF定殖率分别为36.13%、28.54%、21.10%;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分别为16.02、14.13、13.3个·g-1,形态学鉴定到6属22种,分别为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s)、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优势属,相对多度分别为56.91%和28.23%。分子生物学鉴定到3属6种,分别为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缩球囊霉(G.constrictum)、无梗囊霉属(A.srobiculata)、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统计分析表明,AMF定殖率与AMF孢子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是0.873 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攀枝花苏铁的保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宿主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相互关系,综述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菌根结构、菌丝侵染率、孢子密度及分子遗传力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新疆北部五个地区的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从24种常见植物根围土壤中,共分离出丛枝菌根真菌5属的27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9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各地区丛枝菌根真菌种的丰度、孢子密度、频度、相对多度等也差异较大。Glomus在各采样点出现的频度和相对多度最高,其次是Acaulospora。  相似文献   

19.
作者调查了崂山植被根围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多样性、种属组成、数量及其分布状况。从崂山样地共分离出4属17种AM真菌:球囊霉属(Glomus)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ra)4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其中,球囊霉属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分布频度和重要值均最高,为崂山植被区根围内AM真菌优势属;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蜜色无梗囊(Acaulospra mellea)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分布频度和重要值均较高,为崂山植被区根围内AM真菌优势种。各样地之间Sorenson’s相似系数在0.64和0.79之间。植被数量与孢子密度(r=0.92,P<0.01)、植物种丰度与AM真菌种丰度(r=0.65,P<0.01),以及与孢子密度(r=0.81,P<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促进喀斯特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了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和宿主植物种类(紫弹树(Celtis biondii Pamp)、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共分离鉴定了2属14种AM真菌,其中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是石灰土和黄壤共有的优势种,石灰土特有的AM真菌包括地球囊霉(G.geosporum)、白色球囊霉(G.albidum)、双型球囊霉(G.ambisporum)、象牙白球囊霉(G.eburneum)和细凹无梗囊霉(G.scrobiculata),而波状无梗囊霉(A.undulata)是黄壤特有的AM真菌。土壤类型对AM真菌孢子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侵染率具有显著影响;宿主植物种类与AM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相关。石灰土紫弹树和单性木兰根际土AM真菌孢子丰度显著高于黄壤相同植物的,而红锥无显著差异;石灰土紫弹树和红锥的AM真菌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黄壤同种植物的。土壤类型对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侵染率均有显著影响,对均匀度指数也有显著影响;植物种类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且AM真菌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侵染率受土壤类型与植物种类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土壤p H和全钾含量对AM真菌群落影响显著。因此,利用AM真菌促进喀斯特植物定植生长与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该考虑喀斯特土壤AM真菌具有区域特异性和物种偏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