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的几种优良苹果砧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处温带,极适于苹果属植物的生长,苹果砧木资源十分丰富。青岛市农科所于1956年作了初步调查后,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全省常用的苹果砧木有6个种,包括30多个类型。其中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楸子(M.prunifolia)、三叶海棠(M.sieboldii)和湖北海棠(M.hupehensis)是本地土生上长的,山荆子(M.baccata)  相似文献   

2.
海棠果(Malus prunifolia)又名楸子,是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赤峰市,海棠果被用于园林绿化,或作为砧木培育苹果属园林树木、果树,或跨属嫁接唐棣属(Amelanchier)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及木瓜属(Chaenomeles)日本海棠(Chaenomeles japonica)。文章从海棠果播种移植育苗、以海棠果为砧木嫁接育苗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赤峰市海棠果在绿化苗木培育中的关键技术,供育苗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广东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多态性变化,利用3对RGA标记分析了广东20世纪50年代初地方品种及1972、1980、1994和2008年主栽品种。按供试品种RGA-PCR指纹聚类,以相似系数0.81为标准将171份品种分为20个类群。这五类品种分别分布于11、7、4、8、11个类群中,它们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801、0.682、0.493、0.603和0.527。相对于地方品种,1972、1980和1994年品种RGA多态性低是由于品种类群少及品种在各类群中分布均衡性差,2008年品种RGA多态性低是由于该年大多数品种属于同一类群,品种在各类群中分布均衡性差。因此保持品种抗性多样性,既要保证丰富类群,又要确保品种在各类群中分布均衡。近年来品种抗性背景趋同化是广东抗性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今后在新品种的选育上应均衡利用不同抗源。  相似文献   

4.
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对19份薰衣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明显的引物,19份材料DNA共扩增出9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0条,多态性比率为42.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0.4条;9条ISSR引物可将所有样品完全分开,当遗传相似阈值为0.69时,可将样品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13个品种(系)可分为2个亚类,第Ⅱ类群5个品种(系)可分为2个亚类,第Ⅲ类群1个品种(系)。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5~0.975(平均0.737)。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54 0、0.280 5和0.435 4。研究结果表明,19个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较高。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和消费区。解析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新疆冬小麦育种中杂交组合的合理选配以及后代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对134份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及54份育成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估算其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有SNP位点的多态性比率达到95.62%(50,743/53,063)。每条染色体分布1068~261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标记在基因组间分布呈现ABD。188个品种间的两两遗传距离在0.002~0.723之间,平均为0.378。其中134个地方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0.400之间,平均为0.070; 54个育成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337之间,平均为0.114; 134个地方品种与54个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605~0.723之间,平均为0.699。聚类结果显示可将所有材料分为10个不同类群。综合SNP和系谱分析,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大,其次是育成品种之间,而地方品种之间遗传差异最小。鉴于育成与地方品种之间较大的遗传差异,新疆冬小麦品种可以利用地方种来丰富其育种的种质基础,拓宽遗传背景,进而提高当地小麦育种水平。本研究为新疆冬小麦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利用78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份的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Powermarker、Structure2.2和Popgen32三种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相邻省份的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且在每个类群中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单独形成一个小类群,说明同一省份内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相似。而陕西籼稻地方品种聚在2个类群中,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聚在3个类群中,这两个省的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背景较复杂。按Structure 2.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地理位置较近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而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较分散聚于不同类群,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类似。按Popgen 3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各省份也分为4大类群。除个别省份外,相隔较近的多数省份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或大类群中。3种软件的分析结果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并互为补充。总体而言,同一个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相隔较近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多数聚类在同一个类群中,聚类结果与品种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从叶片解剖学角度分析不同苹果砧木品种的耐盐碱性,旨在筛选适宜新疆南疆盐碱土壤栽培的优良苹果砧木。本研究以7种四年生苹果砧木为试验材料,将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1:9:9:1的比例混合,盆栽浇灌1/2 Hoagland营养液,模拟浓度为60 mmol/L的盐碱复合胁迫,对照浇灌1/2 Hoagland营养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14项叶片解剖结构,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系统法综合评价各砧木的耐盐碱性。研究发现盐碱复合胁迫对砧木叶片叶肉解剖结构产生的影响大于叶脉结构;盐碱复合胁迫后,耐盐碱性较强的砧木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维管束结构和厚薄壁组织细胞变得发达,组织紧实度增大,而耐盐碱性较弱的砧木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短缩,海绵组织疏松,组织疏松度变大,主脉厚度减小。结果表明,7种供试材料的耐盐碱性分为三类,包括耐盐碱性强的八棱海棠,较强的小金海棠和平邑甜茶,较弱的野苹果、白海棠、山定子、湖北海棠。本研究结果为耐盐碱性强的苹果砧木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苹果砧木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用于扩增,共获得19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6条,多态性率为88.4%。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组合在12个砧木中扩增出特征带,且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砧木鉴别开,表明AFLP技术用于苹果砧木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对供试砧木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中国优良苹果砧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薏苡是传统药食兼用经济作物,本研究基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贵州、云南、广西3省24份优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薏苡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制提供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我们筛选出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996个,其中多态性为792条,多态性百分率的平均为79.52%,揭示薏苡种质中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24份种质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189 6~0.485 4之间,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15 5~0.840 4,平均相似系数为0.730 9,薏苡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小;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18 5时,24份薏苡种质资源在遗传聚类上被分为Ⅰ、Ⅱ、Ⅲ和Ⅳ大类,其中CK与S1种质资源分别为第Ⅰ、Ⅳ类群,由Y81、Y81F组成第Ⅲ类群,第Ⅱ类又可以分为3个亚类有20份种质;主成分分析发现材料间分布分散,说明24份薏苡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从而说明AFLP是研究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及亲缘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薏苡亲本组合选配、种质创制和遗传育种提供遗传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山西花生地方品种芽期耐寒性鉴定及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寒害是引起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培育和种植高产稳产耐寒性强的品种是降低低温寒害的理想途径。然而高耐寒性种质的缺乏和耐寒性鉴定的困难, 是限制耐寒性育种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72份山西花生地方品种进行芽期耐寒性鉴定, 以其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作为耐寒性评价指标, 初步将其分为高耐寒、耐寒、中感、敏感、高感5级。为了解山西花生地方品种耐寒性遗传多样性, 合理、高效利用耐寒型花生资源, 用多态性好的90对SSR引物评价了不同耐寒性花生品种, 结果显示, 参试品种遗传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 在遗传距离为0.4时, 被聚类为三大类群。3份高耐寒品种和7份耐寒品种分别聚类到不同的3个类群中, 说明耐寒性花生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兵团第一师垦区栽培的生长表现较好的苹果矮化砧木品种,为今后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矮化苹果品种打下基础,在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8个苹果矮化砧木品种的评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砧木中平邑甜茶+Y-1、八棱海棠+Y-1和平邑甜茶+SH1成活率最高,而八棱海棠+SH6成活率最低,其中八棱海棠+SH1生长势最强,八棱海棠+SH6次之,YC0002生长势最弱。砧木作为中间砧使用时,可有效降低砧木苗生长势,且基砧的种类也会影响砧木苗生长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肥料的大量施入,果园土壤酸化现象日趋严重,而酸性土壤中的铝能破坏根尖结构,抑制根系伸长生长,对树体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以1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富平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和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为材料,研究其在不添加和添加少量速效磷条件下对AlPO4的吸收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AlPO4胁迫下,5种砧木根、茎、叶各器官生物量及整株生物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平邑甜茶〉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富平楸子〉东北山荆子;平邑甜茶AlPO4吸收效率最高,为8.85 mg/株,其次是八棱海棠(6.93 mg/株),东北山荆子磷吸收效率最低,仅为2.22 mg/株。少量速效磷诱导后,5种砧木的生物量和磷吸收效率均显著增加,但不同砧木增加量差异显著,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东北山荆子,其总生物量和磷吸收效率分别增加2.17倍和2.27倍,其次为富平楸子(1.55倍和1.74倍),平邑甜茶增幅最小,其生物量增加了0.44倍,磷吸收效率增加0.38倍,但砧木的磷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平邑甜茶对AlPO4的适应能力最佳,八棱海棠次之,东北山荆子最差。与添加少量速效磷处理相比,铝胁迫明显降低了各砧木根际环境的pH,平邑甜茶降低幅度最大(1.52),其次为八棱海棠(0.59),东北山荆子降幅最小,其pH仅降低0.22。  相似文献   

13.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117份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17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分别包括71个和46个品种(系).第Ⅰ、Ⅱ类群又分别分为6个和7个亚类群,第Ⅰ-1、Ⅰ-2亚类群各再分为7个品种群,第Ⅱ-2、Ⅱ-6亚类群分别再分为5个和3个品种群.第Ⅰ类群的品质较好,芥酸含量平均为4.3%,6个亚类群间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而第Ⅱ类群品质较差,7个亚类群闻差异较小.从中发现了长英、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相似文献   

14.
观赏海棠种质资源丰富,表型鉴定与分类难度大。本试验以74个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以及表型性状测定,分析观赏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利用20对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74个种(品种)进行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766个等位基因,扩增出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3个。遗传多样性信息含量变化幅度为0.86~0.97,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94,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亲缘关系,基于SSR的聚类结果可将74个观赏海棠品种分为四大类。最终利用3对SSR引物成功地构建了74个观赏海棠的指纹图谱,为海棠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创新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3对SRAP引物、11对AFLP引物和10对SSR引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芥菜型油菜及其近缘种10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共检测到313个等位变异, 3种标记的每对引物平均分别可检测到6.8、12.5和1.9个等位变异。包括白菜型和芸芥在内的108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78~0.936之间, 103份芥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45~0.93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在相似系数0.558处, 5个参照品种白菜型油菜、小白菜以及芸芥首先被聚出芥菜型油菜之外; 在相似系数0.70处, 103份芥菜型油菜可分为云贵陕南冬播(A)、关中冬播(B)、新疆I (C)、新疆II (D)和西部春播(E)五个类群, 其中A、B基本为冬播品种, C、D、E为春播品种。A类群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 B类群其次。陕西和新疆的品种均分别被聚到3个类群, 表现出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春播类型绝大部分被聚到E类群, E类群可分为3个亚类, 其中陕北及其邻近一带春播黄芥为一类, 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 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 西藏的10个品种为一类, 相似系数高达0.83以上, 表现出西藏品种遗传系统的独立和遗传基础的单一; 澳大利亚2个品种单独为一类, 与我国的春播品种关系较近。由此说明, 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冬播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春播品种, 陕西和新疆的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杏种质资源,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该资源多样性和变异规律,本研究以山西省的59个杏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3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1.71;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是11.11%~58.59%,平均值为34.23%。对1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枝条长度外,其他性状彼此间多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451%。依据19个数量性状对供试材料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8.5处,得到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叶片面积最大,可作为丰产品种加以开发;第Ⅱ类可作为培育高品质杏的种质资源;第Ⅲ类育种改良的潜力较大;第Ⅳ类育种价值独特。本研究表明山西省杏地方品种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为拓展杏育种亲本材料提供了有力的遗传物质保证,也为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表型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板栗雌雄花差异表达谱数据库,筛选鉴定到雌雄花特异表达基因,在雌雄花特异表达基因中识别和定位了19个SSR位点。通过在SSR两端设计特异引物,经过PCR扩增,筛选到5对多态性和稳定性较好的引物。进一步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17份板栗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7个品种可分为3大类,其中第Ⅰ类群包含‘超短枝1号’、‘超短枝2号’、‘沂蒙短枝’、‘燕红’等6个品种,主要为北方板栗品种;第Ⅱ类群中包含10份资源,主要为包括湖北地方品种在内的南方板栗品种;第Ⅲ类仅包括‘金栗王’,与前两大类亲缘关系明显较远。本研究开发的SSR分子标记重复性和多态性较高,可用于板栗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为开发板栗雌雄花特异分子标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232份主要来自海南的栽培荔枝、半野生荔枝和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演化地位,摸清荔枝品种中存在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问题;本研究依据获得的荔枝EST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开发了一批SSR和InDel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232份荔枝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取6个荔枝品种DNA为模板,筛选出18对SSR引物和12对InDel引物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检测到基因位点141个,等位基因变异数范围为2~11个,平均4.70个,多态性位点为139个,多态性位点比率是98.58%。UPGMA聚类分析发现,232份荔枝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是0.66~1.00;发现SSR引物的多态性大于InDel引物;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处,供试材料分为15类,多数来自海南的荔枝资源能一起聚类,海南11份野生荔枝资源分别聚类在5个类群中,说明海南野生荔枝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荔枝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鉴定抗褐斑病较好的国内甜菜品种,分析抗褐斑病品种的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较好的14对SSR引物组合对17份甜菜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采用MEGA 3.1软件和EXCEL2007获得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图,结合分子标记和田间调查结果进行抗褐斑病性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共产生99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81条,平均多态性百分比为81.8%。平均遗传距离为0.46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3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17份供试材料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类。[结论] 分子标记结果显示,17份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有五个品种抗褐斑病性较好。聚类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用于划分甜菜抗褐斑病性的品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给薰衣草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65份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2个,多态性比率为94.79%。65份薰衣草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10 4~0.885 4,平均值为0.650 2;遗传距离范围为0.121 7~0.693 1,平均值为0.337 3;等位基因数(Na)为1.963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55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0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79 3。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35份、第Ⅱ类群包括1份、第Ⅲ类群包括1份和第Ⅳ类群包括28份种质。本研究表明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为了创制优异的薰衣草新品种,需要引入更多亲缘关系较远的薰衣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