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早熟大豆     
随着对大豆及其加工产品需要量的增加,加拿大扩大了大豆的种植面积。自从培育了早熟(100—120天就成熟)短秆品种以来,加拿大对大豆的兴趣更为提高。在这些品  相似文献   

2.
3.
新疆早熟陆地棉早熟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2个新疆早熟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新疆早熟棉早熟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早熟性状中除在组合Ⅰ的苗期性状无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他性状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中生育期性状在不同组合中的遗传模型相同,且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率分量趋势较为一致;由2个组合各性状的总遗传率比较得出,生育期性状的总遗传率最高;从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的分量来看,蕾期及生育期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苗期、花铃期及果枝始节位在组合Ⅰ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Ⅱ中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针对各性状的遗传模式提出具体的育种策略,为新疆早熟棉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苦瓜是一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瓜类蔬菜。既可炒食,也可汤食。肉质柔脆,味甘带苦,风味独特。苦瓜还具有益气解毒、清心明目等特殊功效,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  相似文献   

5.
珍玉一号苦瓜。该品种是江西省南昌市赣洪蔬菜科技服务部2001年选育的新品种。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在江西的樟树、修水、鹰潭等地,深受生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6.
<正> 一、品种 选用的品种要具有生育期短,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的品种有京欣一号等。 二、育苗 冷床育苗是简便易行、实现早熟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因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苗床的建造。苗床应选择在避风、向阳、  相似文献   

7.
水阁镇从90年开始引种杂交莲藕和特早熟莲藕,经过几年的试种和示范,摸索出采用薄膜小拱棚保护栽培莲藕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以提早栽种,提早上市,于6月底至7月初收获上市,市场价格十分好。莲藕收获后还可种晚稻,晚稻收割后可及时栽冬菜,通过冬菜种植培肥熟化土壤,翌年又可种莲藕。形成藕-晚稻-冬菜的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现将薄膜小拱棚保护栽培莲藕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陈娟 《农技服务》2008,25(2):44-45
从品种选择、浸种催芽、播种、苗期管理、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南瓜早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正>目前北京市苹果品种单一,富士、国光等晚熟品种占苹果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成熟期集中在10月中旬以后,限制了苹果观光采摘经济的发展。为了  相似文献   

14.
一、品种选择选择品种以早熟高产、颜色乌黑的细长茄为佳,常用品种有吉茄5号、黑又亮、乌金紫长茄、大龙长茄、沈茄1号等。二、播种育苗茄子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用55℃恒温热水浸种15分钟,不断搅拌,使其受热均匀。消毒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之后搓洗种子,洗掉种皮上的黏液,然后用纱布包好置于25—30℃的地方催芽。为  相似文献   

15.
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北京农业》2011,(24):8-9
马铃薯营养丰富,尤其维生素C含量较其他粮食作物高,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马铃薯已经作为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大都种植的是晚熟品种,上市晚,没有早熟马铃薯的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一、整地 选择排灌水方便,并经充分翻晒的沙壤土或壤土地,667 m2施石灰100千克,深施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含硫复合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与土拌匀开瓜沟,沟面宽60厘米,深40厘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扣拱棚催大芽、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早熟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种选择、浸种催芽、育苗、移栽、整枝压蔓、授粉与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早熟西瓜栽培技术,以供西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姜闯早熟1号是从泗洪七月脆枣实生苗中选育出1株具有优异性状的早熟型鲜食枣的新品种。果实圆球形,大小均匀,平均单果重18克,最大35克。果皮光滑,完熟时浓红色。果肉较酥脆,肉质较细,无渣,味浓甜,微酸,汁液丰富,口感与沾化冬枣相近,风味较佳,完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左右,品质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