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源木莲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源木莲是我国木兰科木莲属常绿乔木和福建优良乡土用绿化树种。文章分别从乳源木莲的生物生态特性、采种技术、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乳源木莲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发掘适宜南方林区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及乳源木莲的人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易晓冬 《绿色科技》2019,(17):101-103
对通过杉木与乳源木莲分别进行了1∶1行状混交和5∶5块状混交开展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造林试验,21年生的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提高了林分中杉木的生长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土壤肥力。杉木与乳源木莲单行混交对促进杉木生长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好于杉木与乳源木莲块状混交;该试验中杉木与乳源木莲采取单行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3.
陈照勇 《绿色科技》2013,(11):27-29
指出了乳源木莲作为木兰科木莲属常绿乔木,是福建优良乡土绿化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木材密度超过同龄的杉木等优点。对乳源木莲的采种、播种、育苗、造林等环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乳源木莲的栽培技术,为促进人工种植乳源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对照)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及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均优于杉木纯林。从生物量分配上看,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及纯林中杉木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但混交林中杉木叶和干分配率略大于纯林,而枝分配率略低于纯林;混交林中杉木各径级根的生物量均大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二者的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以及树高/胸径比值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杉乳混交林中,杉木在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上,与乳源木莲相比优势始终较为明显,说明杉木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在17a后,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低于乳源木莲,生长开始减缓,此时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6.
福建永安丘陵地乳源木莲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源木莲是福建省优良乡土用材绿化树种 ,通过研究不同地形地貌、坡位、坡向、立地条件、混交方式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认为宜选择阴坡或有自然荫蔽的阴湿、土壤肥沃、疏松的环境 ,特别是要重视营造混交林。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能够促进两树种的生长 ,10a生 2∶1行间混交林比杉木纯林、乳源木莲纯林林分蓄积量分别提高了 2 9 0 %和 133 4 %。乳源木莲 10a生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可达 0 80~ 0 85cm ,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可达 0 71~0 85cm ,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同等条件下杉木林生长量。建议在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尤溪县6年生的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杉木、乳源木莲的生长量呈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阴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8㎝、5.1m、2347株/hm~2、24.87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2㎝、4.0m、630株/hm~2、3.024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27.902m~3/hm~2。不同坡位乳源木莲、杉木的生长量呈下坡中坡上坡,下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9㎝、5.5m、2355株/hm~2、27.31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5㎝、4.2m、628株/hm~2、3.517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30.835m~3/hm~2。  相似文献   

8.
乳源木莲优质干材混交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芳 《林业科学》2003,29(2):84-90
研究证实,乳源木莲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较少病虫害,其木材密度超过同龄的杉木,乳源木莲早期生长缓于混交树种杉木,10a生左右进入干材速生期,16a生时干材料积接近杉木的3倍。这说明通过与杉木混交可以培育优质的大径阔叶材。乳源木莲侧枝形成分叉特性显著,适时的除萌修枝方能保证高质量干材的培育。研究发现,在南方低山丘陵区。影响澌昆交乳源木莲干材生长的主要生育地因子是坡度,缓坡地土层深厚,立地条件较好,乳源木莲干材生长最大,枝下高长,生长在下坡和半阴(阳)坡的乳源木莲之高径生长有高于其它坡位和坡向的趋势。根据林分密度和杉莲比之于乳源木莲干材培育的作用机理。应适当降低混交林的初植密度和单位面积乳源木莲的株数。采用3:1或更高的杉莲比混交造林,并通过适时的间伐,以达到枝下高长,径阶大的干材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选用容器苗造林,是乡土珍贵树种造林推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天然林修复等项目中提高林分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乳源木莲树干通直,是优良庭园观赏和四旁绿化树种,具药用、经济等价值。本文乳源木莲采用6种不同基质及4种不同型号容器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及不同的容器袋对乳源木莲苗期生长有影响,基质和容器型号对乳源木莲生长影响显著,基质和容器型号大小有交互作用。通过苗木质量、育苗成本、造林成本、造林成活率等指标对比综合分析,采用基质配比(树皮50%∶谷壳30%∶泥土20%)和容器直径10 cm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乡土树种乳源木莲绿化大树在闽北山区培育技术措施的探讨,提出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即:及时采种、层积砂藏、培育壮苗、精心造林、屯苗。实践证明,认真按上述方法培育出的乳源木莲绿化大树,无论是冠形、树高、成本、带全冠移栽成活率等方面都能达到园林绿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下套种细叶青蒌藤的生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杉莲混交林间伐后保留密度900株/hhm2,套种细叶青蒌藤3年后,能够形成杉木-乳源木莲-细叶青蒌藤复合林。间伐有利于促进杉木和乳源木莲保留木的生长,有利于培育杉木和乳源木莲大径材。在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下套种的细叶青蒌藤保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藤茎生长迅速,较粗壮,套种3年生的细叶青蒌藤藤茎生物量可达1054.86kg/hhm2。在林下套种细叶青蒌藤,不仅可获得珍贵香料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而且还可以促进上层林木的生长,达到实现木药结合,材药两用,既不影响森林的主导作用,又可扩大中药资源、以短养长,以副养主,杉木-乳源木莲-细叶青蒌藤复合林具有显著的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马尾松中龄林林下生长环境及套种乳源木莲生长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中龄林林下环境较低,土壤肥力较好。密度调控在1300~1500株/hm2之间,可以形成适宜种植乳源木莲的生长环境。间伐后的马尾松中龄林与不间伐马尾松林比较,林下光照强度增加40.2%,有利于早期较耐荫乳源木莲生长。但间伐土壤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垒结状况变差,紧实度增加,应该采取适当经营措施,为更新树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马尾松中龄林林下栽植乳源木莲生长效应明显。间伐后套种乳源木莲(Mtk)。10年间马尾松增加量与对照(Mck)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45.7%、56.5%和47.9%。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Mtk与Mck处理间单株立木材积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Mjc与Mck处理间单株立木材积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马尾松中龄林林下栽植乳源木莲,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达到5.2cm和6.3m,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0.52m/年和0.61m/年,能够在马尾松主伐时,提前培育更新层树种,有着宽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含笑、木莲引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木兰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金叶含笑、峨眉含笑,桂南木莲、红花木莲、乳源木莲等树种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浸种消毒,温室砂床催芽,芽苗移植,容器育苗,上方遮荫保湿,适时防治幼苗病害,喷施磷钾肥液增强苗木抗寒力"等技术措施,可使当年生苗木生长健壮,安全越夏越冬。其苗木生长:含笑属树种>木莲属树种;峨眉含笑>乐昌含笑>深山含笑>金叶含笑;乳源木莲>红花木莲>桂南木莲;同一种含笑,湖南种源>江西种源。苗木寒害(-5~-6℃):木莲属树种<含笑属树种;金叶含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峨眉含笑;桂南木莲<红花木莲<乳源木莲;同一种含笑,江西种源>湖南种源。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利用乳源木莲现有林分改建母树林的主要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母树林应选择背风向阳、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乳源木莲所占比例较高、生长较好、林木开始分化的林分,经疏伐,留优去劣,能够选择出具有较好遗传品质的优良木,种子的遗传品质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改良。经疏伐后保留密度750、900株.hm-2比较适宜。开心伞状形、稀疏圆柱形、自然圆柱形的结实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开心伞状形为好。不同处理施肥后,2008—2010年总结实量分别达到1065、1084.5、1318.5、958.5 kg.hm-2,与对照比分别提高52.4%、55.2%、88.6%和37.1%,施肥可以提高乳源木莲的结实量。  相似文献   

15.
对17年生混交试验林(杉木×乳源木莲)中的乳源木莲冠层特性与单株材积生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单株材积指数D2H与各冠层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除单株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密度CLD外,单株总叶面积TLA、树冠表面积TCA及冠形率CSR与单株材积指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TCA对单株材积生长的直接作用最大(Pyxi=1.201 3),是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的主导因子,TLA、CLD、CSR是通过TCA起作用的,以上5个主要冠层参数对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为TCA>LAI>TLA>CSR>CLD.在分析冠层空间结构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中发现垂直方向,冠层中、下层的叶面积对单株材积生长有决定性作用,而上层作用较小;水平方向,以叶面积多集中于内部、外部的有利于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而中部叶面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间伐对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树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沙县15年生(13年生时间伐)和17年生(10年生时间伐)的乳源木莲-杉木中龄混交林(杉莲比为7:3)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Ruark异速生长模型,对间伐后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的树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条件下,不同间伐期对树冠形状有显著影响:13年生时间伐,乳源木莲树冠生长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扩展,树冠形状近似抛物线形,枝长分布方式对下部层次造成遮荫,不利于乳源木莲树木的光合作用;而10年生时间伐,乳源木莲具有圆锥形树冠、较大的枝倾角和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因此有利于树冠对光的截获,从而增加单株生物产量,有利于培育乳源木莲大径材。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累积叶面积指数可以分别用以下模型进行估测:y(10年生时间伐)=2.6211Z^0.1318 e^0.0417z(R^2=0.9418)和y(13年生时间伐)=1.7546Z^0.6122e^-0.1411z(R^2=0.9923)。通过残差百分比检验和后验检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较高,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a生杉木乳源木莲 3∶1混交林林分生物量 130 37t/hm2 ,乔木层生物量 12 7 5 0t/hm2 ,比杉木纯林增加18 7%。无论杉木、乳源木莲干材比例较高 ,两树种均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混交林年均净生产量 12 75 0t/(hm2 ·a) ,林分叶面积指数 9 0 5 ,叶对树干净同化率 179 72g/(cm2 ·a)。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林分生产力比杉木纯林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明莘口营造的13个树种的示范林的调查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酸枣的生长最迅速,乳源木莲、鹅掌楸、光皮桦生长也较迅速。综合评价的结果以酸枣最优,综合分高达48分,其次为光皮桦与乳源木莲,综合分为38分。闽粤栲、罗浮栲、苦槠的综合分最低,分别为10、9、9。13个树种据综合得分划分为三级,一级树种是酸枣、光皮桦、乳源木莲、丝栗栲;二级树种是鹅掌楸、杉木萌条、枫香、青钩栲、深山含笑;三级树种是闽粤栲、罗浮栲、苦槠。用途最为广的是鹅掌楸,乳源木莲、光皮桦和酸枣的用途也较广。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林下培育乳源木莲绿化大苗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14a生杉木林下套种乳源木莲 ,以培育乳源木莲绿化大苗为目标。经 7a试验结果表明 :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 12 0 0~ 180 0株 /hm2 ,郁闭度控制在 0 3~ 0 75之间 ,林下乳源木莲生长良好 ,在自然状态下平均树高 5 6~ 6 1m ,平均胸径 4 6~ 5 4cm。采取间歇式半围法断根和整形、修枝、截顶等技术 ,能够达到控制高度 ,分拔超密 ,树形美观的效果 ,衬托出美的集群形态 ,可以快捷、经济培育绿化大苗。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2010年春季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采用鹅掌楸、乳源木莲、枫香与马尾松营造了混交林,5年后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林5年后3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2%以上,鹅掌楸、乳源木莲、枫香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的速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