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潭先生在《兰艺求解》(见《中国花卉盆景》2011年第5期)中,列举了几种在养兰过程中见到的兰花花朵或叶片异常的情况。其实,不少兰花爱好者在养兰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就此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看法。兰花的花朵或叶片的"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眼下,我们的兰花市道正处于一种低谷。造成这种低谷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于台湾兰花的强有力冲击,台湾兰花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陆兰花市场,兰友们惊呼:“台湾兰花正在攻进大陆市场。”随着海峡两岸的交往,近年来一些台湾兰商开始在大陆投资建立兰花基地,将台湾兰花在这些地方进行培育,再销售大陆市场。广东顺德、四川成都、福建等养兰集中地,台湾兰商已在那里合资或独资建立兰场,他们把台湾及海外先进的养兰技术,如兰盆、植料、肥料、用药、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7月7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带领福建省交流考察团飞抵台湾高雄,展开了他对台湾的首次访问。尤权访台首日即马不停蹄地赶往台南,并与当地兰花业者交流,共同探讨闽台兰花产业合作的机会。台湾素有"兰花王国"之称,拥有全球最多的蝴蝶兰品种,兰花外销量全球第一。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就是尤权一行赴台南的主要考察点。作为大陆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与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互动频繁,已与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台湾兰花盆景艺术协会以及一批台湾农业专家建立  相似文献   

4.
近接台湾一博士生函,云其正在写一篇《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之研究》的学位论文。询问我的,自然是有关婚俗中的茶叶礼仪了。我猜,台湾学生所以找到我,大概和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笔者一本《中国茶酒文化史》的小书有关。年前无空,春节这几天把过去摘抄的旧卡片翻出来理了理...  相似文献   

5.
兰,孤高芳洁,清雅幽香。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它就是美好的象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每当我去花圃赏兰,倘佯在兰花丛中,都不禁会忆念起一位辛勤的育兰人。他,就是敬爱的朱德同志。朱德同志酷爱养兰,早在战争年代就开始收集培植。解放后,他采集培养了数百盆兰花,每天早晚,常常在花前伫立,凝神观赏。他还看《兰花谱》《花经》等书,悉心钻研栽培技材,并有一定的艺兰造诣。一次,朱德同志在福州对人说鼓山有兰,但大家都不知晓。于是,他与众人驱车前往鼓山,来到著名的回龙阁前。朱德手指面前一株大树说:鼓山兰花就在这棵树上。众人不信,请来寺院老僧问询,老僧也  相似文献   

6.
兰花在空气湿润的南方是较易培植的,而在北方,兰花则难以适应干燥的气候。我在初养兰花时由于难以创造适宜的通风、湿润条件,所养兰花往往干尖糊叶。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门窗紧闭,暖气习习,更是通风不畅,空气干燥,即便使用加湿器也难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1994年夏天,笔者随同中国兰花代表团访问韩国,从最南的济洲岛到最北的三八线,参观访问了不少兰园。在行程中所到机场、车站、宾馆、花店、医院、写字楼、以及普通百姓家,到处都看到摆设的国兰。在旅游名胜区设有兰花专卖店,出售兰花以及兰花书画。使我感到兰花真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怪不得韩国每年部要从我国大陆与台湾进口近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蝴蝶很有名,少说也有400多种,与之相提并论的是素有“王者之香”的兰花,台湾至少有2000多种。兰花在台湾被称为“百花之王”,而“台大兰园”又被誉为“兰花帝国”。中午时分。我们乘车来到彰化县大村乡。驰名海内外的“台大兰园”就在这里。在这个“兰花帝国”,“君临天下”的不是什么奇人,也不是什么怪杰,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赖本智。不巧,这位遐迩闻名的“兰花实业家”不在家,他正在海外参加一个国际兰花展。  相似文献   

9.
今春大陆首批记者团访问台湾,记者端木来娣在台大兰园参观组织培养室和外销包装场时,看到该园从大陆买来的兰花苗摊了一地。园长赖木告诉记者,他们把从大陆买来的花苗经改良后再销往国外,一盆普通兰花要卖到2000多元(台币)。最近,该园还将在厦  相似文献   

10.
本刊在第4期的《兰苑》里,发表了几篇有关养兰经验的文章。为了满足成千上万养兰爱兰者的需求,这一期又特出“兰花专辑”,供参考。我国幅员辽阔,兰花资源极为丰富,为了交流,也为了开发,我们特约了一组介绍兰花资源的文章,以飨广大读者和爱兰者。  相似文献   

11.
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带的陈村自古以来就爱花种花,很多濒于失传的名兰被陈村人抢救发掘并加以栽培,一批热心于兰花培植的人士在陈村镇政府的支持下,于1986年9月20日在当地成立了兰花协会。1987年1月14日,当时的中国兰花协会即现在的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成立大会也在陈村镇举行。  相似文献   

12.
读1999年10期《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广东中山肖嘉先生《泛滥的台湾椰子》一文,感到肖文对台湾棕榈科植物的命名存在诸多误会,实质反映了海峡两岸交流的不足。台湾与大陆民族、文化同源,都是炎黄子孙,但毕竟因为50年隔阂,产生不少生疏,尤其在对一些新事物、新科技的表述上,词语差别较明显,如大陆所称的“电子计算机”、“激光”,台湾则称“电脑”、“镭射”,这不是命名混乱,而是缺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著名兰艺专家蔡松辉和马兆强先生的推动下,20多位来自台湾的兰发访问团员与中国兰花协会联系的数十位大陆知名兰友在上海聚会座谈。兰友此次访问的目的在于在两岸兰界之间  相似文献   

14.
国兰的蝶花(又叫蝶瓣花),因花朵发生变异,貌似粉蝶而得名。据初步估计,目前国兰蝶花品种超过百个。一、昔年蝶花数量稀少1923年,吴恩元编辑的《兰蕙小史》上有几个名品蝶花的记载,说明此前已有蝶花,但数量寥寥无几。民国至1950年,国兰蝶花虽有增多,但几乎“清一色”是春兰蝶花,数量可能不超过30个品种。据国内1984年出版的《兰花》(沈渊如、沈荫椿著)记载,沈氏在1930~1950年发掘和培植了几个春兰荷形蝶花新品种,如渊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近日,笔者从重庆市綦江区获悉,目前由重庆、台湾两地企业共同建造的重庆市兰花高科技产业项目一期工程正式竣工。待项目整体投入运营后,每年将有大量优质蝴蝶兰销往欧洲各国。重庆市綦江区区委书记潘毅琴告诉笔者,为在大陆打造一个以兰花科技为核心,涵盖兰花展示、研发、销售、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台湾兰业股份公司与重庆市农产品集团于2013年签订协议组建重庆精致农业有限公司,确定在綦江通惠食品园区建设372亩的兰花高科技产业项目,在永城镇通过流转土地3000亩打造兰花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最近,台湾《中华兰学》杂志社社长陈家镇先生来福建观光旅游并实地考察福建龙岩的“素心兰”与“永福兰”。笔者借此机会采访了他。陈先生对记者讲,他最初并不是搞花卉的,但自从与花卉结下缘分,便难以割舍了。他做过花卉生意,并在台湾台北市投资创办了“家美花卉百货中心”。当然陈先生最有研究的还是兰花。在台湾、香港、菲律宾,他是颇有名气的兰花专家。他现为台北市国兰协会常务理事,创办了《中华兰学》杂志,并亲自担任社长。今年2月,陈先生曾来厦门参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14日,在银川花博园四季馆内举办的精品兰花竞赛及展示成为花博会期间最受游客欢迎的展赛之一。国兰的幽香和洋兰的娇艳交相辉映,让每一位游客都沉浸在美丽的兰花世界里。本次展赛由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执委会和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共同组织,由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承办。展会以"丝路兰香"为主题,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共有包括来自台湾、香港以及大陆的29家知名兰花企事业单位、公司及兰园参展。本届精品兰花展赛是首次在我国西北地区举办的大型兰展,通过国兰、洋  相似文献   

18.
一、兰盆兰花用盆多种多样。北方通常用瓦盆,透气好而不美观;江浙一带多用宜兴紫砂盆,样式考究,保水力强,但透气性较差。这两类盆均矮而宽,兰花根系在其中有较大的活动范围,适于用培养土(腐叶土)养兰,是我国传统的兰花用盆。近年台湾受日本的影响,多使用细而高的兰盆。一般说,以看花为主的兰花,为使其根系及植株充分生长发育,开好花,最好用较大的盆来栽培;而以赏叶为主的兰花,为促使其叶发生变异,必须抑制生长,宜用小、高而窄的盆。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养兰受到水土、气候等限制,往往养不好。北京的魏亚声先生可谓是一位成功者。他的经验已被收入吴应祥先生即将出版的新书《国兰拾粹》中。应我刊之邀,他又将原文作了修改,我刊拟分几次刊出。为此,吴先生特写下这样一段话: 魏先生是一位退休高级工程师,早在1963年即开始养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养兰花多次参加全国兰花展览会,都获得金奖。他的成功,说明北方室内完全可以养好兰。此文既有操作技术,又有科学原理,是北方地区兰花爱好者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兰花分会     
<正>2018年主要工作举办大型活动,增强影响力。举办第28届中国(翁源)兰花博览会,累计参观人数达29万人次,交易额6亿元。兰博会共设立435个奖项,主要突出科技创新元素,以此鼓励兰花种植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植稀有且有欣赏价值、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第八届中国兰花产业发展论坛同期举行,广东、福建、台湾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当前兰花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形势,以及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高水平的解读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