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旨在探究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组成以及耐药基因和寄生虫的真实情况。采集6只健康成年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利用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组成及功能、耐药基因种类、丰度和寄生虫的组成,探讨优势细菌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熊猫粪便内微生物种类多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但以细菌为主。在门水平上,细菌类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真菌菌门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亚门(Mucor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雌性和雄性大熊猫粪便菌群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Unigenes功能分析表明,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的功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等过程。在大熊猫粪便中共检测出25大类、304种耐药基因,其中,外排泵类基因的种类最多、相对丰度最高。此外,在大熊猫粪便中共发现63属126种寄生虫,寄生虫种包括线虫、绦虫和吸虫,其中,线虫为优势虫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埃希杆菌属(Escherich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与外排泵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糖肽类、多肽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本研究从宏转录组水平揭示了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耐药基因组成以及寄生虫种类,对大熊猫微生物相关疾病和寄生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娟娟"进行病史调查,病理学检查,细菌与真菌学检验等方法,探究大熊猫"娟娟"的死亡原因。结果表明该只老龄大熊猫是由于年老体弱、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褥疮及微生物感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阴道菌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首次对9只大熊猫阴道生物菌群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阴道主要细菌为乳杆菌(Lactobacilli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o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并从其中4只大熊猫阴道分离出1株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olum)。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腹泻是临床常见多发症状,常可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丧失繁殖能力,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引起大熊猫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及应激、环境因素改变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环境条件骤变时,病原体乘机侵入,并在体内大量繁殖,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从而发病。在感染性腹泻中,既有感染某一种病原体,也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为了有效的对大熊猫腹泻进行诊断、控制和预防,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青岛某犬场一例比格犬皮肤病患犬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经过皮肤局部观察、寄生虫检查、真菌分离及18SrRNA基因测序、细菌分离及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病例主要致病原因是寄生虫、细菌和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寄生虫感染以蠕形螨为主,细菌病原包括中间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乳酸菌,真菌病原主要有隐球菌、青霉菌和念珠菌。调查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寄生虫病是对大熊猫危害较严重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在大熊猫体共发现26种寄生虫,其中施氏贝蛔虫最为流行,危害也最为严重。文中主要介绍了大熊猫专性寄生虫———施氏贝蛔虫的传播途径、发病条件、感染过程及寄生虫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同时还对其他几种对大熊猫构成潜在威胁的几种寄生虫病,如螨病、槽盘吸虫病、钩口线虫病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2018年10月贵州省从江县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鲤爆发死亡,本研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寄生虫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PCR检测等诊断。结果显示:病鲤病变以鳃丝溃烂、体表出血、肛门红肿和眼球凹陷为主要特征,组织的主要病变是肾小球萎缩出血、肾小囊空腔、鳃丝肿胀粘连及上皮细胞脱落等;细菌分离培养可得到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PCR检测显示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为阳性,未检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和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显微镜观察亦未见到寄生虫虫体;分别取分离菌和鲤浮肿病毒阳性病例组织悬液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均可引起健康鲤发生死亡。上述结果表明,从江县鲤的死亡是嗜水气单胞菌和鲤浮肿病毒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粪样菌群的分离鉴定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6只不同年龄的健康大熊猫全年粪样内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 ,全年粪样所含细菌数在 10 3cfu/g~ 10 7cfu/g之间 ,其中 ,亚成年大熊猫全年粪样含菌量为 7 3× 10 5cfu/g ,成年大熊猫为 7 8× 10 5cfu/g ,老年大熊猫为 2 0× 10 6 cfu/g。粪样中共分离鉴定出 16种细菌 ,优势菌群分别为肠球菌(4 0 2 % ) ,肠杆菌 (36 7% )和乳杆菌 (17 8% )。这些菌株的分离鉴定为研究大熊猫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类和分布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野外自然生态环境下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和分布 ,为预防大熊猫感染细菌性疾病和亚成年大熊猫食性转换期食物结构的合理搭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体内外发现寄生虫达22种,其中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有寄生于小肠的西氏蛔虫和寄生于体表的熊猫痒螨.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全球最具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稀动物之一,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曾到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近年来,由于国际间大熊猫科研合作的需要,大熊猫出入境日趋频繁,因此,做好体内外寄生虫病的防控是出入境大熊猫检验检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成年雄性大熊猫患病死亡,剖检:心、肝、肺肿大郁血,伴有胸水和腹水,从心、肝、肺、脾、肾和胸水中分离到纯粹的醋酸钙不动杆菌,该菌在加有1%醋酸钙的肉汤中培养后增菌1倍,该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等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不动杆菌为机会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少有致病性,但该菌株毒力很强,以0.001ml菌液腹腔注射小白鼠于20h内死亡,该菌是卢大熊猫死亡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