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在水温(25±2)℃下,给饲养在网箱(1.0m×0.5m×1.0m)中体质量(11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投喂添加了金丝桃素(0、0.066%、0.132%)、绿原酸(0、0.04%、0.08%)和硬葡聚糖(0、0.2%、0.4%)饲料,以基础饲料组为对照组,探讨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补体C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硬葡聚糖组草鱼溶菌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35d后溶菌酶活性达到峰值,而金丝桃素和绿原酸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0.08%绿原酸组草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添加0.2%和0.4%硬葡聚糖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0.132%金丝桃素组的血清中补体C3含量在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08%绿原酸和0.2%硬葡聚糖可有效增强草鱼幼鱼非特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5±2)℃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硬葡聚糖(0.2%,G1组;0.4%,G2组)绿原酸(0.04%,G3组;0.08%,G4组)和金丝桃素(0.066%,G5组;0.132%,G6组),连续投喂放在1.0m×0.5m×1.0m网箱内、体质量11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复合物对草鱼种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均重132g草鱼种540尾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壳聚糖复合物(以壳聚糖为主要活性成分)0、300g/T、500g/T的三种饲料,进行70天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草鱼鱼种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复合物500g/T后,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对肥满度和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草鱼过氧化氢酶和谷草转氨酶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300g/T壳聚糖复合物添加后,丙二醛的量显著提高,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500g/T添加组丙二醛的量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壳聚糖复合物在草鱼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00g/T。  相似文献   

4.
酸化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重为5.35±0.0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O.niloticus ♀)幼鱼480尾,随机分配在16个水族箱中,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酸化剂(0%、0.1%、0.2%和0.3%),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来评价酸化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显著促进了罗非鱼的生长(P〈0.05),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也有一定的改善;不同水平的酸化剂不影响鱼体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指标;除0.3%组脏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脂体比和血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可显著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饵料中添加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及二者的组合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饵料利用率的影响。在水温14.0~18.5℃将144尾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0.53±0.10)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2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对照组)和在每千克基础饵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的组合酶(试验组)。计42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 P<0.05),且添加组合酶的特定生长率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6.30%;但摄食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菱鲆幼鱼的鱼体水分、粗脂肪、灰分和能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鱼体粗蛋白含量均有增加(P>0.05),且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组合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干物质、粗蛋白、磷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磷和能量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氮、磷贮积率,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添加组合酶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饵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未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但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五种植物免疫增强剂对草鱼非特异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0~26℃下,用网箱饲养法研究了绿原酸(A组)、枸杞多糖(B组)、金丝桃素(C组)、黄芪多糖(D组)、植物血凝素(E组)对平均体重43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饲料中添加0.165、0.33、0.66g·kg-1的枸杞多糖;0.165、0.33、0.66g·kg-1的金丝桃素;0.165、0.66g·kg-1黄芪多糖;0.1、0.2g·kg-1绿原酸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比对照(O组)显著增强(P0.05)。但在含免疫增强剂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当饲料中添加0.4g·kg-1绿原酸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极显著提高(P0.01)。而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只是金丝桃素、绿原酸使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植物血凝素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升高的程度。60d的饲养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枸杞多糖、金丝桃素、绿原酸及黄芪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草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增强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270尾初始体重(12.97±0.18)g的德国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in)0.25,0.5,0.75,1.0和1.5%的13粮,试验期为12周,观察Ain—Gin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高剂量Aln—Gin(1.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Ⅳ、Ⅴ和Ⅵ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Aln—Gi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8.
选用270尾初始体重(12.97±0.18)g的德国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in)0.25,0.5,0.75,1.0和1.5%的13粮,试验期为12周,观察Ain—Gin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高剂量Aln—Gin(1.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Ⅳ、Ⅴ和Ⅵ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Aln—Gi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8周的养殖试验,评估了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共设计6种饲料,甜菜碱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20%、0.30%和0.40%。结果显示,添加水平为0.05%时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肝脏组织状况最好,全鱼和肌肉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添加水平超过0.20%时肥满度(cF)随甜菜碱添加量的上升而下降。各添加组的肝体比(H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全鱼和肝脏中(0.10%添加组除外)的脂肪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指标中各添加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但随着添加量的提高有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可以促进军曹鱼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利于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cal 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5±0.25)g的尖吻鲈50d。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蛋白酶、肠淀粉酶及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蛋白酶在1.5%组显著低于1.0%组(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垂的消化酶在1.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5%组能显著促进其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在1.0%组显著促进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素、枸杞多糖对草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草鱼幼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蒜素(0、0.4%、0.8%)、枸杞多糖(0、0.066%、0.132%),未添加组为对照组,探讨大蒜素、枸杞多糖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LSZ)、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补体C3含量和白细胞吞噬率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8 d...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24~29℃下,将675尾规格整齐、健康、体质量为(35.59士0.4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放养于水泥池中的网箱(100cm×50cm×100cm)内,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24%、28%、32%),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4%、6%、8%),共计9种饲料。饲料蛋能比(P/E)在15.81-22.46 mg·kJ-1之间。92d的饲养表明:D4组(蛋白质含量为28.02%,脂肪为4.30%)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草鱼全肠中蛋白酶的活力逐渐升高,之后又降低,以D4组饲料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D1、D8和D9(P〈0.05)。本实验表明,该生长阶段的草鱼所需最适蛋白水平为28.02%,能量为14307kJ.kg-1,P/E约为19.58mg·kJ-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美国红鱼生长(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血清总补体活性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1、25.3、51.0、102.8和203.2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美国红鱼进行为期56d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51g左右的美国红鱼2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1.5m×1.0m×1.0m)中进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维生素E含量增加,美国红鱼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美国红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102.8mg/kg;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和血清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的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且维生素E的添加量达到最高值102.8和25.3mg/kg,随后变化不明显;美国红鱼血清SOD活性随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且含量在102.8mg/kg达到最高值,随后显著下降。综上所述,美国红鱼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为102.8mg/kg。  相似文献   

14.
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配合饲料、浸泡蚕豆和发芽蚕豆喂养平均体重(1000±20)g草鱼70d,分析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79.5%、40.32%和50.10%,饵料系数分别为2.11、4.78和4.31,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5),显著增加了饵料系数(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肌肉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比配合饲料组显著提高(P<0.05)。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但是显著提高了草鱼肌肉品质。投喂发芽蚕豆的效果要优于投喂浸泡蚕豆。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1.0±2.3)g的健康草鱼300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处理组1和处理组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1和2分别饲喂含复合芽孢杆菌(105 cfu/克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以1:1比例混合)和枯草芽孢杆菌(105 cfu/克饲料)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pH和硝酸盐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从第21d到试验结束期间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处理组1第35d除外)。芽孢杆菌的添加同时显著降低草鱼的死亡率(P<0.05),并提高了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1和2草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了52.93%(P<0.01)和21.78%(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44.44%(P<0.01)和16.67%(P<0.05);而且处理组1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处理组2提高了25.58%(P<0.01)和23.81%(P<0.01)。肠粘膜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能提高草鱼肠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上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善养殖水质和草鱼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并显著促进草鱼生长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膨化饲料饲养60 d,探究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结构、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草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脏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显著提高肠伸展率、中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提高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草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改变草鱼肠道微生物组成,门水平上,对照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3.56%、32.52%)。0.5%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1.82%、20.27%)。2%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4.20%)。属水平上,2%添加组草鱼肠道优势菌属直接发生改变,Paeniclostridium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丰度大幅上升。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增强,组成中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相关的菌群丰度升高。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可作为生产草鱼绿色饲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15.8~18.6℃下,研究了EM菌液对体质量(13.85±1.44)g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饲养在室内直径1m、高0.7m的圆形玻纤缸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含EM菌(5.0×10^9 CFU·kg-1饲料)的试验饲料。90d的饲养表明,试验组中华鲟的生长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增重率及特定增重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鱼淀粉酶、脂肪酶及胃蛋白酶活性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肝、胃中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高46%和79%、脂肪酶活性高52%和246%,肠、胃中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高54%和48%,均呈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鱼肝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29%、33%和34%,脾中除POD外,其他酶活性与肝中相同,但试验组鱼肝、脾中MDA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小了47%和44%,呈显著性差异(P〈0.05),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EM菌液可提高子中华鲟的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