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康宇 《森林与人类》2004,24(8):58-59
松竹梅,在我国古代被誉为“岁寒三友”。千百年来,不少的文赋名篇,诗词佳作以及名家的画卷,对其凌霜不屈、挺拔而立的高雅品格倍加赞扬。寒松,当“林野惨栗,山原愁悴”之时,其它树木枝叶零落,它则“独长于苍翠,冒霜而停雪”。修竹,“临临兮其高可爷,挺挺兮其直不可枉”,“恬无盛衰,置身长安”。腊梅,耐寒而开,清香而不妖艳,高雅而不媚俗。“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玉质紫金衣,香雪随风荡”。严冬之时,草木摇落,万物萧疏,而“三友”更显“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奇节。因此,在我国文学上常常把“岁寒三友”比喻在困难逆境中能保持崇高节操而不随俗沉沦的人。刘禹锦诗:“后来富贵皆凋零,岁寒松柏犹依然。”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2.
在万花纷谢之时,梅花抗严寒,傲冰霜,叶翠喷红,凌寒独放。元代杨维贞诗曰: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气节坚贞,品格崇高,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花原产我国,有230多个品种,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在《诗经》中已有记戴,汉朝已经把梅用在园林种植,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时,赏梅、咏梅、艺梅之风已盛,在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文学、艺术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联系,留下了许多佳作。梅花的神、韵、姿、香、色俱佳,深受群众喜爱。陈毅的《冬夜杂咏·红梅》曰: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对梅  相似文献   

3.
这也许是每个家庭的幻想,周末或假期,和孩子们一起去乡间别墅,在树林里散步,采蘑菇,骑马、种花、收拾菜园子……因为都市的生活,紧张而沉重,让我们摒弃了太多的绿色,每每夕阳西下,总让我想起屈原的一首诗:“离人群遁逸,因气变而遂曾举兮,时方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返其故都。”这是一个朋友对我发自内心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李盛仙 《云南林业》2002,23(2):22-24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  相似文献   

5.
兰蕙,为兰科兰属诸品种的泛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如《家语》云:“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又《猗兰操》云:“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蕙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为伍.”《楚屈原离骚》云:“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阮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由于这些赞扬出自妇儿皆知的古代名人之口,俱有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时被人们所引用.  相似文献   

6.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松的随想     
白雪 《内蒙古林业》2014,(11):46-46
“岁寒三友”,松首屈一指。松不比梅,梅主要生长于江南,而松无论南北东西几乎无处不有,无疑是树木中的大族了。松之所以能够居于三友之列,当以其经冬而不落叶(据说还有一种落叶松,北方平原及低矮山区似不多见),且依然苍翠而得。正如孔子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看来,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细心地观察到了,而且一语道出其不惧严寒的品格,乃至两千多年过去,这种品格依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一千尺檐瀑,十二时雨声”,听雨,尤其是夏夜听雨檐下,实是人生一件快事。夏夜雨声,是流动的天籁之声,似伯牙鼓琴之“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可以忘却人生之不平和喟叹,化解心中堆积的块垒,一切的烦恼都可以随风雨声而去,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9.
梅花     
梅花,学名(PnunusmumeSibeetZucc.),别名:春梅,干枝梅,蔷薇科,李属,原产于中国。梅为我国的著名花木。它枝干苍劲,花形端雅,傲雪而开,气味清香,色彩丰富。我国自古将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梅花大片栽植更富诗情画意,我国不少著名的游览胜地如?..  相似文献   

10.
葛藤,通常称为葛条、葛根,李时珍认为葛是“鹿食九草”之一,故又名“鹿藿”,是原产我国的一种落叶豆科藤本植物。早在公元前六世纪《诗经·采葛》篇中就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诗句,说明两千多年前,葛藤就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竹子和中华民族一样历史悠久,历代保存的难以计数的竹类诗画,使竹子的观赏和审美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光辉篇章。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和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它是中国古典风格的园林中不可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名松     
在祖国的很多名山大川和古典皇家园林,以及古寺名刹中,都有姿态奇绝的古松。它们或挺立高山之巅,或倒挂绝壁悬崖;或依傍宫殿古建,或衬亭抱塔……它们就像“无声的诗,活动的画”。它们是刚直不阿、坚贞高洁的坚强性格的象征,一向和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它们又是以有趣的传闻而驰名于世的。这其中名松很多,像安徽黄山的“迎客松”、九华山的“凤凰松”,广西贵县南山的“不老松”、山东泰山普照寺的“六朝松”、山西五台山的“灵鹫古松”、内蒙鄂尔多斯的“油松王”、河北丰宁的“九龙松”、辽宁千山的“盘龙松”等,都是我国千年…  相似文献   

13.
提起观赏竹类,人们都会想起斑竹。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斑竹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动人的爱情神话故事。李白曾有诗曰:“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看来,山不崩水不绝,竹上的斑斑泪痕将永远给人以坚贞爱情的启迪。斑竹又名湘妃竹,其秆上有大小不等的因菌类寄生而成的斑块,由许多同心圆环组成,形如指纹,十分美观,风采出众。它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14.
这也许是每个家庭的幻想:周末或假期,和孩子们一起去乡间别墅,在树林里散步,采蘑菇、骑马、种花、收拾菜园子……因为都市的生活,紧张而沉重,让我们摒弃了太多的绿色。每每夕阳西下,总让我想起屈原的一首诗:“离人群遁逸,因气变而遂曾举兮;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返其故都。”这是一个朋友对我发自内心的感慨。 Peter,来自澳洲的设计师。自1980年以来,他设计的许多住宅在澳大利亚国家大奖中屡有斩获。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以其鲜明的特色——提高建筑环境质量,而荣膺澳大利亚建筑业的最高奖项——维尔金森奖。 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要掀起一场绿色的革命,我保  相似文献   

15.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赞咏梅花,赞颂她具有做霜雪耐严寒的刚强风骨,在万木凋零,大地沉寂之时,她顶寒冒雪开放,告诉人们春天已回到人间,唤醒百花,把春天装扮得更加美好。《尚书》、《诗经》中有关梅花的记载,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品种有230多个,迎风斗雪.吐翠喷红,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宋代杰出诗人苏武在《红梅》一诗中写道:“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姿。”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  相似文献   

16.
这是竹子的品格。我国人民历来有爱竹的习惯,我省人民尤其如此,从古及今,人们都把竹子作为圣洁高雅,刚强正直的象征。人们赞美竹,虽然她无牡丹之富丽,无桃李之娇艳,然而她以虚心有节,宁折不曲,四季常青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人们把竹和松、梅一起誉为“岁寒三友”。“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昔有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有方志敏“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清代郑板桥更是画竹,吟竹,大赞竹子的气质和秉性。  相似文献   

17.
梅是蔷薇科杏属植物,其花于冬末春初先叶开放。梅花五出,又名“五福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花花语为“坚强、忠贞、高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其造景的主体是植物,突出植物景观是绿化设计的关键。而竹在植物景观配置中有其独特之处。“竹梅双喜”、“岁寒三友”、“四君子”、“五瑞图”等配置手法在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和现代园林景观中常被广泛应用。《避署录话》云:“山林园圃,但多种竹,不间其他景物,望之自使人意潇然”。陈继儒在《小窗书记》中曰:“亭后有竹竹欲流,竹尽有室,室欲幽……”可见古人对竹子在园林中的配置也是很有讲究的。竹类植物为多年生常绿单子叶植物,有乔、灌、藤本等。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方式又分为散生竹、丛生竹和混生竹。…  相似文献   

19.
梅,它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和画家以此来比拟正人君子的气节操守。梅花,雪侮霜欺香益烈,它以亮丽的色彩和诗化的韵律,深情地向世人唱着春天的“浩然正气”之歌。“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朝诗人林和靖,他隐居孤山,不结婚,不做官,以种梅养鹤为主,人称梅妻鹤子。他有一首咏梅诗,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是咏梅名句,画家以“暗香疏影”来形容梅花,就是由这两句而来。君不见,月下梅花,是何等清逸雅致。梅,“清高”而胸怀大吉。古人云:“梅花本是有情物,郁香散作万里春。”品梅应先视其神韵,光有梅…  相似文献   

20.
松的随想     
白雪 《中国林业》2011,(24):37-37
“岁寒三友”,松为老大,且松不同于梅主要生长于江南,无论南北东西,松几乎无处不有。无疑是树木中的大族了。松所以能够居于三友之列,当以大部分松树品种经冬而不落叶,且依然苍翠。如孔予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看来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细心地观察到了,而且一话道出其不惧严寒的品格,乃至两千多年过去,这种品格依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