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赫山区八字哨镇大湖村村民曾志云,从1993年开始从事特种水产养殖,将近十年历史。从2000年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养猪、养鱼、养鳖、养珍珠一体化。现拥有养殖水面80.4亩,其中甲鱼养殖面积11.4亩(种甲鱼池2.5亩,商品鳖养殖池8.5亩,温室0.4亩),珍珠养殖面积30亩,成鱼养殖面积39亩。2001年产商品鳖4200千克,产成鱼15吨,出栏生猪220头,产稚鳖9000只,养殖收入49.04万元,纯收入20余万元。另外,2000年吊养珍珠蚌4万只,3~4年后,珍珠养殖纯收入可在40万元左右。他家…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1993,(6):3-3
汉寿县有养殖水面21万亩,是我省的水产大县,也是全国的特种水产品的重点产区.1992年全县特种水产养殖面积5900亩(不含套养等),年产牛蛙蝌蚪3500万尾,商品蛙10万kg,幼鳖20万只,鳖500t,幼蚌1亿只,珍珠5t,加上鳜鳢鳝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底层充气增氧技术,在池塘进行了河蟹雌雄分塘养殖试验。经过1年养殖,雌、雄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32g/只、250g/只,单产分别为64 kg/亩、80.25 kg/亩,亩毛利分别达4823元、15061元。  相似文献   

4.
正稻田成蟹养殖试验平均亩产河蟹27.4kg,平均规格114g/只,体重100g以上的成蟹占68.3%,回捕率60%。稻田培育扣蟹试验平均亩产扣蟹55.2kg,平均规格27.6g/只,回捕率20%。稻田养蟹模式比单一种植水稻增效明显,按照市场产品价格计算,稻田养殖成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00元,稻田培育扣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66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覆盖率约为70%。试验结果:养殖成蟹871.95kg,亩产58.13 kg,其中雄蟹平均壳长64.23 mm,壳宽72.03 mm,体质量194.07 g,个体200 g以上的比例为40.0%;雌蟹平均壳长60.46 mm,壳宽67.51 mm,体质量140.88 g,个体150 g以上的比例为36.7%。结果表明,采用种草生态养蟹模式,可以在崇明地区养成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是提高农田产出利用率的一项生态种养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稻田中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充足的氧气和水质环境条件,通过稻、蟹互利共生,减少稻田农药化肥使用,减轻农田污染,使河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蟹种养殖肥满度、成活率和规格,实现优质水稻产量650kg/亩,蟹种产量65kg/亩,蟹种规格达到100只/kg~140只/kg,为北方地区的大规模河蟹养殖提供了优质河蟹种苗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盘锦地区稻田扣蟹养殖存在产量低、规格小(200~360只/kg)、严重制约成蟹养殖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试验、示范,连续三年实现水稻不减产,稻田扣蟹养殖产量1 125 kg/hm2,养成规格120~160只/kg的好成绩,提出了蟹苗选择、放养密度、饵料投喂及稻蟹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看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水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现了鱼、鳖、鳗等卖难、价跌等新情况。针对市场变化.县水产科研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使水产养殖尤其是特种水产品养殖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1甲鱼由精养转向混养前几年.由于野生鳖的枯竭,鳖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最高价达500元/kg以上。随之人工养殖一哄而起、价格猛跌。目前养殖鳖仅120元/kg左右。靠建立标准温室养鳖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去年在楼王镇水产垦殖公司门0亩池塘中.增放鳖种养成鳖试验成功,今年全县1万多亩水面中推广大水面、低密度…  相似文献   

10.
<正>一、泗洪“7318”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模式“7318”模式,即为亩均放养蟹种不超过1 000只,雄蟹占70%、雌蟹占30%,亩效益达1万元以上,成蟹回捕率高达80%。可亩产河蟹150千克以上,其中雄蟹平均规格200克/只以上、雌蟹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此模式养出的河蟹口味鲜香甜,很受高端客户的欢迎。泗洪县宋义军采取了“7318”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效果较好。宋老板有成蟹塘10亩,扣蟹塘30亩,成蟹塘主要养殖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降低中华鳖养殖成本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限制养鳖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养殖成本过高,尤其目前市场处于一个低价位状态,商品鳖价格一般在60元/kg左右,而一般养殖场的养殖成本在40元/kg以上,甚至经营状况不太好的养殖场达到50元/kg以上,养殖场的利润已非常微薄,尤其对于北方中华  相似文献   

13.
绥化市北林区在2004年开展了池塘规模养殖河蟹初试,通过一年的养殖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区河蟹养殖面积1475亩,总投放扣蟹7820kg,平均规格为230只/kg左右,于4月29日入池,最高亩放6.5kg,1450只,平均亩放5.3kg。按照河蟹养殖要求设置了防逃墙,大部分池塘四周水边有水草,投喂的饲料主要有豆饼、豆粕、玉米粒、玉米面,  相似文献   

14.
日本小规模人工养殖鳖开始于1879年,于1899年在静冈县浜名湖边建立了大面积的养殖池塘,战前以养鳗为主,兼养鳖,战后以养鳖为主.即现在的服部中村养鳖场,养殖池总面积达251,600平方米.小池一亩一只,大池五亩一只,有温室四栋(330平方米),从鳖产卵、孵化以至养成成鳖,目前该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管忠勤 《水产科技情报》2017,44(3):154-156, 161
为探索现代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于2013~2014年在长江口地区,利用生态湿地净化的长江水作为养殖水源,通过开挖深槽沟和种植水草等措施营造"水草森林"的生长环境,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开展了大规格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示范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014年大规格河蟹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67.5 kg,雄蟹平均规格221 g/只、雌蟹平均规格161 g/只,回捕率在70%以上,达到了增产增量的目的。养殖的商品河蟹经2次药残检测,全部合格,达到水产品安全标准要求。生产期间采用鲜活螺蛳及冰鲜小杂鱼投喂方式大大提高了河蟹的品质,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董宣  徐忠  陆美超 《齐鲁渔业》2008,25(10):28-28
崇明岛目前拥有扣蟹养殖面积6667hm^2以上(10万多亩),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养殖效益,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07年在站基地进行了扣蟹、青虾、鳜混养试验。通过试验,在合理放养的基础上,每667m^2扣蟹产量128kg,青虾15kg、鳜1.5kg。平均每667m^2效益增加8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河蟹生态养殖不同放养模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塘生态养殖的方法,研究了河蟹不同放养模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放养扣蟹350只~750只,规格200~300只/kg,均可达到上市规格150g/只,回捕率60%以上,其中放养350只/667m^2,平均上市规格最大,而单产、效果最低;放养750只/667m^2,回捕率下降,单产优势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河蟹生态养殖适宜放养模式是:河蟹500~750只/667m^2,规格200~300只/kg,套放青虾5~6kg/667m^2,规格1200~2000尾/kg;花白鲢15~20尾/667m^2,规格5~6尾/kg;鳜鱼8~12尾/667m^2,规格7~8cm。  相似文献   

18.
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底质的池塘,设置不同的隐蔽物,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放养不同规格的苗种,调节不同的透明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梭子蟹养殖池塘以面积在5亩~30亩、水深在1.5m~2.0m、底质为泥沙质和沙泥质,养殖效果较好;幼蟹规格为720只/kg时,亩放养2000只~2500只,单产较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1000只/kg的苗种,单产最高;透明度为30 cm~40 cm的池塘,平均单产、成活率均较高,设置隐蔽物对防止梭子蟹互相残杀效果不明显;透明度大于40 cm时,设置隐蔽物的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池塘、  相似文献   

19.
杨金林 《水产养殖》2007,28(6):34-35
河蟹是淮安市楚州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水产养殖效益,近两年楚州区水产站积极探索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同时开展龙虾、鳜鱼混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养殖塘口亩产河蟹50kg(平均规格150g/只)、龙虾50kg、鳜鱼7.5kg以上,亩效益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卓勋良 《科学养鱼》2000,(10):18-19
江苏垦区承担的农业部 1998~ 1999年渔业丰收计划“鱼、虾、蟹、鳖高产高效混养配套技术”项目,经过两年的组织实施共推广鱼虾混养 5250亩、鱼蟹混养 20046亩、鱼鳖混养 6074亩,实现亩均产鱼 443.2公斤、虾 20.6公斤、蟹 29.3公斤、鳖 24.7公斤,亩效益 1949.8元。项目的实施不仅挖掘了水产养殖增产潜力,而且优化了养殖结构,使垦区渔业增产增效工作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加强组织和引导外,我们主要推广了以下九项实用综合配套技术,现介 绍如下:   一、池塘清整与消毒   淤泥有供肥、保肥、调节水质肥度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