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云南省北亚热带冬闲田引种的优良牧草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北亚热带地区冬闲田引种优良牧草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牧草是兰天堂多花黑麦草、海湾多花黑麦草和盛世紫花苜蓿。其次为特高多花黑麦草、游客紫花苜蓿、猎人河紫花苜蓿、邦德多花黑麦草、赛特紫花苜蓿。而牧杰多花黑麦草、劲能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泰德多花黑麦草、百慕大多花黑麦草和绿浪高黑麦的加权关联度最小,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2.
在鲁北滨海地区对10种禾本科牧草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再生能力,生长天数,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禾本科牧草为苇状羊茅和长穗冰草,最差的为短芒老芒麦和西伯利亚冰草。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引进的豆科牧草箭豌豆10个品种(系)的9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anguedoc箭豌豆、山西333A箭豌豆关联度最高,综合性状好,适合在阿拉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汪澜 《四川草原》2004,(3):14-1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引进的豆科牧草箭筈豌豆10个品种(系)的9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anguedoc箭筈豌豆、山西333A箭筈豌豆关联度最高,综合性状好,适合在阿拉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针对呼图壁县优质牧草的种植需求现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呼图壁县引种的10个苜蓿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指标构建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为FY310、骑士和拉迪诺,与参考品种关联度较高,"FY310"各项性状都表现较好,尤其在产量、株高和粗蛋白三项指标上,其综合排名最前,综合生产性能也最好,适宜在呼图壁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敖汉、冰弛和标靶与参考品种关联度较小,综合评价排名较低,综合生产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6.
陈奥  龙明秀  张维  马文文 《草地学报》2012,20(1):102-107
根据作物灰色育种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黑麦草(Lolium spp.)杂交F4代8个品系的单株产量、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率、茎粗、叶宽、叶长、茎叶比、生育期、初花期净光合作用速率进行目标性状灰色关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黑麦草杂交F4代8个品系进行灰色多维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黑麦草单株鲜重与分蘖数(r=0.7968)、茎粗(r=0.7472)、叶长(r=0.7116)关联度最高;茎叶比与有效分蘖率(r=0.7631)、株高(r=0.7468)关联度较高;而初花期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叶宽(r=0.8431)和生育期(r=0.8264)关联最为密切。可根据育种目标,对与目标性状关联度较高的性状进行针对性选择。F4_5(卓越×百盛)、F4_6(多福×卓越)、F4_8(百盛×多福)3个杂交新品系综合性状最好,综合评估关联度分别为0.8582,0.7527和0.7340。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草牧业,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测定老芒麦、狼尾草、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四种禾本科牧草的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四种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牧草的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采煤塌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结果 表明:无芒雀麦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澳大利亚优质燕麦"天鹅"在高寒牧区引种栽培试验中的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澳大利亚优质燕麦“天鹅”在高寒牧区引种栽培试验中的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北滨海地区引种豆科牧草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鲁北滨海地区对经一般观察后初步入选的14种豆科牧草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繁殖系数、折干率、叶量率、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豆科牧草是草木樨属牧草,其中白花草木樨尤为突出;其次为沙打旺和美国苜蓿,也是适于鲁北滨海地区种植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11.
李晶  南铭  刘彦明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草地学报》2023,31(4):1089-1098
本研究以13个饲草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材料,连续3年进行产量、品质及饲喂性能综合评价,为甘肃中部地区饲草燕麦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燕麦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年际、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影响极显著(P<0.01),穗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31.21%,叶片数和茎节数平均变异小于5%;不同品种间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相对饲用价值、相对饲草品质、产乳净能与饲草分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张燕四号’相对饲用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最大,分别为126.18,178.99,‘白燕7号’饲草分级指数最大,为35.01 MJ·d-1,13个燕麦品种产乳净能值平均为7.08 MJ·kg-1,达到特级饲草标准。结合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建线性评价函数模型,得出‘陇燕3号’‘坝燕6号’‘定燕2号’‘张燕四号’与‘白燕7号’产量稳定,饲喂性能突出,适宜推广并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地上对12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产草量、青干比、盖度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非洲狗尾草、臂形草、大翼豆3个品种的各经济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3.
饲用稗草生育特性及栽培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冷凉山区退耕还草适宜牧草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海拔2530 m的南方冷凉山区退耕地上对18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茎叶比、产草量、青干比、净同化率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18个牧草品种中15个品种能在冷凉山区正常生长,其中多年生黑麦草(马达)、多花黑麦草(旺饲)、紫花苜蓿(WL-612)和紫花苜蓿(四季旺)、白三叶(海法)各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冷凉山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选择36头青年母猪进行超数排卵,发现孕酮含量与黄体数(排卵点数)呈显著相关(r_1=0.4441,p<0.01);但与冲出胚胎数没有相关(r_2=0.2296,P>0.05);与2细胞以上胚胎数(不包括2细胞)均表现出强正相关(r_3=0.6692,P<0.01)。因此,孕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胚胎发育阶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英 《草业科学》1995,12(4):18-20
在运粮河中游两岸建立优质牧草品种鉴定辅,对新疆大叶紫花蓿、红三叶、草木樨、沙打旺、狐毛草和羊草4个豆科和2个和禾本科计6个品种牧草苜蓿十羊草组合牧进行适应性、抗逆性以及牧草产量和质量的鉴定筛选。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主栽的32个鸭茅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DUS测试,并基于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以期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地区生长的优质鸭茅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供试鸭茅品种(系)可根据其物候期的差异,主要分为早、中、晚熟3种类型,生育期介于230~307d。各供试鸭茅品种(系)在抗锈病、越夏率、生长速度、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等均差异明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以‘滇北’、‘01472’、‘Cristobal’、‘宝兴’、‘波特’等表现较为突出。供试14个DUS性状在各鸭茅间表达程度各不相同,可用于区分供试鸭茅品种(系),并得出关于鸭茅产量、抗性及品质的供试种质综合排序,最终筛选出17份表现较为优异的鸭茅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及鲜草产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汉中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品种(系),为汉中水稻(Oryza sativa)不同种植模式下紫云英推广应用提供优良品种(系)。结果表明:‘南郑种’、‘yH925’、‘宁波大桥’、‘湘紫1号’属于特早熟种,‘yiJ’、‘848711’、‘闽紫7号’、‘弋江籽’属于早熟种,‘湘紫4号’属中熟种。9个品种(系)盛花期鲜草产量差异较大,‘闽紫7号’鲜草产量最高,为24192.45 kg·hm?2;其次是‘yiJ’,为23494.50 kg·hm?2,与闽紫7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南郑本地种’最低,为12049.80 kg·hm?2,显著低于其他8个品种(系)。特早熟品种(系)中‘宁波大桥’在汉中适应性较好,株高、地上部分特征、根瘤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等综合特性表现较好,适宜在水稻直播模式中种植。早熟品种(系)中,‘闽紫7号’和‘yiJ’在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盛花期鲜草产量优势显著,适宜在水稻机插秧和手插秧模式中种植。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连续十年的对优质牧草的种植试验,所筛选出的适宜于我国养牛业的优质牧草的主要品种及其典型种植模式予以介绍,其对我国养牛业中优质牧草的科学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第一枯草期补加营养对山羊工业氟中毒的综合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只高氟区出生的6月龄山羊,分为三组,每组10只。一组对照,其它二组分别给100g混合饲料(含玉米、麸皮、CaCO3及CuSO4,Ca:P=1.5:1),或100g黄豆/h/d,为期6个月,旨在研究第一枯草期补充营养是否可减轻工业氟污染对山羊的危害,以及观察补充营养对动物整体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指出,补饲期间发育的第一对切齿,其硬度随饲料蛋白质增加而提高,经过一个青草期磨损,第一切齿高度分别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