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过程实际上是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及价值的认识过程,建立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评价、总结、以更好的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相似文献   

2.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是森林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文中对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的内涵演变、分类、调查及评价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指出旅游资源内涵的演变是研究者对旅游业的认识由观光旅游向狭义旅游业再到广义旅游业逐步变化的客观表征,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主要呈现为物质属性、市场重要性与学科差异3类, 旅游资源调查的共性内容为地理位置、物质属性、利用与保护前景, 旅游评价多采用层次评价法; 对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竹类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述竹类资源、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竹类旅游资源进行了界定和特征分析,将竹类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主类、7个亚类和53个基本类型,构建了竹类旅游资源分类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竹类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和等级评价标准.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对竹林生态环境资源进行评价,确立了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研究将为科学分类和评价竹类旅游资源,设计竹类旅游产品、确定资源开发强度与规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蔚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蔚县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分类体系,对蔚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蔚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8个大类、21个亚类和36个基本类型,并确定了主要旅游单体资源137个,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在树立文化旅游主题、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推广文化旅游形象、优化文化旅游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蔚县文化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相融合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度较高,独特性较强。对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进行分类。按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其生态旅游资源的生物多样性、风情独特性、区位优越性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争取政策倾斜,编制旅游规划,做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打造西双版纳旅游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国家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分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与原则,在“国标”的基础上,构建了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极具特色,有丰富的历史宗教文化,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火石寨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评价,探讨了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旅游资源调查分类普遍接受的是2003年国家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但是,若单纯以国家标准对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文中在综述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三生"理念,提出一套新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并且对浙江省苍南县10个乡镇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具体分类,以期为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旅游产品开发等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在海南白沙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并对其分级,结果表明:白沙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24个亚类、5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旅游资源分类同类项的100%、77.42%、34.84%;69个重要单体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有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3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30个,分别占单体总数的4.35%、52.17%、43.48%一些单体同时具备多个主类、亚类、基本型的特征。根据白沙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3个功能区,建议有重点的逐步开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主要资源有5类44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53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8.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0分,综合得分为40.53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Ⅰ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对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采用资料分析、现场踏勘和德尔菲法,对滨州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分类和等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滨州市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30个亚类和75个基本类型,涵盖了全国的绝大部分类型;在233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建筑与设施类居多,初步形成了以独特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主要特色的"三山两水一圣人"的旅游体系;其旅游资源的品位(重要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打分评价方法对甘肃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评价,结果为该公园有特品级旅游资源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89个,普通级旅游资源41个;按风景资源的类型分类定级,风景资源质量等级为一级。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对区内鹦哥嘴-主峰、元门和道银3个调查小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对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有了初步研究。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该区的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19个亚类51个基本类,占GB/18972-2003记录的主类、亚类和基本类的100%、61.3%和32.9%。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包括4个主类、11个亚类和27个基本类;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个4主类、8个亚类和24个基本类,表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增城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认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资源品味较高、资源特色较突出,指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越、便利的交通条件、热情好客的社会氛围等为白水寨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条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促进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对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认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味较高、特色较突出;指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热情好客的社会氛围等为白水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条件;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促进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洛清江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黄冕林场洛清江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类,对公园旅游风景资源单体和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合公园周边旅游及风景资源评价情况,提出广西黄冕林场洛清江森林公园开发思路、功能定位、景区分区规划等设想,以及招商引资和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兴的特种旅游项目,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进行了陈述与分析,从而较系统地介绍了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和《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方法、标准,对陕西省宁东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宁东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等级综合评价值为38.42分,其中风景资源质量分值为24.72分,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8.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5.7分,达到国家森林公园二级标准,适宜于旅游开发;生物类资源及其典型度和自然度现状条件最好,资源环境的本底质量较好,干扰破坏程度较小,现有开发利用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和条件进行分类评价,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千家峒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对策,旨在促进千家峒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活动对资源与环境具有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威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旅游,系统分析了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过程,从而建立了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的综合体系.这个体系由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制度体系、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制度体系、旅游资源管理保护制度体系、旅游资源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和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等5个子体系构成,每个制度子体系又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制度.这些具体制度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科学而和谐的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