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草原文学"是民族地域性文学。它同我们通常说的"民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等概念并不相等,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关系。由古到今,"草原文学"就其作者的族属来说,固然绝大部分属于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回纥、契丹、女真及蒙古等多民族,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内地到塞外的或土生土长的汉族。这种情况,在当代内蒙古各民族作家竞相创作草原文学的背景下更屡见不鲜。固然,蒙古族是"草原文学"的主  相似文献   

2.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相似文献   

3.
巴洛克是一种艺术风格,在欧洲文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巴洛克作品体现出人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的思想状态,它表现为一种迥异于古典文学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的美学风格和思维范式,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形式。巴洛克文学囊括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作家以及作品,既有类似之处,又自成一派,表现出一种追求动感、华丽、张力的巴洛克式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作为欧洲文学史的的一种文艺思潮,不仅在欧洲,甚至在世界文学历史上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影响,个性的极大解放和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在文学上产生了共鸣,是文学上的引领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范围和领域。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气的影响下,俄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出现了一批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文学作家、作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内容的独特性和艺术上的特色都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若水 《草原》2011,(9):95-96
依据生活的提供,充分调动各种美学资源,进行艺术的概括和提炼,是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或曰纯文学始终不渝的走向,也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遵循。中短篇小说集《清场》(天热著,现代出版社2009年出版)所构建的一系列内涵丰富的艺术画面和饱满的艺术形象又一次说明了这一点。《清场》结集了作家的八部中篇小说,四个短篇小说,共十二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教学中,十七年文学显得相对薄弱,但它的价值却不容忽视。通过整体观照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方法,突破十七年文学教学原有单一的政治评判模式,把握其"工农兵"文艺建构与超越的特质,即文学思潮的交替演进、认同与焦虑的作家心态以及革命性叙事的建构与超越,认为十七年文学在受到政治意识形态规约的同时,又蕴涵了自身所特有的精神超越性品格。  相似文献   

7.
湖北北地处内陆腹地,东西南北交汇之处,农产的相对丰足和多元文化影响等原因,形成一种以世俗理性为主又兼容多种文化的庞杂的文化品格。相对于北京、天津、上海、陕西、苏州等地区的文学创作而言,湖北的文学缺失的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而这一点又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创作显示整体的实力和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虽说历史上有着楚骚遗韵、老庄痕迹,但就它的文化而言,文化底蕴并不深厚。神秘诡谲、浪漫丰富、文采飞扬的荆楚文化,只在陈应松等个别的作家的创作中有所体现。不少湖北作家浸淫在世俗理性之中,编编故事、发发感慨,很难看到骚风楚韵。  相似文献   

8.
雷达 《草原》2010,(3):84-86
里快是内蒙古一位从事写作多年的作家,然而直到近几年才引起了较大范围的关注——这种情形在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所以,称他是文学新人显然不妥,但说他是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就在于文学作品具有丰富情感性和文学张力以及对张力度的控制上,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很好的把握住张力,将情感完美的融入其中,那么它的文学艺术魅力会吸引着文学接受者去更好的欣赏和消费,这种文学张力在诗歌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独立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服装设计美感的表达形式多样,其形式美法则和文学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满足人们欣赏和审美的要求。二者的相通之处众多,在形式设计、表达效果上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对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和文学鉴赏之间的相通之处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服装设计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最新统计的前100名人口大姓中,有80个出自于河南,或者是起源于河南,这使得河南省拥有了丰富的姓氏寻根旅游资源,也使得河南省姓氏寻根旅游业的发展变得极为迅速,快速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文中对河南所具有姓氏寻根旅游资源优势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当前河南姓氏寻根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河南姓氏寻根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草原》2008,(9)
《民族文学》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全国唯一少数民族文学月刊。集55个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之精粹,是全国及海内外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窗口。努力追求民族风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史上,余华及其先锋文学的出现无疑是20世纪80年代最深刻的事件之一,他的写作是建立在"前文化"基础之上,呈现在"后文化"背景之下,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草原》2021,(1):6-7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十一年的伊始,我们重新倡导一种写作——“自然写作”。诚然,“自然写作”,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或新的写作方式。它源自英文Nature Writing,国内有人称之为“自然文学”。它是最早出现于十七至十九世纪的英美.  相似文献   

15.
文学六感     
李悦 《草原》2012,(1):90-96
正从青春文学转型说起进入21世纪,青春文学成为了一个特有的文类形态,而且火了起来。代表作家有韩寒、郭敬明、孙睿、小妮子、明晓溪、可爱淘、李傻傻、春树、张悦然、蒋峰等。他们写作的题材、主题都与青春有关,例如韩寒写青春的叛逆,郭敬明写青春的忧伤,春树写青春的残酷,孙睿写青春的过程……他们的青春  相似文献   

16.
娜弥雅 《草原》2011,(7):80-84
在蒙古文学领域中,报告文学属"中间性"文体,或游离于文学与新闻之间,或栖息在散文的屋檐下,一直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持。但是,一些公正的文学史家,把这个文体以它模糊的身份写进了文学史。因为,一直有人热衷于这个文体,默默地耕耘着这片热土。布仁巴雅尔,一个用母语写作的  相似文献   

17.
文体学,亦被称作"语体学"或"风格学",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是一门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鉴于运用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有效的解决文学翻译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它在文学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文体学在翻译方法(直译或意译)的选择方面有何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文体学知识解决诗歌翻译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在他的文学写作之旅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路上能遇见欣赏自己才华的文学刊物和编发自己力作的文学编辑。作为一名诗歌史研究者,毫无疑问我属于幸运儿。因为,在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专题诗歌史研究工作中,我有幸遇见了一家"慧眼赏识"我的文学杂志和四位"鼎力支持"我的编辑老师。这家令我十分敬重的文学刊物,就是地处内蒙古、辐射  相似文献   

19.
鲁太光 《草原》2015,(2):98-104
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尤其是语言学转型,中国当代文学逐渐迎来自己的"减法"时代。这"减法"时代伴随着一系列文学运动。往上,可以追溯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它们试图在批判和反思中从文学中减掉"政治"(其专门用语叫"极权")。可实际上,它们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政治"的圈子,甚至在叙事策略上跟此前的文学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尽管如此,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它们还是第一次喊出了文学需要做"减法"的口号,虽然其实践跟口号背离甚远。不过,也正是由于这  相似文献   

20.
《草原》2013,(10):39-39
编者按:编完本期"草原骑手",我想起在鲁迅文学院第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上,作家刘庆邦在《顽强生长的短篇小说》中所讲的,一位优秀的作家应具备五种品质,那就是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坚强的意志,这样的精神要求作家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与良知。作家要具备这样的道德认知深度与践行程度,他创作的作品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照亮社会现实的力量。文学绝对不是名利,一切追名逐利的书写绝对不是真文学。而白雪林等内蒙古作家们则结合自身写作经验,更多强调文学的本土经验与地域特色,并最终达到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与刘庆邦先生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文学不在繁华热闹的场所,而在寂寞的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