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百合(lilium)“精萃”为材料,研究了百合花不同发育期某些生理变化与花朵的发育及衰老的关系。结果发现,可溶性蛋白质随花朵的发育与衰老明显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上升;膜脂过氧化水平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衰老进程提高,在衰老后期活性较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衰老前期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构成小苍兰穗状花序的十几朵小花自花序顶瑞至基部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与衰老顺序。伴随着花朵的发育与衰老,花瓣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上升,表示膜脂过氧化水平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在衰老后期增加更显著,与此相对应,饱和脂肪酸所占百分比增加,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小苍兰花朵发育与衰老过程中膜脂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成小苍兰穗状花序的十几朵小花自花序顶端至基部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与衰老顺序。伴随着花朵的发育与衰老,花瓣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上升,表示膜脂过氧化水平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在衰老后期增加更显著,与此相对应,饱和脂肪酸所占百分比增加,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唐菖蒲开花过程中的部分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唐菖蒲穗状花序上,表现出明显的发育和衰老顺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花朵的生长到衰老,蛋白质,糖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总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性以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乙烯对唐菖蒲开花和衰老的影响,至今说法不一。本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测定唐菖蒲花朵发育——衰老过程中乙烯生成量和呼吸强度来验证乙烯在唐菖蒲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并同时探讨外源乙烯、STS(硫代硫酸银)和蔗糖处理对一系列裁培品种花朵衰老的影响。试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试验材料取自当地苗圃。要求才式材在正常的商品成熟期采后24小时内运到试验地点,并于冷藏室(2℃)内放置24小时后插入会离子水中。以花枝基部第三朵小花从开放——萎蔫的过程测定唐菖浦的瓶插寿命。乙烯生成量和呼吸强度的测定,是将各供试品种花枝上的花朵(…  相似文献   

6.
郁金香切花瓶插期SOD、CAT及P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郁金香切花在整个瓶插过程中,叶片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花瓣SOD活性在瓶插初期随花蕾发育迅速上升,3天后随花朵开放迅速下降.CAT,活性变化趋势与SOD活性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在花瓣上表现更为明显.POD活性与CAT活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交替增减趋势,二者在清除H2O2过程中可能交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失水胁迫对月季切花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衰老进程加速之间的关系.[方法] 切花月季 samantha 为试材,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1)反复失水胁迫处理,即依次失水胁迫24 h、复水12 h、然后再次失水胁迫24 h,(2) ABA 预处理后的失水胁迫处理,即50μmol-L-1的ABA处理12 h后,失水胁迫24 h;并以直接蒸馏水瓶插作为对照.[结果] (1)失水胁迫和再次失水胁迫,即两次胁迫处理期间花颈的弯曲状况相近,但失水胁迫后花朵的瓶插状况差异非常明显,其中,再次失水胁迫后的花朵出现了严重的僵蕾现象.ABA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失水胁迫期间花颈的弯曲程度.(2)第1次失水胁迫后复水6 h,花朵水势能够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而花枝鲜重和花瓣内肽酶活性在复水12 h后才能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后,花朵水势下降和花枝鲜重损失率都呈现与第1次胁迫相近的变化,但是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更为剧烈,上升幅度更大.AB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失水胁迫带来的水势降低、鲜重损失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升高.(3)对照花材在自然开放和衰老进程中,没有检测到金属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活性;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衰老时进一步显著升高.失水胁迫对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自然衰老诱导一致.失水胁迫明显诱导提高了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复水使其活性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进一步加剧其活性的升高.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失水胁迫诱导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增加.[结论] 失水胁迫对花瓣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强烈诱导与复水后瓶插期间衰老进程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失水胁迫对月季切花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衰老进程加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切花月季Samantha为试材,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1)反复失水胁迫处理,即依次失水胁迫24 h、复水12 h、然后再次失水胁迫24 h,(2)ABA预处理后的失水胁迫处理,即50 μmol•L-1的ABA处理12 h后,失水胁迫24 h;并以直接蒸馏水瓶插作为对照。【结果】(1)失水胁迫和再次失水胁迫,即两次胁迫处理期间花颈的弯曲状况相近,但失水胁迫后花朵的瓶插状况差异非常明显,其中,再次失水胁迫后的花朵出现了严重的僵蕾现象。ABA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失水胁迫期间花颈的弯曲程度。(2)第1次失水胁迫后复水6 h,花朵水势能够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而花枝鲜重和花瓣内肽酶活性在复水12 h后才能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后,花朵水势下降和花枝鲜重损失率都呈现与第1次胁迫相近的变化,但是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更为剧烈,上升幅度更大。AB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失水胁迫带来的水势降低、鲜重损失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升高。(3)对照花材在自然开放和衰老进程中,没有检测到金属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活性;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衰老时进一步显著升高。失水胁迫对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自然衰老诱导一致。失水胁迫明显诱导提高了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复水使其活性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进一步加剧其活性的升高。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失水胁迫诱导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增加。【结论】失水胁迫对花瓣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强烈诱导与复水后瓶插期间衰老进程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土壤干旱胁迫对冬小麦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盆栽,坑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干旱对后期小麦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衰老与后期植株体内生氧代谢密相关,小麦扬花以前,干旱胁迫使叶片中SOD,POD活性增强。但扬花以后,随土壤含水量降低,SOD活性迅速下降,POD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加剧,导致细胞质膜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玫瑰为材料,从形态差异和生理变化方面研究授粉对其花朵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玫瑰花朵开放及衰老过程中,授粉后的花朵相对于未授粉的花朵,花瓣中含水量低,相对电导率高,花瓣更易萎蔫和脱落,说明授粉加速了玫瑰花朵的衰老。  相似文献   

11.
 以切花月季(Rosa hybrida)品种Samantha和Kardinal为试材,探讨了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处理对不同品种花朵开放和衰老以及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供试品种都对外源乙烯敏感,但花朵在乙烯处理后形态上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amantha表现为乙烯处理显著促进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导致花瓣脱落;而Kardinal则明显抑制花朵开放进程,出现僵花,直接衰老萎蔫。两品种在乙烯引起花瓣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和内肽酶活性的升高方面,以及1-MCP处理获得与乙烯处理相反的效果等方面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Kardinal的变化远比Samantha剧烈。同时,乙烯处理引起花瓣丝氨酸蛋白酶所占比例的增加方面依然是Kardinal比Samantha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供试的两个切花月季品种开花和衰老对外源乙烯反应的不同可能与相应花瓣中内肽酶的变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离体小麦叶片在暗处叶绿素迅速分解,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精胺处理可以延缓叶绿素降解并且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衰老叶片除保持原有的3条同工酶活性外,还出现1条新的同工酶,该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精胺处理则一直无此酶的出现。另外,随精胺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两条同工酶活性不断降低,另一条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推测精胺保绿作用的机理与精胺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或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树龄国槐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国槐衰老程度对光合作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周公庙不同年龄阶段国槐叶片为材料,测定光合指标、MDA、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SOD、POD、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树龄增长,CAT活性、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MDA含量逐渐增长,20a国槐的SOD活性最大。国槐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树龄增长而减小,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对不同年龄阶段国槐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光饱和点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树龄20a120a800a。可见随树龄增长,衰老程度越严重,800a的国槐衰老明显。  相似文献   

14.
1989—1990年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植株衰老随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而加深。旗叶在不同生育时期SOD活性表现为波动变化。灌浆后期旗叶中SOD、CAT活性维持在稍高水平,而根系、穗下第二节间酶活性已处于极低水平。在衰老过程中,SOD和CAT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SOD和CA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SOD、CAT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是小麦衰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厚皮甜瓜植株衰老进程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塑料大棚栽培的‘玉菇’和‘夏蜜’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甜瓜植株不同节位叶片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Pr)、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以及根系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厚皮甜瓜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叶片衰老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和不同叶位叶片中的可溶性Pr和Chl含量都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升高然后下降,但下降的速度不同,其中‘夏蜜’的Pr和Chl含量比‘玉菇’高,功能叶片维持天数多。在甜瓜叶片发育初期,MDA含量不高,其变化也比较平缓,但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升高,后期增加比较迅速。叶片SOD活性变化呈‘M’型曲线,出现拐点的位置因品种和节位不同而异。‘夏蜜’SOD活性比‘玉菇’的高,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强,植株衰老的也慢。POD活性随着叶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叶片也随之衰老死亡。由于POD活性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持续上升时间长,下降时间比较短,可能对叶片衰老的影响较大。CAT活性随着发育进程不断升高,在发育21~28 d后达到最大值,在叶片充分发育后随着叶龄增大而下降,其下降速度也不同,‘夏蜜’的叶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春星草莓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Ca2 + 、CaM含量、Ca2 + ATPase活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结果表明 ,随果实成熟衰老 ,可溶性Ca2 + 含量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 ,O2-·产生速率呈升高趋势 ,Ca2 + ATPase活性先达到高峰后降低。CaM含量以采前白熟期和采后明显衰老期为最高。与常温 (2 5℃ )贮藏相比 ,低温 (4℃ )贮藏中上述生化变化较为缓慢。表明细胞内钙信使系统的活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与果实成熟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复合化学制剂对郁金香花期生长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前叶面喷施6-BA和KH2PO4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化学制剂可以明显提高花朵鲜重,增加株高和花茎长度;在开花中后期能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花瓣含水量维持较高水平;处理后花瓣中的SOD、CAT和POD3种保护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MDA含量则相对较低。且花朵衰老过程中SOD和CAT活性变化与MDA的累积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郁金香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乙烯和SOD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室温和低温条件下郁金香切花内源乙烯释放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跃变型果实的完熟过程相类似,低温(4℃)延缓切花衰老的原因是由于钝化了乙烯结合位点,降低了切花对乙为然的敏感程度。在切花贮藏初期,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贮藏中期,SOD活性表现为波动性,贮藏后期,随着切花衰老的加深,SOD活性急剧下降,SOD高峰与乙烯高峰往往同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康乃馨采后运输和瓶插过程中花朵衰老、细胞膜破坏的问题,研究了不同配方保鲜剂对切花康乃馨品种马斯特(Master)瓶插期间的花枝鲜重、开花级数、花朵直径、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配方(3%Sug 300mg/l8-HQC 500mg/lGlg 20mg/l6-BA)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油菜生长后期有机氮再利用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砂培试验,在正常供氮条件下测定油菜花后不同时期叶片蛋白水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籽粒谷氨酸合酶(glutamate:z-oxoglutarate aminotransferase,即glutamate synthase,GOGAT)活性以及韧皮部汁液游离氨基酸和L-谷氨酰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花后植物体的衰老,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片GS活性在角果发育初期和中后期维持较高水平,此后均有下降,有效地保证了籽粒发育初期酶蛋白形成的需要及籽粒发育后期氮素再分配的顺利进行;随着籽粒的发育进程,籽粒GOGAT活性逐渐升高,到角果发育后期达最高值,此后又下降。比较两个油菜品种以上3种酶的活性表明,蛋白水解酶活性品种间差异很小;GS活性角果发育前期742高于汇油50,角果发育后期则742低于汇油50;GOGAT活性,汇油50的酶活性强但维持时间短,742的酶活性弱而维持时间长。在花后有机氮再分配过程中,韧皮部汁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忽升忽降变化不定,而L-谷氨酰胺含量两品种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变化较大,且L-谷氨酰胺含量742高于汇油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