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寿宁县太子参病害种类,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根腐病、太子参白绢病、太子参紫纹羽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连作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探寻中药材太子参连作障碍有效的消减策略与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太子参连作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文献内容进行计算与分析,分别综述了太子参连作效应与因素、太子参连作对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与变化、微生物菌肥在太子参连作中的应用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并进行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太子参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福安市上白石镇太子参主要病虫害即太子参霜霉病、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根腐病、小地老虎等的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闽东柘荣县是“福九味”之一太子参的道地主产区,也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太子参的清洗是道地产区初加工的必需环节,直接影响太子参饮片品质,目前的太子参清洗以传统人工清洗为主,主产区太子参清洗技术滞后凸显。为此,基于柘荣太子参清洗特性研制了一种连续式清洗机,具体包括太子参进料组件、清洗滚筒、气泡清洗装置和传输带等,并开展该装置的清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式清洗机可实现高效的太子参清洗作业,清洗效率为传统人工清洗的10.7倍,清洗后的太子参色泽好、均一度高,并可显著降低重金属和药残含量,利于道地产区太子参清洗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阳市乌当区太子参和种植土壤中 K、P、S 等14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对太子参道地性的影响,同时为乌当区发展太子参产业提供参考,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离子体质谱对太子参及其种植地土壤中14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乌当区太子参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 K>P>S>Ca>Mg>Na>Fe>Zn>Cu>Ni>Co>Mo>Sn,且对 Ca、P 和 S 元素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种植土壤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 Fe>K>Mg>Mn>P>Ca>Na>S>Zn>Ni>Cu>Co>Mo>Sn,且对 Fe、Mn、P、S、Co、Ni、Cu、Mo 和 Sn 具有一定的富集性。种植土壤与太子参中 Na太子参- Na土、Ca太子参- Ca土、Mg太子参-Ca土呈显著正相关,Zn太子参- Fe土、Mn太子参- Ca土、K太子参- Na土、Ca太子参- K土、Na太子参- Co土、Na太子参-Ni土和 Na太子参-Cu土呈显著负相关。乌当区太子参道地性与道地产区江苏句容和引种区贵州施秉的较为接近或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太子参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子参病毒病是太子参最主要的病害。在福安市太子参种植区发生普遍,发病率高达80%~90%,严重影响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该文对太子参病毒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海拔环境对太子参光合生理的影响,选取高海拔环境和常规栽培海拔环境栽种太子参,定期测定太子参主要光合生理因子指标,分析其差异及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高海拔环境相比于常规栽培环境下的太子参光合效率高。高海拔环境下的太子参在开花后期,净光合速率(Pn)维持在较高水平。由此表明,高海拔环境有利于太子参进行光合作用,在块根成熟期促进太子参根部膨大成熟,提升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福建柘荣太子参是道地药材,但是其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柘参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太子参的水稻田土壤(对照)和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研究结果显示: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下降为1/3,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P<001)下降,根长显著(P<005)下降,品质指标总人参皂苷和多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下降;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土壤的均极显著(P<001)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7和130倍,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土壤的相比略有增多,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说明太子参连作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现象极严重,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引起太子参枯萎病,可能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药材性状与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性状和多糖含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太子参长度2.3—9.6cm,平均长度在4.4041—4.9591cm,直径0.1—0.52cm,平均直径0.2012—0.2663cm,最大直径平均0.2591—0.3594cm;单个太子参平均重量0.1386—0.2293g,多糖含量20.5559%-24.2234%。不同产地太子参表面颜色、饱满度、平均长度、平均直径、平均单个重量和多糖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太子参多糖含量与太子参表面颜色、饱满度、平均直径和平均单个太子参的重量呈正相关,与太子参的长度相关性不大。精选去尾太子参品质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太子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太子参种植资源逐渐退化,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产量与销量出现大幅度的起伏,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太子参进行组织培养可有效减轻种植资源退化和病虫害发生,而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太子参的生长习性,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太子参的开发应用与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国内现状,对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及总灰分含量,并测定相应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土壤肥力因子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太子参质量差异显著,土壤因子对太子参质量有显著影响;太子参冷、热浸法浸出物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与p H显著负相关。通过土壤因子对太子参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展林下太子参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基于此,首先对太子参的植物特征、生长习性进行介绍,然后对太子参林下栽培技术程序进行简要分析,对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是保健类中草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18年国内专利检索数据库所收录的以太子参为主题的领域内专利进行文献统计和可视化计量分析,以专利视角挖掘太子参信息数据,并从太子参领域专利中的专利申请趋势分析、专利申请区位分析、专利领域分析、专利发明人分析、专利权利机构分析和太子参研究热点及其演变分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中药太子参专利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也为太子参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2011~2012年贵州省余庆县种植太子参中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发生有害生物种类有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3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太子参病毒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斑点病、太子参霜霉病、太子参根腐病、小地老虎、蚜虫。针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如下几条防治措施: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二是合理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三是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15.
为初步评价太子参在珠海生产的可能性,测定了珠海生产太子参的总灰分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和环肽B含量。结果表明:珠海太子参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与标准药材一致,水分含量为8.4%、总灰分为2.3%、水溶性浸出物为45.6%,符合标准规定;太子参中环肽B的含量为0.0167%,且与其他产地太子参药材差异不大。结论:珠海生产太子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要求,太子参在珠海种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探究吲哚丁酸(IBA)、赤霉素(GA)和激动素(KT)3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施用浓度对太子参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太子参生长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施用浓度,为贵州省太子参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本实验在太子参齐苗后喷施3种生长调节剂,测定太子参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GA和IBA能提高太子参叶片数,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添加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粉碎茎叶和块根来模拟残茬对太子参的影响,从化感作用的角度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成因。结果表明,粉碎茎叶能促进太子参种子苗和块根苗的生长;茎叶灭菌对太子参块根苗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种子苗的单根生物量;粉碎块根对太子参块根苗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各项指标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残茬对太子参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的化感自毒作用,化感作用可能不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是太子参主要种植和加工区域之一,随着科学种植技术应用,有机太子参为山东农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为更好的推广机太子参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本文分析了太子参栽培管理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石灰、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将太子参以撒播和条播的种植方式播种在改良后的土壤中,然后对太子参的产量进行计算,研究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的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及条播方式播种的太子参的产量最高。[结论]施用生石灰和有机肥及条播种植能明显增加太子参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陈传艺  肖承鸿  江维克  杨昌贵  熊厚溪  艾强 《农技服务》2013,(9):1008-1009,1012
为探索太子参适宜种植区域及合理选择种植材料,以3个引种地,2种种植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太子参药材的外观性状及采用HPLC法、UV法检测药材质量,比较各引种地太子参的药材品质。结果表明:贵州贵阳(仅为块根种植)的太子参单个块根干重最高,为0.253 9 g,最低为贵州贵阳(种子种植);贵州施秉太子参药材的太子参环肽B含量最高,为0.024 4%,最低为山东嘉祥(仅为块根种植);云南石屏(仅为块根种植)的多糖含量最高,为68.68%,最低为贵州施秉;贵州施秉太子参药材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2.01%,最低为贵州贵阳(种子种植)。贵州施秉和贵阳有较适宜太子参生长的环境,种子种植的太子参可作为增加抗性、更新复壮的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