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SSR标记对126份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划分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2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类群的划分.从2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0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7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7个等位基因,平均4个.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444 ~0.835,平均0.682.126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6~0.978.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126份供试自交系可以划分为A、B两大类群,共6个亚群.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标记划分糯玉米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0份糯玉米(Zea mays ceratinaKulesh)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21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0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81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60。经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供试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110份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更好地利用和改良玉米自交系,以代表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丹340、黄早4、Mo17、K12)与106份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28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为4.46个,变异为2~1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85,变化范围为0.75~0.94。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1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4.
82份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关系的研究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2种方法对8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5个表型性状计算它们的欧式遗传距离,其平均遗传距离为50.57,变异范围为9.05~146.23,说明供试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丰富,以遗传距离38.06为界,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类,其聚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较差;利用筛选出来的63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的SSR引物,在供试自交系中共检测出等位基因变异601个,每对引物检测到4~24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5个,每个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幅为0.4546~0.9169,平均为0.7529,遗传相似系数为0.5441~0.9334,平均为0.6673,以遗传相似系数0.6735为界,将82份自交系分为七大类,属于五大常见类群的自交系占84.1%,其中Reid群占32.9%,PB群占23.2%,Lancaster群占13.4%,塘四平头群占7.3%,旅大红骨群占7.3%,其他2个类群分别占11.0%和4.9%,其聚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甘肃省部分骨干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划分群体结构。利用全自动DNA分析仪荧光SSR-PCR技术和66 对核心SSR引物研究了148 份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分别使用模型结构聚类和遗传距离聚类法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在148 份自交系中,66 对SSR标记共检出279 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8 个,平均4.2273 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和标记指数(MI)的平均值分别为0.4879 和2.1808。模型结构聚类将148 份自交系分为SS 群和NSS群;遗传距离聚类分为5 个类群,根据常规测验种自交系可将5 个类群归并为SS 群和NSS群。2 种聚类方法所得结果与材料的系谱信息基本一致。甘肃省部分玉米自交系在育种实践中正在向2 个相对独立的优势类群转化,2 个类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从非洲收集的24份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类群划分。用25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5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0~17个等位基因,平均6.12个。24份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4~1之间,平均为0.69。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4大类群,其中7号可能属于新的杂优类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72份玉米种质资源(包括266份地方品种和306份普通自交系)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到高抗材料2份,抗性材料11份,中抗材料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9%。利用40对SSR标记对这些抗病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玉米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与归类。所得数据表明:共检测出328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为8.2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在0.344~0.807之间,平均值为0.660。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9~0.949,平均值为0.689,利用UPGMA法作图,将供试材料聚为7类。表明这些抗粗缩病材料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72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4.0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77~0.792之间,平均为0.599。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866—0.9247,平均为0.7056。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大类,其中第1类又分为6个亚类,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而且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分类是合理的;同时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本研究还筛选出14对不仅带型稳定、重复性好,而且PIC值较高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并认为选用大约50对以上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分析就可获得较可靠的划类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总被引:82,自引:3,他引:79  
利用RFLP和SSR标记对2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筛选出56个多态性RFLP探针酶组合,6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187个和2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4)高于RFLP(0.42);但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本一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分别为0.64和0.62。综  相似文献   

10.
郭衍龙 《中国种业》2014,(12):48-49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从非洲收集的24份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类群划分。用25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5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0~17个等位基因,平均6.12个。24份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在0.44~1之间,平均为0.69。按UPGMA 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四大类群,其中7号可能属于新的杂优类群。  相似文献   

11.
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系谱明确的和系谱来源复杂的3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玉米基因组上均匀选取62个SSR引物进行遗传关系分析:(ⅰ)分析SSR引物在这些自交系中的差异程度;(ⅱ)进行自交系的类群划分;(ⅲ) 明确SSR标记在不同来源类型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和遗传关系分析上的应用价值。6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38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4.0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612,平均标记索引系数(MI)2.58,三个指标对标记多态性的分析不完全一致。UPGMA聚类分析将38个玉米自交系分为瑞德、旅大红骨、塘四平头、兰卡斯特、P1、P2和热带素湾7个类群,划群结果与系谱基本吻合,同时对系谱来源复杂的自交系进行分析,明确了它们的归属。  相似文献   

12.
两种凝胶电泳系统对SSR标记多态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 35个SSR引物和 14个玉米自交系直接比较了 3%Metaphor琼脂糖凝胶和 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SR位点多态性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凝胶系统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目和基因多态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12 %聚丙烯酰胺凝胶在区分微小差异片段能力上明显高于 3%Metaphor琼脂糖凝胶。另一方面在两种电泳检测系统下 ,14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相关性 (r =0 516)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 <0 0 1)。在 10个具有最大多态性信息量的SSR引物中 ,8个在两种凝胶系统中保持相同。利用 8个引物可以对供试自交系进行初步鉴定。笔者认为 ,3%Metaphor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适合在遗传作图或基因定位研究中应用 ;而在品种指纹图谱分析或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应采用 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为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新选育自交系遗传背景,确定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是组配杂交组合,选育新的杂交种的关键措施。此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对稳定的SSR引物共检测出45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SSR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31~0.76,平均为0.57,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46个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每一类群内所包含的自交系与系谱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快捷、准确鉴定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提高玉米优势组合选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利用29对SSR标记对87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308~0.915,平均为0.57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3,平均为0.66。通过聚类分析UPGMA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方法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9、66、10和2份材料。此外,利用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24、25、19和19份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供试群体中大部分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较单一。本研究为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breeding lines is fundamental in crop improvement program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pply selected polymorphic single sequence repeat (SSR) DNA markers and cluster medium to late maturing tropical elite maize inbred lines for effective hybrid breeding. Twenty elite inbred lines were genotyped with 20 SSR markers. The analysis detected a total of 108 alleles. The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allocated the inbred lines into five clusters consistent with the known pedigrees. The tested inbred lines that were adapted to mid-altitude, sub-humid agro-ecologies were classified in different clusters, except for a few discrepancies. The greatest genetic distance was identified between the clusters of lines CML-202 and Gibe-1-91-1-1-1-1. The analysis determined the genetic grouping present in the source population, which will assist in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lines in tropical hybrid maize breeding programs to exploit heterosis.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玉米地方种质与其选系重组的育种效果,利用SSR标记,分析了玉米地方种质沃日黄与其选系重组自交后代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31对引物均检测到了重组系与沃30不同的基因型;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7~0.8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1,平均值较大,但变幅也较大;聚类分析可将沃30及8个重组系划分为三类,重组系1、2、3、 5与沃30聚为一类,重组系4、8和重组系6、7分别聚为一类.以上结果表明,不仅部分重组系与沃30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而且重组系彼此间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地方种质与其选系重组具有明显的育种效果.此外,从计算每条染色体上相同基因型百分比的平均值发现,染色体1上相同基因型3对引物的平均值仅为16.67%,远远低于基因组上相同基因型的比例52.40%,这是否揭示沃30与沃日黄的基因重组可能较多发生在染色体1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