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紫檀的育苗技术及其在西双版纳的苗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是热带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通过两个印度紫檀种源在西双版纳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印度紫檀在2至4月份苗高生长较缓慢,从5月份开始生长明显加快;泰国种源苗期生长优于菲律宾种源,6个月生时两个种源的平均地径均为0.4 cm,而前者平均苗高为29.4 cm,比后者高37.9%。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不同种源的黄连木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横纵径比、千粒重、绝对发芽率、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千粒重范围为37.56~56.20g,横纵径比范围为0.55~0.75,形态较好;发芽率的范围为15.25%~56.85%,发芽势在20.55%~54.85%之间。不同种源间种子的横纵径比、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等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乐昌含笑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对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乐昌含笑的14个种源与广东的15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乐昌含笑平均种子千粒重143.9 g,乐两16家系千粒重最大,达202 g,千粒重在家系间差异较在种源间差异大。平均始发天数57 d,种源间的差异较家系间差异大。平均播种总天数为155 d,总平均发芽期为100 d,广东乐昌大源种源、乐两12与乐两16家系的平均发芽期在种源、家系中均为最短,家系间播种总天数和平均发芽期总体上比种源间短。场圃平均发芽率为48.05%,种源为24.85%~73.70%,家系为17.93%~88.44%,其中乐两16家系最高,达88.44%,场圃发芽率种源间及家系间的差异均很明显,以家系间的差异尤其明显。1年生苗木平均高48.6 cm,平均地径0.71 cm,广东乐昌九峰种源的苗高和湖南醴陵王仙种源的地径在种源中分居首位,乐两14家系的苗高和乐两4家系的地径在家系中分居第一位。场圃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平均发芽期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平均发芽期与播种总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地径、始发天数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9个种源与家系分为5类,综合评价以乐大1、乐两16、乐两12、乐两15家系种子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黄檀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量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吉首,江西庐山,安徽皇甫山等4个种源地的黄檀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其种子的长、宽、千粒重等指标,并通过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黄檀种子变异幅度为长8. 28~10. 63mm,宽4. 89~5. 16 mm,千粒重33. 11~52. 43 g。新宁种子最长,为10. 63 mm,千粒重最大,为52. 43 g;皇甫山种子最宽,为5. 16 mm;新宁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8%;新宁幼苗株高最大,为7. 00 cm;新宁幼苗地径最大,为1. 67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长、宽、千粒重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有极显著差异,且发芽率及幼苗生长量均与种子长、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引种苗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2a进行福建柏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亚热带南京地区引种苗期无严重冻害发生。当年生苗平均高128~148cm,最高单株260cm。2a生苗平均高4886cm,最高单株达700cm,其生长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杉木苗相近。福建柏苗木根系分布深度大于杉木,但根系生物量较小,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较大。在遮荫条件下,当年生苗月高生长呈现两次峰值,分别在6月和10月出现;2a生苗月高生长仅有1次峰值,在9月出现。南靖、德化、仙游3个种源间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但苗期生长与生物量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应北京地区气候的耐热白桦种源,丰富北京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本试验对收集的5个不同种源白桦种子做发芽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种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是研究不同种源种子之间的差异性的定性指标。(2)东北4个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均表现良好,KYY种源最差,但种子耐高温能力最强。(3)白桦自交,种子千粒重、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低于杂交组合。(4)白桦生殖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气温高种子质量差。  相似文献   

7.
彩叶树种岭南槭早期生长及其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槭(Acer tutcheri)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彩叶和观果树种之一。文章简述了岭南槭生物学特性,并以其6个家系为试材,开展了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生长情况和美景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平均为31.89 g;种子发芽率较低,平均为16.63%;岭南槭苗期生长速度一般,1 a生苗木平均地径为0.48 cm,平均高为18.60 cm;2号家系和3号家系岭南槭的美景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从桓仁县八里甸子镇国营林场采种基地的林分内采集怀槐种子,按国家标准进行种子有关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桓仁产地的怀槐种子的净度为95.0%、发芽率为86.3%、优良度为97%、千粒重为55.6g;与哈尔滨市栽培怀槐的种子相比,发芽率相近,千粒重和净度均高于哈尔滨市的次生种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药用植物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种子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种子发芽试验等方法对5个东革阿里种源的种子形态、千粒重、种子含水量、种子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个东革阿里种源的种子外观形态差异不大,其千粒重和含水量从大到小排列均为:海岸带种源>海岛种源>低地种源>大陆种源>山地种源.5个种源中以海岸带种源发芽率最高,为52%;低地种源和海岛种源发芽率低,仅为28%和34%.初步筛选出海岸带种源东革阿里种子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种植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的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种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年生的生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马尾松林下牛大力的生长情况,并初选适于南宁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2年生牛大力地上部分蔓长平均值为445.82 cm,地径平均值为1.06 cm,蔓重平均值为1.31 kg;地下部分平均根数为5.91根,平均根长为85.02 cm,单株最大根径平均为1.80 cm,单株总根重量平均为440.22 g,单根平均重量的均值为79.58 g,牛大力在马尾松林下生长良好,牛大力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将9个生长指标综合为地下部分生长量、蔓长生长指标、器官分生能力指标、水分及干物质积累指标4个主成分。基于此初选出上林种源、浦北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1.
凤凰木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进行凤凰木不同种源与家系的种子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与家系间的千粒重、种子发芽能力与1年生苗木的地径及苗高生长存在较大差异,而冠幅生长差异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凤凰木种源与家系间种子的发芽率与千粒重、平均发芽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苗高生长与地径、平均发芽率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和家系种子苗木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珍贵用材树种。2006年10月,收集湖南长沙12个和江西7个优良单株(家系)种子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千粒重在84.75~187.10g之间,平均千粒重为132.1g,湘10最重。始发天数在18~87d之间,平均始发天数为27d,以湘11最长,赣1、赣3和赣6最短。场圃发芽率在43.6%~75.6%之间,平均场圃发芽率为56.16%,湘2最高,赣5最低,最高家系比最低家系的场圃发芽率高73.4%。出苗期在84~136d之间,平均出苗期为113d,湘11最长,湘8最短,最长家系出苗期比最短的多52d。苗木保存率在69.23%~93.60%之间,平均保存率86.22%,湘7最高,赣4和赣6最低;湘种源家系保存率86%,赣种源家系保存率74.29%。苗高生长家系间及重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苗木高14.5cm,高生长在10.8~19.5cm之间,以湘7最高,达19.5cm,其次是湘9和湘4,赣种源家系平均苗高为11.2cm,湘种源家系平均苗高比赣种源高36.6%。千粒重与苗高、发芽率及保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小叶黄杨不同种源的种子特性和在本溪地区的苗期生长特点,有助于筛选该地区的适生种源。文章从种子千粒重、纯净度、发芽率和幼苗出苗率、保存率、苗木生长情况等方面,研究了宽甸、凤城、岫岩、海城4个产地小叶黄杨种子特性及幼苗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宽甸种源的含水量14.84%、生命力90.16%、发芽率88.61%;其播种出苗率和越冬保存率分别为74.22%、93.12%。1年生和2年生苗木苗高分别为14.82 cm、26.28 cm,地径分别为0.32 cm、0.48 cm,分枝数分别为8.38条、15.32条,冠幅分别为10.27 cm、16.38 cm。宽甸种源在本溪地区表现最好,凤城种源和宽甸种源十分相近,表现较好;其次为岫岩种源,海城表现最差,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4.
以6处不同种源的南方红豆杉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千粒重、优良度、生活力、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千粒重范围为86.0—90.25g、优良度为85.0%-90.0%、有生活力的平均值为80.2%;发芽率的范围为64.6%-79.4%、发芽势的平均天数为15.17天;综合分析可知,九江市和桑植县的发芽特性最好,采用40%温水浸种20min,0.5g/kg赤霉素溶液浸种24h后,翌春播种后发芽率最高,为89.3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种源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种子表型性状及苗期生长情况,了解种子性状的自然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化规律,为香合欢选优策略的制定及在广西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以海南三亚、海南乐东、广西乐业、云南景洪和四川盐边5个种源的香合欢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开展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合欢的种子表型性状及生长指标差异显著。最优的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苗高和地径分别为云南景洪种源(60.70 g)、四川盐边种源(8.36 mm)、广西乐业种源(5.98 mm)、云南景洪种源(2.28 mm)、海南三亚种源(77.6 cm)和广西乐业种源(4.97 mm)。香合欢种子表型性状变异主要受经纬度和年均气温的影响,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年均气温、纬度、海拔和年均日照时长的影响。初步筛选出云南景洪、海南三亚、广西乐业和海南乐东4个种源,适合在广西南宁地区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海南推广种植八月瓜,试验通过收集不同种源的八月瓜,并开展种子发芽率试验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在播种前采用10%赤霉素浸泡种子2h,随后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育苗基质为全河沙基质时发芽率最高,达到92.6%;不同种源的八月瓜果肉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云南种源(1.173%),其次为广东种源(0.789%)和贵州种源(0.738%);果皮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湖南种源(1.412%),其次为贵州种源(0.818%)和广东、江西种源(均为0.782%);总含量的排序为:湖南种源云南种源广东种源贵州种源江西种源。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对‘奥斯特’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Oosterwijk’)种子测定千粒重,2008年和2009年对砂藏和未经砂藏处理的种子进行萌发和育苗试验,2009-2014年观察其苗期生长和结果性状。结果表明:‘奥斯特’北美冬青种子千粒重为6.8 g;砂藏1a后的种子培养箱中发芽率为27%,大田发芽率为24.3%;播种后3~5 a开花、结果,雌雄株比例为1:1;6年生植株平均株高252.3cm,平均地径3.5cm;未经砂藏的种子萌发率为0;籽播苗的果实颜色与果实密度等观赏特性都不及无性系母株,商品性不强,适宜作育种和砧木材料。  相似文献   

18.
于2019年,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普文试验林场后山,对4个种源(勐旺、西盟勐梭、大渡岗、普文)35个家系的16年生云南红豆试验林生长性状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家系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普文种源中,P2平均胸径为18.3 cm,平均单株材积0.199407 m3,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27.69%、75.29%;P7平均树高16.8 m,树高遗传增益达24.15%;P10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2.71%、21.87%、72.45%。初步认定普文种源中P2、P7、P10为普文试验林场(热区)适宜种植家系。  相似文献   

19.
紫檀属树种实生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早期引种并已正常开花结实的印度紫檀、檀香紫檀、马拉巴紫檀和古巴紫檀的实生苗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去翅荚果袋装贮于室内可达 1年以上而不影响发芽率 ;用 6 0℃或 80℃温水浸泡荚果2 4h可明显提高马拉巴紫檀、古巴紫檀荚果的发芽率 ,分别由 1 1 .0 %和 6 .0 %提高到 31 .7%和 4 8.0 % ;但这种方法不利于印度紫檀、檀香紫檀荚果的萌发 ,其发芽率反而下降 ;30~ 35℃气温有利于荚果发芽和苗木生长 ;高 30cm以上的健壮苗木可以短时间忍耐 0℃低温 ,4个树种苗期耐低温能力依次为檀香紫檀 >印度紫檀 >马拉巴紫檀 >古巴紫檀。研究结果为紫檀属树种在我国的扩大栽培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0.
对90余个秃杉家系种子品质及1年生苗木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秃杉家系种子千粒重平均为1.342 g,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家系的场圃发芽率平均为10.56%,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泊松分布曲线;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和苗高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千粒重、场圃发芽率与地径相关不密切;1年生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而在种源间则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均大于对照的有19个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