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产生和传播。物理消毒法是指用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辐射灭菌、机械和热力灭菌、超声波和微波消毒等6种。化学消毒法是指用化学消毒剂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化学消  相似文献   

2.
浅谈蚕药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蚕重在防病,防病重在消毒,消毒的目的是将传染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在自然界巾存活短可数天,长可数年。为防治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扩散,预防蚕病的发生和流行,就必须消毒。养蚕中的消毒防病,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大类。按消毒范围来分,有蚕室、蚕具、蚕体、蚕座环境和卯面消毒等。按消毒时间来分,有养蚕前消毒、蚕期中消毒和养蚕结束后消毒。化学消毒是应用某些化学药剂作用于病原微生物.造成微生物原生质变性,酶类失去活性等而失去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产生和传播,以确保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三种。  相似文献   

4.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方法。同时,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办法,本文通过介绍消毒的相关知识说明猪场科学消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1消毒方法的选择1.1根据病原微生物选择由于各种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抵抗力不同,所以,要针对性地选择消毒方法。对于一般的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氏体等对消毒剂敏感性高的病原微生物等,可采用煮沸消毒或低效消毒剂等常规的消毒方法,如苯扎溴铵、洗必泰等;对于结核杆菌、真菌等对消毒剂耐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选择中效消毒剂与高效的热力消毒法;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的细菌芽孢需采用  相似文献   

6.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消毒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也就是说只对繁殖体有效,不能杀死细菌和芽孢,有的消毒药只能起到抑菌的作用。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猪场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紫外线是物理消毒的一种方式,属电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疫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动物的卫生消毒更是关键。动物卫生消毒包括很多,有畜舍空气及排泄物的消毒、场所的消毒、疫病的消毒等。下面笔者对畜舍空气的消毒做如下探讨。空气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常用的有通风和紫外线照射两种方法。通风可减少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但不能杀死微生物。化学消毒法有熏蒸和喷雾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消毒卫生在养殖规模场至关重要,只有全面了解消毒,正确使用消毒剂,才能避免养殖场发生大规模的疫病流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对养殖场消毒卫生有如下看法,供同行参考。1消毒的方法1.1卫生消毒人工清扫、水冲、洗刷等。1.2物理消毒利用太阳光、紫外线灯、火焰等杀灭有害病原微生物。1.3化学消毒利用各种成分消毒剂杀灭微生物,药液喷洒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养殖业中消毒就是杀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式是用消毒液对畜禽及其舍内外环境喷洒消毒。消毒液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要达到消毒彻底,应做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种鸡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从而形成指导种鸡场空舍期禽舍消毒模式的生物安全技术规程,本试验用2种消毒模式对山东中慧某大型种鸡场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种消毒模式对空气中微生物消毒效果各有优缺点,B消毒模式对物体表面微生物消毒效果比A消毒模式好.因此本试验推荐的是B消毒模式,稻壳单独消毒时用3∶1的3%的甲醛十0.05%的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喷洒搅拌,然后装入塑料袋中封闭48 h.  相似文献   

11.
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科学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农村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由于缺乏科学消毒的相关知识导致对科学消毒不重视、消毒不科学,使消毒效果大打折扣,起不到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效果,更谈不上防止畜禽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网上平养肉鸡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采用两种消毒模式(Ⅰ和Ⅱ)对山东某大型网上肉鸡场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消毒模式对空气中微生物消毒效果各有优缺点,消毒模式Ⅱ对菌落总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好,消毒模式Ⅰ对霉菌消毒效果好,且对物体表面微生物消毒效果比消毒模式Ⅱ好,消毒模式Ⅰ消毒后微生物数量除菌落总数外,其余均未检出。因此推荐的消毒模式为:第一次,冲洗完鸡舍用0.5%复合酚(苯酚、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1∶100安灭杀(15%戊二醛+10%COCO专利季胺盐)全面喷洒;第二次,采用固体甲醛200 kg/舍熏蒸消毒24 h。  相似文献   

13.
带鸡消毒是指用消毒药液对鸡舍、笼具和鸡体进行喷雾消毒,以杀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带鸡消毒既能有效杀灭鸡舍空气中浮游的各种细菌病毒,降低鸡舍内漂浮的尘埃,又可杀灭垫料中的微生物,减少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净化鸡舍内的空气,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禽流感、鸡新城疫、支原体病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另外,带鸡消毒能还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4.
固体甲醛熏蒸消毒对畜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18-1721
使用国际标准的Anderson-6级空气微生物收集器检测消毒前后牛、羊、鸡、猪舍内和舍外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变化,并分析以上各菌种在上述收集器不同层级中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消毒后的动物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均显著低于消毒前的浓度(P0.05或P0.01),消毒后的舍内以上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舍外的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且消毒后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在收集器5,6层级上的比例整体上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固体甲醛熏蒸的消毒方式可有效降低畜禽舍内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且对可进入肺泡的小颗粒微生物气溶胶消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1消毒的概念与作用 消毒是指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病原体)的技术措施。在养鸡生产中,通过消毒能够减少鸡群接触到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方牧业》2012,(7):20
正二卫生消毒在肉鸡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为了保证养鸡生产,必须搞好消毒预防工作,切断各种疾病的流行传播途径,为鸡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消毒是杀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是防止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内。(接上期)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影响规模猪场药物消毒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生产中,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猪群本就存在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的.在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扩散以及场内猪群本就存在条件性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维持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中,消毒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消毒工作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消毒工作可以达到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或传播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猪场在使用药物消毒的过程中,忽视了很多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导致消毒的失败或是效果不理想,致使疫病的发生,给业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目前规模化猪场药物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消毒是指用各种方法杀死存留在体外传播因素上的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它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病畜禽、可疑病畜禽或带菌者)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切断传播途径,杜绝传染机会,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疫病。现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对铁路运输检疫中的消毒作一简要介绍。1、铁路检疫中采用的消毒种类和方法(1)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消毒可分为预防消毒、临时消毒、终末消毒三大类,我们在铁路检疫中通常采用的是预防消毒。这类消毒法主要是防止畜产品的污染及预防传…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猪肉的品质,在养猪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管理工作,猪场的消毒管理是环节。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而病原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猪舍,也就是说控制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空地、猪舍等场所,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途径。严格的消毒措施可以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养禽场入场车辆消毒效率以及阐明消毒后细菌未灭活的原因,研究了常用消毒剂对入场车辆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消毒池内消毒剂存放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以及未灭活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情况,对消毒前后轮胎和车身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霉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沙门菌数,测定未杀灭细菌对消毒剂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养禽场入场车辆消毒效果明显,通过消毒池和车辆消毒通道消毒后,轮胎和车身的微生物含量均显著下降;消毒池内消毒剂使用1 d后消毒效果显著降低;未杀灭分离菌大部分对消毒剂耐药。结果提示:对养禽场入场车辆进行消毒很有必要,为保证消毒效果,入场车辆应预先彻底冲洗后再进行消毒,并且每天更换消毒剂,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