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Operon公司OPA-01-OPJ-20 200个1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株涪优A和可育株涪优B、显性核不育株37A和可育株37B、广恢系DGCR98-3752、RGCR97-1及F1材料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1334条扩增带,平均每引物扩增带约6.7条扩增带表明甘蓝型油菜存在遗传多样性,引物OPA-05、OPA-09、OPA-12、OPA-13、OPA-20  相似文献   

2.
温敏核不育基因置于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现变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分期播种的办法,观察了来源于安农S-1杂交后代的4个不育系在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发现将安农S-1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导入到不同遗传背景以后,育性表现(不育起点温度)有变异。这种变异与亲本密切相关,可以在世代间传递,并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扩大群体后,会有极少数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更低或更高的单株出现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对温度的反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控温及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22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对温度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用22~24C+14h光照在育性表达敏感期连续处理7~10d,部分不育系败育彻底,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均为0;部分材料花粉可染率为0.1%~4.2%,但自交结实率为0;还有一部分材料不但花粉可育(可染率0.5%~80.7%),而且自交结实(结实率0.1%~54.8%).不育系g0521S育性转换方向与其它不育系相反,即高温可育,低温不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由同一轮选可育株派生的矮秆新种质和株高等基因系,以及雌雄性不育材料和双生苗及其初步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由同一轮选可育株派生的矮秆新种质和株高等基因系,以及雌雄性不育材料和双生苗及其初步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控制光周期和控制光温条件下,研究了光周期和短日适温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8的雄性育性受光周期的影响,表现为10 ̄11h短光照下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率为100.0%,自交结实率为0.0%,在12 ̄13h长光照下可育。ES-8存在两个光周期敏感期,最敏感期为雌雄蕊分化期为雌雄芯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次敏感期约在药隔形成期至四发体形成期。孕穗至结实期的短日适温和  相似文献   

7.
光周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光周期和控制光温条件下,研究了光周期和短日适温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8的雄性育性受光周期的影响,表现为10~11h短光照下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率为100.0%;自交结实率为0.0%;在12~13h长光照下可育。ES-8存在两个光周期敏感期,最敏感期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次敏感期约在药隔形成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至结实期的短日(10h)适温(16/12℃昼温/夜温)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很小,雄性仍表现不育。  相似文献   

8.
对新型两用系363S在泸州的育性初步观察结果表明:363S在泸州生态条件下,仍表现出明显的“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的特点。该不育系正常花粉百分率与小穗育性表表不一致,以小穗育性为标准,在泸州7月中旬为不育期,小穗不育度9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罩网隔离条件下,用5种化学保持剂(CRA)对2个芝麻雄性核不育材料分3个生育阶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雄性不育株花粉不育度从87.7%下降到54.8%,花粉育性恢复率最高可达32.9%,平均为22.9%。不育株自交结蒴率最高达到17.9%,结实率最高达到8.0%,以D4、D5、D11、D12、D14、D16 6个处理效果较好,其单株自交结蒴率最高达41.4%,结实率最高达20.7  相似文献   

10.
大豆雄性不育系和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大豆质核互作和核雄性不育材料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花粉传媒花蓟马密度在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材料内不育株的龙骨瓣开张度比可育株大;NJCMS2A与NJCMS1A间、N69-2772(ms2)与N69-2771(ms1)、N69-2773(ms3)间的龙骨瓣开张度无明显差异。NJCMS2A的异交率比NJCMS1A高,恰好NJCMS2B的散粉性比NJCMS1B好。类似地,N69-2772不育株的异交率高于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恰好N69-2772可育株的散粉性也比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的可育株好,NJCMS1A的柱头活力可以保持2.5天,花瓣对柱头的活力有保护作用。NJCMS1A的BC5:7家系间以及单株间雌性育性存在显著差异,且筛选到雌性育性较好的家系,对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大豆资源中花瓣大小、龙骨瓣开张度、散粉性、单花花粉量、花蓟马密度等性状存在很大变异。野生大豆的花远小于栽培豆,野生豆的花蓟马密度、龙骨瓣花张度等性状与栽培豆无显著差异,野生豆的散粉性比栽培豆好;从310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到30份散粉性较好的材料、16份龙骨瓣开张度较大的材料以及4份两者均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柠檬不同种质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各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柠檬种质的鉴定和创新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本研究以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为试材,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对花粉形状,花粉大小及花粉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花粉存在形式为单粒,花粉粒外部形态呈圆球形、近长球形或长球形,具有4~5条萌发孔沟,萌发孔沟沿极轴方向以等距环状分布,沟长直达两极。不同种质的花粉形状、花粉大小、花粉外壁网眼密度和网眼大小等均存在差异。极轴长33.56~41.20 μm,赤道轴长22.06~33.70 μm,花粉大小(P×E)为844.90~1385.98 μm2。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雕纹,网脊宽为0.39~0.88 μm,网眼直径为0.87~1.68 μm,网眼表现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花粉大小等级为中等,极面观为四裂圆形或五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10份柠檬种质在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可作为区分柠檬不同种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63A大葱雄性不育系是通过在试验田发现章丘大梧桐的雄性不育株,经过7年7代的测交、回交并成对保持培育出的新型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性状稳定、抗倒伏性强,是目前春播区比较理想的雄性不育系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筛选有效鉴定穗发芽的分子标记,进一步挖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测定了88份小麦不育系的整穗发芽率(SGR),利用 Vp1B3 Xwmc468 TaSdr-B1 TaPHS1-646 TaPHS1-666 TaMFT-721J共计6个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88份小麦雄性不育系的SGR存在不同程度差异,SGR值变化范围为3.75%~93.23%,平均为45.49%,其中有10个品系的SGR值小于10%。基因型与SGR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Vp1B3 Xwmc468的D片段类型与SGR显著相关(P<0.05); TaSdr-B1 TaMFT-721J与SGR相关性不显著; TaPHS1-646与SGR显著相关(P<0.05); TaPHS1-666的NW97S186单倍型与SGR显著相关(P<0.01)。说明 Vp1B3 Xwmc468 TaPHS1-646可作为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 TaPHS1-666可作为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分子鉴定的参考标记。综合SGR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6份具有较低SGR值的不育系种质资源,分别为BS212、BS143、BS206、BS129、BS117和BS237。  相似文献   

14.
 用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WAB56-104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WAB56-/104/CG14∥WAB56-104///WAB56-104的3个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交、回交,对3个BC1F1群体的花粉及小穗育性遗传研究表明,育性遗传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型,来自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在与相同位点的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互作时,导致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败育,而形成花粉及小穗的半不育,但本研究的3个组合中,并未导致所有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配子完全败育,其作用介于配子消除与花粉灭杀之间。用微卫星标记对这3个群体的育性基因定位表明,它们都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末端,但WAB450-2、WAB450-8携带的不育位点与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190、RM133共分离,且很可能与S1等位,而WAB450-7的不育基因则与位于相邻区间的RM253呈松散连锁,可能与WAB450-2、WAB450-8的育性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万金S是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利用扬稻6号(9311)的育性变异单株育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于2009年9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万金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9%;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24℃),在湛江不育期135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以上;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稻米品质优,其中万两优香1号于2011年6月通过了海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川苎8号”(原代号D-156)是我所用自育的优良雄不育系C26和恢复系B8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苎麻组合。在1995—1997年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1957.8kg/hm^2,较对照红皮小麻增产41.85%,在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46.1kg/hm^2,较对照红皮小麻增产69.04%;两组试验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该组合纤维品质优良,在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为1913支;在生产示范中,经达州市纤检局检测平均单纤维细度为1978支。该组合采用种子繁殖,后代在品质和经济性状上分离变异极小;植株高大、粗壮、经济性状优良,蔸型、株型理想,抗逆性强,高抗苎麻花叶病,抗旱、抗风力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鉴定更多与育性或花粉发育相关的基因,有助于解析水稻雄性生殖发育的整个调控网络。【方法】常规种植条件下,突变体ms7 (male sterile 7)与对照种植于浙江富阳和海南陵水,比较它们的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利用混池关联分析和图位克隆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定位。【结果】整个生育期,突变体ms7生长速率与野生型一致,成熟期的株高、分蘖数、叶数、叶大小、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等性状与野生型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但ms7结实率为0,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花药瘦小且颜色发白,半薄切片显示绒毡层降解推迟,花粉镜检呈染败。遗传分析表明花粉败育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BSA11与YD7045之间1.17 Mb的范围内。【结论】本研究为水稻雄性不育基因ms7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质源两用核不育系—CIS28—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IS28-10是由水稻核质杂种(Carloro/IR28)B9F4中的突变单株按系统选育程序选育而成的新质源两用核不育系.在湘潭,它的不育期达60多天,育性稳定,对低温钝感。在遗传上其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遗传行为简单。  相似文献   

19.
7个甘蓝型胞质不育油菜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不育株率有显著差异,而不育系相同恢复系不同的杂交种,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不育株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少、单株角果数少、角果结实性差。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株减产16.2%-42.6%,不育株的产量对照优势率为-8.3%--33.8%,不育株造成杂交种的群体产量下降0.75%-3.61%。7个杂交种的临界不育株率为3.62%-71.05%。  相似文献   

20.
 以幼穗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结合愈伤组织多代培养和化学物质诱导,获得了高达40%以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并从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株1S矮秆突变体SV5、SV10和SV14。鉴定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SV14是矮化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优良的光温敏不育特性,配合力强,杂种优势明显,较对照可以增产10%以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