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不同季节光合最适温度、适宜空气湿度 (70± 5 % )和正常大气CO2 条件下测定了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中龄林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光合特性及典型天气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 ,当年生针叶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在生长中期 >盛期 >后期 ,1年生和 2年生针叶则从盛期经中期到后期呈下降趋势。从生长盛期至后期 ,光饱和点 (LSP)和暗呼吸速率 (Rd)降低而表观量子利用效率 (α)增加 ,其中尤以盛期与中后期的差别较明显。光补偿点 (LCP)除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明显高于生长中、后期以外 ,其它差异不明显。Pmax除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与 1年生接近外 ,均为当年生 >1年生 >2年生。随着叶龄的增长 ,针叶LSP、LCP和Rd 均降低 ,α提高。从上部至中部到下部针叶Pmax、LSP、LCP和Rd 均降低而α增加 ,尤其是上部和中部针叶与下部差异较大。不同季节针叶光合特性的差异与针叶光合生理活性有关 ;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则是长时间适应所处光环境的结果 ;而不同叶龄针叶之间的差异除了生理原因外 ,还可能与所处光环境有关。针叶净光合速率 (Pn)的日变化在阴天为单峰型 ,Pn 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 (PPFD)的影响 ,同时受温度、湿度和CO2 浓度变化的微调。晴天Pn 日变化为双峰型 ,受温度和湿度的强  相似文献   

2.
印楝不同种源对温度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气CO2浓度370±10 μmol·mol-1、空气相对湿度65%±5%及一定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i)、蒸腾速率(E)、光呼吸(Pr)和暗呼吸(Rd)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印楝不同种源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印楝种源间Pn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呈抛物线型,在不同的生长季各种源的Pn最适温度不同,生长初期为2829 ℃,盛期为32 ℃左右,生长末期为30 ℃,同等条件下,同一种源的Pn值生长盛期>初期、末期,不同种源的Pn值Kalyani(KA)种源>New Delhi(CK)种源>Jodhpur(MA)>Kulapachta(KU)种源;印楝不同种源的gi和E随温度变化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呈抛物线型,而盛期则呈直线型,同等条件下,种源间的gi和E的大小排序略有差异,总体上为KA>CK>MA>KU;印楝种源间Pr和Rd随着温度升高都呈指数增长态势,同温条件下,暗呼吸值大于光呼吸,二者在不同生长季节的排序为生长初期>盛期>末期,而在同一生长期内,种源间Pr和Rd大小排序为KA>CK>MA>KU.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无籽刺梨光合生理日变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南林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的无籽刺梨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原位测定了无籽刺梨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无籽刺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无籽刺梨的Pn呈现"单峰"曲线,Gs、Tr的日变化趋势与Pn近似一致,而WUE、瞬时羧化效率(CE)的日变化进程呈现"双峰"曲线,于12∶00与16∶00出现大小两个峰值。在10∶00~12∶00及14∶00~16∶00期间,Pn的降低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而12∶00~14∶00及16∶00~18∶00期间,Pn的降低则由非气孔限制引起。无籽刺梨的光补偿点(LCP)较低,且光饱和点(LSP)很高,表明其对弱光与强光的有效利用能力均较强。空气相对湿度(RH)对Pn的直接影响最大,RH、水汽压亏缺(VPD)对Pn有较大的间接影响;VPD、空气温度(Ta)对Gs和Tr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大;VPD、RH对WUE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大。因此,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是影响无籽刺梨光合生理日变化进程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无籽刺梨的光合生理作用机制、探讨无籽刺梨的丰产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 μmol·m-2·s-1、0.029 mol·mol-1、0.61 μmol·m-2·s-1、20.63 μmol·m-2·s-1和481.85 μmol· 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红叶石楠不同叶龄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Pn)、光响应曲线、比叶重(LMA)、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估算不同叶龄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揭示其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叶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2)叶龄较小的叶片Pn受蒸腾作用(Tr)和光照强度(PAR)影响较大,叶龄较大的叶片Pn受气孔导度(Cond)和相对湿度(RH)影响较大;(3)随着叶龄增加,叶片光合能力不断增强;20d生叶片光饱和点显著小于10d生叶片,对光照更加敏感;叶片的光补偿点和叶绿素a/b变化不显著,各叶龄叶片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变化不明显。本研究阐明了红叶石楠不同叶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为红叶石楠的栽培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研究其夏季变化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抗性马尾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时和15时,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这种现象不是由于气孔阻力的增大而引起叶肉细胞间CO2亏缺造成的,而是非气孔限制起着主要作用。(2)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空气温度(Tair)、叶片温度(Tleaf)、光合有效辐射(PAR)都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经过通径分析发现,对Pn起作用的最主要因子是PAR。  相似文献   

7.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RAQY)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n和Gs最大值较大,南宁种源的Ci最大值最大、Tr上升过程中一直较大,浦北种源RWUE最大;浦北种源VLSP、RAQY和Rd高,VLCP低,对光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南宁种源和大容山种源VLSP和VLCP高,阳性特征明显,有较好的适应强光能力;博白种源VLSP和VLCP低,利用弱光能力强;缅甸种源VLSP和VLCP均在中等,对光环境的适应生态幅窄;越南种源Rd和RAQY低,其利用光能能力不强;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max最大,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通过比较不同种源格木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安吉县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3年生毛竹当年生叶片在春、秋季的光合特性,并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毛竹叶片在春秋季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最后对其碳同化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在春、秋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秋季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均值大于春季。毛竹叶片在春、秋季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其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ir)、叶温(Tleaf)、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和叶温下蒸汽压亏损(VPD)等生理生态因子与净光合速率(Pn)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毛竹叶片的固碳能力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9.
思茅松干季光合生理日动态及光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cor-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思茅松干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分析了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思茅松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均呈三峰曲线,Pn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4:00和17:00,最高峰出现在光强最强、温度最高的时刻(14:00),胞间CO2浓度(Ci)变化方向则相反.Pn、Tr和气孔导度(cond)与主要环境指标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Pn、Tr与PAR、Ta和RH的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Coind与Ta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PAR是影响干季思茅松Pn和Cond最主要的环境因子,而Tr是受Ta影响最强烈的生理因子.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的思茅松光饱和点(LSP)为1800μmol·m-2·s-2左右,表现为典型的阳性树种.  相似文献   

10.
白蜡树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对白蜡树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蜡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2时,次峰值出现在下午4时,午休现象明显;白蜡树光合作用受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影响Pn日变化的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蒸腾强度和胞间CO2浓度,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1.
氮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适应退化地生长的杉木无性系 ,通过N素胁迫进行N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无性系的N素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随N素胁迫加剧 ,杉木无性系NR活力及光饱和点下降 ,CO2 补偿点增加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N素胁迫的反应日趋明显 ,根据不同无性系在胁迫条件下的反应 ,把供试无性系分成 3类 :耐N肥性强、耐N肥性弱及耐N肥性一般无性系 ,其中 16 3号和 30 1号无性系是具有较高N素利用效率的省肥高产无性系 ,在肥力较低的林地上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及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根据辽宁省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不同无性系结实习性等有关资料 ,对种子园不同年龄阶段生产率、结实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用嫁接苗建立的日本落叶松初级种子园 ,1 6年前种子产量十分有限 ,年最高产种量仅 2 1 0kg/hm2 。园龄 2 2~ 2 6年生时大年种子产量虽可增加到 2 5 0 0kg/hm2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生产率仍然较低 ,仅 5 81kg/hm2 ·a。园龄 2 7~ 31年生时生产率才进一步提高到1 6 4 3kg/hm2 ·a。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小年间种子产量变幅大 ,周期性明显 ,大年每隔 5~ 6年到来一次。种子产量与园龄、结实母株数量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 ,种子品质 (空粒率 )与园龄、结实母树数和种子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树高与球果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但大年球果产量与冠幅、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间球果产量差异极为明显 ,结实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累计产量与各平年、大年和总产量间呈显著到极显著的正相关。丰产无性系早期选择可根据前 3年和前 8年球果产量分 2次进行。大小年产量相差悬殊、大年间隔期长和丰产无性系数量少是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生产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农间作光能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测光强,利用作物和树木光-光合曲线中的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各物候期的叶面积系数、叶幕消光系数等参数,估算了杨农间作与单一农作物(对照)的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三种杨农间作模式的总光能利用率都高于对照,约可提高27.56% ̄48.64%。间作田农作物的日累积光合量随日累积光量减少而降低,呈线性正相关。当相对光强〉60%时,间作田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稍高于对照田农作物;相对光强〈50%时  相似文献   

14.
林冠对降雨截留的半理论模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研究中,将理论模型的考虑方法和经验模型的模拟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半理论模型。这个半理论模型既具有理论模型把过程与机理紧密联系的优点,又具有经验模型计算相对简单的长处,新模型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也和理论模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55  
王雁  陈鑫峰 《林业科学》1999,35(5):110-117
本文系统介绍了常用于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几种心理物理学方法 ,从数学和经验两方面介绍了SBE法和LCJ法的异同点 ,综述了国外针对森林景观评价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最后总结了 30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在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实践及由此摸索出来的各种森林景观元素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森林景观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杨木的用途选择——实木或单板层积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可衡量单板层积材强度中源自实木材性的份额,是人工林杨木单项用途选择的基础。本文以3个无性系实体杨木和由3种不同厚度杨木单板分别组配的单板层积材为对象,以由贡献率引出的实木与单板层积材的份率差值为依据,研究得出人工林杨木的最终用途选择。结果表明:69杨、72杨和63杨3个无性系杨木的平均份率差值分别为57%、-15%、-29%,说明69杨宜用作实木,72杨和63杨宜用作单板层积材;杨木用作不同组配结构的单板层积材时,实木与3565mm、2614mm、1545mm3种厚度单板组配的单板层积材的平均份率差值分别为43%、-13%和-43%,说明实木与较厚的3565mm单板组配的单板层积材相比,杨木宜用作实木,与较薄的2614mm和1545mm单板组配的单板层积材相比,杨木宜用作单板层积材。不同荷载作用的结果下用途选择结果显示,在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3项性能上的份率差值为正,此时杨木宜用作实木;在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和硬度3项性能上的份率差值为负,此时杨木则宜用作单板层积材。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幼苗叶片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studies on leave protein of Betula platyphylla seedlings by the methods of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concern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some new proteins such as 29kD pI4.3, 29kD pI4.2, 14kD pI5.3 and 11.5kD pI5.16 protein point were induced by soil drought stress, and some protein disappeared,for instance four protein between 12.4 - 11.5kD pI5.8 - 6.44 in seedlings leaves of B. platyphylla during soil drought stress.  相似文献   

18.
从龙脑樟中提取天然冰片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试设备对从龙脑樟中提取天然冰片的原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试验,研究出一套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得率高的工业化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产量效应及土地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单作姜园平均可使生姜冠层叶温降低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6%,对比清耕果园,可使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8.5%,可使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16.6%,苹果光合速率提高10.0%,生姜和苹果单位产量分别提高3.1%和2.0%,间作系统土地当量值可达1.64,总体土地利用率可提高64%。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下辽东楤木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光响应过程,结果表明:辽东楤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合量子效率(Ф)对土壤水分的变化都有明显的阈值响应。根据Pn和WUE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得出:维持辽东楤木较高Pn的RWC在43.5%~85.3%(MWC在11.4%~22.3%),最适宜的RWC为64.4%(MWC为16.8%);维持辽东楤木较高WUE的RWC在34.1%~78.7%(MWC在8.9%~20.5%)之间,最适宜的RWC为56.4%(MWC为14.8%)。因此,辽东楤木适宜的土壤水分RWC在43.5%~78.7%(MWC在11.4%~20.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