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测定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缅甸野生、泰国和越南养殖群体共109尾个体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等10个形态性状,综合运用相关分析法、通径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野生和养殖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群体体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显示出较大的选育潜力,其中缅甸野生群体选育潜力最大。除第2腹节长外,群体间其他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均是缅甸野生群体最大,越南养殖群体最小,形态性状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缅甸野生群体的头胸甲宽、第2腹节长和第2腹节宽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泰国养殖群体的全长、头胸甲宽和第2腹节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越南养殖群体的头胸甲长和第2腹节宽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缅甸野生和泰国养殖群体的第2腹节长对体重都呈负相关作用。各群体所筛选出的形态性状对体重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缅甸野生、泰国和越南养殖群体所筛选出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2、0.941和0.933。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基于群体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对体重通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五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影响日本沼虾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便确定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定指标,以太湖、鄱阳湖、白洋淀、微山湖及淀山湖的野生日本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各群体90尾虾测定19个形态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群体对体质量作用较为突出的形态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头胸甲高、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逐步回归建立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回归截距及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9.878、0.075、0.314、0.011、0.320、0.222;鄱阳湖群体头胸甲长、尾扇长、尾节宽、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尾节高、体长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618、0.392、–0.280、0.703、0.524、–0.359、0.688、–0.061;白洋淀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和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796、0.082、0.222、0.007、0.136;微山湖群体头胸甲长、腹节高、第二步足长、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7.644、0.248、0.329、0.025、0.301;淀山湖群体体长、第二步足长、头胸甲宽、尾节宽、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为–6.257、0.019、0.018、0.164、0.264、0.162。体长与头胸甲性状在不同群体中都对体质量的作用十分明显。聚类结果显示,地理位置越接近,形态上越相似。研究表明,各个地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65、0.904、0.902、0.971、0.955,为影响各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测定519尾5月龄中国对虾体长、全长、体重、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高、第5腹节高、第6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10个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对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经显著性分析,剔除与体重多元相关不显著的第1腹节高、第6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建立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5腹节高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脊尾白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确定适于脊尾白虾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实验以4月龄的池塘养殖脊尾白虾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77尾测定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高、第一腹节宽、腹部长、额剑上齿数目、额剑下齿数目和体质量共11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并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通径分析显示,脊尾白虾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以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而其余指标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较小,是影响体质量的次要因素,经逐步回归分析后均被剔除;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一腹节宽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其回归截距及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277、0.470、0.980、0.528和1.942.研究表明,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一腹节宽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R2)为0.976,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相似文献   

5.
脊尾白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莱州湾、海洲湾和象山湾3个采样地点各75只共计225只脊尾白虾对其11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10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尾节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腹节1宽对体重的通经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 =0.931,则表明其为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尾节长X5、头胸甲高X6、头胸甲宽X7、腹节1宽X9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Y=0.007X1+0.043X2+0.044X3+0.044X5+0.073X6+0.111X7+0.057X9-3.838.  相似文献   

6.
“黄海1 号”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随机选取第11代"黄海1号"5月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100尾和6月龄中国明对虾50尾,分别测量全长(Xt)、头胸甲长(X2)、第1~6腹节长(X3~X8)、尾节长(X9)、头胸甲宽(X10))、第1腹节宽(X11)、头胸甲高(X12)、第1腹节高(X13)、体长(X14)共14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了这2种月龄对虾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5月龄和6月龄对虾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5月龄对虾的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第1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全长和头胸甲长的决定程度最大.6月龄对虾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6腹节长和第4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4腹节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是反向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5月龄和6月龄对虾形态学指标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7.429 0.326X2 0.306X3 0.669X10 0.275X14和Y=-38.556 0.668X2-0.583X6 0.605X8 0.785X10 0.931X12,两个方程的同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4月龄罗氏沼虾雄、雌各100尾,测量其体重、体长、腹尾长、螯长和第一腹节宽度5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定量分析罗氏沼虾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_雄=0.404,R_雌=0.583),且体长的决策系数也是最大(R_雄~2=0.399,R_雌~2=0.459),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_雄=-13.950+0.123X_1(体长)+0.049X_3(螯长)+0.647X_4(第一腹节宽度);Y_雌=-15.735+0.193X_1(体长)+0.205X_2(腹尾长)-0.052X_3(螯长),以上回归方程为罗氏沼虾的选择和表型性状的理想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性成熟前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在性成熟前后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1106尾,对其体质量、全长、体长等15个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阐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性成熟前后及同一阶段雌雄群体之间,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所构建的关键表型性状多元回归方程是截然不同的;在性成熟后,雌雄个体呈现出明显的性二态现象,除第二步足长和第二步足重雄性极显著大于雌性(P<0.01),雌性全长、体长、额剑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腹宽、腹高和腹部重极显著大于雄性(P<0.01),这可能与雌性为提升其繁殖能力有关。统计结果显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大于0.85,表明本研究已确定影响各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因此在选育过程中,建议将罗氏沼虾的性成熟状态和雌雄群体的优良表型作为选育依据,并有效利用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本研究可以为罗氏沼虾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本研究对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雌、雄及“老头虾”3个类群共490个个体的体重、体长、全长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等。结果表明, 3个类群除上、下额刺数2个可数性状外,其他9个可量形态性状与体重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影响体重的关键形态性状在3个类群中各不相同,但体长、头胸甲长、第二步足长在3个类群中均是影响体重的关键指标;分别建立了各类群体重与关键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2个类群表型上更为相似,“老头虾”与雌性个体的差异最大。腹部轮廓特征(包括腹长、腹宽、腹高)、全长、体长及第二步足长对3个类群的差异贡献较大。雌性个体腹部发达,“老头虾”则第二步足尤为发达。本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的选择育种、基础生物学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群凡纳滨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取自美国塞班岛凡纳滨对虾养殖基地V101、OS、G24、NS 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头胸甲长、第1~6腹节长、尾节长、体长、全长、头胸甲宽、第1~6腹节宽、头胸甲高、第1~6腹节高等24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m)及其所有性状的比例参数,分析各群体形态差异以及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4个群体大部分形态差异显著(P0.05),V101和G2群体属于瘦长型,OS和NS属于高胖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程度分析结果表明,V101群体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与体质量正相关,第2腹节高与体质量负相关;OS群体体长、第2腹节长、头胸甲宽与体质量正相关,第6腹节长与体质量负相关;NS群体头胸甲长、第6腹节高与体质量正相关,头胸甲宽与体质量负相关;G2群体头胸甲长、全长与体质量正相关,体长与体质量负相关。4个群体的多元回归方程经方差显著性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复相关指数均0.85,表明头胸甲部位在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取性成熟期罗氏沼虾129尾(其中雌虾65尾,雄虾64尾),测定了额角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体长、全长、第二步足长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参数,对雌、雄罗氏沼虾的性二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经独立样本t-检验,性成熟雄性体长和体质量均极显著大于雌性(P0.01),雌、雄罗氏沼虾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第二步足长和体长的性二型指数均大于1,说明罗氏沼虾属于雄性大于雌性的虾类。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额角长在两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9,P=0.260)以外,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和第二步足长在两性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雄性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二步足长随体长的生长速率大于雌性;而腹长随体长的生长速率小于雌性。性选择使得雄性拥有较大的体型和第二步足,以确保其在生殖竞争中可以有效战胜竞争者,提高交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6个罗氏沼虾家系(包括32个半同胞家系)5月龄的5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动物模型,把性别、雌虾出池时是否抱卵作为固定效应,并以日龄为协变量,借助DFREML方法估计头胸甲长、腹长、最后腹节长、体长和体重等性状的方差组分,进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中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80;罗氏沼虾5月龄头胸甲长、腹长、最后腹节长、体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06、0.07、0.02、0.07和0.07,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属低遗传力;5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在0.398~0.910之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35~1.0之间,其中头胸甲长与体长的遗传相关程度最高,遗传相关系数为1.0,体长与体重的遗传相关程度次之,遗传相关系数为0.98。本研究可为罗氏沼虾的进一步选育提高和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3.
鹰爪虾形态性状和体重的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irs)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体重(Y)及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头胸甲高(X5)、第1腹节长(X6)、第1腹节宽(X7)、第1腹节高(X8)、第6腹节长(X9)、第6腹节宽(X10)、第6腹节高(X11)、尾节长(X12)、尾扇长(X13)13个形态性状,通过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性鹰爪虾各生物学指标均大于雄性,雌、雄群体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体长(X2)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72和0.969);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发现,雌、雄群体体长(X2)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直接决定系数均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43和0.519),雌、雄群体对体重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第1腹节宽(X7)(作用系数之和为0.750)和尾节长(X12)(作用系数之和为0.887),雌性群体体长(X2)和头胸甲高(X5)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167),雄性群体全长(X1)和体长(X2)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8)。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雌、雄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563+0.133X2+0.374X7+0.282X5+0.225X13(R2=0.978)、Y2=–7.947+0.092X2+0.309X4+0.203X10+0.036X1–0.087X12(R2=0.980)。雌性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联系数平均值在0.868~0.941之间,雄性群体的平均值在0.793~0.906之间,从同一形态性状来看,雌性群体与体重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群体。雌、雄群体体长(X2)与体重的关联度均为最高。通径分析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并不完全相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在进行鹰爪虾选育时,雌、雄群体以体长(X2)作为主要选择性状,雌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高(X5)和第1腹节宽(X7);雄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宽(X4)和全长(X1)。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条件下的生长和存活率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以106个罗氏沼虾家系为材料,将每个家系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池塘中,以不同的养殖密度养殖,两个月后测定每个家系的头胸甲长、腹长、体长、体重及存活率,并以家系为单位进行同一性状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头胸甲长、腹长和体长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的对应性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依次为r=0.109、r=0.15和r=0.143;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2,P<0.01)。头胸甲长、腹长和体长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0.85~18.09之间;两个土池中体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80和43.47,说明罗氏沼虾体重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选择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在不同养殖条件下,以体重、存活率为选育指标,尽管选择趋势不变,但选种效果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2018年5~9月,在广东湛江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进行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在水温为28℃~32℃、盐度为26~30、pH为7.4~7.8条件下,9对中国鲎共产卵8.713×104粒,受精率为56%~68%;受精卵历时约45 d后,胚胎发育孵化成1龄稚鲎,孵化率达92%,共获得1龄稚鲎4.827万尾。随机取样人工繁育1龄中国鲎500尾,测量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头胸甲高(X3)、腹部长(X4)和体质量(Y) 5个形态性状,应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分别计算得出各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一步分析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结果显示,所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通径系数最大的是头胸甲宽,说明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各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Σd=0.863,表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以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腹部长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0.228+0.248X1+ 0.073X2+0.333X3+0.073X4。本研究表明,1龄中国鲎的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影响最大,种质评价和放流苗种筛选应以头胸甲宽度为首选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铜仁锦江日本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贵州铜仁锦江河段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46尾(雌雄各50%),对其体长、头胸甲长、胸高、胸宽、尾长、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和体重等16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体重与形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群体的3个性状、雌性群体的1个性状、雄性群体的2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影响雄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影响雌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长,建立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也显著不同,Y=-3.368+0.114X2-0.009X4+0.172X11,Y♀=-1.921+0.086X2,Y♂=-3.178+0.120X3+0.243X5(Y为体重,X2为体长,X3为头胸甲长,X4为头胸甲宽,X5为头胸甲高,X11尾肢宽外);逐步回归法分析为日本沼虾的选种和育种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与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7.
形态关系在甲壳动物的生长特性、遗传育种、种群资源评估和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2015年5月至9月开展了罗氏沼虾土塘养殖实验,期间采集样品321尾,开展了罗氏沼虾形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长度性状之间呈线性相关,各拟合方程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在0.943 4~0.997 5之间;额剑长(rostrum length,RL)分别与头胸甲长(carapace length,CL)、头长(head length,HL)、腹长(abdominal length,AL)、体长(body length,BL)和全长(total length,TL)的比值在BL为1~4 cm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4 cm以后比值逐渐下降;CL分别与HL、AL、BL和TL的比值在BL达4 cm之前基本呈下降趋势,在BL达4 cm后呈现上升趋势;HL分别与AL、BL和TL的比值均呈现上升趋势;AL与BL或AL与TL的比值逐步下降,说明随着BL的生长,AL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与CL/BL比值逐渐增大相互吻合;BL/TL在BL达4 cm之前呈下降趋势,4 cm之后逐步上升,趋势平缓。各长度参数与体重之间呈幂函数相关。本研究基于形态性状测量数据,得出池养条件下罗氏沼虾额剑长、头胸甲长、头长、腹长、体长、全长之间以及各长度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充实罗氏沼虾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养殖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性别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选择中国明对虾雌、雄各158尾,对其体长(x1)、额角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腹节长(x5)、尾节长(x6)、第1触角外鞭长(x7)、第1触角内鞭长(x8)、第2触鞭长(x9)、额角上齿数(x10)、额角下齿数(x11)和体质量(y)进行测定,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明对虾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从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来看,雌、雄群体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最大,分别为0.885、0.869,雌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和额角下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雌、雄群体中,体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两者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401。间接作用方面:在雌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性别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学性状的相互关系,测量了其全长(TL)、体长(BL)、头胸甲长(CL)、尾扇长(FL)、腹部长(AL)、腹部宽(AW)、大螯长(LL)和体重(Y)共8个生物学指标,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拟合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口虾蛄体重的变异系数大于形态性状,雌性、雄性群体尾扇长、腹部宽、大螯长和体重等数量性状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雄性和混合群体各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形态性状的相互关系中,对雌性、雄性和混合群体而言,全长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84、0.993和0.988;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中,雌性的全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73),雄性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74),混合群体的腹部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69)。雌性和混合群体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形态性状均为腹部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418和0.508),雄性的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613)。雌性、混合群体的腹部宽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175和0.258),雄性的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376)。雌性群体选育时主要考虑全长、腹部宽和头胸甲长,雄性群体主要考虑体长和腹部宽,混合群体主要考虑腹部宽和全长。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建立的雌性、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回归方程分别为Y1=–48.499+0.315XTL+1.159XAW+0.186XCL(R2=0.978)、Y2=–55.987+0.453XBL +1.152XAW(R2=0.959)和Y3=–51.651+1.738XAW+0.274XTL(R2=0.960)。研究表明,口虾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最优拟合模型有线性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等,雌性、雄性口虾蛄除全长、腹部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类型相同外,其他均不同。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测量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X2)、体高(X5)和尾柄高(X6)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