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夏建强  张勃  李佳欣  孙淑范  汪睿 《草地学报》2021,29(9):1909-1915
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脆弱的两个阶段。为了探明高寒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苗定居的生境选择,本研究在其原生境下通过人工控制试验,研究凋落物覆盖对土壤微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以及狼毒种子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出苗和定居表现。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总体上能够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且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日振幅;与对照(土壤裸露)相比,凋落物覆盖显著降低狼毒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但对其越冬存活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土壤埋深对狼毒种子的出苗产生显著影响,埋植于表层土壤(< 0.5 cm)的狼毒种子其出苗率和越冬成活率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2 cm和4 cm)的种子。分析表明,高寒草地凋落物的存在或种子埋植太深均不利于狼毒种苗的定居;因此,草地裸露或促使土壤浅表化的扰动均可促进狼毒种群建立,是导致退化草地狼毒种群扩散的主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2.
青海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不同刈割频度7、10、13 d/次和不同留茬高度5、8、11 cm),对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出苗率、草坪密度、色泽、质地、均一性、再生速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有着较高的出苗率(65%以上),且幼苗抗寒性好;8 cm的留茬高度下,青海草地早熟禾各项指标表现最佳,而7 d/次的刈割频度下再生速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新建植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其再生速度显著高于5龄青海草地早熟禾(P<0.05)。  相似文献   

3.
对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及河西走廊弃耕地上常见物种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的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及幼苗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亲代进行了去雄蕊和去花瓣处理延迟了子代幼苗的出土时间,同时,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幼苗返青率、叶面积及地上生物量都显著降低,但出苗率显著增加,此外,这些性状受亲代处理与家系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表明露蕊乌头幼苗生长特性有很强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2)即将进入繁殖期的幼苗主要性状不受家系的影响,表明母本对露蕊乌头苗期性状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用于滇西北大狼毒型退化草地补播治理的优良草种,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西南野古草3种适应高寒气候条件的牧草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根浸提液对3种优良牧草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供试牧草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方面均会受到大狼毒根浸提液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其对3种牧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能力抑制作用表现为西南野古草>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对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表现为西南野古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综合而言,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较耐化感,适合用于滇西北高寒地区大狼毒型退化草地的补播治理。生产中建议将两者搭配使用,以实现更好的补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草地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影响,分别对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进行了施肥、补播、划破和综合措施(施肥+划破+补播)4种恢复措施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补播、划破和综合措施对草地物种功能群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有不同影响。各种恢复措施对草地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影响不大,但对功能群内物种数有不同影响;对群落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群落盖度影响不大(P>0.05)。补播和综合措施处理样地物种数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影响不显著。而Simpson指数除综合措施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对照间呈显著差异(P<0.05)。各恢复措施均对草地生产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P<0.05)。不同草地恢复措施虽然对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格局不同,但对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措施是改良退化草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袁航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09,26(5):110-115
研究了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建群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枯落物浸提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生长指标(出苗率、株高、地上与地下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芒草枯落物对小麦出苗率和幼苗地上和根系干质量及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仅在处理后第2、8、12和16天增加小麦幼苗株高(P<0.05)。胡枝子和茵陈蒿枯落物对小麦出苗率和各观测期小麦幼苗株高及根系干质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P<0.05),通过小麦根系生长的增加,使其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P<0.05)降低。可见,小麦幼苗生长因枯落物植物种不同而异,其对胡枝子和茵陈蒿枯落物的反应比长芒草的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小型土壤节肢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为了查明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对高寒草地退化的响应及其在退化过程中的指示作用,在川西北地区选取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于2019和2020年的7月对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集各样地0~20 cm的土样,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分离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结果为:1)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优势类群在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间存在差异,群落密度、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随退化程度加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1),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先下降后上升(P<0.01);2)不同类群的小型土壤节肢动物对退化的响应不同,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螨类密度持续降低(P<0.01),而跳虫密度则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1),表明高寒草地退化对螨类具有持续抑制作用,而对跳虫则是先促进后抑制;3)土壤有机碳(SOC)、湿度、全氮(TN)、pH、碳氮比(C/N),以及植物的群落高度和物种数是影响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密度及多样性的主要因子(P<0.001,0.01或0.05),其中土壤容重、SOC、TN、C/N和pH对螨类数量有显著影响(P<0.001,0.01或0.05),而各因子对跳虫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密度及多样性对高寒草地响应敏感,并受土壤等环境因子影响;而螨类密度在退化过程中持续下降,可以用作高寒草地退化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8.
狼毒不同器官水浸液对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狼毒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水浸液对几种高寒草地主要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狼毒不同器官的水浸液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茎叶水浸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极显著,不同牧草品种间对狼毒器官水浸液表现出不同的抗性,黄花草木樨抗性最差,黑麦草,垂穗披碱草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孙毅  闫兴富 《草业学报》2016,25(7):186-195
为了揭示柠条种群实生更新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在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柠条灌丛群落,设置不同的灌丛(柠条灌丛、沙蒿灌丛和裸露沙地)基部生境、不同坡位(底部、中部和顶部)的沙丘生境和柠条灌丛植株基部不同距离(0.5,1.5m和丛间沙地)生境,研究了柠条种子在不同生境下的出苗和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柠条灌丛、沙蒿灌丛和裸露沙地)和沙埋处理对柠条种子出苗率和留存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沙蒿灌丛,沙埋种子的早期出苗率显著高于地表种子(P0.05),且显著高于裸露沙地和柠条灌丛的沙埋种子(P0.05);种子的出苗率在沙蒿灌丛的沙埋处理最高,但不同生境间、沙埋和非沙埋种子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沙丘底部的种子出苗率显著大于沙丘顶部(P0.01),试验结束时约为沙丘顶部的20倍;各时期出苗率均在距柠条灌丛基部1.5m处最大,灌丛间沙地最小,沙丘不同部位生境的出苗率均在7月18日最高,整个试验期间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在不同生境间均无显著差异。3)幼苗株高、基径、主根长、根茎比和总干质量均在沙丘底部最大,而根冠比在沙丘顶部最大;距灌丛基部0.5m处幼苗的株高显著大于1.5m处幼苗(P0.05),幼苗主根长、根茎比和根冠比均随距灌丛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总干质量随灌丛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狼毒防除是青藏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此过程中高寒草地群落的养分重吸收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物种水平、功能群水平和群落水平比较狼毒防除以后高寒退化草地植物的氮(N)、磷(P)养分含量和重吸收效率的变化,结果如下:从物种水平来说,狼毒防除造成高原早熟禾和羊茅N重吸收效率的降低,也引起了高原早熟禾和异针茅P重吸收效率的降低,以及芒洽草、线叶蒿草和矮蒿草P重吸收效率的升高;从功能群水平来说,狼毒防除升高了杂类草绿色叶片和枯黄叶片中的N含量,但降低了其中的P含量,同时,狼毒防除降低了禾本科、豆科植物和杂类草对N和P的重吸收效率,但是提高了莎草科植物的P重吸收效率;从整个群落水平来说,狼毒防除以后,绿色叶片中的N含量和枯黄叶片中的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对P的重吸收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P<0.05)。因此,狼毒防除对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不同,但是提高了该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的P的利用效率。此研究结果可以为揭示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养分利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高寒草地毒杂草治理的有效性与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鸿林 《草业科学》2011,28(9):1645-1648
研究了喷施两种新型除草剂狼毒净和灭狼毒后对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地群落重要值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狼毒净和灭狼毒后草地群落各物种的重要值均发生明显变化。矮嵩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赖草(Leymus secalinus)、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重要值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群落的优势种,狼毒、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逐渐在群落中消失。施用狼毒净和灭狼毒后分别有1种和5种植物在群落中消失。不同药剂处理后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降低,喷施狼毒净和灭狼毒的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5.2%和26.7%;喷施灭狼毒的群落优势度指数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而喷施狼毒净的群落优势度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药剂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显著(P<0.05),总体趋势表现为灭狼毒对群落多样性和重要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狼毒净。  相似文献   

12.
电场处理冰草种子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强度的匀强电场作用冰草种子,实验测定电场对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对测试结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对冰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用1.0kv/cm电场强度处理冰草种子10min,可提高种子出苗率4.5%,苗长增长81%,根长增长48%;用4.5kv/cm电场强度处理冰草种子10min,可提高种子出苗率4.8%,苗长增长84%,根长增长66%。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亚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盐渍化沼泽土壤碳氮磷含量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种草地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0~1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林间草地>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盐渍化沼泽>亚高寒草甸>荒漠化草甸(P<0.05);随土层深度变化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碳相似,0~15 cm全氮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沼泽化草甸>林间草地>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盐渍化沼泽>荒漠化草原>亚高寒草甸(P<0.05);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和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无明显规律性,0~15 cm土层全磷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灌丛草甸>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盐渍化沼泽>亚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P<0.0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草地类型养分含量顺序不同。除沼泽化草甸,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防除狼毒是青藏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刈割作为放牧的一种人为模拟,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有重要影响.以狼毒型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在防除狼毒后进行为期5年的模拟秋季放牧(留茬10 cm)野外控制试验,研究模拟秋季放牧对狼毒密度、草地群落多样性以及地上生物量等的影响,探讨防除狼毒后模拟放牧对狼毒型退化草地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FE)、刈割(C)和刈割+防除(C+SC)处理的狼毒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放牧(CK)(P<0.05),且随着年份的延长,狼毒密度下降明显;各处理下总物种数都随年份增加而相应减少,C和C+SC的物种数下降幅度较小;FE、C和C+SC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与CK相比均有所下降,FE、C和C+SC处理的均匀度指数在年份间均呈降低趋势;FE、C和C+SC的地上生物量在处理后第2年均比CK有增加趋势,其中总地上生物量和禾本科的地上生物量在第2年后就显著高于CK(P<0.05),豆科在第3年后显著高于CK(P<0.05),同时,C和C+SC处理的总地上生物量、禾本科以及豆科地上生物量随着年份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各处理的莎草科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均在年份间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不同遮荫度对柱花草10~#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遮荫度(0%,50%,75%)和遮荫期限(60 d,120 d)对柱花草10#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遮荫(60 d)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率WUE增加,植物量和根冠比减小,并且75%遮荫处理与对照之间出现显著的差异(P<0.05),遮荫使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75%遮荫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长期遮荫(120 d)使75%处理的叶绿素总量降低,植株高度、分蘖数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寒草甸天然草地实施划破、补播、施肥及综合处理,探讨了不同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有毒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草地中,有毒植物的组成及比例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补播、划破和施肥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群落中有毒植物的物种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物种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排序分别为补播<施肥=综合处理<划破<对照,补播<划破<施肥<对照<综合处理。补播、施肥和综合处理均可有效降低群落中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而草地划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地上生物量排序为补播<综合处理<施肥<对照<划破。补播形成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一优势群落使有毒植物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均下降到最低值,对于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的改良,草地补播是可供参考的有效恢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祁连山北坡亚高山地区2000年化学灭除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毒草型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灭除狼毒的对照草地相比,狼毒重要值极显著降低(P<0.01),草地群落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未发生变化。自由放牧草地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围栏轮牧草地土壤理化特征变化态势与自由放牧草地基本相反;土壤碳氮比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60Co γ射线对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不同剂量(200~500 Gy)的60Co γ射线辐射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干种子,通过对辐射后干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室内外观测,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处理促进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萌发,提高其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临界辐射剂量(剂量率为1.0 Gy/min)为450 Gy;田间出苗率临界辐射为250 Gy,低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的增大,田间出苗率增加,高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增大,田间出苗率降低;不同的剂量处理,干种子发芽后根系和幼苗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在主根长度、幼苗高度和幼苗鲜质量方面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临界辐射剂量分别为400、300和250 Gy;根据辐射剂量与相对出苗率的关系折线图可以初步确定,日本结缕草干种子辐射育种的半致死剂量为480 Gy。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种子,测定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出苗率,以探明影响沙生针茅种子萌发和播种出苗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60℃蒸馏水浸泡种子24 h,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26.3%,38.0%和32.0%;-20℃、20℃低温变温处理96 h,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46%和48%;用80 mg/L GA_3水溶液浸泡种子24 h,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54%和48%;沙埋深度会影响沙生针茅种子发芽和出苗,沙埋0.5 cm沙生针茅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埋深超过2cm的深度,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埋深6~8 cm,随着沙埋深度增加,出苗率显著减少;当埋深8 cm的深度,沙生针茅出苗率为0。  相似文献   

20.
瑞香狼毒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主要毒杂草之一,对草原生态影响很大.研究了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3种禾本科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为未来合理利用瑞香狼毒资源、开发植物源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均有影响.高粱种子萌发不受提取物浓度的影响,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燕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低促高抑".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高粱、燕麦幼苗根、茎长度均存在"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而对小麦幼苗的根和茎长呈现抑制作用,提取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使用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液处理后,燕麦、高粱丙二醛含量增加,小麦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在5 mg·mL-1时显著高于对照.3种作物幼苗中POD活性在不同浓度下均高于对照.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液对高粱幼苗SOD活性影响无显著差异,小麦幼苗SOD活性在高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燕麦幼苗体内SOD活性在0.01 mg·mL-1处理与对照有显著差异.3种作物幼苗中CAT活性在不同浓度下均低于对照.经综合分析,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燕麦、高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