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1989~1995年间《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银杏研究文献,探讨了银杏研究的年代分布、主题分布和期刊分布,初步总结了当前国内银杏研究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杏药用化学成分及加工利用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西北林学院情报室“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林文献数据库”中,收集到的1994~1995年度国内银杏研究文献为基础,综述了我国银杏药用化学成分和综合加工利用研究的最新动态,并针对银杏加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银杏是中国的特有树种,仅有一科一属一种,有垂枝银杏、裂叶银杏、黄叶银杏、斑叶(花叶)银杏、叶籽银杏和异叶银杏等几个变种。20世纪70年代后期,银杏始脱离半林半果的状态,作为果树集约栽培,但生产栽培与科学研究发展较快,产生的文献数量不亚于其他树种。经对1994—2004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银杏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载文期刊474种,总文献量2284篇,署名文献2269篇,第一作者1348人。主要作者群为各类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确定了57位核心作者,1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和白果分别被《中国药典》收录,其主要化学成分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较好功效。已有多种银杏提取物相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出售,但仍存在产品种类比较单一、银杏提取物疾病防治机理需进一步研究、银杏其他生理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本文对CNKI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所有银杏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银杏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阳银杏古树资源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南阳银杏古树资源进行较全面地调查研究,查清了南阳银杏古树的资源数量、生态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南阳的自然条件,研究南阳银杏古树资源特征,对重点银杏古树的分布状况、立地条件、形态特征、生长状况、古树文化、保护现状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邳州市银杏雄株进行普查和收集,掌握了雄株分布情况,建立了雄株资源圃;并对银杏雄株生物学性状和栽培特性进行观察研究,参照银杏授粉用良种标准,筛选出5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7.
河南银杏资源及优良品种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河南银杏资源现状与分布,并对选育出来的8个银杏优良品种类型的产地、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描述,为银杏的发展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银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银杏在我国的起源、分布和产量,以及银杏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开发利用现状,讨论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银杏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银杏是世界著名的绿化树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呼和浩特地区由于其生态环境条件的限制,没有天然银杏分布。但通过近几年对银杏引种栽培试验的研究认为,银杏经过引种驯化,能适应呼和浩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加快银杏的引种繁育和推广步伐,绿化美化城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江苏省银杏品种资源现状,分析了江苏省银杏品种资源的栽培历史、现状与分布,阐述了银杏品种资源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文物价值以及科研价值,提出了江苏省银杏品种资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古银杏雄株花粉超微形态特征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扫描电镜对采自全国主要银杏分布区的33株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雄株的花粉外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银杏花粉外部形态基本一致,赤道面观为橄榄形或梭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萌发沟与花粉近等长。但在光滑程度、纹饰特征、条纹分布的规律性、微孔情况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银杏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图1表1参1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垂乳银杏资源及分布特点、数量与生境的关系、生长特性和再生特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垂乳银杏不少于348株,主要分布在19个省份,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共236株,占67.82%,其中雌株271株,占80.18%。树高一般为10~40 m,胸径为1.0~3.0 m,年龄为100~2000 a,平均冠幅为10~30 m。垂乳呈圆锥状悬垂于树枝、树干或基部,垂直向下生长,顶端被树皮覆盖,初生垂乳多呈黄褐色,中生垂乳渐变为银灰色,成熟后则呈暗灰色,垂乳按着生位置分为枝生垂乳、干生垂乳和基生垂乳,其被切割后,可以再生大量的新生垂乳;银杏垂乳发生需要一定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银杏中银杏酸脱除的最佳工艺,以银杏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银杏中银杏酸脱除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脱除银杏中银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浓度为75%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m:V)1:3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5 min。此条件下,银杏酸脱除率可达0.191 8‰。微波辅助法与索式提取法相比,提取率虽然略低,但是提取时间缩短了不少。  相似文献   

14.
莫昭展  曹福亮  符韵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96-11101
[目的]全面而准确地反映银杏品种的分类特点。[方法]考察11个反映银杏种子性状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成分个数,建立主成分方程,由此确定各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银杏种子性状转化为3个独立的指标,降低银杏品种性状分析的难度。同时,由于综合的信息量大,增加分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论]该研究可为银杏核用品种分类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叶叶绿素的荧光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新鲜银杏叶为材料,采用混合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并用分光光度法对银杏叶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比较不同月份银杏叶叶绿素的含量,得到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银杏叶叶绿素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和磷光寿命。[结果]银杏叶叶绿素有2个特征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691和718 nm处,在2个发射峰处的磷光寿命分别为8.61和8.21μs;在不同月份的银杏叶中,叶绿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7月、4月、11月,但叶绿素a/b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4月、11月、7月。[结论]该研究为银杏叶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林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578-6579,6582
银杏结果过多会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为控制银杏过多结果,在不同时期对树体喷洒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石硫合剂,并在试验前后对土壤的pH值、有效N、速效P、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花期喷洒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石硫合剂,可以控制果实的形成,乙烯利浓度以400、800 mg/kg为佳,浓度为1 200 mg/kg时会出现药害,喷洒石硫合剂0.5%、1%的效果较好;在果期喷洒乙烯利和石硫合剂,对果实的形成影响不大,对果实的重量、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喷洒药物后,土壤的pH值稍有增加,有效N、速效P降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立地及各项生长指标,分析银杏用材林林木生长与立地条件、造林方式以及经营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的银杏用材林生长差异显著,高海拔银杏用材林生长缓慢;嫁接苗与实生苗的高生长差异显著,嫁接苗木的径向生长较快,高生长受到抑制;在不同的年龄段,用材林适宜经营密度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长空间的需求也增大,要适当加大用材林的经营密度。8-10年生银杏用材林以1.5 m×2.0 m、2.0 m×2.0 m 2种造林密度为宜。12-45年生银杏用材林以3.0 m×3.0 m和4.0 m×4.0 m 2种造林密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孙磊 《北京农业》2011,(12):120-121
银杏叶除了能够治疗疾病外,还是一种重要的保健品资源。长期饮用银杏叶茶可以给人类带来健康。近年来,大多利用传统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按照绿茶生产工艺来生产银杏叶茶,而应根据其特点,探索出合理的生产工艺,生产优质银杏叶茶。从银杏叶茶工艺流程出发,分析了加工技术中各个步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以前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银杏叶茶加工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银杏牛奶双蛋白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银杏牛奶双蛋白饮料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方法]开发银杏牛奶双蛋白饮料的工艺要点为:银杏经脱壳、去皮、预煮、制浆后,加入牛奶、蔗糖、CMC—Na等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均质压力和回流时间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将银杏果仁置于沸水中煮至5min,使其淀粉完全糊化,可有效提高饮料的口感与稳定性,同时采用醇提技术去除银杏酚酸,达到安全食用的目的。银杏牛奶双蛋白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银杏浆添加量18%,牛奶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6%,稳定剂添加量0.8%0;其关键工艺为:沸水中预煮5min,均质压力40MPa时,回流时间3min。[结论]该研究为银杏产品的开发及丰富复合乳饮料的种娄柽供新古白擒径.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不同种源银杏种子的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银杏雌株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9个银杏品种为材料,每品种随机选100粒种子,测定种子的外形指标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9个品种种子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各品种银杏种子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核重〉核型系数〉核长〉核宽〉核厚;银杏的生理性状变异较大,形状变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性状在9个品种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旋转分析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93.253%,第1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核宽、核厚、单核重,第2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核长、核型系数;第3个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生理指标。[结论]将银杏种子性状转化为独立指标可简化分析难度,增加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