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2008年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Ⅱ.瘤胃发酵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瘤胃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人们期望通过瘤胃调控达到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目的。改变日粮精粗比例、蛋白质组成和日粮物理形态对瘤胃发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添加离子载体和有机酸是控制瘤胃甲烷产气和改善瘤胃发酵的有效方法。另外,添加外源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都能达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添加离子载体、酶制剂、有机酸、饲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对瘤胃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瘤胃调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瘤胃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人们期望通过瘤胃调控达到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目的。改变日粮精粗比例、蛋白质组成和日粮物理形态对瘤胃发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添加离子载体和有机酸是控制瘤胃甲烷产气和改善瘤胃发酵的有效方法。另外,添加外源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都能达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添加离子载体、酶制剂、有机酸、饲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对瘤胃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瘤胃调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奶牛主要以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茎叶等粗饲料为主要饲料.通过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易吸收的低分子糖,但是由于瘤胃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有限的,外源补充可提高瘤胃中纤维素酶含量,达到提高降解纤维素的目的.有试验证明,在奶牛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尤其是纤维素酶可明显提高饲粮中粗纤维的利用率。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真菌纤维素酶,可使泌乳量提高17.5%,饲料利用率提高14.5%。日粮中粗纤维水平与瘤胃液中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呈线性相关。高纤维日粮促进乙酸的生成.而低纤维日粮则促进丙酸的生成。因此乳脂含量高的牛乳,对应的奶牛日粮中纤维索的含量也高。在奶牛等反刍动物营养上,传统的观念认为。饲料中不必添加纤维素酶和其他饲用酶制剂。这种观点认为.反刍动物瘤胃内和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足以完全降解饲料中的纤维素。但最新的研究结果以及在实际生产中Ⅲ现的问题对这一观点提卅了异议。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这表明,目前高产奶牛胃肠道中微生物可能不足以降解高纤维日粮中的纤维素,从而使得奶牛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饲料养分调控瘤胃氮代谢是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中能量和蛋白质对瘤胃氮代谢的影响尤为显著。能量和蛋白质通过调控瘤胃中的微生物进而影响瘤胃氮代谢过程,但两者对瘤胃中不同微生物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本文综述了瘤胃中的氮降解过程、尿素氮循环、能氮平衡对瘤胃氮代谢的调控以及能量和蛋白质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和减少反刍动物氮排放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领域应用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的营养调控技术也日趋成熟。本文将从消化道和组织两个层次就反刍动物日粮中的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进行阐述。1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的蛋白质代谢,因受瘤胃发酵的影响,其蛋白质消化代谢与单胃动物明显不同。一般认为,当饲料蛋白质被采食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寡肽、氨基酸和氨,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作碳架,并利用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部分寡肽、氨基酸和氨又重新合…  相似文献   

6.
日粮纤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粮纤维的降解机理1.1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的可利用程度。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的70%~80  相似文献   

7.
粗饲料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是反刍动物日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奶牛日粮能量的主要来源。然而,日粮精粗比会改变后备奶牛NDF和NFC的摄入量,影响后备奶牛的采食量、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消化代谢、反刍行为、瘤胃发酵、血液代谢、机体发育、生长性能,从而影响饲料的利用效率。本文就日粮中不同NDF/NFC比例对后备奶牛饲料效率的影响进行综述,以便为通过饲料调配手段提高后备奶牛饲料利用效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与合成特性和饲料原料的复杂性,决定了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与一般单胃动物有根本差别,有必要建立反刍动物特异的饲料酶制剂技术体系,这是源于反刍动物酶制剂作用模式的特殊性,它包括外源酶对体内酶特别是瘤胃微生物酶的补充而降低高生产水平时瘤胃功能的压力、外源酶作用日粮成分产生原位益生元维持瘤胃微生态、多种形态酶制剂的集合解决复杂饲料原料消化、大体积粗饲料酶消化预处理结合精饲料酶制剂添加、过瘤胃技术让部分酶制剂在瘤胃后段肠道发挥功效等作用模式。反刍动物酶制剂技术体系包括4个解决方案:“集合酶技术”“酶菌同构技术”“粗料酶预处理与精料添加酶结合技术”“过瘤胃酶制剂技术”等,根据饲料原料和日粮特性、动物种类、生理状况、生产水平和环境条件等,技术体系方案可单独运用,或组合实施,在高产反刍动物特别是高产奶牛产奶前期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复合酶制剂不同添加方法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前人们认为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活力很强,可分泌大量的酶,而且认为外源酶在瘤胃中被蛋白酶所水解或受小肠蛋白酶的作用而失活,所以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酶制剂研究很少。最近研究发现,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在蛋白酶中温育的过程相当稳定,木聚糖酶可抵抗数种蛋白酶的水解[1]。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复合酶的兴趣。另外,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一些酶制剂的活力、产量和稳定性有所提高,这使得酶制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本研究在以往得出的反刍动物酶制剂适宜配比及添加量基础上,研究复合酶制剂不同添加方…  相似文献   

10.
青贮技术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抑制有害菌生长,保持青饲料营养多汁特点的一种保存技术。青贮饲料作为反刍动物日粮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品质直接影响到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进而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在国外,制作青贮饲料时通常添加乳酸菌来提高青贮品质,而在我国还是延用传统的自然青贮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添加乳酸菌青贮与自然青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瘤胃酸中毒是危害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代谢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反刍动物日粮中含有大量的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或者日粮纤维含量较低,导致瘤胃产生酸性物质过多,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失调和瘤胃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笔者就瘤胃酸中毒的影响因素、类型及营养调控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酶制剂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酶通常被用来提高非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对肉鸡日粮)或作为青贮添加剂,一般不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因为瘤胃内的纤维分解活动很活跃.所以简单地添加外源性的酶产品不会提高纤维分解活动。一般认为,外源酶在瘤胃中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酶处理无效果,甚至有负作用。由于饲料酶制剂成本相对较高,饲喂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3.
外源纤维素酶在奶牛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奶牛.饲料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对生产者来说意义重大。不易降解的纤维素在奶牛粗饲料能量中占有较大比例.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对生产者来说意味着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够分泌特异性的酶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并且奶牛能够从这些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中获得能量,人们对于是否需要在成年奶牛日粮中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心存疑问,并且通常认为外源纤维素酶无法抵抗瘤胃内蛋白酶的降解。因此,外源纤维素酶制剂在奶牛(也包括其它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曾经不受重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粗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依然限制了反刍动物可利用能量的吸收从而造成营养浪费,  相似文献   

14.
毕晋明 《饲料工业》2006,27(7):39-41
瘤胃微生物如细菌、原虫以及纤毛虫等的研究一直是反刍动物研究的重要方面。它们不仅可以对饲料纤维、淀粉进行降解,日粮蛋白质也是它们的发酵底物之一,此外,内源性的含氮物质和日粮中添加的氮源物质都可被它们代谢利用。在瘤胃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降解酶的作用下,饲料养分被逐级降解进行转化,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及相互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为此,文章对瘤胃微生物对宿主动物氮源物质的作用及其需求作一介绍,以便为深入研究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5.
瘤胃微生物可降解饲料中营养成分来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并合成微生物蛋白来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和蛋白。但瘤胃发酵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和蛋白利用效率低下现象发生,进而降低了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植物精油可以与微生物细胞膜作用,可抑制一些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进而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作用。论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植物精油对瘤胃发酵调控作用研究近况,讨论其作为瘤胃发酵调控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的调控是以反刍动物氨基酸的需要为基础,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使小肠吸收氨基酸含量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瘤胃蛋白质保护、改变饲料在瘤胃中停留时间和添加生物制剂调节日粮过瘤胃蛋白质;通过日粮可发酵能、能氮平衡和瘤胃微生物环境控调微生物蛋白质;通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调控小肠氨基酸。  相似文献   

17.
淀粉是反刍动物日粮的重要能量来源,是瘤胃发酵的启动因子和动物高产的基本前提。基于本团队近年的研究结果,本文总结了日粮瘤胃可降解淀粉对瘤胃和后肠道代谢与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表明日粮瘤胃可降解淀粉是决定反刍动物消化道健康与养分利用的关键日粮因子。生产实践中,除考虑日粮淀粉含量外,还需综合考虑胃肠道不同位点(瘤胃和小肠)淀粉的降解率与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瘤胃细菌和原虫的作用,反刍动物利用蛋白质明显不同于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非蛋白氮,与饲料中原有的以及唾液中的非蛋白氮最终一起转变为氨。瘤胃微生物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等作为碳架,并利用瘤胃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氨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连同饲料蛋白质中的未降解部分(过瘤胃蛋白质),随着食糜流动进入真胃和小肠,被动物分泌的消化液(酶)分解为氨基酸,为动物体吸收和利用。大量研究表明,优质饲料蛋白质经过保护后,就能够满足高产反刍动物对过瘤胃蛋白质的需要,提高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利用效率,动物的氮沉积及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根据瘤胃能氮平衡理论为在日粮中利用更多的非蛋白氮提供了可能。了解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过瘤胃蛋白质、氨基酸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淀粉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反刍动物对淀粉的利用效率是淀粉消化程度与降解位点共同作用的结果。日粮淀粉主要在瘤胃中降解,但过多淀粉在瘤胃中降解后,不仅降低了淀粉的利用效率,还容易造成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现象。该文总结了反刍动物淀粉的消化特点、日粮瘤胃可降解淀粉对瘤胃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饲料来源和加工方式对淀粉的影响及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调控日粮中瘤胃可降解淀粉的比例,可维持瘤胃健康且高效发酵,为优化反刍动物淀粉的合理利用以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日粮中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或纤维含量过低都会导致瘤胃内有机酸含量增多、缓冲液分泌量减少,pH值下降,进而导致瘤胃发酵异常和微生物区系改变。本文主要综述了奶牛发生瘤胃异常发酵对瘤胃内脂多糖(LPS)、组胺、乳酸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