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红 《北方园艺》2015,(21):25-30
山东是蓝莓种植大省,至2014年底,种植面积约3 000hm2,年产量约为5万t。为探讨山东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和分布特点,利用组织分离法从山东4个地区2个蓝莓栽培品种根系中分离内生真菌1 345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29属,其中卵菌1属,占0.45%;担子菌2属,占2.15%;子囊菌17属,占31.16%;无性型真菌9属,占60.82%;其余5.42%无法明确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菌群多样性丰富,其中以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菌群,分离频率为31.67%;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涛旋孢属Zalerion是亚优势种群。不同地区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镰孢属Fusarium是2种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反映出蓝莓根系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威海"杜克"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R)最高,分别为2.835 9和4.264 3,泰安"杜克"的均匀度指数(E)最高,为0.939 1。由相似性原理得出,各地区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处于中等不相似与中等相似之间,威海和青岛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相似性最高,它们之间的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分别为0.57和0.73。  相似文献   

2.
采集金针菇工厂洁净区域的浮游真菌样本,通过对峙培养和真菌侵染性试验观察其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伞枝犁头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马菲氏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尖孢枝孢霉(Cladosporiumoxysporum)、白囊耙齿菌(Irpexlacte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及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iticillioides)等12种浮游真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或等于金针菇,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大。其中哈茨木霉还能在已被金针菇菌丝封面的培养基上生长,具有竞争和侵染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营养穴盘栽培条件下,以蓝莓"杜克"品种的无根扦插苗和真菌Zalerion varium液体培养物为试材,采用3种接种方法(基部接种、浸泡接种和喷雾接种),研究了不同接种方法处理下接种真菌Zalerion varium和未接种之间"杜克"蓝莓扦插苗的根系菌根侵染率、地上部分鲜重、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3种接种方法,Zalerion varium均可不同程度地定殖与侵染蓝莓扦插苗的根系;接种Zalerion varium真菌显著促进宿主蓝莓扦插苗的生根和生长,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杜克"蓝莓扦插苗的地上部分鲜重、根系总长和根系表面积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和Fv/Fm均显著提高;接种Zalerion varium真菌后,可显著促进蓝莓扦插苗的生根和生长,但3种接种方法有显著差异,其中基部接种和浸泡接种2种方法比喷雾接种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接种不同内生真菌对蓝莓幼苗生长生理效应的影响,初步筛选出对蓝莓幼苗促生较好的菌株。从毕节赫章和花溪高坡2个蓝莓栽培地采集不同品种根系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回接到1年生蓝莓盆栽苗上,测定接种后蓝莓幼苗侵染率、生长及生理效应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接种不同菌株的蓝莓幼苗侵染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1号和2号菌株的促生效果最好;接种不同菌株的蓝莓叶片吸收光谱、反射光谱和透射光谱均在470、550、670、780、880 nm处出现峰值,其中叶片吸收率的峰值均大于CK,叶片反射率的峰值均小于CK,而叶片透射率与CK相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接种不同菌株对蓝莓苗快速光响应主要参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以接种4号菌株对蓝莓苗叶片电子传递速率快,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强于其他菌株处理。此外,接种不同菌株对蓝莓幼苗叶绿素总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明显,增幅为1.08%~51.35%,而蓝莓根系活力指标与CK相比差异显著,其增幅为32.46%~129.07%。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蓝莓幼苗生长生理效应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菌株有1号、2号、4号和6号,可初步筛选为蓝莓幼苗生长较好的促生菌株。  相似文献   

5.
以盆栽2年生枳砧塔罗科血橙脱毒苗为试材,对未接种植株、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植株和接种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植株分别外施硝酸钙和醋酸钙5nmol/L,比较不同处理下植株茎粗、株高、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根系、叶片中钙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促进植株生长,根系和叶片中钙和氮元素含量均比未接种植株高;钙剂种类与根系和叶片钙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施用硝酸钙的根系和叶片中钙元素含量比施用醋酸钙的高。  相似文献   

6.
马通  陈潇  金静  李敏  易晓华 《北方园艺》2016,(10):35-38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对芹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为供试AM真菌,以"金口"芹菜为试材,研究了3种AM真菌对"金口"芹菜根系的侵染率、根系活力、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M真菌对芹菜根系的侵染率不同,Gm真菌的侵染率显著高于Gv和Gi。接种AM真菌均可显著提高芹菜根系活力。接种AM真菌的芹菜株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鲜重、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接种Gm处理最优。接种AM真菌的植株根/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接种3种AM真菌均可显著提高芹菜叶片叶绿素和叶柄维生素C含量,其中接种Gm真菌的芹菜含量最高;接种AM真菌的芹菜叶柄纤维素、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GmGvGi。可见,Gm真菌为适于"金口"芹菜生长并改善品质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7.
两株生防菌对连作土壤中黄瓜生长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连作11年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通过接种低浓度(106个/mL)和高浓度(109个/mL)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研究了2株生防菌对连作黄瓜土壤中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高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后,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地上部干重、根长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叶片发病率降低。接种后植物根际微生物类群受养分影响减弱,除了放线菌和真菌受到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明显外,细菌与速效养分相关性不大。试验表明,黄瓜连作土壤接种2株生防菌后,促进了植物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植物发病率,尤其接种高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杂菌污染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屑袋香菇常见的杂菌有青霉菌、绿色木霉(绿霉菌)、毛霉和根霉(白霉菌)、链孢霉(红色面包霉)等真菌,其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与香菇类似,在生产过程中易与香菇发生争营养、争水、争氧的矛盾,如任其生长繁殖,会很快占领原生产香菇用的培养基,影响香菇产量,甚至导致成批报废,因此杂  相似文献   

9.
以枸杞为试材,采用组织匀浆法从不同生长期的枸杞果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枸杞果内生真菌的定殖率、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从枸杞果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这些菌株分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派伦霉属(Peyronellaea)、茎点霉属(Phoma)和盘二孢属(Marssonia)7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为优势属,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1.0%、27.6%和27.6%;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幼果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枸杞果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远高于幼果期和变色期。  相似文献   

10.
以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实生幼苗为材料,盆栽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GV),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侵染川梨根系的优势菌根真菌,菌根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显著促进幼苗植株的矿质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石竹科植物浅裂剪秋萝(Lychnis cognata Maxim)为试材,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分别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G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GI),研究了3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浅裂剪秋萝形态和生长指标及根系侵染情况的影响,以期为在人工条件下利用AMF促进野生花卉植物栽培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AMF均能与浅裂剪秋萝形成菌根共生结构,GV、GI和GM的根系侵染率分别为35.71%、23.00%和17.50%;但浅裂剪秋萝对3种AMF的菌根依赖性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相比接种3种AMF并未使浅裂剪秋萝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和根冠比产生显著差异;仅GI显著增加了浅裂剪秋萝分枝数;此外3种AMF对浅裂剪秋萝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和根系结构未产生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虽然AMF能够与浅裂剪秋萝形成菌根缠绕结构,但其因植物自身因素与培养条件等并未对浅裂剪秋萝生长产生明显影响,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非菌根石竹科植物与AMF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混合接种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c sinosa)及二者混合接种(分别记为Am、Ss和Am-Ss)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促进了喜树幼苗的生长,菌根幼苗的生物量优于无菌根幼苗,混合接种Am-Ss的菌根幼苗显著高于无菌根幼苗和单接种的菌根幼苗.丛枝菌根形成影响了喜树幼苗的喜树碱代谢,菌根幼苗根、叶片和全株的喜树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根幼苗,并且混合接种处理的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草莓为试材,采用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和添加对羟基苯甲酸(PHBA)的方法,研究了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对草莓自毒物质对羟基苯甲酸胁迫的缓解作用,即对草莓光合作用、根系结构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mmol·L~(-1) PHBA浓度时,接种根内球囊霉显著提高了草莓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摩西球囊霉显著提高了草莓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根内球囊霉明显提高了草莓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II))、荧光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摩西球囊霉提高了Ф_(PSII)和ETR。0.5mmol·L~(-1) PHBA浓度时,根内球囊霉明显增加了草莓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叉数,摩西球囊霉显著增加了根长和根尖数。0.5mmol·L~(-1) PHBA胁迫下,2株AM真菌均明显提高了草莓根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2株AM真菌通过增强草莓光合能力、根系发育和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缓解了PHBA对草莓的毒害作用,根内球囊霉改善根系结构和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效果较摩西球囊霉明显,可能与菌根侵染率相关。  相似文献   

14.
AM真菌和解磷真菌对低磷土壤滨梅插条生根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木质化滨梅枝条为供试插条,采用砂性低磷土壤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测定了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毛霉(Mortierella sp.)及其混合菌剂后,滨梅生根、生长、磷素营养和根系激素水平的相关指标,以研究AM真菌和解磷真菌对低磷土壤滨梅插条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3种菌剂接种后滨梅根系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Zeatin)的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插条的含磷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滨梅插条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植物的生根率、最长初生根的长度、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株高以及总叶面积等生根和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对照(P0.05);AM真菌侵染率以混合菌剂接种最高,且对于滨梅插条磷素营养的改善和生根、生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研究表明,接种的3种菌剂改变了插条根系的激素代谢,强化了低磷土壤上滨梅插条的磷素营养,促进了插条的生根和植株生长;G.mosseae菌剂和Mortierella sp.菌剂的复合接种,对低磷土壤滨梅插条磷素营养的改善和生根、生长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蓝丰”和“杜克”蓝莓植株为试材,以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M223为接种剂,通过对比研究了在大田栽培中接种M223真菌对2个品种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M223真菌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蓝丰”和“杜克”蓝莓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3.00%和10.61%,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果,提前了果实的成熟期;果实中矿质元素、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接种M223真菌能够提高“蓝丰”和“杜克”蓝莓植株根系的菌根侵染率,改善根系对水和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促进蓝莓植株的生长和果实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积累,改善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PZ6菌株是一株分离于香蕉根际土壤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通过rDNA-ITS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室内测定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产孢量,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Z6菌株在PDA、PSA、OMA和Czapek培养基上均能生长,PDA和OM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在15~37℃均能生长,25~30℃菌丝生长较好,以30℃菌丝生长最快,培养3d菌落直径达到89.00mm,且产孢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在pH值2~12的范围均可以生长和产孢,最适生长产孢为pH值5~9。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PZ6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硫酸盐与硝酸盐是PZ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持续光照可显著促进产孢。  相似文献   

17.
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采后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种类,以采自澄江地区的蓝莓鲜果贮藏自然发病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测定分析,对相关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经鉴定3株真菌分别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匍柄霉属(Stemphylium);该研究可为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产自河南温县的地黄块根为试材,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地黄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分类鉴定;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IR)、定殖率(CR)、相对频率(RF)、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为指标研究地黄块根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地黄块茎中分离得到81株内生真菌纯化培养物,经鉴定28株为镰孢霉属Fusarium;19株为青霉属Penicillium;15株为茎点霉属Phoma;12株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其它6株分别为赤霉属Gibberella、曲霉属Aspergillu,土赤壳属Ilyonectria、毛壳属Chaetomium。镰孢霉属、青霉属、茎点霉属、链格孢属为地黄块根内生真菌优势菌群,地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全国口岸首次截获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长枝木霉属于木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木霉菌属、Longibrachiatum组。长枝木霉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线虫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由于危害程度较小,暂判断其无检疫风险。  相似文献   

20.
漏斗孢球囊霉菌根真菌对苹果属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海棠、八楞海棠和新疆野苹果接种漏斗孢球囊霉(GM)的试验结果表明,GM菌根真菌有显著促进冷海棠、八楞海棠和新疆野苹果生长的效果,生长量一般为对照的2倍以上。八楞海棠试验表明,根系侵染率与其生长量一致,即根系侵染率高的幼苗生长也快。在盐碱条件下,新疆野苹果接种GM菌根真菌比冷海棠、八楞海棠生长快,无缺铁失绿现象,冷海棠和八楞海棠有不同程度缺铁失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