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材线虫的人工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松木屑和真菌培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无菌的松木屑不能生长和繁殖线虫,有菌的才能繁殖线虫,其效果随松木屑来源(松树品种)的不同而异,不同的真菌培养线虫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sp.)、毛壳菌(Chaetomiumsp.)和镰刀菌(Fusariumsp.)的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和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sp.),可选用于培养松材线虫,在真菌菌落上,不同的接种虫量以及不同的温度对松材线虫的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龙眼几种新病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龙眼的6种新病害,分别是: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pauciseta(Sacc.)Y.X.Chen]引起的叶枯病,壳二孢(AscochytslonganC.F.ZhangetP.K.Chisp.now.)引起的叶斑病,拟茎点霉(PhomopsisguiyuanC.F.ZhangetP.K.Chi,sp.nov.)引起的灰色叶枯病,盘二孢(MarssoninaeuphoriaeC.F.ZhangetP.K.Chi,sp.nov.)引起的褐斑病和两种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longanC.F.ZhangetP.K.Chi,sp.nov.)(LeptosphaeriaguiyuanC.F.ZhangetP.K.Chi,sp.nov.)引起的叶斑病,后5种菌为新种。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其模式标本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组织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并根据培养特性、染色和厌氧反应,确定了香椿插穗腐烂病的病原细菌和欧氏杆菌属(Erwinia)和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的某此种;病原真菌有交链孢(Altern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地霉(Geotrichum sp.)、假丝酵母(Candida sp.)和色串孢(Tourla sp.)。上述病菌均能引起香椿插穗腐烂,其中细菌占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越冬;分离菌中仍以壳霉菌(Coniothyrium 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 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分离  相似文献   

5.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培养性状、产孢条件和数量、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的大小进行比较,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交互接种试验表明,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5%~100%;梨壳囊孢(C.carphhosperma)、山楂壳囊孢(C.oxyacanthae)、核果壳羹孢(C.leucostoma)—桃和杏树的分离物均能够侵染苹果枝条,接种发病率为60%~100%;金黄壳囊孢(C.chrysoperma)虽然不能侵染苹果枝条,但是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100%。因此,6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均可成为苹果树腐烂病的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育后期谷粒真菌区系霉变损失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区,定点定期对水稻生育后期稻谷上的真菌进行分离,获得若干菌株,分属于18个属,其中镰孢霉属(Fur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umspp.)、喙枝霉属(Rhinocldiclasp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spp.)、黑孢霉属(Nigrosporaspp.)中的真菌为优势菌种,喙枝霉菌、棘壳孢霉菌(Pyrenochaetaspp.)、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spp.)等水稻谷粒腐生菌尚未见报道。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同一地区水稻品种间,真菌群落的分布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的地区,水稻品种间的真菌种类及数量有所差别。通过种子处理和生育期的药剂防治,可减轻霉变对稻谷的危害,尤其以温汤浸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木腐菌及病死木中的真菌对松材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松材线虫病的病死木分离出的真菌中,松材线虫可以在无孢菌和待鉴定的3株有孢菌上大量繁殖.在曲霉、青霉、短梗单孢霉、头孢霉的菌落上不能大量繁殖,在木霉、轮枝霉的部分菌株的菌落上也不能大量繁殖.引入了8种木腐菌,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velutipe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us),香菇(Lentinusedodes),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拟管革裥菌(Lenzitestrabea),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洁丽香菇(Lentinuslepideus),杂色云芝(Polyporusversicolor),测试了它们对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可在其菌落上大量繁殖的只有毛柄金钱菌,而其他真菌都对松材线虫具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其中在粘褶菌和糙皮侧耳菌落上松材线虫完全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1997~1999年在广州地区进行蔓绿绒观赏植物真菌病害系统调查鉴定的3个真菌新种,分别为蔓绿绒拟茎点霉(Phomopsis philodedri Z.D.Jiang,X.H.Zheng et P.K.Chi n.sp))、蔓绿绒球壳孢(Sphaeropsis philodendri X.H.Zheng et P.K.Chi n.sp.)和蔓绿绒交链孢(Alternaria philoden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常见栽培及野生药用植物上的球壳孢目真菌4属25种,其中包括新种1个:月见生壳针孢(Septoriaoenothericolasp.nov.);中国新记录种3个;柴胡壳二孢AscochytabupleuriThüm,苘麻拟茎点霉PhomopsisabutilonisSacc.,苍术叶点霉phylostictaatractyli(Sic.)Koval。每个种引证了主要文献、标本、寄主及产地,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形态描述。所有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SAU)。  相似文献   

10.
李树流胶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流胶病为福州地区李树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研究证实:其病原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exFr.)Ceset de Not),其无性阶段为壳梭孢菌(Fasicoccum sp.)。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是: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pH值为6-7,光照可促进病菌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文献,对植物寄生线虫无外源培养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作了综合评述;明确了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spp.),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avenae),松材散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无外源培养成功的培养基的成分和比例。并指出要想取得无外源培养成功首先应解决如下4个问题:(l)培养基成分的细度要小于2pμm以利于线虫取食;(2)人工模拟线虫引起寄主的反应及生理形态变化;(3)如何通过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线虫食道腺的活动及其行为的变化;(4)进一步研究并获得植物寄生线虫的代谢机制方面的资料并了解线虫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松树枯萎病枝条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树枯萎病枝条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离研究,结果发现枯萎松枝条内有大量的寄生虫和微生物,主要是线虫、原虫、真菌和细菌。经形态观察,线虫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and Btihrer)Nikle)、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 Mamiya and Enda)和小杆线虫(Rhabditida sp.);原虫为一种纤毛虫(Paramoecium sp.);真菌是长喙壳孢(Ceratocystis Ell.et Hals);细菌主要是假单胞杆菌(Pseudomanu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农田杂草上的几种病原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贵州农田杂草上的8种病原真菌。它们是禾本科马唐Digitari adscendens(H.B.K)Henrard上的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ke)Sace、酢浆草科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上的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 Goh & Hsieh、菊科钻形紫菀Aster sublatus Michx.上的紫菀壳针孢  相似文献   

15.
拟盘多毛孢属在云南的34个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的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tey.)真菌34个种,其中新组合种9个:(1)生于中粒咖啡(Coffea robusta Linden.)叶上的蕃薯拟盘多毛孢菌〔P.batatae(EII.& Ev.)G.C.Zhao & Li.comb.nov.〕;(2)生于蕃石榴(Psidium guajava L.)叶上的木防已拟盘多孢菌(P.coculi (Guba)G.  相似文献   

16.
瓜栗病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了广州地区瓜栗「Pachira macrocarpa(Cham.et.Schlecht.)Walp.」上8种病原真菌,即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carpae P.G.Xi.Z.D.Jiang et P.K.Chi sp.nov.),榴莲拟茎点霉(Phomopsis durionis H.Syd)、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胶  相似文献   

17.
油菜土壤中与核盘菌菌核存活有关的真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菌核埋植法研究油菜田土壤中与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存活有关的真菌区系。从四川省内江、简阳和雅安三地土壤中共分离到菌核重寄生真菌117株,分布于10个属内:曲霉(Aspergilusspp.)、交链饱属(Alter-nariaspp.)、小盾壳霉(Coniothyriumminitans)、镰刀菌(Fusariumspp.)、粘帚霉(Gliocladiumspp.)、毛霉(Mucorspp.)、青霉(Peniciliumspp.)、根霉(Rhizopusspp.)、木霉(Trichodermaspp.)和轮枝菌(Verticili-umspp.)。其中以镰刀菌和木霉为主要种类,分别占全部重寄生真菌的51.4%和30%。从菌核表面分离到12个属的真菌,镰刀菌、木霉和根霉占优势,分别为48%、18.5%和14.3%。不同地区油菜土中与菌核有关的真菌区系不尽相同。然而,三个地区能侵入菌核内部的真菌均以镰刀菌(Fusarium)和木霉(Tricho-derma)占多数。它们在菌核存活、子囊盘萌发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及种下群体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了DNA片段的随机扩增,以确定种间及种内群体的亲缘关系和筛选具有种鉴定特征的分子标记.通过对40个10聚体随机引物的筛选,应用8个引物对两种线虫种间及种内分离物扩增片段的遗传分析显示:两种间群体RAPD扩增片段的共享度为40%~56%,而在松材线虫的不同分离物之间的共享度为60%~84%;其中有一个引物(P253)可在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产生具有种鉴定特征的特异性RAPD片段,在松材线虫的不同分离物中均可产生一约700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拟松材线虫中产生了两个分别约为1300bp和1900bp的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三个国内新记录种和一个云南新分布种。即生于落毛杜鹃(RhododendrondetonsumBalf.f.)叶上的双形孢单毛孢菌MonochaetiadimorphosporaYokoyama,生于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Schott.)叶上的萨卡多盘单毛孢菌Monochaetiasaccardiana(Vogl.)Sacc。和生于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Sm.)茎、叶上的角豆树盘单毛孢菌Monochaetiaceratonia(SousadaCamera)Sutton,。在云南的一个新分布种,其寄主也是新记录种,该种是生于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Franch.)叶上的盘革毛孢菌Monochaetiamonochaeta(Desm.)Allesch.。这些种分别作了描述,并以图示之。  相似文献   

20.
拟松材线虫对黑松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材线虫病(Buraphelenchusmucronatus)是发生在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目前已在日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分布 ,并在日本和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北美洲 ,松材线虫分布也很广。针叶树中还有一些形态与松材线虫非常相近的伞滑刃线虫 ,统称松材线虫复合种(PWNC) ,其中最常见的是拟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在东亚、美洲、欧洲都有 ,分布极广泛。杂交试验和DNA分析证实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有密切的关系 ,能用RAPD和RFLP技术进行区分 ,拟松材线虫的DNA有东亚和欧洲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