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杨伟华 《中国棉花》2002,29(11):2-6
连续9年对全国的棉花种子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平均抽样合格率为63.6%,总的趋势是在逐步提高,棉种的加工程度、包装档次不断改进,还出现了一些商标品牌.但在多数棉区,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相当普遍,对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还显得重视不够,部分棉种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健全,整个棉种经营市场还比较混乱,假冒伪劣棉种屡禁不止.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棉种质量的整体水平,提出"重视原种生产、建好良繁基地,抓好收购环节、普及精加工种子,强化质控体系、管好流通领域,实行区划种植、开展品种登记,组建现代公司、壮大棉种产业,开展质量认证、实施名牌战略"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棉花种子快速发芽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棉种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脱绒、包衣等精加工棉种在生产上普遍应用, 使棉种质量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棉种发芽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八师一三三团种子站为了大力提高棉种质量,提高棉种的商品性能,2004年从美国定做一台棉种色选机,解决了人工粒选棉种中的红子、白子、黄子的问题,在国内是第一家采用色选机粒选棉种的.棉种色选机利用棉种色差原理.在加工好的成品种子中进行红子、白子、黄子的色选,留下褐黑色的合格种子.通过棉种色选机处理过的种子,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内在质量--发芽率,提高了种子的外在质量和商品性能.  相似文献   

4.
质量认证制度是国际上作为提升种子质量水平、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但中国尚未建立质量认证制度。为了探索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制种大县”企业组织开展认证试点工作,整理和总结认证试点工作具体实施过程,评价种薯质量认证试点示范成效,并根据认证试点工作总结出种薯质量认证工作技术要点,为种薯质量认证制度的落地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冀鲁豫棉区棉种质量状况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冀鲁豫棉区棉种质量合格率较低,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原(良)种繁育、耕作方式、种子加工和质量控制几个方面对棉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好棉种繁育基地、搞好种子加工、实行统一供种、加强监督检验和实现棉种产业化等若干提高冀鲁豫棉区棉种质量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杜义英  李军虎  张玉 《中国棉花》2005,32(12):22-23
棉种发芽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条件不适宜很难对种子的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适宜的贮藏方法对棉种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就棉花种子芽率的测定常用方法及贮藏技术做简要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李莉  焦宏廷  杨红旗 《中国棉花》2009,36(11):30-31
棉种发芽试验对棉种生产经营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棉种在进货前、贮藏期、销售期,要定期进行种子发芽试验,以了解其质量情况及贮藏期的稳定性。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几种简易的棉种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制约我国最大产棉区——冀鲁豫棉区棉种酸脱绒和包衣加工设备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种子质量差,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与棉农接收能力有矛盾,包衣棉种播种技术不配套等。提出了落实棉种生产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棉种包衣新剂型的研究,重视包衣棉种的售后技术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种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究进展、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种业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着眼,针对当前我国棉种产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站在产业的高度,结合我国棉种产业自身的特点,参照棉种发达国家棉种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趋势,指明了我国棉种技术创新方向,提出了我国棉种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提高我国棉花种子高科技附加值、加速棉种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有关如何建立甜菜种子质量认证制度进行了专题探讨,阐述了建立甜菜种子质量认证制度的必要性,甜菜种子认证的机构和申请种子认证所需的条件,制定甜菜种子认证的技术方案以及甜菜种子认证应注意的有关技术问题。种子认证制度讲究预防在先,层层把关,是从“根”和“源”上彻底解决种子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增强种子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加强种子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从而提高了商品种子的质量。生产上直接使用毛种子将成为历史,因此甜菜种子认证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1.
康培华 《中国棉花》2004,31(8):41-42
种子检验是保证农作物种子质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棉种是棉花生产的基础,加工、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棉农的切身利益.棉种加工工艺复杂,流程长,因此"跟踪"检验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是提高企业种子质量、赢得市场信誉的有效途径.阐述了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下达的4a杂交水稻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归纳了种子质量认证企业的操作要点,总结了由于认证机构参与管控,企业如何提升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质量的经验,分析了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种业企业参与种子质...  相似文献   

13.
棉种泡沫酸脱绒包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棉种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的棉种脱绒、包衣率逐年提高。棉种精加工技术在主产棉区已基本得到普及。这对于提高我国棉种质量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棉种加工技术不规范,技术参数不具有普遍性与权威性,导致棉种加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有些地方还引起经济纠纷,给棉花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制定农业行业标准《棉种脱绒、包衣技术规程(泡沫酸脱绒)》时,深入全国广大棉区的良种棉加工厂,收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会同有关专家起草了棉种泡沫酸脱绒技术规程,该规程对于规范棉种加工技术,提高棉种质…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种子生产、流通量不断增加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充分提高湖南省棉种的质量水平,推动棉种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提高湖南棉种质量水平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棉种质量水平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棉种管理区制度,并以在陕西省推广斯字棉和在河南和四川推广德字棉531的实例总结了该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分析了其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储存0~3年棉种对棉花发芽、出苗和生长的影响,2017―2018年在室内开展发芽试验,在新疆兵团第一师12团和10团试验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同年生产种子相比,储存1~2年的种子比当年种子的发芽率高,前期出叶快,茎秆粗壮,生长稳健,纤维品质好,综合性状好。当年棉种比隔年棉种产量高,储存3年的棉种发芽率、生长势降低,产量最低。不同年份产棉种试验结果比较可见,种子本身质量的差异大于储存年限的差异。故用同年产的同一棉种做多年试验将取得棉种储存年限发芽率和出苗率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棉种发芽率,保证稀硫酸棉种脱绒生产加工质量达到国家颁布的种子质量标准。新疆兵团农八师133中心团种子站应用科学技术,对棉种生产加工线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安装了最新发明的棉种磨光机,对提高棉种加工质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磨光机安装在风筛选种机的后面。棉种经硫酸脱绒烘干磨擦、风筛选种后进入磨光机进行磨光,磨光后的棉种进入重力式选种机,经过重力式选种机精选后再进入色选机进行红子、白子的挑选,然后再进行定量包装。磨光机的的主要部件是由两个圆柱体的软钢丝刷组成,通过对棉种种皮的磨刷和种子表皮间相互磨擦可除去种…  相似文献   

18.
盐城市常年植棉面积在 2 0万公顷 ,产量在 1 7万吨 ,占全国总产的 1 /2 5 ,发展棉花生产是调优农业生产结构 ,做强农业的重要举措。棉种是棉花生产的基础 ,当前频发的棉种质量事故 ,影响了棉种生产、经营秩序 ,造成植棉者经济效益受损 ,影响社会稳定 ,严重威胁棉花生产。1棉种质量事故的发生特点1 .1热销的年份种子事故多一般棉花生产大发展和棉种市场走俏的年份 ,容易出现质量事故。事故性质一是假冒 ,以其它种子冒充热销品种的种子 ;二是质量次 ,种子质量不达标 ,或者出苗差 ,如 2 0 0 1年从山东调进抗虫杂交棉“美棉抗虫王”,出苗率仅 30…  相似文献   

19.
朱军 《中国棉花》2007,34(2):16-17
棉花种子的贮藏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种子发芽的质量,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掌握棉种贮藏管理技术,是提高棉种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98/99年度全国棉种质量抽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七五”以来 ,在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 ,我国已建成 2 4 0个优质棉基地县 ,他们既是商品棉生产基地 ,又是棉花良种繁育基地 ,为我国棉种为棉花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在棉种产业化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 ,棉种的商品化程度还不高 ,质量还很不理想 ,与中央提出的发展“双高一优”的农业发展策略还很不适应。当今 ,我国棉种市场的大门已向世界打开 ,我国的棉种也将走向世界 ,竞争日益激烈。因此 ,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国棉种行业的质量状况 ,找出并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议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一步重视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