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依据柑橘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针对转座子序列开发了一种适合鉴别柑橘芽变品种的分子技术。以43个柑橘芽变品种和7个普通柑橘品种为材料,采用转座子显示技术(transposon display,TD)对转座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DNA转座子(DTM63、DTM58、Helitron1、Spem和mPing2)和4个反转录转座子(Line1、LTR-Gypsy3、LTR-Gypsy5和Tcs2)可以较好地鉴别柑橘不同芽变品种。罗伯逊脐橙及其早熟芽变品种罗脐35号能被DTM63、Spem和mPing2鉴别;m Ping2能鉴别罗伯逊脐橙/罗脐35号、暗柳/红暗柳、普通椪柑/黔阳无核椪柑,以及红肉琯溪蜜柚/橙皮琯溪蜜柚这4对芽变品种。DNA转座子DTH3在甜橙芽变品种中多态性高,可以鉴别不同的甜橙芽变品种。因此,TD技术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能有效鉴别柑橘芽变品种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灰枣的6个芽变(“HF-1”“灰实2号”“羌灰2号”“灰08-3”“新丰1号”“灰枣新星”)为试材,“灰枣(CK)”为对照材料,采用田间调查法与室内测定法研究了灰枣及其6个芽变的物候期、树体、枝条、叶片、花等生物学特性,以期为新疆灰枣品种的升级换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个灰枣芽变及灰枣树体形态相似,均为半开张或开张型,树势表现为中、强型,主干皮裂均为条状;叶片主要为绿色平展,卵状披针形;花期5—6月,果实完熟期9月。6个芽变的二次枝长节数8~12节,灰枣的二次枝长度为8节;6个芽变的枣吊长介于29.46~42.69 cm,均大于灰枣的枣吊长23.52 cm; 6个芽变枣吊叶片数介于12.67~16.47片,均高于灰枣叶片数12.47片;6个芽变的股吊率介于2.90~3.80,均高于灰枣股吊率2.60;6个芽变的果吊比介于0.15~5.85,灰枣的果吊比为2.01。通过对灰枣及其6个芽变材料的生物学、产量等特性的调查比较,初步筛选出在喀什麦盖提产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灰枣芽变材料为“灰08-3”“HF-1”“新丰1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梨已育成芽变品种/品系进行整理分析,将芽变涉及的变异性状分为5大类和16小类,这些变异性状主要集中在大果型、果实皮色、成熟期、耐贮性及自交亲和性等方面。综述了不同芽变品种及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大果型芽变分别由染色体加倍与控制果重基因变异2种因素引起;果实皮色芽变分别由花青苷、叶绿素、木栓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变异引起;S-基因位点的变异形成了自交亲和性芽变。探讨了芽变选育在梨的不同品质性状改良中的有效性,并对梨芽变选育方法相关研究及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芽变育种是果树培育新品种的常用方法之一。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形式,发生于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是指芽萌生为枝条或由此长成的个体的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的现象。一般以枝条变异的形式出现。芽变育种就是利用发生变异的枝条、芽进行无性繁殖,使该性状固定,再通过比较鉴定,培育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枝条、芽性状改变都是芽变,可通过对芽变植株遗传物质鉴定的方法来辨别。目前,已利用芽变育种的方式选育了很多优良品种。笔者介绍几个常见果树树种近年来利用芽变选育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 芽变选种是果树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世界上优良苹果栽培品种来源于芽变的占相当的比重.在苹果许多品种的芽变中,以元帅系统品种的浓红型、短枝型的芽变为最多.美国红星的优良芽变品种“新红星”(Starkrimson)就是一个例子.仅美国华盛顿州经鉴定的矮型、浓红色元帅系芽变就多达160个以上.其他品种如金冠、旭、  相似文献   

6.
1973年以来,全省桃芽变选种做了大量工作。在群众性的芽选基础上,我们对初选的优良单系早芽变初笑美和早芽变大久保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一、早芽变初笑美:是山西祁县涧村大  相似文献   

7.
真龙柚是从沙田柚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为了进一步确定芽变系性状的可遗传性,对沙田柚和真龙柚及其无性系子代6个样品进行了RAPD和SSR分析。结果表明,8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43条稳定清晰的条带,其中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11.6%;2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4条带,只有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14.7%;真龙柚样品与沙田柚样品的遗传距离为0.063,它们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8.
‘石硖’龙眼大果型桂花味芽变系的RAPD分析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璇  孙敏  王心燕  乔爱民  江波 《园艺学报》2005,32(4):684-687
 用160个10 bp单个和混和随机引物对‘石硖’龙眼大果型桂花味芽变母树芽变枝及普通枝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分析, 从中筛选出6个单引物( S71、S161、S303、S304、S341、S1212) 和4个双引物( Z7、Z59、Z60、Z70) 能在二者之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片段。10个引物共扩增出99条片段, 其中多态性片段有S71-560、S161-813、Z70-800等13条, 占13.1% , 表明芽变枝果实大小及风味的变化与其遗传物质的改变密切相关。用两个特异引物S71、Z70对来源于同一芽变枝不同树龄的芽变嫁接单株及对照进行RAPD扩增, 所得特异片段与引物筛选中完全一致, 进一步表明芽变引起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稳定存在, 利用特异引物可对芽变嫁接单株的结果性状做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短雄花序板栗芽变的AFLP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月  曹庆芹  冯永庆  杨凯  秦岭  廖康 《园艺学报》2006,33(6):1321-1324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板栗短雄花序芽变及其母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72种引物组合共产生5 129条清晰谱带, 多态性位点53个, 多态性2.05% , 相似性系数0.9897, 差异片段主要集中于300~900 bp之间。研究表明短雄花序芽变和对照个体之间变异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 其中一些可能与雄花序变短的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实践中,从元帅品种中选出的芽变、枝变和株变品种有33个。以后从这33个品种中又选出新的芽变、枝变和株变品  相似文献   

11.
以3个红富士芽变优系和2个红富士品种为试材,采用对比分析法,观测不同短枝型红富士芽变的物候期、坐果率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品质,研究红富士芽变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异同,评价芽变的综合性状,以期为优良芽变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芽变与“长富2号”和“新红1号”开花、枝叶及坐果的物候期相对一致,生育期180~190 d,营养生长期210~220 d;芽变“N-1”的花序和花朵坐果率分别为82.94%和58.15%,比“长富2号”高26.76%和40.90%;“N-1”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明显高于“长富2号”,“N-1”维生素C含量为2.79 mg·(100g)-1,高于“长富2号”,但低于“新红1号”。综上,“N-1”具有坐果率高、产量高和果实色泽鲜艳等特点,是综合性状较优的芽变。  相似文献   

12.
吴振林 《北方园艺》2012,(15):194-198
在查阅《园艺学报》等国内期刊及互联网20余a的核果类果树芽变品种文献基础上,统计比较了各种果树芽变品种数量和人工诱变品种数量,以期分析芽变选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解决和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国内外共查出6种核果已选育出芽变品种65个,国内总共人工诱变品种仅3例,其余都是自然芽变;芽变选种存在工作重视不够、多数未列入育种方案、尚未提出选择淘汰劣变的问题、热衷于一些高深层面的亲缘鉴别课题、关注诱变方式方法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芽变选种是富士系育种的主要途径,我国目前主推的富士品种均来自于不同芽变类型,但芽变选种具有偶然性。本文对有文献报道的富士苹果芽变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得出:"长富2号"品种是最易发生芽变的富士品种,变异表现为长枝变短枝、晚熟变早熟、条纹着色到片状着色;树龄较大、重度修剪、逆境胁迫等因素也易诱发富士植株发生变异;以"枝变"形式发现的变异多在老龄果园内,以"株变"形式发现的变异多在新植果园内;参考富士苹果品种变异的特点和频率因素,开展芽变选种,可减少寻找芽变的范围,提高选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国光’苹果及其红色芽变为试材, 测定了果实发育期间的花青苷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并研究了套袋对芽变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在果实发育期间, 芽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明显高于‘国光’, 尤其是成熟期芽变果皮花青苷含量为132170 U·g-1FW, 而‘国光’仅为49140 U·g-1FW; ②在果实发育期间, 两个品种间PAL 和UFGT的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但芽变的CHI和DFR酶活性明显高于‘国光’, 表明芽变花青苷合成能力的提高与CHI和DFR酶活性高有关; ③套袋抑制芽变果皮花青苷的合成, 但解袋后花青苷的含量极显著升高, 解袋后4种酶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CHI和UFGT活性均迅速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 这与解袋后花青苷迅速合成相吻合。综上结果, 芽变与原有品种在着色机理上的关键指标是果皮花青苷含量和CHI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苹果红色芽变香气组分及脂肪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富士、国光与红将军等苹果品种及其红色芽变品系的果实香气成分;进一步研究了国光及其红色芽变品系果实发育期间香气脂肪酸代谢途径相关酶的活性。①从8个参试苹果品种成熟果实中共鉴定出共8类116种香气成分,酯类67种(57.8%),占绝对优势;②红色芽变品系与其对照相比,香气成分种类无规律性变化,但共有组分的含量、特征香气成分的香气值总和、酯类含量及香气总含量等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③在果实发育末期,红色芽变的脂肪酸代谢途径4个关键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1970年秋,沈阳市东陵区浑河站公社王士大队果树队长、技术员单守仁同志,在原第三生产队的葡萄园里发现一个玫瑰香芽变蔓。其主要特点是:早熟,果粒、果穗均明显变大,(如图1)味较甜,并具有浓厚的玫瑰香味。我们从19T5年始开对该芽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是遗传性高度杂合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芽变频率较高,在栽培过程中极易产生芽变,人们利用芽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获得了大量新的栽培品种,据统计全世界主推苹果品种中大约有一半左右来自于芽变育种。富士苹果品种是我国主要栽培的品种,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富士品种产生了大量的变异类型,在我国各苹果产区获得了推广利用。现将富士苹果品种芽变类型及选育出的主要新品种情况总结介绍如下。1富士品种的芽变类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作物和果树栽培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即都是由高杆乔化稀植逐渐转向矮化密植,小麦和水稻由于利用矮杆品种密植,已经使生产水平开始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果树正在研究和利用这个经验。果树矮化途径有四条:选用矮化品种;利用矮化砧木;使用生长抑制剂和通过栽培促使矮化。其中选用矮化品种这条途径除具备一般矮化的优越性外,比其他途径更加省事,所以在芽变选种中研究短枝型芽变问题有很重要意义。我们做了一点调查,现对几个主要问题初步探讨如下。 一、短枝型芽变是多性状的突变-类似越变种突变 芽变体的变异性状有多少之分。一种是芽变体只有…  相似文献   

19.
脐橙最原始的母本是中国甜橙。1471年中国甜橙传入葡萄牙,1549年从葡萄牙传入巴西。1810年巴西Bahia市Select地区种植的有籽甜橙发生芽变产生无籽甜橙,后传入美国并命名为"华盛顿脐橙",系第一代脐橙。经过多种选育途径已培育出超过190个脐橙品系(种),形成不同的品种群和成熟期。在统计的174个品系(种)中,芽变选种157个,占90.23%;珠心系选种15个,占8.62%;优株选种和嵌合体选种各选育1个品种。其中,101个品系(种)直接为华盛顿脐橙芽变,占58.38%,另有72个品系(种)来源于23个华盛顿脐橙芽变后代。在统计的113个品系(种)中,成熟期以中熟为主,有65个,占57.52%;晚熟27个,占23.89%;早熟19个,占16.81%。在统计的84个品系(种)中,果面色泽主要为橙红色,色差a/b值0.7~0.8,数量为41个,占48.81%;其次是橙色-橙红色,色差a/b值0.5~0.7,数量为16个,占19.05%;果肉色泽主要为橙黄色,品系(种)数量为73个,占86.90%。建议,充分利用脐橙芽变的频率较高的特点,强化生产一线的田间选种途径,加快芽变品种的筛选鉴评速度,以培育出更多新品种进行示范与推广,同时,加强与各国柑桔科研机构协助与交流,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品种改良,培育出更多不同熟期、抗病性、抗逆性的新品系(种),丰富脐橙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小菊花色芽变品系的SRAP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RAP技术进行小菊粉色花芽变与黄色花对照的DNA多态性分析。88对引物共扩增出清晰条带1169条,分子量在147~700bp之间。芽变品种及对照遗传相似系数为0.997,遗传物质多态性为0.68%,表明芽变与对照在遗传背景上高度的一致。筛选出5对引物,获得8条可能与花色芽变基因有关的特异条带,粉色花特有条带为190、550bp(Me4-Em10)、560bp(Me5-Em1)、410bp(Me6-Em7),对照特有条带为570、557bp(Me4-Em11)及220、350bp(Me6-Em5)。这些特异条带能够在植物生长早期鉴别芽变品种与对照。推测造成小菊粉色花芽变的原因很可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