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东省安丘棉花原种繁育基地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东省安丘棉花原种繁育基地,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山东省安丘市棉麻总公司从1988年开始建立的。发展到具有一个良种棉加工厂、二个棉油加工、一处综合性宾馆(香江宾馆),...  相似文献   

2.
几种新型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试验孙君灵刘学堂宋晓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程高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苗期病害是影响苗全、苗壮和苗早发的重要障碍,在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造成烂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发病轻时,引起僵苗迟发,形...  相似文献   

3.
棉花组织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简报)郭腾龙,张宝红(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山东菏泽274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棉花组织培养近年来发展很快,现已从陆地棉、海岛棉等多个棉种多种外植体诱导获得再生植株,但对其培养过程中染色...  相似文献   

4.
棉花组培再生植株的农艺和染色体性状变异(简报)郭腾龙,张宝红(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荷泽274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对陆地棉珂字201再生植株后代的农艺和经济性状调查研究表明,在棉花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后代中,存在着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07,(2):59-6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棉所)日前公布的报告认为,受中国棉花进口持续高位增长影响,2007/08年度新棉价格有望走出低谷而呈适位走高态势。  相似文献   

6.
1993年豫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刘学堂,宋小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黄萎病是危害我国棉花的主要病害。由于缺乏抗病棉花品种及有效的化学及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成为棉花生产中的顽症。豫北棉区是我国植棉历史悠久、棉花黄...  相似文献   

7.
棉花胚性愈伤组织长期保持的研究(简报)张宝红,李秀兰,李付广,王武,李凤莲(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因部分胚性细胞转化为非胚性细胞,丧失了胚胳发生能力。棉花胚性愈伤组织长期保持的最适宜继代周期为20~30天。...  相似文献   

8.
棉花愈伤组织染色体观察制片方法的探讨(简报)张宝红,李秀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在棉花愈伤组织细胞学观察中,用胚性愈伤组织或继代后3~7天的愈伤组织进行压片,易获得较多的分裂相。在自来水低温处理、8-羟基喹啉低温处理、秋水...  相似文献   

9.
中育3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鲍思敬,杨兆生,范和君(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000)(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近年来我们采取利用在黄淮地区性状表现优良的大面积推广品种与引进的国外新材料进行地理远缘杂交,杂种后代增大群体,多点鉴定等措...  相似文献   

10.
棉花覆盖光生物降解膜的增产效应研究宋美珍毛树春张朝军邢金松韩迎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黄淮海地区麦棉两熟共生矛盾突出,常因共生期间小麦影响,棉花迟发晚熟,而品质差,产量低。地膜覆盖虽可促进棉花早熟、高产、品质改善,但当前生产上...  相似文献   

11.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张宝红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在棉花育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培育更为高产、优质、抗虫、抗病和抗逆的优良品种奠定基础。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应用于育种的主...  相似文献   

12.
毛瑞喜  钟文 《油气储运》2006,(11):30-30
鲁RH-2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31号。 育种者:济阳县鲁优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K321(选自石远321)/(S45/GK12)F1。  相似文献   

13.
中创1号(中棉所5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最新培育的短季棉新品种,2005年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于200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棉所50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麦棉套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的培育研究*靖深蓉邢朝柱袁有禄刘少林郭立平王海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DevelopmentofNuclearMaleSterileLinesofUplandCotonResistanttoCotonBol...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邮编:230088。电话:0551—5316938)选育的棉花新品种“荃银2号”。前不久通过了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6.
《辽宁农业科学》2010,(2):61-62
一、基本情况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辽河综合试验站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辽河生态育种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7.
中棉所50(豫审棉200500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最新培育的短季棉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7年,新疆兵团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引进中棉所50试种,由于该品种抗病性强、早熟性好、产量稳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本地区棉花当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喻树迅,1953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从小参加生产队棉花生产;1976年他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将棉花育种选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79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他潜心科研,先后主持培育了19个短季棉新品种,创新了国产抗虫棉自主品牌;他立足长远,开展棉纤维发育基础理论研究,为优质棉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脚步从来不曾停歇——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棉花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喻树迅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60(审定原代号:SGK中156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选育而成,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09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9002号)。  相似文献   

20.
★银瑞36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5号,2007年审定。 育种者:德州市银瑞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