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莎娜  王国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45-18146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甘薯果脯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糖液进行脱色处理的效果。[方法]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活性炭用量、不同脱色温度、不同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废糖液的最佳脱色工艺参数。[结果]废糖液的最佳脱色工艺参数:活性炭用量2.5%,最佳脱色处理温度为80℃,最佳脱色处理时间为40 min。[结论]该研究为甘薯果脯加工的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脱色L-苯丙氨酸转化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苯丙氨酸转化液的脱色工艺。[方法]应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脱色pH值、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L-苯丙氨酸酶反应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L-苯丙氨酸转化液的脱色条件为:转化液pH值7.0,操作温度为70℃,活性炭加入量0.7%,搅拌脱色30min。[结论]应用该脱色工艺,L-苯丙氨酸转化液的脱色率为99%,脱色损失在1%左右。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法用于菊苣菊粉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菊苣菊粉脱色寻求一种最佳脱色工艺。[方法]用活性炭对菊苣菊粉液进行脱色试验,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脱色条件。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结果]活性炭脱色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提取液中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 nm,在此波长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为60℃、活性炭用量为20 g/L、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的菊粉平均含量及平均脱色率分别为21.287 8mg/ml和60.098%,相对标准偏差为0.139 8%。[结论]采用活性炭法脱色菊粉提取液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杨勇  钱运华  贾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59-21961,21964
[目的]制备活性炭/凹凸棒石粘土吸附剂,筛选脱色剂,优化脱色工艺。[方法]将活性炭添加到经过有机酸改性的凹土中,高温焙烧后制备出活性炭/凹土脱色剂,SEM和BET表征后用于香菇多糖提取液脱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吸附剂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溶液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对脱色工艺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剂用量2 wt%,香菇多糖提取液pH为6.0,脱色时间90 min,脱色温度5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活性炭/凹土脱色剂对香菇多糖提取液脱色,脱色率为86.8%,多糖损失率为12.3%。[结论]与活性炭、纯凹土和凹土壳聚糖复合树脂相比,该吸附剂对香菇多糖脱色率最高、多糖损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郭磊  杨婧  强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21-6922,6957
[目的]对竹叶多糖的微波提取及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昆明实心竹叶为原料,对常压下影响微波提取的固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3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提取液为原料,进行活性炭的脱色研究,通过研究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3个因素对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的脱色条件。[结果]在固液比1∶40,微波功率800W,提取时间10min的条件下,实心竹叶多糖的提取量最高,为31.410mg/g;活性炭的用量为2%(质量分数),脱色温度为30℃,脱色时间为40min时脱色效果最好,呈淡黄色。[结论]竹叶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开发价值的植物活性多糖,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实心竹叶活性多糖用于保健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响应曲面法研究白果蛋白的酶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西娟  王成章  陈虹霞  叶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26-5329,5343
[目的]确定白果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方法]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2709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对白果蛋白进行酶解,并对酶解效果较好的碱性蛋白酶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试验、创建模型,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碱性蛋白酶对白果蛋白的水解度最大(50.50%);酶解温度为50℃时蛋白水解度最大,酶用量为3g和酶解时间为6h时蛋白水解度达到稳定点;据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依次为:pH值〉温度〉底物浓度,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6h,酶用量2g,pH值9.0,温度47℃,底物浓度2.17%。[结论]最佳酶解条件下白果蛋白的水解度可达67.75%,水解液过膜后干燥可得粗多肽1.3g(占干燥白果粉的6.51%)。  相似文献   

7.
酶解鱼鳔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虹  段振华  成长玉  杨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89-3391,3469
[目的]探索利用鱼鳔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海南鱼鳔,以酶解液清除DPPH的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酶解的pH、温度、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鱼鳔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6.0%,酶浓度1.6%,酶解pH 6.0,酶解时间4.1 h,酶解温度63℃;该条件下制备的鱼鳔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06%。[结论]该研究为鱼鳔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酶复合法提取大豆多肽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并构建了三酶复合法提取大豆多肽的新工艺.即将大豆分离蛋白经三酶复合酶解、活性炭脱色、超滤、真空浓缩和离心喷雾干燥等提取工艺,最终获得大豆多肽.其制备的关键工艺条件为①最佳复合酶解条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比例为124,pH 7.0,底物浓度4.0%,酶解时间9 h;②最佳脱色处理条件粉末活性炭用量2.0%,温度50℃,pH 3.0,吸附时间3 h;③超滤分离条件NF-1纳滤膜,压力1.0 MPa,膜通量26.0 L/(m2·h).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响应面法对猪血浆蛋白酶解制备铁螯合多肽的工艺。[方法]应用响应面法对猪血浆蛋白酶解制备铁螯合多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pH、水解温度、水解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水解度为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响应面法优化猪血浆蛋白制备蛋白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7,温度46.3℃,水解时间7.4 h;在此条件下,蛋白的水解度为35.52%,水解物螯合率为79.41%。[结论]该工艺可为猪血浆蛋白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赵广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53-1557
[目的]确定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猴头菇为原料的氨基酸强化食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猴头菇营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氨基酸总量的酸性蛋白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液料比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影响猴头菇营养液中氨基酸总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酸性蛋白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酸性蛋白酶用量1.00%,纤维素酶用量1.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酶解pH 3.5,液料比25∶1.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双酶法制备的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中氨基酸总量提高了7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75.0%.[结论]以双酶法制备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营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1.
褐蘑菇蛋白水解液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褐蘑菇蛋白水解液脱色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活性炭对褐蘑菇蛋白水解液进行脱色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褐蘑菇蛋白水解液脱色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褐蘑菇蛋白水解液脱色的最优工艺为:活性炭用量2.5%,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2.0h。[结论]在该工艺条件下,水解液脱色率可达68.57%,而氨基酸损失率仅为4.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酒糟中蛋白质的水解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酶解法,用罗汉果蛋白酶提取酒糟中的蛋白质,测定酶解酒糟上清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计算单位体积蛋白质增量。在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酒糟中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各因素对单位体积蛋白质增量的影响依次为:pH值>水解时间>加酶量>水解温度。酶解酒糟的最佳条件为:pH值8.0,水解时间10 min,加酶量0.75 ml/100 g湿酒糟,温度65℃。在最佳条件下,单位体积蛋白质增量可达98.78%。[结论]该研究确定了酶解法提取酒糟中蛋白质的最优条件,使酶解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3.
齐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10-7413
[目的]研究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南瓜籽油热处理工艺、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并试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及添加比例对南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热处理温度90℃,热处理时间10 min。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50℃,酶解pH 7,蛋白酶添加量3%,料水比1∶5;在该条件下,南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3.32%。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为2%,最佳添加比例为2∶1。[结论]水酶法工艺条件温和,适合油料作物油脂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陈皮多糖脱色工艺优化陈皮多糖脱色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多糖溶液的脱色条件。[方法]以陈皮为材料,经热水浸提,得到陈皮多糖。研究离子交换树脂(D-201、DH-8)和大孔吸附树脂(D-101、HPD-400、HPD-600)对陈皮多糖的脱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陈皮多糖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效果优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各因素影响陈皮多糖脱色率的大小顺序为:树脂用量〉振荡转速〉脱色温度。陈皮多糖最佳脱色条件为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树脂用量8∶100(W/V),在转速75 r/min、40℃水浴下振荡脱色2 h。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62.3%和37.8%。[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出高品质的陈皮多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建立新型的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作为絮凝剂处理糖蜜酒精废液,探讨阳离子淀粉用量、废液初始pH值及搅拌吸附时间对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结果]测定条件确定为波长560 nm,pH值8.0。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均随阳离子淀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用量为500 mg/L时开始减小。pH值6.0~9.0时CODcr去除率及脱色率较高,且基本不变。絮凝剂吸附时间对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影响不大。pH值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最大,然后是阳离子淀粉投加量、吸附时间。[结论]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吸附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最佳处理条件为阳离子淀粉投加量500mg/L,废液初始pH值7.0,吸附时间5 min,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70.8%,脱色率达50.3%。  相似文献   

16.
贺希娜  刘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32-33,41
采用活性炭对L-色氨酸发酵液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温度、pH值对脱色率和吸附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脱色工艺:活性炭用量0.5%,pH2.0,室温,脱色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马氏珠母贝肉工艺条件,并对酶解产物进行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为马氏珠母贝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马氏珠母贝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分析酶解温度、加酶量、超声功率和酶解时间对珠母贝肉蛋白质水解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测定酶解产物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及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影响马氏珠母贝肉酶解效果的4个因素主次顺序为:超声波功率>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其中酶解温度、加酶量和超声波功率影响极显著(P<0.0 1),酶解时间及加酶量与超声波功率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马氏珠母贝肉最佳超声波辅助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8℃、加酶量2200 U/g'超声波功率13%(总输出功率900W)、酶解时间12 min,在此条件下的蛋白质水解度为21.937%,与预测值(22.140%)的相对误差为0.92%.酶解产物对·OH、O2-和DPPH·的清除能力随酶解产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68.85%、83.62%和82.36%.[结论]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酶解马氏珠母贝肉工艺参数准确可靠,酶解时间显著缩短,酶解产物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可作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保健食品、保健酒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