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油菜精量播种作业速度提高导致种子流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纤计数式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检测系统,由光纤计数式传感器、核心控制模块、降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网页终端组成。阐述了光纤计数传感器的种子流检测原理,运用质点运动学理论构建了种子与导种管接触运动力学模型,明确了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系统工作时,通过光纤传感器检测下落的种子流对光纤进行遮挡产生的电压信号,通过不同模块对信号进行降压、收集、传输并结合终端进行实时显示与储存。选用华油杂62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以六度空间振动台为试验平台搭载油菜精量排种器,以振动频率、种盘转速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各行排种量及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相对偏差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传感器精度试验、检测系统性能试验及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双粒检测试验结果相对偏差最大为3.67%;各行排种量的实际值与检测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4.0%;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0%。田间试验表明油菜种子的播种量检测相对偏差不超过8.0%,系统整体误差较小,可为进一步开展油菜精量播种作业质量评价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一器多行排种的离心式排种器,分析了离心式油菜排种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了排种器的主要结构和性能参数。研究了排种器锥筒转速与排量、各行排量一致性、总排量稳定性、破碎率等的关系;正交试验表明,在排种器锥筒转速为150 r/min、出种孔直径为3.2 mm、出种孔倾角为15°时,单行播量稳定性变异系数最小,为2.38%,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8.2%。  相似文献   

3.
窝眼轮式油菜排种器排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油菜是中国主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对油菜排种器研究特别是对其排种性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排种器的工作效率不高。为此,设计了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介绍了对其播量、均匀性、破碎率和每转排量的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得到了油菜排种器转速与播量、均匀性和破碎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转速对播量、均匀性和破碎率的影响,得到了该型排种器各行排量的一致性和总排量的稳定性,探索出了适宜排种器工作的转速范围。  相似文献   

4.
一器多行离心式油菜排种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一器多行排种的离心式排种器,分析了离心式油菜排种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了排种器的主要结构和性能参数.研究了排种器锥筒转速与排量、各行排量一致性、总排量稳定性、破碎率等的关系;正交试验表明,在排种器锥筒转速为150 r/min、出种孔直径为3.2mm、出种孔倾角为15°时,单行播量稳定性变异系数最小,为2.38%,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8.2%.  相似文献   

5.
确定了荞麦排种器的排种轴转速、单排阻种套孔数量及种床带速度对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及区间种子平均粒数影响的先后顺序和最优因素组合。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并利用极差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各因素对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及区间种子平均粒数的影响程度及最优组合。使用极差法对变异系数的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RA=51.74、RB=2.95、RC=12.03;对平均粒数的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得RA=5.71、RB=1.25、RC=3.14。影响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阻种套单排孔数量、种床带速度及排种轴转速。影响平均粒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阻种套单排孔数量、种床带速度及排种轴转速。在阻种套单排孔数量12、种床带速度5 km/h及转速160 r/min的条件下,荞麦排种器的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达20.89%,为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制一种荞麦播种专用排种器,通过单因素台架试验,探究排种轴转速、阻种套单排孔数量及种床带速度对平均排量、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种子破碎率和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的影响规律。当排种轴的转速为150~190 r/min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破碎率分别为0.22%~2.67%、0.69%~1.31%、0.27%~0.35%;阻种套单排孔数量为3、6和12时,总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45%、1.00%、0.95%;种床带速度为4~9 km/h时,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8.87%~42.26%。当排种轴转速为150~190 r/min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种子破碎率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当阻种套单排孔数量为3、6和12时,总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当种床带速度为4~9 km/h时,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符合性能指标要求。排种轴转速、阻种套单排孔数量、种床带速度对排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离心式油菜精量排种器型孔结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机械离心式油菜排种器型孔易出现堵塞导致后续断条的问题,进行了离心式油菜精量排种器型孔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型孔囊取1、2、3粒油菜种子的临界直径;结合EDEM种子运动轨迹的仿真分析得到了型孔囊取1、2、3粒种子的临界值分别为2.6、3.5、3.8mm;同时试验研究了型孔直径、转速与排种性能关系,进行了型孔堵塞统计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型孔直径取3.8mm时,其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不大于14.8%,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不大于16.4%,型孔无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力式排种器适宜工作负压与工作转速、种子尺寸等因素有关,而现有气力式播种机排种系统实际作业时工作气压为定值设置,不能适时优化调整的问题,以正负气压组合式小粒径种子排种器为对象,设计了一种气力自适应排种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控制,通过随速调整排种器工作转速、实时监测排种性能,动态调整排种器工作负压,保证了排种器实际工作负压持续保持在实时工况条件下的最优值,实现排种性能的较优控制。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气力自适应排种系统在不同作业速度、种子尺寸工况下,排种合格指数均大于92%,漏播指数均小于6%,相较于固定气压设定和开环控制气压调节方法,排种合格指数分别提高9.02、3.84个百分点,重播指数分别降低8.44、1.99个百分点,漏播指数分别降低0.58、1.86个百分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搭载气力自适应排种系统的播种机实际田间作业时株距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4.27%,各行苗数一致性变异系数为7.03%,田间作业性能良好。该研究可为气力式播种机持续稳定单粒精量播种能力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PLC的苔麸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苔麸施肥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排种器、开沟器和PLC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组成,通过转速传感器测量播种速度,建立播种速度和伺服电动机转速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控制伺服电动机转速实现不同播种速度下单位面积播种量一致。在播种量4、5、6kg/hm2,播种速度3、4、5km/h条件下,进行了排种器性能测试,播种量5kg/hm2条件下,得到各行排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5.02%,总排种量稳定性变系数0.89%,种子破损率0.1%,试验零水平时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18.9%,满足标准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20.4%,满足苔麸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2BYG-220型油菜联合播种机所采用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的排种性能,在JPS-12型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进行了模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窝眼轮式排种器的转速和种床带行进速度分别为24 r/min、2.2 km/h时,该排种器排种稳定性变异系数和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最低。该结论为油菜播种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疆棉花小区育种的现有模式,针对育种时存在的播种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无专用播种机具等问题,以新陆早42号脱绒棉种为作业对象,设计了一种可在地膜上实现点播播种、轻松清种、漏播监控报警和漏播点标记提醒等功能的棉花小区精量播种机。介绍了机具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阐述了关键部件的设计及选型,且简述了播种监控报警系统的控制流程。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该机具的基本性能,解决了棉花小区播种无专用机具的问题,旨在提高棉花小区播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许明涛  陈坤 《农机化研究》2022,44(1):161-164,182
针对育苗播种机设备作业过程播种效率较低,取种、播种过程不够精确等问题,设计了气吸式穴盘育苗精密播种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该播种机的主要组成为PLC控制器、电源模块、机架、播种模块、气动系统模块和传感器模块.通过采用吸盘进行吸种播种和双排播种的方式,提高播种机的播种精度和效率,并建立了种子吸附过程和双排播种过程的数学...  相似文献   

13.
油菜机械精量播种技术及多功能精量排种器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阐述的多功能精量排种器采用独特的机械推卸原理,克服了小粒种子在孔眼中堵塞问题,排种精确可靠,提高播种机的使用效益,并介绍了对现有条播机进行改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西谷子播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子生产中费工、误时的问题是制约谷子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实现谷子播种机械化是我国谷子产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山西省是谷子种植大省,本文主要就山西省谷子播种机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山西谷子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检验2BMZJ-4玉米免耕播种机在广东的适应性,对该机的播种均匀性、播量和地轮滑移率等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种子三轴尺寸分别为8.2、9.0、5.6 mm,机组前进速度为0.81 m/s时,穴距合格率为96.67%,播深合格率为94.88%,漏播指数3.33%,重播指数为3.33%,实际播量为36.45 kg/hm~2,地轮滑移率为13.9%。该机具需要根据土壤情况进行调整,若调整得当,就能够满足广东玉米种植区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自动蔬菜穴盘育苗精量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我国蔬菜穴盘育苗播种机械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和播种精度,结合国内蔬菜育苗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自动蔬菜穴盘育苗精量播种机。该装备主要由穴盘铺土装置、平整装置、打穴装置、精量播种装置、覆土装置和传动装置等组成,可连续完成常见蔬菜穴盘育苗的铺土、平整、打穴、精量播种和覆土等流水线自动化作业。分别用辣椒、南瓜种子进行了样机性能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机作业性能稳定,穴盘铺土均匀平整,播种单籽率高于96%,漏播率低于1.4%,多籽率低于2.5%,打穴深度一致性和覆土满足穴盘育苗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增权 《农机化研究》2022,44(1):151-155
为了实现精准播种,进行播种间距和播种量参数化设计,并基于嵌入式单片机技术,设计了高精度玉米播种机,包括播种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首先,探究播种量、播种机前进速度和排种轴转速之间的关系,建立播种模型;其次,采用PID方法对排种轴进行调速.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调速精度下限为92.8%.建立播种监测系统,采用光电技术对播种间...  相似文献   

18.
播种作业过程中,一旦出现播种异常现象应能及时报警,并检测出故障的性质和位置,以便机手排除故障,提高播种机的播种质量。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播种性能施全程监控。为此,介绍了播种检测技术发展概况,指出了提高精密播种机田间播种质量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播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播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播种机使用地轮为排种器提供动力,地轮打滑对播种均匀性产生影响,不利于播种质量的提高.为此,设计了电控播种系统,使用旋转编码器采集行进速度,系统的微处理器结合设定播种信息和速度信息计算得出电机理论转速,驱动排种器转动,完成播种作业.JPS-12排种器试验台试验表明:播种合格指数大于96.64...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单体精播技术的适配性及其农艺效应,揭示基于区域土壤力学特征的精密播种机设计原则,以2BMYFQ型免耕播种机单体为例开展田间台架播种试验,提出符合农机-农艺融合原则的4个精播主控目标和技术要素,探讨2种耕作处理方式(免耕、旋耕)、3个预定播深(2.5、4.0、6.0cm)和3个下压力(0.6、1.0、1.2kN)因子组合下的种子播深、土壤物理变化及小麦出苗效果。结果表明,播种单体与土壤力学性质交互影响并导致播深变化差异显著,土壤力学变异造成高达37.61%的播深变异,基于线性弹力张紧特征的下压力控制技术与不合理耕作方式组合下的精确播深控制目标无法实现。现有试验单体既存在土壤对双圆盘开沟器支撑力过大导致的限深轮虚支撑,也存在土壤支撑力不够且限深轮过度下陷导致农学意义上过深的种子位。单体造成种子位土壤压实状况也受耕作方式及下压力影响,并最终反映为出苗率的变化。综合比较发现,稻田原茬免耕、预定播深4cm、下压力1.2kN工况下,实际播深与预定播深差异较小,播深稳定性高,出苗率高,但种沟侧壁压实程度大;在旋耕条件时最优播深为预定播深4cm和下压力1.0kN组合;旋耕处理的单体播深控制整体效果优于免耕。因此智能精密播种技术应首先探明土壤力学条件和农艺播深目标的合理下压力控制策略,实现基于“播种单体-土壤力学关系”的单体创新设计和智能化土壤力学在线检测系统是区域精播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