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喜旱莲子草主要生物防治作用物资源的分类概况,优势和潜力生防作用物的种类及其控制作用的应用局限,潜力生防作用物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概述。针对当前喜旱本文对喜旱莲子草主要生物防治作用物资源的分类概况,优势和潜力生防作用物的种类及其控制作用的应用局限,潜力生防作用物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概述。针对当前喜旱莲子草生物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根据有关资料组建了葛藤天敌的等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了杂草葛藤的四种天敌豆突眼长蝽、筛豆龟蝽、斑鞘豆叶甲和紫茎甲,结果表明,紫茎甲综合得分最高,为28分,是最有希望作为葛藤生防作用物的。  相似文献   

3.
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霉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和研究非常广泛的一类生防真菌。本文阐述了木霉在多种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防治效果,并概括了木霉在生防过程中对植物病原物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等,以及木霉与植物互作中对植物促生和诱导植物抗性的机制。目前,世界上含木霉的商品化制剂已超过250种,在不同国家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更多的优秀生防木霉菌株也在通过野生菌株筛选或遗传改良等方式开发。木霉生物防治及机制研究对推广生物防治和减少化学农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防治效果、速效性、持久性、预测死亡率、检出率、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7个指标,从田间防效和安全性两方面对5种杀虫剂的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田间防效和安全性综合评价指标可转化为安全性因子、防效因子和速效性因子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2%阿维菌素乳油20%吡虫啉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阿维菌素乳油安全性高、防效好,是防控苹果绵蚜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第十届国际杂草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7月4~9日在美国西部蒙大拿州的波滋曼召开。来自世界28个国家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建清代表中国出席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包括以下主题:(1)历史上杂草生物防治取得的成功;(2)历史上杂草生防的失败事例及其原因;(3)杂草生防作用物的安全性;(4)生物技术在杂草生防中的应用;(5)利用病原菌或生物除草剂防治杂草。来自澳大利亚的著名杂草生防专家RachelMcFadyen和美国农部负责杂草生防项目的官员ErnestD…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防细菌B579的活性稳定性及对作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生防细菌B579能够保持稳定的生防效果,同时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广佳安是美国富美实公司新近开发的高效旱田土壤封闭除草剂,能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可广泛用于油菜、花生、大豆及移栽棉花田的杂草防除。对多年生的阔叶杂草有强力的抑止作用。该公司为了进一步探讨广佳安对棉花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为新型除草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绥螨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绥螨是农业生产中极具价值的生防作用物。本文综述了四十年来我国在植绥螨种类调查、饲养繁殖、保护及释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植绥螨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玉米疯顶病是我区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1999年传入我区。本文结合我地发生情况就其发生特点、为害症状、病原物、侵染传播、发病因素及综合防对策作具体阐述,为识别和控制该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极长链霉菌SL01、淡紫紫孢菌QLP12和非致病镰刀菌Fo47是具有广谱抑菌和促生作用的生防菌。为明确其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及对甘蓝的促生作用,通过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试验明确了3株生防菌最佳育苗期的使用浓度。温室试验表明,生防菌灌根处理可有效提高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菌株Fo47和SL01处理的防效可达到90.38%,显著高于药剂处理;菌株QLP12处理的防效为69.78%,显著高于清水处理。田间试验中,菌株Fo47、QLP12和SL01均能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效果,防效分别可达66.17%、60.20%和51.58%,甘蓝结球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13%、43.69%和16.5%。品质试验中,3株生防菌都能提高叶片还原糖含量,菌株Fo47和SL01能降低叶片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3株生防菌能促进甘蓝生长、提高叶片品质,同时对甘蓝根肿病具有很好的防效,为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加强杂草生物防除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生物防除是杂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杂草生防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可产生长期防效,对环境安全,对分布范围广、分布不规律的特殊杂草如从国外入侵的危险性杂草远比除草剂优越。杂草生防的应用范围与技术在不断发展中。我国杂草生防开展较晚,需要加强研究与应用。本文介绍杂草生防的基本概念、研究成果、应用状况及杂草生防在综合治理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洋葱伯克氏细菌既具有良好的生防功能但又可能是人体条件致病菌,文章就洋葱伯克氏细菌作为生防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其作为生防菌的应用前景与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成为微生物源农药的一个要资源。由于缺乏有效手段,无法对罹病害虫中玫烟色棒束孢进行大量、快速、准确的检测,严重制约了该生防菌株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本研究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引物设计和体系优化,建立了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可视化的LAMP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准确率高,与其他常见生防菌株和病原菌无交叉反应;检测时间短,60 min可得到阳性结果;灵敏度高,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该方法的建立为田间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的毒力测定与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椰心叶甲的重要寄生蜂--椰扁甲啮小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介绍了椰扁甲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生物学以及其作为椰心叶甲生防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XC-1,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防特性分析,并评价其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形态学、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XC-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C-1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嗜铁素和HCN能力。同时,具有产生脂肽类活性物质的能力。其发酵液能导致立枯丝核菌菌丝断裂、折叠、膨大等,进而抑制其生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XC-1在马铃薯苗期、花期以及收获期均有防效,在收获期生防效果达到54.51%。同时,经菌株XC-1菌悬液接种处理后的马铃薯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2.02%。XC-1是马铃薯黑痣病生防制剂的潜力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原真菌和捕食螨是害虫治理中的两类重要生防作用物。由于二者在控害方式上存在互补性,其联合应用对害虫防治具有潜在的增效作用。然而,昆虫病原真菌与捕食螨是否兼容一直存在争议,二者在田间的联合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和捕食螨的互作关系、二者联合应用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芽胞杆菌生物防治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芽胞杆菌Bacillus spp.是国际上应用非常普遍的生防细菌,一直是当今土壤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已完成多个芽胞杆菌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本文从芽胞杆菌的次生代谢与抑菌作用、生物膜与竞争作用、植物-芽胞杆菌-病原菌互作与诱导植物抗性三方面概括性地综述了芽胞杆菌的生防机制。通过芽胞杆菌功能拓展的分子改良,可以提高植物抗病性,并就生防芽胞杆菌剂的商业化生产及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了探讨。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芽胞杆菌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实现芽胞杆菌的产业化及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40%老铁WP为乙草胺与扑草净的复配制剂,登记主要用于春大豆、春小麦、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地防除杂草.为明确老铁在油菜田的除草效果、杀草谱、使用剂量及对油菜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19.
内生菌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内生木霉菌是常见的植物内生真菌,一些内生木霉菌能够通过拮抗、重寄生、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是重要的生防微生物资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生木霉菌的种类、分布、功能、生防作用机理,以及内生木霉菌与宿主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促进内生木霉菌作为生防因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协同防病作用(Synergistic disease prevention,SDP)在生物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防木霉种类多样,作用机制复杂,其不同抑菌因素之间,及其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往往存在协同作用。本文在讨论木霉具有的竞争、重寄生、抗生、诱导系统抗性等多种生防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木霉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包括微生物、化学药剂、营养物质等的SDP作用及其机制。生防木霉的SDP作用已有部分研究进展,其田间应用呈现出复杂性和有效性。建议对木霉SDP作用的微生物代谢机制、分子机制及其环境互作关系开展深入研究,为今后相关生物防治策略及技术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