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两地引进团头翁亲本各30组,邵阳湖团头纷来源于与部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沙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翁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防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人工繁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妨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在同水体用网片分隔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防的成活率依次为73.25%、70%、65.5%;夏花至冬片鱼种阶段各水域团头纺F1代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其…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 两地引进团头鲂亲本各30组,鄱阳湖团头鲂来源于与鄱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消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鲂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了人工养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鲂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为同水体用水花网片分格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3个地理种群杂交效果的配合力和微卫星标记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2对微卫星(SSR)引物对采自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3个地理种群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并以3个种群的团头鲂为亲本,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建立全同胞家系,对F1个体体质量、全长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以期预测各种群间配组的杂交优势。在一般配合力分析中,父本全长和体质量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依次为淤泥湖、鄱阳湖和梁子湖;母本全长的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依次为鄱阳湖、淤泥湖和梁子湖,体质量的配合力效应值依次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鄱阳湖团头鲂种群内杂交组合相对效应值最大,其次为梁子湖作为母本与淤泥湖作为父本的组合,最小的为鄱阳湖作为母本与淤泥湖作为父本的组合。对3个种群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3个地理种群的团头鲂均具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异质性,鄱阳湖群体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最大(0.848),淤泥湖最小(0.820);有效等位基因数以及标记索引值的结果和多态信息含量一致;3个群体的近交系数均为负值。梁子湖与淤泥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3362),梁子湖和鄱阳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2356)。通过配合力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可初步预测子代生长性状最佳的组合为梁子湖团头鲂作为父本淤泥湖团头鲂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梁子湖和淤泥湖三水域团头鲂人工繁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道印  喻晓 《淡水渔业》1999,29(7):10-11
团头鲂系我国长江中下游静水性湖泊中特有的野生品种,属鲤形目、鲤科、编亚科的重要经济鱼类。六十年代初经人工驯养并大范围推广养殖,团头鲂成为一大优良的养殖品种。经专家考证,我国仅在鄱阳湖、梁子湖和淤泥湖仅有的几个天然湖泊中有团头鲂的种质资源分布,我国对梁子湖和淤泥湖的团头鲂种群有较深入的研究,而鄱阳湖团头鲂在国内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告。为了掌握不同水域团头鲂在我地的人工繁殖规律,为探索出繁殖习性更优越的自然种群,我们于1997年的春繁期间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进行了3个不同水域团头鲂人工繁殖对比试…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肉质细嫩,含肉量高,又具有食性广、抗病率强、生长速度快、生活适应性广等优点,已在我国湖泊、水库形成自然种群,并已成为池塘主要养殖对象。然而在一些团头鲂养殖的水域中,特别是在池塘养殖中,发现团头鲂性腺早熟、生长速度下降、个体明显减小、抗病率差等现象。我们于2010年4月至11月分别对梁子湖、淤泥湖和鄱阳湖团头鲂性成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团头鲂水花培育夏花生产试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影响团头鲂水花养成夏花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为密度、池塘条件、水质管理、投喂和疾病防治等。并对这些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淤泥湖、梁子湖及鄱阳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共53尾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11 bp长度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5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且淤泥湖种群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淤泥湖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有明显遗传分化,但梁子湖与鄱阳湖种群间未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8.
池塘主养团头鲂成鱼,搭配花白鲢、鲫鱼一龄春片及部分鲤鱼夏花。两年养成商品鱼,总产达到9316kg/hm2,净产8532kg/hm2,其中团头鲂6270kg/hm2,净产5704kg/hm2,平均个体重由放养时的15g长至208g。成活率804%,饵料系数178,单位面积利润26349元/hm2。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结果和经济效益,说明在高寒地区团头鲂两年养成商品鱼的高产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湖泊分隔水体、湖库拦汊以及湖库套养鳙鱼、鲢鱼夏花(6~8cm)和团头鲂夏花3~5cm)为大水面养殖渔业培育大规格鱼种的主要生产技术与方法。其中:湖泊分隔水体(杨坝荡)培育鳙鱼、鲢鱼、团头鲂鱼种平均规格分别为420g/尾、370g/尾、50g/尾,成活率分别为74.88%、71.25%、68.5%,单产为110.5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87;湖库拦汊(枞阳口)培育鳙鱼、鲢鱼、团头鲂鱼种平均规格分别为410g/尾、350g/尾、50g/尾,成活率分别为75%、68.75%、65%,单产为106.7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71;湖库套养(安东湖)培育鳙鱼、鲢鱼、团头鲂鱼种平均规格分别为300g/尾、250g/尾、35g/尾,成活率分别为42.5%、42.2%、40%,单产为27.95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42。  相似文献   

10.
7口精养鲤成鱼池,面积36hm2,套养鲢水花3888万尾,培育秋片44127kg,成活率28%,单产1226kg/hm2,与套养鲢夏花培育秋片相比,具有节省鱼池、降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常规浮游生物调查策略以及18S rRNA的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在大冶湖和朱婆湖分别选取6个和3个采样站位,于2017年春季(4月)对两个湖泊中粒级5~20μm的部分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超微型(Pico粒级,≤5μm)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大冶湖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是隐藻门种类(约占OTU总数的28%),5~20μm的部分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分别是纤毛虫(约19%)和绿藻门种类(约18%);朱婆湖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分别是纤毛虫(约23%)和顶复门种类(约23%),5~20μm的部分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是硅藻门种类(约33%)。大冶湖和朱婆湖中,两种粒级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冶湖的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高于朱婆湖。大冶湖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高于5~20μm的部分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朱婆湖两粒级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大冶湖中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种类最为繁多,生物多样性最高。与真核浮游生物自身粒级大小的影响相比,水环境差异可能是影响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蚊子湖面积100hm^2,淖尔特湖面积60hm^2,两湖卤虫虫体年资源量分别为96、14.3t,卤虫卵资源量分别为1.5~3.5、0.5~1.75t。两湖水位变动大。卤虫及虫卵资源量出现较大波动。卵虫开捕期应定为8月中旬,开发卤虫卵资源相对容易且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长荡湖目前开展生态保护、创建生态湖泊的主要经验和采取的措施,并对长荡湖今后治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究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可为湖泊环境评价和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湖北境内的梁子湖和后官湖,于2018年4月分别设置10个和5个采样点,进行浮游细菌与水体理化指标采样调查;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比较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差异,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环境因子与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梁子湖和后官湖均有较高的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其Shannon指数分别为3.974~4.743和3.924~4.500;梁子湖与后官湖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有所差异,梁子湖菌群隶属于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菌门(Chlorobi)、绿弯菌门(Chloroflexi)、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后官湖菌群隶属于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绿菌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装甲菌门和螺旋体菌门(Saccharibacteria);其中,梁子湖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20.09%~43.23%)和变形菌门(21.35%~35.28%),而后官湖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20.70%~42.69%)和蓝细菌门(14.40%~45.77%)。RDA分析表明,总氮(TN)、pH、总磷(TP)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扁担塘、后湖大型底栖动物代表水丝蚓、铜锈环棱螺对红鲤的平均饵料系数(湿重)分别为6.2、31.3.据此估算的理论渔业增产潜力分别是:扁担塘底栖动物的渔产潜力为4 259.83kg/hm^2,后湖底栖动物的渔产潜力为4825.78kg/hm^2.后湖底栖动物的生产量和渔产潜力均比扁担塘的要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南、北不同地理群体在繁殖和染色体核型方面的差异性,以翘嘴鲌南方(上海淀山湖)群体和北方(黑龙江兴凯湖)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上海地区同时进行了翘嘴鲌两个群体的人工繁育、胚胎发育观察和染色体组成比较。结果显示,翘嘴鲌南方淀山湖群体的受精卵呈灰黄色,有黏性,为黏性卵,卵径为(1.11±0.05)mm;北方兴凯湖群体的受精卵呈青灰色,无黏性,为浮性卵,卵径为(1.21±0.03)mm。两个群体的相对繁殖力和受精率无明显差异。在(25±1)℃的水温条件下,两个群体的胚胎均可以在24 h内出膜,且胚胎发育特征及时序无明显差异。北方兴凯湖群体仔鱼的出膜后体长为(5.77±0.29)mm,极显著大于南方淀山湖群体[(3.40±0.14)mm](P<0.01)。两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其中南方淀山湖群体的核型公式为2n=24m+20sm+4st,染色体臂数NF=88;北方兴凯湖群体的核型公式为2n=22sm+26m, NF=96。研究表明,翘嘴鲌南方淀山湖与北方兴凯湖群体在受精卵的特征及染色体核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北方兴凯湖水系翘嘴鲌可以在...  相似文献   

17.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了解千岛湖水环境变动规律及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沿水流方向在水库上中下游依次设置5个采样点,2010年对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23种,其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主要由硅藻、蓝藻和绿藻组成。不同浮游植物门类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组成比例站点间无显著差异;群落总密度和生物量站点间无显著差异,但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它们的垂直分布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4~8 m水层具有最大值。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和季节间均无显著差异,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差异。聚类分析(CA)和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藻类物种组成在站点间无显著差异,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即分化为春季、冬季和夏秋季3种群落类型,春季群落主要特征种为颗粒直链藻及其狭窄变种和尖尾蓝隐藻,冬季为水华鱼腥藻、颗粒直链藻狭窄变种和脆杆藻,夏秋群落为网状空星藻、水华鱼腥藻和梅尼小环藻。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温、pH值、CODMn和Chl-a显著正相关,与SD和DO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Si O2-3-Si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DO和NO-3-N及pH值是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内蒙古达里湖和岗更湖东北雅罗鱼(LeuciscuswaleckiiDybowski)的mtDNA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896bp的同源基因序列,得到的同源基因片段中A、T、c和G碱基的平均含量,达里湖群体为32.0%、32.2%、21.3%和14.5%;岗更湖群体为32.0%、32.2%、21.4%和14.5%;达里湖和岗更湖鱼群D—loop基因CG含量相当,未见明显差异。2个群体内和群体间都存在丰富的序列多态性,两湖群体的D—loop基因896个位点中存在可变位点33个,其余位点较为保守;达里湖30尾鱼D—loop基因含有多态性位点/突变位点21个,11个单倍型;岗更湖30尾鱼D—loop基因含有多态性位点/突变体位点31个,17个单倍型;岗更湖鱼群D—loop基因多样性高于达里湖。遗传距离计算显示,岗更湖和达里湖鱼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70;达里湖鱼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6;岗更湖鱼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74。岗更湖鱼群D—loop基因的平均遗传距离大于达里湖鱼,前者群体D—loop基因进化速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