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了优质稻间作特种稻—养鱼要把握的技术环节,以期促进石屏县优质稻、特种稻、渔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宜州市近年来优质稻产量与产值低、种田效益差、农民种稻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文章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及宜州市发展优质稻的优势条件,总结提出发展优质稻产业的对策措施,为指导优质稻产业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特种稻研究现状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种稻是具有特殊遗传性状和特殊用途的水稻,近年来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黑龙江省特种稻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类型单一化,至今未见有关黑龙江省特种稻研究的系统报道。因此,简要介绍了特种稻的类型与功能,概括了目前黑龙江省特种稻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黑龙江省特种稻开发及利用对策,为今后黑龙江省特种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特种稻的研究利用及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和广东省特种稻的研究利用概况以及特种稻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加强广东省特种稻育种的重要性,讨论了广东省特种稻育种中存在科研经费短缺、试验鉴定评价体系不配套、部分特种稻种质资源缺乏和特种稻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特种稻的类别及信阳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特种稻的类别以及河南省信阳市现有的特种稻种质资源。目前的研究及应用因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而直接制约了该地区特种稻的研发。针对这些问题,对信阳将来特种稻的选育和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汉中市是我国特种稻的主要分布区域,最具盛名的是洋县黑稻品种。就陕西汉中特种稻的资源利用状况,着重分析了特种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特种稻产业发展趋势和建设汉中特种稻产业体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广东省特种稻研究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广东省特种稻研究利用前景,探索了广东特种稻研究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稻米是人们喜欢的营养较丰富的主要食品,而特种稻更富含多种营养素,是天然营养保健型食品.通辽市农科院已成功的选育出特种稻新品种,新世纪发展营养保健型特种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特种稻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国内外特种稻种质资源、品种改良、某些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为特种稻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功能性特种稻紫黑米的营养、药用特性和加工前景,介绍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同时提出发展功能性特种稻紫黑米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我国特种稻丰富的资源;特种稻在育种、栽培以及生理生化单方面研究的现状;并对如何开发与利用特种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特种稻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我国特种稻丰富的资源,并就特种稻在育种,栽培以及生理生化各方面研究的现状,如何开发与利用特种稻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则胜,男,193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教授、天然健康食品研究所名誉所长、特种食品公司董事长。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特种稻育种工作以来,在“上农特种稻”育种、“上农巨胚稻6601”新品系选育与产品开发研究;“特种稻米”加工利用研究;天然营养补充剂黑米素的提炼研制等方面成绩卓著。并于90年代初组织了我国特种稻学术研讨会,在会上首先提出“特种稻”概念,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至今已主持育成上农香糯、上农黑糯、乌贡1号三个特种稻新品种;参与选育、推广上农血糯新品种一个;还主持选育出了红香玉、上农香软米、上农绿米、巨胚稻等特种稻新品系(图1),目前他还与上海前哨农场东瀛公司合作进行特种稻杂种优势利用成果应用研究,共同培育新一代上农香糯杂交种。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及时提供了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特种稻新品种(系)(表1),平均单位面积约增产值200元人民币/667m2,深受农民欢迎,仅主持(含参与选育、推广)的特种稻品种一项就已推广1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为提高四川水稻综合生产能力,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种稻比较效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保障我国西部粮食安全,在国家暨四川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省三百工程、四川省育种攻关、水稻高产创建、成都市优质稻示范等项目支撑下,四川省自  相似文献   

15.
水稻香糯新品种沈农香糯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香糯新品种沈农香糯1号选育报告吕文彦曹萍曹炳晨王进民岳德仁王志斌马成仁邵本旭高继杰(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特种稻米(香米、黑为、江米等)生产发展缓慢。为适应辽宁省特种稻生产发展的需要,填补辽宁省特种稻品种的空白,我们在“七五”期间就潜心于优质、高...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了江西省2012~2017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西省近6年来审定通过了190个早、中、晚稻品种和8个特种稻品种。在190个早、中、晚稻品种中有杂交稻品种186个,占97.89%,而常规稻品种仅4个,占2.11%;有晚稻品种107个,占56.32%,而早稻品种仅30个,占15.79%。优质稻品种共99个,占总品种数的50%。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稻瘟病抗性水平偏低,抗病育种有待加强。种子企业是新品种选育的主体,科企合作也是新品种选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为给连城县特种稻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种粮效益,推动本地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引进的13个特种稻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各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抗性等展开了鉴评。结果表明,紫两优737、紫两优212、红两优6号、闽红两优177、东联红等5个品种表现出色,可在本地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 “特籼占25”是佛山农科所用特青2号与粳籼89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稻新品种。1995~1996年参加省晚造优质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22.11公斤和425.49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0.21%和7.62%,居12个参试品种首位,增产达显著值。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于1998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广东1999年重点推广优质稻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了江西省20122017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西省近6年来审定通过了190个早、中、晚稻品种和8个特种稻品种。在190个早、中、晚稻品种中有杂交稻品种186个,占97.89%,而常规稻品种仅4个,占2.11%;有晚稻品种107个,占56.32%,而早稻品种仅30个,占15.79%。优质稻品种共99个,占总品种数的50%。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稻瘟病抗性水平偏低,抗病育种有待加强。种子企业是新品种选育的主体,科企合作也是新品种选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顺昌县单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稻组合,特选择甬优9号、丰两优1号、嘉优99、中浙优1号、深两优5814与宜优673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质稻品种均表现很好,产量均比宜优673高,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